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太宗李世民(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12016500000053

第53章 求贤致治(2)

侍卫们一阵吆喝,抛下兵器,四处逃散。剩下李瑗孤零零地骑在马背上,冷汗刷刷直流,上下牙磕得咯咯响。他口齿不清地诟骂道:

“龌龊小人,你出卖我,也将会自取祸殃的。”

“怎么还呆着?快拿下叛贼!”

王君廓命令捉住李瑗,当即绞死。

魏征和王珪觉得懦弱无能的李瑗明目张胆公开叛乱有些蹊跷,奏请深究缘由,查明实情。李世民却听信了崔敦礼的奏报,擢升王君廓做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并把李瑗的家人赏赐给他做奴仆婢女。

王君廓当上幽州都督后,妄自尊大,飞扬跋扈,不得人心。李世民征召他人朝。长史李玄道是房玄龄的外甥,托王君廓捎信给舅父。王君廓私下拆开信函,却不认识草书字,疑心李玄道告发了他的罪行。走到渭南,杀死驿站官吏,打算北投突厥,途中被流浪汉诛杀。

王君廓是李世民的旧将,带兵打仗机智勇敢。李世民后悔自己感情用事,没有重视魏王二人的奏请,放松了对王君廓的警惕,造成了一错再错,乱中添乱。

年底。还发生了李孝常等谋反事件。利州都督李孝常进京朝见,留在长安,跟右武卫将军刘德裕,及其外甥、统军元弘善,还有右监门将军长孙安业等人,私议符咒天命,阴谋策动禁卫军政变。长孙安业是长孙皇后的同父异母哥哥,嗜酒如命,不务正业。其父长孙晟死后,他不肯抚育年幼的弟妹长孙无忌和长孙敏,无忌的舅舅高士廉只得把他们兄妹接到自己家中。李世民登极,长孙皇后不念旧怨,对异母兄长仍以礼相待。叛逆暴露,皇后流着泪向李世民乞求:“安业哥哥所犯罪行,实在是罪该万死。然而,他对我从小虐待,尽人皆知。现在处死他,人们会以为是我存心报复,也会使圣朝蒙污。”长孙安业得免一死,贬窜酅州。

岭南酋长冯盎、谈殿等互相攻击,很久没有进京朝见,各州多次奏报冯盎叛变。李世民命令将军蔺谟征发江、岭数十州兵马,大举讨伐。蔺谟离京时,李世民亲赐御酒三杯,以壮行色。感染伤寒在家服药的魏征得知后,挣扎着从病榻上爬起来,立刻备轿,不顾一路颠簸,急风急火地赶到当场,差一点撞翻一名禁卫。李世民怕他跌倒,赶紧吩咐近侍前去搀扶。彤云密布,飞飞洒洒飘着清雪,寒气逼人。李世民让魏征站到避风处,命禁军百骑围拢来,挡住风雪,然后用关切的心情佯嗔道:

“不好好养病,到处跑。反病无反药唷。”

“臣不怕反病,只怕吃反悔药。”

魏征的胸脯不住地起伏着,看样子他下了轿不是走来的,而是跑着来的。李世民感慨非常,深情地望着他那额头下凹陷的眼睛,温存地催促说:

“看来你又有话要说。快说,快说,说完了快回去歇息。”

“岭南路途遥远,地势险恶,瘴气瘟疫流行,无法驻扎重兵。尤其是中原刚刚平静,而冯盎叛变的证据不足,臣以为不宜兴师动众。”

“举报冯盎的奏本络绎不绝,”李世民蹙起前额,“无风不会起浪。”

“冯盎果真叛变,必然分兵据守险要关卡,攻击劫掠其他州县。可是,告发他反叛几年了,而他的兵马并没有越出境地一步,没有明显的叛乱迹象。”

“不管怎么说,总不能坐视不理。”

“各州怀疑冯盎叛变,皇上又不派钦差前去抚慰,冯盎怕死,不敢入朝。如果命钦差前去宣谕,以示诚意,他欣喜免除了祸患,朝廷可以不费一兵一卒使他顺从。”

