书城哲学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12034800000003

第3章 与性有关的潜意识幻想

众所周知,爱是人类最富诗意的情感,同时也是我们的基本需求之一。这一爱的情感、经历和幻想,成为无数的神话及童话故事中描绘的主要对象,但至今我们尚未了解它的全部起因和影响。有人嘲讽它是稍纵即逝的幻觉,也有人颂扬它是执著的追求--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生命力的表现。

在谈到把爱情的无意识的、本能的成分加以绝对化的种种观点时,是无法回避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即精神分析学说的。而在此之前,更多理论家把性生活看作是大自然的一个大骗局,认为男女之间的爱情的服务对象并非个体,并非某一个人,而是整个种属,而种属必须剔除遗传的缺陷,世世代代沿着自然选择的道路前进。

可以说,在弗洛伊德以前,人们对性的问题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对现象的认识上。弗洛伊德的研究发现了性心理的发展史及其规律,揭示了性心理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宣告了真正地更深入地研究性的开端,提供了全面认识人自身的契机。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精神分析观点基于如下观念:在识别爱的源泉和看似神秘的择爱过程中,性欲在动物本能的潜意识曾所起的作用被大大地低估了。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陷入爱河是因为受到潜意识思想的影响。弗洛伊德说,人类对爱的渴求来源于我们的婴儿期。婴儿的性欲也寻找对象,一般趋向于最亲近的人。男孩通常选择母亲,女孩通常选择父亲。所以,男孩发育过程中的第一个“爱的对象”是母亲。当然也包括那些不爱我们的人,尽管我们希望得到他们的爱。男孩可能选择妹妹作为爱的对象,小女孩可能选择她的哥哥。

这一思想在当时社会引起了轰动,人们很难接受孩子们对父母的爱具有显著的性成分这一观点。弗洛伊德理论自一百多年前出现起一直都在受人攻击,他的门徒们也因此对这些理论作了大量的修改。

同时,弗洛伊德还研究指出,潜意识幻想的凝缩、变相、转化等等,是潜意识的自我防御性手段,其目的在于躲过意识的控制,而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在歇斯底里症中,潜意识幻想的表达方式大略有以下四种:

一是浓缩形式。症状是多种幻想的“浓缩”,是潜意识表现自己的一个主要形式。在症状中往往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潜意识幻想的内容,以简单的动作的症状表现,隐含着丰富和极其复杂的多种潜意识幻想。需要从症状的简单反映中,以精神分析的方法找到其中所包含的多种潜意识幻想的结构,这与梦的情况基本上相似。

二是伴发形式。发病时,病人同时扮演幻想中两种人物的角色,并以言行表现出来。

在《梦的解析》一书中,弗洛伊德记载着这样一个女病人,她一只手撕破她的衣服,意味着扮演粗鲁的渴望性的男性角色;同时却以另一只手按住她自己的衣服,意味着扮演矜持的女性角色。

三是倒错形式。以反向倒错表现激动因素,像梦中把某种性质改变为相反的性质那样。某些人在歇斯底里发作时,所幻想的拥抱不是正常的拥抱,却是以抽搐的双臂向后抱,直到两手在脊椎上方相合为止。

四是颠倒形似。幻想中的事件在次序上发生颠倒。这也和梦中一样,是使事件的结尾变为开头,而开头变为结尾。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也记录了这样的女病人,她有性挑逗的幻想。在幻想中,她在公园里读书,裙子略为掀起,露出来一只脚。有某个男人走近来和她搭讪,再往后他们到某处去性交。

在这个完整的幻想中的图景,在这位病人歇斯底里症发作时,完全表现为颠倒的形式;开始是相当于性交时的抽搐动作,然后她起身到另一个房间,坐下来看书并回答想像中和男人搭讪的话。在最后两种歪曲中,被压抑的潜意识借歇斯底里的发作而找到发泄口,同时也遭遇到各种强大的压力的阻挠。这一阻力迫使它变形、变相或完全相反。

