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大胆的想象,进行着创意组图,让老师感到了你们是在把简单的事坚持做下来并把它做好,你们不简单!但老师今天还想看到你们格外的不简单,就是要让大家把简单的事继续做下去并把它做好。写出与你们组的图相关的,或图背后的故事,或由图想到的事情。编故事,也是一种习作。看黑板上这幅图。老师就编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想听吗?(生:想!)对不起,老师要等你们的故事也编完,再读给你们听。这才叫公平!下面,请同学们根椐自己的组图创编有趣、有意思的故事。
要求:
请同学们根椐自己的组图写出与图相关的,或图背后的故事,或由图想到的事情。所选的图也可以是刚才看到的别人组的图。如果是别人的组图,请写上XXX画。这是对别人劳动的尊重。
(学生进行故事创作。25~30分钟)
师:想不想听听老师根据这幅图创编出来的故事。
(投影仪展示,老师读自己的文章。)
池塘里的小鱼儿
这一天,风儿轻轻地吻着湖水。湖面上漾着微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纹闪烁着点点金光。
湖里一片寂静,只有一根根水草垂直地生长在水中。这时,不知从哪里传来一个声音。“我在这!”话音刚落,湖面下又是一片寂静。过了好久,阵阵轻微的哭泣声在水中传开。这究意是什么回事?原来是小鱼小黑头在水中跟同伴捉迷藏。同伴们藏得太隐蔽了。好久找不到同伴,吓得哭了。听到大黑头的哭声,小鱼们全都从草丛里游了出来。大黄头一边游出来,一边拉长着声音问:“怎么啦?出什么事啦?”旁边的小红头连忙解释道:“他长时间找不到大家,吓哭了。”“真是胆小鬼。刚才我还躲在坟堆里,都没有半点害怕。”大黄头得意地说着。小红头、小青头、老东瓜,还有其他的小伙伴你一言我一语地安慰着小黑头,只有大黄头还一个劲儿地埋怨。
老东瓜实在是听不下去大黄头的声声抱怨,狠狠地讲了他几句。原本神气十足的大黄头的脸瞬间红到了脖子根。一个人不声不响地游到边上去了。
这时,不知什么东西“咚”地落入水中。眨眼间,所有的小鱼全钻入了水草之中,好久也不见他们出现。整个水下,又是一个寂静。
师:掌声该响起来了。(瞬间教室里掌声一片。)同学们,觉得老师写的这个故事怎么样?
生:非常精彩。
生:非常有趣。
师:哦,都是掌声,都是称赞声,难道就没有人发现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静思了一阵)
生:感觉没有写完似的,真想知道后来故事是怎样的?
师:对,老师的这个故事刚写完时,让自己的女儿看了看。我女儿硬是要我将故事再写下去。同学们,好故事就是这样子的,读了总觉得不过瘾。
生:老师,“究竟”的“竟”字,您写成了“意”字。
师:对,这是我故意留下的一处错误。还有吗?
生:老师,您前面写的是“小黑头”,后面又说成了“大黑头”。
师:是呀,这也是老师故意留下的问题。记住,今后听别人读,不仅要认真听,还得认真思考。其实,这篇文章刚写出来时,语句上有很多小问题。汪老师经过自己一句一句地读,一遍一遍地自我修改,才成为现在的文章。同学们,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请你们自己改改自己的习作。注意,改的时候,读出声来,一边读,一边思考自己写的每一句话,使用的每一个标点符号,努力让自己写的每一句话的意思都表达得清清楚楚,标点符号使用得恰当。一定要读出声来,因为你是在改自己的习作。
(学生自主修改习作,时间5分钟)
(选择了三篇学生习作现场修改、点评)
师:同学们,大家认真听听我是怎样帮你们改作文的。注意,学会倾听。倾听就是用心听,用心思考。认真听,既是一种能力,也是对读的人和其他听的人的一种尊重。(对读的同学说)你们读自己的文章,注意两点:第一、声音要响亮,教室里的每一位同学都得听得清;第二、读得稍慢一些,得让听的同学有一个思考的时间。明白吗?