李世民收回成命,停止出兵,改派永康公、上柱国李靖持节前往岭南以慰问为由进行察访。冯盎非常崇拜李靖,把他当做恩人和救星,接待既热情又诚恳。二人促膝谈心,倾诉肺腑之言。冯盎说出了朝廷对岭南的疏忽,自己所受的委屈,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请求。李靖在安抚的同时也进行了友好的批评和忠告,要求他忠于朝廷,注意周边关系。然后召见谈殿等州府官员,说服他们跟冯盎达成互相谅解,保证和睦相处。

冯盎为了表明没有二心,感谢朝廷对他的关怀,特别让儿子冯智戴跟随李靖入朝觐见。李世民喜不自禁:“魏征建言朕派遣一名钦差,岭南就安定了,胜过雄兵十万。”他带着魏微和朝廷王公大臣亲赴郊外,迎接李靖还朝。摆酒设宴,给李靖和冯智戴洗尘。诏令善待冯智戴,授予右骁卫将军的职衔。赐给李靖绸缎三百匹,重赏魏征绸缎五百匹。

励精图治的李世民从谏如流,知人善任,改组朝廷,很快调整了最高决策集团。贞观三年,发生了沙门法雅案。佛教和尚法雅被指控妖言惑众,判处斩刑。司空裴寂曾经听到过法雅的妖言,却没有检举,被免除官职,削去一半食邑,放归故乡蒲州桑泉。裴寂请求留在京师,李世民毫不客气地说:

“以你的功劳,本来不可能升迁到朝廷高位,只不过蒙受太上皇的宠爱,在文武百官中,侥幸位居第一。”

“陛下,”裴寂带着申辩的语气乞请道,“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哇。”

“武德年间,贿赂成风,法纪紊乱,毛病都出在你的身上。只因你是昔日故旧,不忍心依法处理。如今能活着回故乡,已属万幸。”

裴寂回乡不久,有人扬言“裴公有天分”,他又不报告,却暗遣门客杀人灭口,按律当斩,减刑一等,贬窜静州。山区羌民作乱,谣传劫持裴寂当盟主。李世民不相信。后传来消息证实,裴寂率领他的家丁,击破了蛮族军。李世民想到他有开国辅佐的功劳,传诏召回长安养老,而裴寂却因病逝世。

右仆射封德彝为人奸猾,左仆射萧踽和他商定的事,到了上奏时屡次改口,二人由此产生分歧。这时候,房玄龄和杜如晦刚刚坐上相位,掌握实权,都不喜欢死板的萧瑀,疏远他,而亲近花言巧语、虚伪讨好的封德彝。萧瑀心里越发气恨难平,上密奏抨击房杜,又触犯了圣意。萧璃为人呆板而倨矜,在朝臣中愈来愈孤立。他跟陈叔达也开始闹矛盾,当殿争辩吵闹。二人都被指控犯“大不敬”罪,被免职。封德彝去世,太子少师萧璃又复位做左仆射。不久,又被免职。虽然萧瑀等人不能适应进取向上的新形势,从相位上退了下来,但是李世民仍把他们当做德高望重的大臣对待。中书令宇文士及降级当殿中监。他在病重期间,李世民御驾亲临他的私宅问疾,真心实意抚慰,泪水潸然而下。宇文士及死后,陪葬昭陵。李世民也常去慰问陈叔达,重温以往的交谊,肯定他的节操和公正无私。至于萧瑶,李世民称赞他守道耿介,忠勤可佳,后来图形于凌烟阁,官拜太子太保。贞观三年,房玄龄担任左仆射,杜如晦当右仆射,二人主管尚书省。李靖当兵部尚书,魏征守秘书监,参预朝政。王珪已于去年擢升守侍中。

隋唐之际,朝廷三省六部制正式确立。唐朝的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的最高长官是中书令,其下有中书舍人若干人,专司进奉章表,草拟诏敕策命。门下省,最高长官是侍中,属官给事中专司驳正违失,可对中书省拟定的诏敕提出不同的意见,涂窜奏还,称作“涂归”。尚书省,最高长官是尚书令及左、右仆射。李世民曾经担任过尚书令,臣下避居其位,仆射遂成为最高长官。尚书省是执行政令的最高行政部门,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