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7.他强调限制苏联商船航行的做法,非但对莫斯科不起什么作用而且十分危险。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同样不赞同前首相的言论,因为他非常清楚如果按照丘吉尔的思维撰写对苏照会,等于是在向莫斯科下“战书”。MarkArnoldForster, The Siege of Berlin, p.37.
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尽管可以对英国前领导人的言论嗤之以鼻,但对其现政府的意见却不能不认真对待,即便是态度强硬的克莱,也一再表达了在照会问题上得到英国政府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性。JeanEdward Smith, The Papers of General Lucius D.Clay: Germany 1945-1949,p.630.随着4月23日第二阶段伦敦会议会期的临近,克莱、墨菲、罗伯逊等西方驻德军政领导人,也纷纷齐聚伦敦参与有关德国问题的会议讨论,这给了美国在照会问题上与西方盟友协调意见的良机。
在4月27日的伦敦会议午餐会上,克莱、墨菲以及道格拉斯与英国副外长斯特朗、驻德军政官罗伯逊讨论了柏林问题。英国官员表示并不反对有关明确西方的立场和权利的陈述,但怀疑是否应该以正式的书面照会来表述,并反问为什么不选择通过在莫斯科的外交渠道进行口头陈述。FRUS,1948, Vol.2,pp.899-900.或参见[美]福雷斯特·C.波格著:《马歇尔传(1945—1959)》,第308页。英国官员一再表示政府不会不合时宜地宣布自己在柏林的合法权利,并声称为了维护这样的权利而贸然使用武力更是错误的。Avi Shlai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Berlin Blockade 1948-1949,pp.140-141.在此基础上,斯特朗对英国的立场做了详细的阐述。首先,如果苏联表明将以战争行动来反对美英等国,英国会参战。其次,如果苏联谋划令人愤怒的阴谋以及采取额外的旨在进一步限制西占区和西柏林联系的措施,英国将依据苏联的措施特征,准备使用武力保持和柏林的联系、准备使用战斗机护航的方式维护和柏林的空中交通联系,伦敦认为这不会引发战争,但需三思而后行。再者,英国虽不准备在任何情况下都公开明确自己的立场,但会为自己在柏林的合法地位而战斗。斯特朗的以上陈述意味着一旦苏联明显地表现出准备发动针对西方三国战争的迹象,英国肯定会参战,但他们可能不会为了保持自身在柏林的地位而主动发起对苏战争。FRUS,1948, Vol.2, pp.899-900.或参见[美]福雷斯特·C.波格著:《马歇尔传(1945—1959)》,第308页。
美国代表团认为斯特朗等人的上述表态是非正式的,需要和贝文进一步沟通才能最终确定英国政府的态度。贝文在4月29日会见道格拉斯时表示,自己原则上不反对发出照会,但强调言辞不应太过强硬,并声称自己目前主要关心的是此举对苏联人的心理影响以及发出照会的时机选择。他表示,英国国防大臣和“布鲁塞尔条约组织成员国”1948年3月17日,英国、法国与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在布鲁塞尔签署《布鲁塞尔条约》。的主要官员将于本周在伦敦会面,如果向莫斯科送交照会的时间和会议日期一致,苏联政府就会错误地认为照会是在煽动东西方对抗。为此,他声明自己不得不从高于柏林局势的层面来看待问题,强调在向莫斯科发出照会之前,自己和国防部官员都需要清楚地看到美国对《布鲁塞尔条约》的支持。贝文最后还表示主张使用外交渠道进行口头照会。BDFA,Part Ⅳ, Series F, 1948, Vol.13, pp.142.
贝文上述言辞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苏联对照会作出过激反应的情况下,西欧处于孤立无援、正面抗苏的危险境地。众所周知,签署《布鲁塞尔条约》原本就是为了联合西欧国家有效地抵御苏联的安全威胁,美国尽管支持条约的缔结但却没有实质性加入,因此在条约签署后,作为真正发挥条约组织功能的关键,英法两国希望美国以实际行动支持西方的联合防御实践。尽管美国政府在与西欧国家的相关谈判中肯定了自己对欧洲安全所负有的责任,并出台了主张与西欧结盟、对其提供安全保障的《五角大楼文件》,但该《文件》一经问世便遭到了包括国会和国内民众在内的各方压力,因为其主旨是在外交领域恪守孤立主义传统的美国政治和社会舆论所无法容忍的。许海云:《锻造冷战联盟:美国“大西洋联盟政策”研究(1945-195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1页。美国国内各方对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和长时间的讨论,这使得贝文希望尽快获得华盛顿对《布鲁塞尔条约》实质性支持的愿望并没能实现。最终在缺少英国支持的情况下,照会苏联的建议“胎死腹中”。
但华盛顿在柏林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没有丝毫的动摇,马歇尔和洛维特依然在4月30日对外公开宣布:美国打算留在柏林,不惜以武力对抗武力。[美]福雷斯特·C.波格著:《马歇尔传(1945-1959)》,第308页。出于维护美英关系的考虑,伦敦也主动与华盛顿保持立场的接近,贝文在同一天由驻美大使福兰克斯(Franks)转交给马歇尔的备忘录中表示,英国政府依然“对苏联在柏林和维也纳采取的侵略性政策给予特别关注”。对此,马歇尔在5月10日的回复中表示赞赏并认为这有助于莫斯科理解西方留在柏林的决心。FRUS,1948, Vol.2, p.902.
