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下面,我先请刚才为大家画“创意版”汪老师的江绍茵到前边把她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听!大家仔细听,因为听别人的文章,对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生:(读)《一堂有趣的美术课》
师:美术课要加上“双引号”,因为这不是美术课,而是习作指导课,读——
生:汪老师是个男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去掉“是个男的”,改成“汪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这样就简洁多了。)今天却给我们上了一堂“美术课”。咦?这“美术课”上,汪老师怎么成了女孩子呢?(刚才读到的两处美术课都得加双引号)
生:“同学们,今天呀,我请程长舸用粉笔来画一幅人物肖像画。画谁呢?我先不告诉大家,等他画完,再请他告之。”汪老师笑眯眯地说。(不仅仅是笑眯眯,更有神秘的意思,改为“汪老师神秘地笑了笑说。”)程长舸画完后,大家都七嘴八舌地猜开了。到底在画谁呢?哦——原来是汪老师!
师:这个过程,由于汪老师故弄玄虚,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高涨了起来,课堂也“活”起来了。接着读!
生:“同学们,程长舸画汪老师,有九分像!我相信下面请出的江绍茵同学来画,会有百分之一千像!”汪老师说着就把我请上了讲台。“江绍茵,行不行?记住,有汪老师在,你绝对可以画出百分之一千像的人物肖像来。”“我……我……行。”我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这时的“我”心中没有底,因此得有心理的描写,可这样改“我心里着实没有底,但也只好硬着着皮答应了。”)心想,妈呀,这可咋办?我都答应了。“我真能画出百分之一千像汪老师的肖像画来吗?既然牛皮已经吹了,可不能吹破。不对,如果我有实力,就不叫吹牛皮。”正想着,汪老师又把我拉到了一边,在我耳边说了几句,我心里的担忧抛到了九霄云外。(在耳边说,声音肯定很小,改为“嘀咕”,“担忧抛到九霄云外”改为“担忧瞬间荡然无存”。这一句读成“在我耳边嘀咕了几句,我内心的担忧瞬间荡然无存。”)
生:这时,汪老师随手拿了一块小黑板遮住了肖像画。我立刻拿起粉笔画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在程长舸的原画上修改好了。看了看自己画的画,我都差点笑出声来。(对,是“差点笑出声来”。如果笑出声来或没笑都不妥。笑出声来,就很容易被其他学生猜中;没笑,则说明“创意版”的汪老师缺乏想象。)汪老师让大家猜百分之一千像的肖像是什么样的。有的同学说,汪老师在树下读书;有的同学说,汪老师带着女儿在散步;还有的说,汪老师站在大山顶上眺望远方……
生:“大家一定很想看这幅肖像画,(把这句话换种方式来表达,改成“大家一定想知道‘谜底’吧”)那我就满足大家的愿望。“汪老师忽地放下小黑板。”(“忽地”一词用得好,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只有这样,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哈哈哈!呵呵呵!……”怎么回事呢?哦——黑板上的汪老师成了一个‘女生’!扎着两条细长的辫子,涂了口红,抹了腮红,还身穿韩版长裙,这怎能不叫人疯笑呢?这不,教室里一下子闹开了锅。有的缩到桌底下去了;有的双手猛拍桌子,双脚狠踏地面;有的眼泪都笑出来了;有的差点连肚皮都笑“破”了……
师:这种场面是意料之中的。如果汪老师不是看着江绍茵画,而且像你们一样忽地看到如此“创意版”的汪老师,我也绝对会笑“疯”。继续读!
生:多么有趣的一堂“美术课”呀!
师:文章是写出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地读,在读中改,改后读,才能把自己笔下一篇篇习作改成功!更多的人都怕做第一次,其实,只要你努力尝试一下自己去改作文,就会真切感到修改作文的无限乐趣和无穷奥妙!课后,请每一位同学都在读中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好吗?下课!
