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教师健康早知道
12032000000005

第5章 简易自我检查,疾病早预测

(一)自我检查方法

教师为了更好地预防疾病,首先要掌握一定的自我检查方法,以便于及早发现疾病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1.测体温的方法

先把体温计的汞柱甩到35℃以下,然后用蘸消毒液的棉球从水银端开始朝另一端擦拭。

体温测量的方法有试口表、试腋下表和试肛表3种。一般成年人经常采用前2种方法。

(1)口表法

试口表时,将水银端放在舌下,闭唇含住3分钟后看结果。试口表前5分钟内不可饮热水或冰水,否则结果不准确。正常口腔温度应为36.3~37.2℃。

(2)腋表法

试腋下表前,先把腋下擦干,然后把水银端放在腋下夹紧,5分钟后看结果。腋下温度比口腔低0.2~0.4℃。试腋下表前10分钟若有洗澡、擦身或浑身大汗,结果就不易准确。

体温升高(发热)可见于各种传染病、全身与局部的感染。此外,还有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发热,如白血病、癌、外伤、大手术、烧伤、梗死、内出血等由于组织分解而引起的发热。体温降低(低于正常范围)是由于中枢神经受抑制,而使此时肌体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和组织的代谢都明显降低,最终导致耗氧量大大减少。体温降低发生于重病、重伤时,并表明病情危重。

被测者可仰卧于床上,臂部靠近体侧,手掌朝上;也可以坐下,手臂放在桌面,掌面朝上,手臂与心脏位于同一高度。

被测者不要紧张,手臂完全放松,卷起袖管,露出上臂;若衣服过多,应脱去外面的衣服。将血压计袖带内的空气完全排尽(此时血压计的读数应为“0”),把袖带均匀妥帖地缠在上臂,袖带下缘至少距肘弯横纹2~3厘米。戴好听诊器,注意听诊器的耳塞略有方向性,正确的戴法是使两侧耳塞朝向前方。用食指在肘弯横纹处摸到肱动脉搏动,然后把听诊器的胸件(即带膜的集音端)轻轻地按在搏动处。捻紧气阀以后反复捏橡皮球,使袖带充气,此时可以听到肱动脉搏动声。

继续充气,至搏动声消失后再充气少许,使汞柱再升高20~30毫米。这时将气阀螺丝略微松开,使袖带内压力缓慢地下降。

(1)注意事项

初学测量血压者切勿使压力下降过快,如每秒钟下降2~3毫米汞柱。此时,要注意听诊并注视汞柱读数。当听到第一次搏动声,应立即读出汞柱高度(以毫米计)即为收缩压。继续缓慢地放气,这时搏动音渐强,然后又逐渐减弱。汞柱下降到搏动声突然消失时,所示的高度即为舒张压。

将袖带内空气完全排空,静候数分钟,再依上法测量1次。切勿立即再次测量,而且切勿在同一手臂上测量3次以上。若有多次测量的必要,就应换另一手臂。

要准确测量血压,就要注意以下事项:袖带松紧合宜,其下缘距肘弯横纹至少2厘米;肘部要与心脏处同一平面;测压者的眼睛与汞柱平面处同一高度;汞柱必须同地面垂直。

(2)常见错误

常见的错误有:被测者的上臂与其心脏未在同一平面(对血压计的位置不必有此要求);开始测量或重复测量伊始,袖带内的空气没有排尽;汞柱下降过速,读数不准确;被测者心情紧张、焦躁或刚体力活动后不久,而使测量时的读数高于其平时血压;袖带裹缠不当,如橡皮囊鼓出布带之外、袖带过紧、过松、袖带裹缠的位置太低;立即再次测量或在再次测量前未将袖带内空气排尽;使用已损坏的血压计,如气阀漏气、橡皮球漏气或汞柱的读数(在未充气前)不是“0”;未遵守前述的注意事项。

正常成人动脉收缩压为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90毫米汞柱。

收缩压140~16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100毫米汞柱,为临界血压;收缩压超过160或舒张压超过10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为低血压。

3.测呼吸的方法

由于自己能随意控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所以呼吸的自我测定往往难以准确,而需进行“他测”。但若觉察别人正对自己的呼吸进行他测时,又会感到不自在,而使自己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有所改变。所以,测定呼吸率多在被测者不在意时进行。注意对方的胸部在1分钟内起伏多少次,即为对方的呼吸率。

正常的呼吸率为16~20次/分,老年人较慢,婴幼儿较快。呼吸率一般随体温升高而增加。呼吸率、呼吸量和呼吸节律都可发生变化,表现为呼吸过缓、呼吸过速、呼吸过深、呼吸过度、呼吸困难、潮式呼吸等。呼吸困难不仅发生在剧烈体力活动和处于高海拔地区时,还在肺炎、哮喘、左心衰竭等病理状况时发生;呼吸过速多见于体温升高(发热);情绪激动时,呼吸又快又深;安眠药中毒时,因呼吸中枢受到抑制而出现呼吸过缓;酸中毒、尿毒症、糖尿病昏迷、脑瘤、颅内压增高时,呼吸慢而深。

