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永乐大帝朱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12017500000027

第27章 遗憾的诏书(2)

黄子澄说:“此事说来话长。第一次被举荐高皇帝喜其举止端整,但称‘当老其才’,以礼遣还。第二次,乃洪武二十五年,此公又被举荐。高皇帝又说,‘今非用孝孺时’。除授汉中府教授,日与诸王讲学不倦……”

建文帝说:“啊,此人现在汉中府?”

黄子澄说:“非也。蜀王闻其贤才,已聘为世子师傅,待他甚是有礼。还亲自为其书屋题名日‘正学’……”

建文帝点点头说:“蜀王乃朕十一叔,他本尊儒好学,他看重的人绝错不了的。那就快快请这位方先生来,朕要好好请教呢!”说这话时,心里暗暗想到,洪武皇帝过去重武轻文,许多才俊原是被漏掉了的。这位方先生或许堪委重任呢!

君臣三人正议论着方孝孺的事,忽然随堂太监呈上来几份札子。建文帝展开一份,略过一眼就皱起了眉头。再看一份,眉头皱得更紧。第三份、第四份连看都不想看了。随即将四份折子让太监递给了齐、黄二人。

齐泰和黄子澄一看,折子分别是辽王、齐王、湘王和代王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皆是请求朝廷批准他们进京,为皇考哭丧守灵以尽人子之礼。两人面面相觑。半晌又听建文帝说:

“太祖高皇帝遗诏上已写得明明白白,‘诸王只于本国哭临,不必赴京’,朕这几位皇叔难道就没看清吗?”

黄子澄说:“先皇帝梓宫已然安厝,还谈何守灵呢!”

齐泰分别看了看几份札子的落款日期,沉吟道:“辽王、代王藩地倒是离京远些,奏折走的晚……而齐王、湘王,藩地不是太远。这拜发的时间,颇有些可疑?……”

建文帝感到这事有点棘手。不许藩王来京奔丧,是否有点过分呢?这主意是齐泰出的,看看他有何办法吧!就问齐泰:

“依卿之见,该如何处理?”

齐泰说:“依臣之见,陛下可分别复信,予以慰问。‘诸王在国哭临’乃先皇帝留下的旨意,子孙们不遵者是不忠不孝!”

建文又把目光转向黄子澄:“卿的意见……?”

黄子澄说:“齐大人所言极是。陛下复信中,可答应明年‘小祥’日准其来京。”

“好,就这么办!”建文主意一定,便吩咐黄子澄和秉笔太监快去安排致齐、宁、代、湘四王的敕谕。却没料到,黄子澄前脚刚走,随堂太监又惶惶然过来禀报说:“淮安府来了一位通判,说有急事请陛下旨。”说着,将一份密札呈上御案。

建文帝见是密折,就有点疑惑。急忙开拆,顿然失色,情不自禁站了起来。齐泰心里纳闷,想问,却又不便问。稍顷,建文帝灰着脸说:

“朕的四叔,说要来京守丧,现已抵达淮安境了!”

“什么?”齐泰心里崩龙一跳。

建文帝便让随堂太监将案上的密折递给齐泰。齐泰一看,是淮安知府写来的。说燕王赴京奔丧的车驾已抵沐阳。沐阳县属淮安府管辖,在府之北。知府按惯例自然得出面迎送。知府记起高皇帝遗诏中,曾有不准藩王进京的一条,见燕王来头儿不对,知府不知该如何应措,遂请示朝廷的旨意。其密折中未尽事宜,可问来人。

齐泰看罢,也大惊失色。忙问太监:“淮安府的人何在?”

随堂太监说:“正在东华门候旨。”

建文帝忙令太监:“快宣他进殿!”又想起黄子澄刚走,赶紧吩咐:“也把黄大人再叫回来!”

不一会儿,淮安府通判进殿见驾。据通判禀报:燕王来人不少,约千余骑兵护从,现已抵沐阳。知府昨日申时已率僚属赶到沐阳迎接,并邀请燕王先在沐阳暂宿一宵,待明日到淮安后,下榻馆驿里好好洗尘。燕王坚辞不肯,说“奔丧是急事,恨不能插翅飞到应天,早见父皇遗容一面”。估计燕王至多能在沐阳县馆驿里住上一宿,到淮安就未必进城了。……

建文帝听罢,只觉心中卜卜乱跳,倒没了主意。他把征询的目光转向齐泰。齐泰说:“先请这位通判暂歇候旨吧。”于是太监便领淮安府的通判去右顺门上吃茶候旨。

建文帝紧皱眉头,围着御案踱步。说道:“想不到他连招呼不打,径自来了……”见齐泰没有回应,便问:“说话呀?该如何办呢?”