反思:
将“玩”课进行到底
99年,我还是一位兼职体育教师——特别爱玩。曾听一位体育教研员说过:“体育课要凸显一个‘玩’字,让学生在‘玩’中身心得到愉悦,在‘玩’中掌握体育知识,在‘玩’中提高体育技能。”后来,我成了省内小有名气的语文老师,有家长问:“汪老师,你平时玩吗?你怎样看待学生的玩?”我肯定地说:“世上没有人不喜欢玩的,尤其是我。但不是一味地傻玩。对我而言,玩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书读累了,就打一场球;写文章时间长了,就看一会儿电视。无论打球、看电视,还是读书、写作,都是玩。玩就是让人怀着愉悦的身心去做事情。不言而喻,效果定会事半功倍。
作文难,作文难,提及作文就心烦。学生为什么会怕作文呢?我想,是因为长期的、单一的单元习作练习,引不起学生丝毫的兴趣。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也就是说,作文没有成为他们喜欢做的事。因此,只有让学生在作文课上开心地“玩”,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写作文,不怕学生写不好,就怕学生不想写。作文课上,要想让学生喜欢作文课,教师得先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得是一个会“玩”的人。在语文老师眼里,一个空盒子,一枚锈迹斑斑的硬币,一块陈旧的手表……数学里的现象,生活中的笑料,科幻里的人物……应都能成为指导学生写作的素材,成为师生同“玩”的对象。
——作文指导课《健美》,就是教师让学生欣赏一张张姿态不一的健美先生表演图片,然后和学生一起在游戏“木头人,不许动!”中表演各种健美动作。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演中说,说后写,可谓水到渠必成,瓜熟蒂自落。
——作文指导课《碧根果》和《果冻课堂》,首先,教师神秘地让大家猜袋里是什么;然后,猜它是怎么来的;最后,猜老师会把它怎么样。课上,作文指导思路清晰,过程简单却细节饱满。整节课,学生跃跃欲试,有说有笑,敢想敢学。
——作文指导课《“康熙”神剪》,教师从鞋摊上借来一把“永久”牌鞋剪,却故弄玄虚,撒下一个美丽的谎言——祖传的“康熙”年间的裁缝剪,历史悠久,锋利无比,价值连城。然后用这样一把剪去剪圆圈(数学里的麦比乌斯圈),从而演译出神秘的课堂。
……
正如本节作文指导课《画老师》一样,课堂上,没有一个孩子不陶醉其中,没有一个孩子不是在享受“玩”课带来的快乐与成功。看他们频频举手,开心地说,真心地笑,畅快地写。我想这样的作文课,已成了他们玩的天地,成了他们一吐为快的空间,成了他们提升习作水平的舞台。一次又一次的“玩”中,孩子敢想了,能说了,会写了。他们喜欢上作文了,他们开始在“玩”了。(玩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回想自己昔日当体育老师时对“玩”课的懵懂感知,到后来一次次对“玩”课的亲身实践,再到今天对“玩”课理念的进一步领悟,我已经爱上了“玩”课。因为在“玩”课中,我与学生的身心一同愉悦。“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做一件事,喜欢就是一种内在的动力,且它不需外界力量的推动。正如自己想做一件事,就定能成功地完成。对学生而言,“玩”课是愉悦的,是在快乐中收获成功;对教师而言,“玩”课更是一种追求与责任,我愿将“玩”课进行到底。
作文教学需“灵光一闪”
——《掌心的秘密》作文指导课的前后思考
缘起:
学校举行征文比赛,六年级每班送两篇参评。我将六年级八个班十六篇习作编上序号,然后去掉学生姓名、班级及指导老师。经评委评分后,我将十六篇习作的学生姓名及分数一一对应抄好。由于疏乎,抄了六(8)班的一篇③号学生为汪伶洁,另一篇⑨号的学生姓名竟抄了指导老师的名字。统计分数和名次时,发现这一问题。一时记不起学生姓名,我在次日上课前,我来到六(8)班教室找到汪伶洁同学,问她本次征文班里还选了哪位学生。汪伶洁告诉我叫余俐桦。因为马上要上课,怕又忘记,并让汪伶洁同学在我的掌心写下“余俐桦”的名字。就这样,我半握着拳匆匆来到教室。孩子们在唱歌,我在教室里徘徊走动。“灵光一闪”,指导学生习作的素材来了。于是,我决定停下要新授的内容,开始了我的习作指导课。
回放:
师:(伸出左手,并紧握拳头)这叫什么?
生:拳头。
师:真了不起!地球人都知道!(笑声)(伸直五指,手背对着学生)这叫什么?
