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清圣祖康熙(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12017100000043

第43章 小试牛刀(14)

康熙之所以会发烧,自然与晚上洗冷水澡有关系。而康熙之所以会退烧,似乎又与吴三桂的叛军不无关联。但不管怎么说吧,康熙这么开心地一笑,阿露便马上跟着开心地笑起来。那索额图虽然不明究理,却也很快地随着阿露开心地大笑起来。

康熙开心,自然有开心的道理。各路叛军中,以吴三桂的势力最为强大,攻势也最盛,而现在,明珠等人在长江边上遏止住了吴三桂叛军的攻势,康熙岂有不开心之理?

十多天之后,康熙似乎就更有理由开心了。索额图禀报,自吴三桂的叛军在长江边上被阻之后,东线战场上的耿精忠和尚之信等叛军及西线战场上的王辅臣等叛军,很快就停止了各自的攻势。康熙得知这一消息后,不禁长长地吐了一口气。看来,自己先前估计得没错。叛军虽然人多势众,但一切都取决于吴三桂叛军的进展。只要将吴三桂的叛军挡住,其他各路叛军就不会卖命或全力地向清军发起进攻。

当然,挡住吴三桂的叛军,并不是康熙的目的。康熙的目的,是要彻底地消灭吴三桂。这就需要时间,需要时间去集结军队。康熙心里很清楚,那吴三桂是绝不会主动放下手中的屠刀的。只有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够将吴三桂彻底地消灭。不过,明珠等人暂时遏止住了吴三桂叛军的攻势,使得京城人心大稳,康熙也就自然而然地轻松了许多。

尤其让康熙感到轻松的是,这一年(公元一六七四年)的年底,吴三桂手下的大将林兴珠和韩大任,纠集了近二十万军队,分乘数百艘战船,于一天凌晨,突然向驻扎在长江北岸的明珠和勒尔锦发动全面攻击。明珠和勒尔锦率清军同突然袭击的叛军进行了殊死搏斗。这一仗,整整打了三天三夜,结果是,清军和叛军各死伤数万,但清军仍然坚守在长江北岸。重要的是,这一仗之后,叛军的士气大为低落,两个多月内,林兴珠和韩大任在长江以南,没有任何动静。吴三桂的叛军没有动静,那其他各路叛军就更没有什么动静。这样一来,康熙就有一定的时间来大力组建新的军队。

康熙需要的就是宝贵的时间。现在有一定的时间了,康熙自然就心安不少。就在康熙略略心安的时候,那个赵盛,向康熙提出了自己酝酿已久的请求。

大概就是康熙得知明珠、勒尔锦在长江边上力挫林兴珠、韩大任率二十万叛军企图渡江北上的消息之后的第二天,下午,康熙破例地睡了一个午觉,醒来的时候,康熙发觉那赵盛正颤颤巍巍地立于龙床边。康熙一时很是有点惊讶。“赵公公,看模样,你好像在这里已经站了很久了……”

赵盛哈腰言道:“回皇上的话,皇上英明,老奴确已在此站了很久……”

康熙在阿露的服侍下,一边穿衣一边问道:“赵公公,你年已老迈,身体多有不便,又何故在此久立?”

赵盛言道:“老奴在此久立,是想让皇上好好地看一看,老奴在宫中,已经毫无用处了……”

康熙整日地忙于军务,差不多已经将年迈体弱的赵盛给淡忘了。此刻,见赵盛如此说,康熙就忙着言道:“朕近来过于繁忙,没能着人来照料公公,这全是朕的过错,还望公公不要过于责怪朕的不是……”

赵盛赶紧言道:“皇上太过言重了。老奴区区一身贱体,怎敢劳动皇上挂牵?再说了,老奴的饮食起居,自有阿露姑娘照料,老奴心中,早已对阿露姑娘感激不尽!”

康熙渐渐地看出,那赵盛的心中,定然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赵公公,朕觉得,你现在好像有什么话要对朕说?”

赵盛“哦”了一下,然后道:“皇上圣明,老奴确实有些话想对皇上诉说,但又不知,当说不当说……”

康熙言道:“赵公公何出此言?想当年,朕八岁登基称帝时,你便与阿露姑娘从慈宁宫迁来于此……在朕的面前,你还有什么话不可以直接说出?”

是呀,康熙虽然贵为皇帝,而赵盛只是一个下贱的太监,但主仆相处多年,虽不敢用那“情同手足”来形容,但用“情深意长”来比喻,谅也不算为过。所以,略略顿了一下之后,赵盛便轻轻言道:“皇上,老奴有一个请求……”

见赵盛依然有些欲言又止的模样,康熙就拍了拍他的肩,且微笑着言道:“赵公公,有什么话尽管说来。即使你现在当着朕的面辱骂于朕,朕也恕你无罪!”

很显然,在康熙的心目中,赵盛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赵盛弓了弓腰身,然后低低地言道:“皇上,老奴年迈体衰,留在这里,不仅毫无用处,反而会给皇上和阿露姑娘增添许多的麻烦……老奴的意思是,老奴斗胆请求皇上,允许老奴出宫……”

“公公原来是这个意思……”康熙说完这句话后,一时默然不言。是呀,皇宫深似海。一般的太监和宫女,自入了宫之后,恐怕就再也出不了宫门了。有几个太监和宫女,不想走出宫门,去过一过普通人所过的那种正常的生活?