齐泰默默在心里计算着:燕王是昨夜到达沐阳,今夜将宿在淮安;若明天一早启程,由淮安到应天的五百里路程,当晚便可来到京师。让他来还是不让他来?须得当即决断。略作思忖,便说:“依微臣之见,陛下宜立即遣使去淮安,当面谕示燕王,令其不得进京!”

“什么?”建文帝说,“令他不得进京?中道返回?”

“臣正是这个意思。”齐泰说。

建文帝踌躇着:“他既然大老远的来了,眼看就抵达京师,再撵回去……他毕竟是朕的叔父啊!国人将如何评论朕呢?”

齐泰忙跪下说:“陛下仁孝,天下皆知。既然高皇帝遗诏上写得明明白白,令诸王不得至京哭临,燕王不遵遗诏,便是他的不对,对此臣民自有公论呢!”

建文帝仍在踌躇:“那,先叫他进来,到孝陵祭奠后,令其即日离开京师……如何?”

齐泰大摇其头:“只要放他进来,事即难以逆料了!燕王在诸王中应是最长者,臣僚中亦有不少朋友。京卫指挥使中,就有随同燕王北征的将领,据说燕王与他们过从甚密。他们若借机勾通一起,在京城闹起来,局面怕不好收拾呢!”

齐泰正说着,黄子澄又赶了回来。走得太急,一脸热汗。进殿后气喘吁吁地说:“陛下,非常时期,须有非常办法,千万不能放燕王进京啊,否则将后患无穷!别的不说,只齐、宁、代、湘四王处,又将如何解释呢?莫非燕王能来,他们便不能来吗?然则,诸王们都来京师相聚,他们恰好利用这个机会互相串通,臣或许杞人忧天——若由燕王出首,诸王联合向陛下发难,天下岂不大乱了吗?”

建文帝听得冷汗淋漓。他不再犹豫。当即按照齐、黄二人意见,派礼部侍郎陈性善作为朝廷使臣,奉了敕谕和贲符,火速赴淮安阻拦燕王,宣示太祖遗诏,令其迅即返回藩国,如有违抗,以叛逆论;同时以贲符严饬驻淮安的军队,把住关隘,封锁江口,勿放燕王一兵一卒过江。

陈性善旋即领了圣旨,又随齐泰到兵部领了贲符,由淮安府通判做向导,急奔淮安而去。

那日黄昏时分,燕王的车驾来到沐阳。早有淮安知府和同知偕同沐阳县令、县丞等,率城中耆老在城郭外迎接。

因长途奔波,燕王已极疲惫。途中他一直是在随带的“幄殿”里过夜的。这种“幄殿”是用黄木做骨架,四周遮以棉布的帐篷,俗称“黄帐房”。他在这“黄帐房”里总是合衣而卧。自离开北平,他就没洗过脸,更不曾洗澡,满身满脸,连眉毛、髭须都沾满了灰尘。而观童和他的一千骑兵,晚间则在马槽近处露宿,枕戈待旦。然而这一夜,燕王因淮安知府的盛邀,破例住进了沐阳县馆驿。骑兵们也都号了房舍,睡上了床铺。他们在沐阳美美地歇了一宿。第二天出发的时间比往日晚了一个时辰。

翌日巳时许,燕王在淮安知府等地方官吏的簇拥下,刚要离开馆驿,忽然门口的哨兵过来禀报说:“朝廷有使臣持圣旨到。请王爷接旨。”燕王愣了一下。心想如何“圣旨”会在这里等他呢……”略作迟疑,便带了观童、丘福走出馆驿。果然看见有一位穿三品素服的官员当街而立,两边排列着锦衣卫校尉。那位官员喊一声:“有圣谕!”意思是要燕王跪接。燕王却纹丝未动,冷冷地问:“来者何人?”问得那位使臣倒慌了手脚,只好朝他跪拜说:“臣札部左侍郎陈性善叩请王爷殿下千岁之安!”

“啊,原来是陈侍郎!”燕王便热情起来,奔前几步,牵了陈性善的手说:“来来来,快请里边坐!”

进入馆驿客厅,刚刚坐定,陈侍郎急忙申明来意,恭而敬之地向燕王奉上建文帝的敕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