在美国政府内部以及美英之间,针对“筹建西德政府可能对柏林局势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时,柏林当地的东西方关系却是暗流涌动。4月29日,美国驻德军政府助理政治顾问切斯致电国务院,列举了在当天举行的第17次四国柏林军事副指挥官会议上的一些反常现象。首先,副指挥官们就议程问题争论了近一个小时;其次,当天会后苏军副指挥官史无前例地拒绝与美军副指挥官握手;再者,苏军副指挥官史无前例地在听取西方同行陈述时不做笔记,似乎苏联人已经放弃聆听和讨论所有由同行提出的问题;最后,美苏两军副指挥官在会上发生了激烈争吵,后者甚至用“你的神经系统正在走向崩溃”的话语对前者进行人身攻击。切斯由此感到苏联人正有意制造混乱局面,试图瓦解柏林城防司令部并将责任推给西方。FRUS,1948, Vol.2, pp.900-902.
切斯的言语并非杞人忧天,中央情报局在4月28日向白宫提交的《有关苏联将来可能在德国采取行动的报告》变相论证了这位军政府助理政治顾问的感受。报告指出:伦敦六国会议的再度召开以及西方决定将西德列入欧洲复兴计划范畴,将使克里姆林宫认识到,对美英联合占领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涉几乎成为泡影,苏联因此倡议在东德召开人民委员会会议,这将在继续瓦解四国共管体制的基础上组织一个国家政权性质的管理机构,并将宣称该机构拥有对整个德国的统治权。为此,苏联人会试图使盟国管制委员会失去信用。无论何时,只要苏联认为东德新政府是足够忠诚的或是完全成为其控制下的一个可以信赖的卫星国,莫斯科就会使四国共管体制失效,而西方在西德的活动就容易被指责为分裂德国。苏联会承认东德政权并通过协定的方式继续保持苏军在东德的驻扎,同时建立一支东德军队并完善其国家警察体系。之后,苏联和东德政府会发起一场德国统一和独立运动,试图赢得西德多数民众的皈依,以此削弱西德和西方的合作并破坏西方大国推行民主制度的计划。
报告认为:美英法三国势力在西柏林的存在,增加了苏联在东德地区建立傀儡政权的难度,因为西柏林实际上成了反苏人员的庇护所,所以苏联将尽快迫使三国撤出该地,通过阻碍交通的方式切断西柏林和西德美英占领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令西柏林在与一百多英里外的西德地区隔绝的情况下无法立足;同时,一个受苏联支持的东德临时政府会尽一切可能控制东柏林,并尝试通过不断宣传或直接干涉西柏林公共管理的方式,迫使西方势力撤出该城市;此外,苏联还会通过声称盟国管制委员会失去作用等方式来支持建立东德“傀儡政府”的计划,并寻求将责任归咎于西方。该报告最后指出:苏联最终会在迫使西方离开柏林以及巩固对东德控制的基础上,将自身影响力扩大到西德地区;苏方最近退出盟国管制委员会以及破坏西方进出柏林交通的行为,表明上述计划正在逐步付诸实施,尽管这些行动蕴涵着战争风险,但其本身并没有包括引发军事冲突的设想。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简称DNSA“数字化国家安全档案”,ORE 29-48,藏于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新闻文化处。
与此同时,伦敦六国会议关于筹建西德政府的讨论也进展顺利,但由此而摆在美英等国面前的又一个问题是:当相关决议形成后苏联会迅速做出怎样的反应?西方是否要据此而做出某些让步?对此,国务院并没有更多地顾及中央情报局的上述评论和预测,他们认为应该坚决执行决议不能退缩,不必顾虑自己的行为是在挑衅苏联人,因为现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遏制对方。FRUS,
1948, Vol.2, p.238.事实上,华盛顿乃至伦敦和巴黎最高决策层也都是这样做的,但结果却证实了中情局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