见康熙沉吟不语,赵盛就慌忙言道:“如果皇上不准老奴出宫,就当老奴刚才什么话也没有说……”

康熙缓缓地摇了摇头,又长长地吁了一口气道:“赵公公,朕不是这个意思。朕的意思是,你自入宫之后,先服侍的太皇太后,然后又来服侍于朕,直弄到今日这般年老体弱的地步……朕,早就该让你出宫了啊!”

赵盛若不是阿露搀扶,恐怕早就要伏跪于地了。“皇上万不可这么说……如果老奴不是这般模样,不是变成了如此的废物,即使皇上赶老奴出宫,老奴也要留下来继续服侍皇上。”

康熙微微地摆了摆手道:“赵公公不要说那么多的话了……现在国库比较空虚,朕只能赏你五千两银子。还有,你离开皇宫之后,享受正四品官的待遇。”

应该说,康熙对赵盛,算得上是慷慨大方的了。当时战事吃紧,能从国库中拿出五千两银子来赏与赵盛,实属不易。而当时宫中太监的最高官衔便是正四品,赵盛能以正四品衔出宫,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故而,赵盛硬是从阿露的搀扶中,挣扎着跪了下去,且尖着嗓门儿大声呼道:“老奴谢主隆恩!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赵盛那么一副苍老的身躯跪在地上,康熙的心中实在是不忍。所以,康熙忙着上前两步,一边搀扶赵盛一边言道:“公公快快平身……公公若还有别的什么话,请一并说出。”

赵盛只跪了这么一下,便跪得气喘吁吁。“皇上,老奴还有一个请求……”

康熙道:“公公有什么请求,但说无妨。”

赵盛均匀了一下气息后言道:“皇上,老奴有一位年幼的兄弟,三年前也人宫中为奴……”

康熙不由一怔。“赵公公,你那年幼的兄弟叫什么名字?他三年前就已入宫为奴,你怎么从未向朕提起过?”

赵盛解释道:“老奴的这位年幼的兄弟名唤赵昌,是老奴的同父异母兄弟,今年方才二十岁。他三年前入宫为奴的时候,老奴也并不知晓。直到近来,老奴才偶然得知此事……老奴之所以要提及这位同父异母的兄弟,是想请求皇上在老奴走后,将老奴的这位年幼的兄弟调至此处,代老奴继续伺候皇上……但不知皇上可否恩准?”

自己年迈要出宫了,还要将自己年幼的兄弟调来继续伺候皇上。从此不难看出,赵盛对康熙的感情,的确十分地深厚。

康熙不禁喟叹道:“赵公公,你如此请求,朕能不答应?”

殊不知,就是这个赵盛的兄弟赵昌,在康熙晚年的生活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也可以这么说,现在的人若去谈论康熙的历史,也许不会去谈论赵盛,但却不可避免地要谈到那个赵昌。赵昌,究竟在康熙晚年的生活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赵盛就要出宫而去,康熙自然很是舍不得。就在康熙正要对赵盛再安慰几句的当口,那一直傍在赵盛身边的阿露,突然双膝一弯,重重地跪在了康熙的面前。康熙愕然问道:“阿露,你这是何意?”

阿露低头言道:“奴婢也想请求皇上允许奴婢出宫……”

康熙大惊道:“阿露,你如何会有这种想法?莫非,朕在什么地方曾亏待于你?”

阿露急忙道:“皇上对奴婢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奴婢就是身死万次,也难以报答皇上对奴婢恩情之万一……”

康熙赶紧追问道:“既如此,你为何又要离朕而去?”

阿露显然是迟疑了一下,然后嗫嚅着双唇言道:“奴婢想,赵公公年已老矣,起卧行走多有不便……奴婢想随赵公公一起出宫,以便照料赵公公的饮食起居……”

乍一听,阿露说的似乎颇有道理。一起伺候康熙皇上这么多年了,阿露和赵盛之间无疑会有一种十分深厚的感情。但是,在康熙听来,阿露的这番话很是没有道理,至少,即使有道理,那道理也很不充分。

“阿露,朕已赏给赵公公四品顶戴,他的饮食起居自有别人照料,你又何必要去凑这份热闹?”

“凑这份热闹”之语,说明康熙根本不相信阿露的话,既不相信,当然就有些生气,既生气了,阿露也就不敢再多言,只是低着头,不声不响。

康熙好像觉着了自己刚才所说的话有些不大中听,所以就很快地补充了一句道:“阿露,朕是不想让你离开皇宫、离开朕啊!”

阿露依旧低着头,不言不语。很明显,她的心中是很想离开这里的。

阿露既然对康熙皇上有很深的依恋之情,又为何要离他而去?阿露既已想离宫而去,康熙又为何执意“挽留”?这些,阿露应该知道,康熙也应该知道,而赵盛,似乎比阿露和康熙二人知道得更加清楚。旁观者清,当局者则迷。

赵盛究竟知道些什么?简单点说就是,阿露之所以要离开皇宫,是因为她很想去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而康熙之所以不想让阿露就这么离开,是因为在康熙的心目中,阿露是皇宫内乃至世上最可意的女人。

阿露还算得上很年轻,如果此时能够获准出宫,就会过上很长一段时间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生活不一定都那么美好,但却是自由的,而“自由”对一个人的生活来说,恰恰是无比珍贵的。但在皇宫内,就没有什么自由可言了。一个女人,只要入了皇宫,哪怕你贵为皇后,也是很难找到“自由”二字的。这,恐怕就是阿露始终不愿做康熙皇妃的最大原因,因为一旦做了皇妃,就永远出不了皇宫了,而出不了皇宫,就意味着永远失去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