(学生习作展示)
生:退一步海阔天空
师:这个题目有意思。读下去!
生:A国准备发射导弹到B国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A国的牧民越境放牧,被B国人押入大牢。A国想讨一个说法,让B国释放牧民。B国拒绝了请求,A国一怒之下,准备用最新研制的导弹轰击B国。
师:去掉“原来是”,另外,A国想讨一个说法,自然不是去“请求”,去掉“请求”,直接说“B国拒绝了”。
生:B国非常害怕,准备释放A国牧民。可A国牧民正准备出狱时,导弹已经炸死许多B国市民。战争一触即发。A国进攻B国,B国也攻打A国。两军在B国的C市展开大战。A国因为有导弹的帮助,首战告捷。
师:是呀,战争一触即发。战争一开始,遭殃的是老百姓呀!读下去!
生:B国不甘示弱,也派出飞机轰炸A国,A国的城市也惨不忍睹。
师:注意,这句话中有一个标点使用不正确。谁知道是哪一个?怎么改?
生:“轰炸A国”后面的逗号用错了,因改为句号。
师:你明白了吗?一句话说完了就得用上句号。继续。
生:两军正准备再次战斗时,被囚禁的牧民来到了B国总统府,向B国总统道歉。总统幡然醒悟,提出求和,A国总统也恍然大悟,退一步海阔天空!
师:是呀,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没有战争,老百姓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呀!读下去——
生:两国又成了好朋友。从今以后再也没发生过战争,两国人民也友好往来。
师:将“从今以后”改为“从此”,将最后一句再读一遍。
生:粗心的小明
生:夏天,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奇异的杯子。三颗珍珠看到这么奇特的杯子调皮地跳了进去。它们在杯子里觉得很有趣,于是就玩起了捉迷藏。
师:去掉“于是”,读——
生:玩累了就睡起了大觉,打起了呼噜。小明外出回来,口渴得要命,拼命地往杯子里倒水,倒了一杯又一杯,一颗珍珠,两颗珍珠,三颗珍珠,陆续掉进了小明的肚子里。
师:去掉“往杯子里倒水,倒了一杯又一杯”,改成“拼命地喝水”。
生:小明喝饱了跑进房间呼呼大睡起来。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珍珠们醒了。
师:仅仅过去了两分钟吗?
生:不是。
师:那么“两分钟过去了”后面的标点符号应该怎么改?
生:改为省略号。
师:这里是省略了时间。继续读——
生:它们看到的一切并不是白的,而是红彤彤的一切。
师:去掉“一切”,重新读这一句。
生:而是红彤彤的。它们上串下跳希望能找到出口。可一点效果也没有!它们拿出了绝秘武器——泡泡糖,(给外面的珍珠发信号。)
师:这里的括号可去掉,再读。
生:一下、两下,泡泡越吹,越大。
师:发现问题了吗?
生:多了一个逗号。
师:对,应读成“越吹越大”。继续。
生:小明慢慢地从床上升起来,飘呀飘呀,飘出了房间,升到了天花板。“砰”的一声,小明重重地摔到了地上。他张大嘴巴,打了个哈欠,珍珠们从他的肚子里滚出来。小明发现了,大吃一惊。他抓住珍珠们,审问道:“你们怎么跑进了我的肚子里?”
师:不是“审问”,是“质问”。读——
生:珍珠们一同指向那奇异的杯子。小明恍然大悟,他又问道:“你们跑到我杯里,然后被我喝到肚子里吗?”它们一同点头。
师:去掉“他又”。读下去!
生:小明羞着脸蛋,都怪自己太粗心,没先检察一下杯子!
师:同学们,发现最后一句话有问题了吗?
生:“检察”的“察”字错了,应该是“查看”的“查”,不是“观察”的“察”。
生:一位开明的家长
师:你觉得你的题目可以怎样改,更简洁?