当然,弗洛伊德因过分强调本能的作用及过分强调整个性爱动力的作用而遭受批判。然而,在试图压抑性欲的社会里,尤其是女性,对他的专注于本我表示理解。

弗洛伊德通过坚持主张性是人类第一本能,来努力寻求其中的平衡。他提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它是性爱的主要组成部分。他把性爱定义为对结合的渴望--性欲和情欲的结合。事实上,这是一种有利于非理性的变态哲学。

关于男女需求方面的互相依赖性这个问题,早在先于弗洛伊德几个世纪前,中国的一些研究者就已经发现了。中国哲学认为,整个宇宙是由对立而互补的两种力量组成的,即阴与阳,它们体现了男女的基本特征。古代代表阴阳的标志正体现了它们之间的依存性--完美契合的两半组合成一个完整、和谐的圆。

现代生理学家认为,人们的精神性欲特征包含了女性、男性两方面,这两方面在决定我们寻求爱的对象时起到了重要指导性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情侣认为对方好像似曾相识的原因,有就是说,在成人间的关系中,我们倾向于寻求一种孩提时曾经历过的爱与关注。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构筑神经物理性的“爱之图”。在儿童时期就在内心认定了“我是一个男孩,不是女孩”(或相反)的人,往往很难改变他们的“思维图”,即使是事实与他们的想法相反。所以,最终他们只能以通过手术的方式改变性别,以适应他们根深蒂固的性别意识。

弗洛伊德还从理论上提到和生活的欲望同样高度的死亡欲望,仞这个错误的概念和作为思维片面的产物的其他理念一样,在科学上已经声名狼藉。

因此,总结说来,一方面,人的意识要压抑本能的那些违背社会集团共同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表现,另一方面,意识又不时刺激性欲本能的那些符合道德价值体系的趋向。而不应该像弗洛伊德那样,把这种关系仅仅看成是本能和文明之间的内在冲突。

我们承认深度的本能是可以调节的,动物性是可以教育的,可以通过惩罚和爱抚而使其思想和行为变得高尚起来。希布塔尼强调指出:“在所有社会中一般认为,某些冲动是‘必须’加以控制的,至少要使它们处于理性的监督之下。”

他还说:“一个对自己好友的丈夫产生情爱的妇女通常都能克制自己的冲动,而安于命运。”

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意识便把已经产生的本能欲望封锁起来。

我们需要把爱的抉择理想化,不仅在性方面,而且在文化、美学及道德等方面。最理想的爱情促进了对钟爱的人的幻想,这种幻想超越了本我,与外界达成了一种独特的和谐性。对大多数人来说,爱即使充满了矛盾和艰辛,但是它仍然是超越一切其他感情的最令人珍惜的一种。

主题链接:潜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意识到的心理过程仅仅是整个心灵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是意识不到的潜意识,它是一个特殊的精神领域,如同冰山下的海洋,冰山是可见的突起,而海洋则是无尽的辽阔。潜意识是人类本能冲动的源泉,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下去的不能满足的欲望的总仓库。为了使潜在的能量得以发泄,需要进行大量的秘密的心理工作,这就是所谓的“精神机制”。由于这种机制有其自己独特的表达和反应方式,所以不能以人们所意识到的心理过程去衡量。

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还有个“前意识”,它介于可上可下、可进可退的位置,其作用有二,一是起监督检查作用,如同“守门人”,起着何者该进,何者不该进的职能;另一个是作为意识活动的准备室,由这里提供意识所要动用的资料。这就是弗洛伊德早期提出的三重精神结构: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其彼此间的功能关系就是“精神机制”。

相关阅读:《梦的解析》

名家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 犹太籍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生于现属捷克的摩拉维亚的弗赖堡,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与精神病学家J。布洛伊尔合作,用催眠术医治并研究癔病。1939年9月23日在伦敦死于癌症。

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弗洛伊德自传》。

男性与女性

身为人类的我们都拥有共同的人性或本性,我们有思想与肉体,除此之外,我们不是男人就是女人。然而,男人有显著的男性特质但也有一小部分的女性特质;女人虽然有显著的女性特质,但也有一小部分的男性特质。某一美国古印第安信仰叙述着:“在男人之中有反映出女人在女人的部分中有反映出男人的部分。”

爱情,把两个个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各个方面都联结在一起。他们彼此之间,双方都同时是爱情的主体,又是爱情的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