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聊斋拾遗集
12026400000122

第122章 固若金汤

丛帝要派兵攻打郪国的的消息不胫而走,郑灵儿在蜀国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一消息,虽然这个消息在蜀国封锁的比较紧,但是世上还是没有不透风的墙。郑灵儿也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郪王。

郪王听后很是震惊,原来友邦的国度,现在变得不堪一击,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没有想到丛帝是这样的一个人,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郑秋图谋不轨,原来的文弱书生在别过造反,简直就是郪国的奇耻大辱。情何以堪。

郪王明白,蜀国连年的水患,已经让整个国家枯朽不堪,军事实力还不足以攻打郪国,这几年郪国在不断的强大,也训练了一些精兵良将,这些训练出来的精兵良将虽然不是进攻别过所用的,但是也有防范于未然的作用,依照郪国现在的实力,完全可以抵挡蜀国的进攻。

既然郑秋贵为王族,却做出了祸国殃民的事情,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当即郪王回书郑灵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的,让郑秋永远不要在回到郪国。要让郑秋的遗体留在蜀国的土地上。现在蜀国已经不能让他们长久滞留了,事成之后,速速归国。

现在已经顾忌不了手足情怀了,郪国的国土,郪国的江山社稷,郪国的子民,难道还抵不上郪国的一条蛀虫吗?

郪王也思考了许久,才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

单凭郑灵儿和罗伟现在的实力,拿下郑秋的性命,难如登天,款且,他们现在身处蜀国腹地。恐怕自身的安全还得不到良好的保证。

丛帝自从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要把这个秘密暂且保守起来,他并不知道,出使蜀国的王室成员郑灵儿早已知晓了这道消息。

丛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他不仅要拿下郪国,扩大蜀国的疆域,还要在不声不息中扩充更大的领土。

丛帝想的是,只要不让身在蜀国的郑灵儿知道,郪国自然就没有防范,这样便可轻而易举的拿下郪国,回头再收拾郑灵儿,那简直轻风扫落叶。

郪王的判断是准确的,不论将来战争与否,但是郑秋这一条蛀虫,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必定不能让他长时间苟活于人世。

最初的时候,郪王只是把这道消息告知了李波,郑平,林国辉等朝中重臣,要他们暂且保守好秘密,以免引起郪国民心恐慌,全国****,就连老王和何后都没有告知。

其实郑平早已知晓了郑秋的谋反意念,只是念在兄弟手足情深的情面上没有点破,不想自己的沉默最终还是引发了事端。当然他对郪王要取了郑秋的性命持有不同的意见,虽然郑秋的罪恶十恶不赦,但是自己无论如何还是亲兄弟。不念血缘还要看着父母的情面。

世事有得有失,或许自己决定的砝码偏重,那或许也是被迫无奈而已。要得到保全一些东西,那就必须得有所牺牲,有所失去。

郑平知道郪王的心思,他也是于心不忍,但是为了郪国的子民,不得已而为之。他也知道,郪王在治理江山,已经决定的事情一时难以更改,但是郑秋实属林顽不化,咎由自取。天意如此。

如果郪王真的痛下决心,那他真是以天下为重,也只有这样的人治理江山,才能让郪国的江山固若金汤。

郪王对郪国武功最高的大武夫林国辉说:“只有你带上几个满意的随从,拭掉郑秋以后,务必要带回些他的身前遗物回来。”

林国辉得到命令以后,装扮成平民的行头,悄悄潜入了蜀国。很快就在蜀国会见了郑灵儿和罗伟。当林国辉告诉郑灵儿郪王的意思以后。郑灵儿惊呆了,在怎么说也是手足,为了江山便可以弑杀。郑秋实属可恶,但是完全可以想到一个完全的策略,且留下他一条性命。

确切说来,这并不是草菅人命。

郑灵儿思考了很久才说:“我不同意王兄的举动,未免太残忍了。”

林国辉说:“既是郪王决定的事情,我们只有顺从王意,为了郪国的子民,你难道希望看到郪遭受战乱吗?”

郑灵儿辩解的说:“我们可以试图劝说,感化他啊!”

林国辉说:“他已经顽固不化了,你尚且不知道,早在出使蜀国之前,他就已经有了谋反的念头。”

然而郑灵儿一心想着用自己的方式试图劝导郑秋。可是,他并不知道,郑秋早已经被郪王的王位迷惑了双眼,可以自己的话语哪怕是金玉良言,恐怕他已经听不到耳朵里面了。或许还要产生负面的影响。适得其反。郑灵儿心里纠结着。

不论如果,郑灵儿还是要试一试,可能自己的努力会没有结果,但总要给自己一个不是答案的结果。

郑秋虽然到了蜀国,但从来就没有和郑灵儿来往,即使遇见,也形同陌路,在他看来,所有的人的心都朝向着郑齐。就连自己的王妹亦是如此。在繁荣的蜀国,他永远都看做是甲人和乙人。其实郑秋在蜀国过着比如天人的生活,他早已和丛帝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依然过着优雅的王宫生活,荒yin无度。只是郑秋的一些吹捧和讨好的本领深得丛帝喜欢。

郑灵儿在蜀国的都城中遇见郑秋的时候,郑秋似乎没有看见他似的,准备擦肩而过,却被郑灵儿拦住了去路。“王兄,你这是要到哪里,难道见到王妹也不想理会了吗?”

“不要叫王兄,我受之不起,郑齐才是你的王兄。”郑秋回道。

“王兄啊,你对郪王有意见,你可以保留,但是自从你到蜀国,都好几年了,也不见得你正眼看过我,难道我也得罪你很深吗?”郑灵儿追问道。

“你和郪王都是一个鼻孔出气的,我从来都是一个外人。”郑秋回答后便要离开。

“王兄且留步,我已很长时间没有回郪国了,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只是最近老是想起家乡,我们远在他乡,举目无亲,在蜀国,我只有你一个亲人,要不,找个时间,我兄妹二人对饮几杯吧!”

郑秋不知道是理亏还是心理有鬼,搪塞说道:“我还有事,改天再说。”

看着整秋离开的身影,郑灵儿摇头感叹,六亲不认,已经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