生:手背。
师:(转过手背,指着手心)这又叫什么?
生:手心。
师:手心也叫什么?
生:手掌心。
生:掌心。
师:(老师拿起笔,望了望全班,然后若有所思地望着远前方,认认真真地在掌心写了三个字)老师在掌心写了一个人的名字,大家猜猜是谁?注意,要求说出你猜这个人的理由,理由要求充分。
生⑴:可能是詹颖琦,因为她是学习委员,平日的工作非常负责任,汪老师很喜欢她,所以写了她的名字。
师:(笑着说)理由很充分,恭喜你,猜错了!
生⑵:可能是孙媛芳,因为她下课一有空就看课外书,汪老师想借此鼓励大家都像她学习,所以写了她的名字。
师:(笑了笑,握着手略带神秘感)理由非常充分,但还得告诉你,猜错了。
生⑶:可能是汪老师的女儿,因为您很爱自己的女儿,有几次在课堂上都提到她,所以写了她的名字。
师:对,汪老师很爱自己的女儿,所以常常在你们面前提到她,你知道我女儿叫什么名字吗?(生摇头)
师:(神情自豪)她叫汪——少——宇,还有谁来猜?
生⑷:可能是赵雅丽。因为汪老师很希望赵雅丽的学习有进步,特别是近来她开始努力学习了,汪老师很兴,所以写了她的名字。
生⑸:可是你的老师于永正,因为汪老师平时的语言中,一提到自己的于永正老师,就会特别兴奋,所以写下了他的名字。
生⑹:可能是老师自己的名字,因为老师希望大家都能把自己记在掌心,牢记在心中,相信自己能行,所以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
师:嘿嘿,猜错了!既然大家都没猜中,老师来提示一下。
(在黑板上画了胖乎乎的一个脸蛋,嵌着俩小酒窝,扎着两条小辫子。)(学生迅速在班里寻找着,胖乎乎的脸蛋有,嵌着俩小酒窝有,只可惜没有扎两条小辫子的同学。)(见孩子们一脸茫然,老师请出班长来大声读出手心的名字——余俐桦。)
师:知道她是谁了吗?
生:(疑惑)是六(8)班的学生吧!
师:对,就是六(8)班的余俐桦。大家再大胆地来猜猜,汪老师为什么要把余俐桦的名字写在自己的掌心?
生⑴:可能是你到她班里上课时,她的聪明与可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记住她,便在自己的掌心写下了她的名字。
师:对,这是理由之一。还有什么理由让我在掌心写下她的名字呢?
生⑵:可能是她知道汪老师教作文的本领特别强,于是请自己的爸爸在您那儿说说,想在假期跟你补习作文吧!你怕忘了她的名字,便把她的名字暂时写在了掌心。
师:对,这也是理由之一,还有什么理由?
生⑶:可能是她自己作文写得好,汪老师无意间读到了她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赞美母亲的文章,被感动得流泪了。您觉得她很孝顺,准备借他的故事来教育我们,所以写了她的名字。
生⑷:可能是如汪老师您所说,她长得胖乎乎的脸蛋,嵌着俩小酒窝,扎着两条小辫子,模样特别可爱,简直像个小精灵,所以写了她的名字。
师:这也是理由之一。
生⑸:早上上学时,老师走在街上,发现地上躺着一张一百元的钱。老师捡起后正反面看了看,却发现人民币的正面上写了“六(8)班余俐桦”几个字。顺着这条信息,汪老师在上课前很快找到了六(8)班。可余俐桦因丢了钱,被父亲责骂了一番,连学都没让上。汪老师怕一时忘了余俐桦的名字,并把她写在了掌心上,转身去办公室找余俐桦的班主任。
师:这也极可能会成为理由之一。
(大家纷纷讲述了各自认为的理由。)
(老师最后揭开了谜底,并讲述了自己与余俐桦之间的事情。)
师:同学们,如果让大家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有兴趣吗?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好文章需要有好的题目。大家思考思考,如果让大家给自己的文章拟个好听的题目,可以取什么?
生⑴:《神秘的作文课》
生⑵:《一堂“猜”课》
生⑶:《掌心的秘密》
生⑷:《神秘的掌心》
生⑸:《课堂趣事》
生⑹:《猜,猜,再猜》
生⑺:《掌心·名字·故事》
师:多么吸引人的题目,相信,大家的习作会更精彩!