4.重视体重的测量

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肌梗死等许多疾病的重要诱因。为了防止出现这些疾病,就需要检测自己的体重。如果体重快速增加,就需要警惕疾病的发生。

肥胖多因摄取过多高营养价值的食物并运动不足所造成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既要多加注意不要摄入热量过多,同时还要加强运动。

除了对皮下脂肪过多的肥胖多加小心外,还要防备脂肪堆积在肠管等内脏器官周围的“内脏性肥胖”,因为内脏性肥胖导致糖尿病、心肌梗死等的危险性更高。

(二)疾病自我诊断

身体的某一部分出现异常变化时,往往是身体的相关部分出了毛病。常查常测、尽早发现并及时纠正,就能避免某些大病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自我检查:

(1)面部

正常健康人的脸色一般红润而有光泽,表情开朗、愉快。当有身心异常疾病时,则面色苍白(贫血、剧痛等)、发黄(肝胆疾病)、发黑(化妆品或药物的副作用,癌症或严重疾病);面部水肿(心、肾疾病);眼窝发青发黑(失眠、身心疲劳、用脑用眼疲劳、某些疾病的征兆);面部表情阴沉、皱眉(心痛、牙痛、心情不愉快、精神压抑、抑郁症、焦虑症等)。

(2)眼睛

正常人眼睛明亮而有神。当有异常疾病时,则眼神无力、呆滞(身心疲劳、精神刺激创伤、神经症、精神疾病),眼前有“飞蚊”(视力疲劳、中度或高度近视和眼病);巩膜(“眼白”)发红(细菌或病毒性结膜炎)、发黄(黄疸、肝胆疾病)、眼分泌物增多(细菌或病毒性结膜炎、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眼球突出(甲状腺亢进、高度近视、青光眼等);眼睑浮肿(睡眠不足、心肾疾病)和眼局部红肿(麦粒肿);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眼睛发胀(用眼过度、近视眼、配戴眼镜不合适)。

(3)鼻

流鼻涕(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流鼻血(挖鼻、气候干燥、维生素缺乏、过食热性食物、血液系统疾病);涕中带血(鼻黏膜损伤、鼻咽癌)。

(4)口腔

口唇干裂、干燥(气候干燥、维生素B2 缺乏、发热);口腔内异物感或疼痛(口腔内血疱、溃疡);口臭(龋齿、牙周脓肿、消化不良);舌尖疼痛和舌乳头红肿(舌炎、维生素B2缺乏);牙痛(龋齿、牙髓炎)。

(5)咽喉

异常感觉(鱼刺等异物、咽喉炎症、烟酒刺激、神经精神因素);声音嘶哑(咽喉炎症)。

(6)指甲

色白呈勺状(贫血);甲沟红肿疼痛(甲沟炎);甲床粗糙、颜色发黄(甲癣)。

(7)乳房

经前疼痛、经后消失(月经前紧张症);肿块(乳腺疾病)。

(8)淋巴结

腹股沟、腋下、锁骨下、颌下淋巴结红肿疼痛(为淋巴结附近部位感染性疾病),肿大但无疼痛(肿瘤)。

(9)腹部

腹痛(腹部脏器疾病、胸部和盆腔等脏器疾病);心窝部痛(急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阑尾炎早期、胆石症、蛔虫病);右上腹痛(胆囊炎、胆结石、肝脏疾病、肾结石、输卵管结石);左上腹痛(左肾或输卵管结石、胰腺炎、大肠炎、脾破裂);右下腹痛(阑尾炎、痢疾、右肾和输尿管结石、卵巢、子宫疾病);左下腹痛(痢疾、左肾和左输尿管结石、乙状结肠或卵巢疾病);下腹部痛(大肠炎、膀胱炎、子宫疾病、腹膜炎);脐部周围痛(蛔虫病、肠炎、急性肠绞痛)。

(10)肛门

排便时疼痛(肛周炎症、痔疮、肛裂);大便后有血或手纸见血、血色鲜红(痔疮);肛周潮湿发痒(肛周炎、湿疹)。

(11)大便

黑色便(过食含铁食物和药物、消化道出血);绿色便(痢疾、大肠炎);淘米水样便(霍乱、副霍乱);水样便(病毒性肠炎、肠蠕动亢进);脓血便(细菌性痢疾);细条便(直肠癌);大便次数增多(炎症性腹泻、食物中毒)。

(12)尿

尿频,尿痛,尿急(为尿道刺激症状,常见于尿道炎、膀胱炎、神经性因素);排尿不畅(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炎症、结石、肿瘤);血尿(尿路结石和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