(学生近半小时的习作时间,绝大部分学生已完成了习作的初稿。)
掌心的秘密
下午第二节课上,汪老师说自己的掌心有个秘密想让我们来猜。在一阵阵笑声中,在一次次理由充分的回答中,(把“回答”改为“猜测”,更符合实际情况。)我们都没有猜中。对这个秘密我一直怀着一种好奇心(在“好奇心”前加一个“强烈的”,更体现了当时猜测的心情),可想破脑袋都没结果。
课堂上,汪老师说:“大家来猜猜我掌心写的是谁的名字?”瞬间,班里举起的小手一大片。
何美丽说:“可能是詹颖琦,她平时经常协助老师(“协助老师”改为“帮着老师做事”。),很负责任。”一旁静静细听(把“细听”改为“聆听”,说明我听得很认真。)的我在想,怎么是我呢?最近自己生病,下午都没来,好多事情都是叶语思帮我干的,应该是叶语思(前面讲到了“叶语思”,这也就可以用“她”代替了。)才对啊!
“恭喜你,猜错了。”汪老师微笑地说(把“微笑着说”改为“微笑地逗着我们”,更加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全班随即一片哗笑。
金玉涵说:“可能是孙媛芳,因为孙媛芳下课了都在看课外书,非常认真。(这句话可改为“因为她非常爱学习,连下课都坚持看课外书。”)”
“理由非常充分,但还是得告诉你,猜猎了。”汪老师一脸得意的神情,让课堂又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不到半分钟,徐文静举起了胖乎乎的小手,有理的说(“有理的说”改为“信心十足地说”,更加真实地写出了她说话时的心情。):“一定是汪老师的女儿。”汪老师马上走到徐文静的身前说:“你是觉得我很爱自己的女儿,上课经常提到她,对吗?你知道我女儿叫什么名字吗?”“不知道。”告诉你吧!我的女儿叫汪——少——宇。”汪老师自豪地说出自己的女儿。顿时,全班人议论纷纷——这不是男孩子的名字吗?汪老师嘿嘿一笑,接着说:“还有谁来猜?”
储玉举起了手说:“可能是赵雅丽,因为汪老师很希望赵雅丽认真学习。现在她开始认真学习,汪老师很高兴,就写了她的名字。”
汪老师郑重其事地(把“郑重其事”改为“一本正经”。)走到储玉身前跟她握着手,然后神秘地笑着说:“嘿嘿!猜错了!”全班又是一片哗笑。
见大家满脸疑惑,汪老师清了清嗓子说:“既然你们不知道,我就提示一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胖乎乎的带着小酒窝的脸蛋,还画了两条小辫子,但我们依然没猜出她的名字。这时,老师请班长读手心中的“余俐桦”这个名字。这时,有人疑惑地问:“怎么是六(8)班的?”当大家满腹疑惑的时候,汪老师开始给我们介绍到(把“开始给我们介绍到”改为“慢慢地为我们解开谜团”。)。
他说这次学校举行的《小学生之友》征文中,六年级八个班交了十六篇,然后由评委来评比。汪老师必须先在稿子上把学生和指导老师的名字割去,并编上序号。③号汪伶洁,⑨号余俐桦,可汪老师把名单⑨号余俐桦写成了指导老师的名字。汪老师想,这样获奖名单上不就是她的指导老师了吗?汪老师赶快来到六(8)班问汪伶洁(把“问汪伶洁”改为“找到汪伶洁问”。):“这次《小学生之友》征文比赛你们班除了你,还有一位是谁啊?”汪俐伶拿了一支笔,在汪老师的手上写着。汪老师忍着痒说:“没事,接着写吧。”后来,写“俐桦”两个字时,比划特别多,特别是“桦”的那一竖,汪伶洁“刷”的一笔下来了。汪老师开玩笑地说:“你这是要‘整死’老师呀!”汪伶洁赶紧道歉着:“汪老师,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就这样,汪老师的手心有了“余俐桦”三个字。掌心的秘密就由此解开了。(把“掌心的秘密就由此解开了”删去,有了这一句则有画蛇添足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