生:去掉“一位”。
师:去掉了“一位”,要说的就已清楚了。题目力求简洁。继续读。
生:一天,小明和爸爸一起来到草坪上玩耍。爸爸在玩耍中突然想到小明昨天期中考试了,便问:“小明,你昨天考试,考得怎么样啊?你怎么没告诉我呢?”“我……我……”小明脸色大变,结结巴巴的说,
师:看看,这里的说后面应该打什么标点?
生:应该改为句号。
师:为什么?
生:说的提示语在后面,说后面是句号。
生:听到这话,爸爸沉默了一会儿,再看看小明的表情说:“小明,你是不是考得不好啊?”小明没做声,
师:停下,发现问题吗?
生:老师,我把“作声”的“作”写成了“做事”的“做”字。
师:看出来了。记住,改自己的习作一定要读出声来。继续——
生:爸爸接着说:“如果没考好的话也没关系,下次努力就行了。”
师:嘿,这是一位多开明的爸爸吧!你希望有这样的一个爸爸吧!
生:老师,我的爸爸就是这样的。
师:是呀,你有这样的爸爸,真是幸福。继续读!
生:听了这话,小明的眼睛湿润了。眼泪像一颗颗珍珠似的掉了下来。他对爸爸说:“对不起,我没考好,可是我已经很努力了。”爸爸拍拍小明的肩膀说:“儿子,没关系,你努力了就行,而且我已经看到了你的努力,争取下次考好就行了。”听了爸爸的话,小明擦干了眼泪,对爸爸说:“我一定会努力的。”爸爸微笑着对小明说:“儿子,加油,爸爸一定相信你!”
说完,俩父子在一起又快乐地玩耍起来。
师:同学们,掌声在哪里?(掌声一片)这位同学,你的这篇习作能送给我吗?(生:行)礼上往来,你看老师也没带什么礼物?你希望老师送你什么?(生:随便)对不起!“随便”这个礼物汪老师真没有。(生笑)这样吧,把刚才展示的老师的文章送给你,行吗?(学生非常高兴地接过老师的文章。)记住:把那个“意”字改成“竟”字,把文中的“大黑头”改成“小黑头”。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课前,老师送给你们的那句话吗?
出示:
简单的事坚持做下去并把它做好,就叫不简单。
师:再加两句。
容易的事坚持做下去并把它做好,就叫不容易。
平凡的事坚持做下去并把它做好,就叫不平凡。
师:由这几句话,我也想到一句话,送给大家:
习作贵在坚持。——汪智星
师:(师板书,学生摘抄)请同学们把这句话写在本子封面上最显眼的地方。
(写完后,展示两三位学生摘抄的字迹漂亮句子,鼓励把字写好。)
师:写字,就是做人。写作文的最高境界也是学做人。老师希望在坐的每一位学生练好字,写好文,做好人。
反思:
什么是智能?
《新华词典》中提供给大家的解释:智慧和能力。
从感觉到记忆到思维这一过程,称为“智慧”。智慧的结果就产生了行为和语言,将行为和语言的表达过程称为“能力”,两者合称“智能”。将感觉、记忆、思维、语言、行为的整个过程称为智能过程,它是智力和能力的表现。智能的核心是思维,人的一切智能都来自大脑的思维活动,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知识是一切智能行为的基础,而智力是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求解问题的能力,是头脑中思维活动的具体体现。
什么是智能组图习作?
利用一些简单的图形或符号,让学生开启自己的大脑思维,尽情想象,构思并动手创意组图,然后引导学生以“组图”为素材,大胆想象和联想,写出与图相关的故事,或图背后的故事,或由图想到的真实事情。
实践证明,进行智能组图习作指导,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1、智能组图习作指导中“组图”环节一定要区别于美术课上的绘画。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所谓“组图”,是利用简单的、常见的图形或符号,进行创意组图。组成的图形力求简洁、抽象。实践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图形或符号越简单,学生的想象越出人意料;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图形或符号组成的图形越抽象,他们的想象空间越大。反之,组图的图形越具象,学生的思维域越小,想象的空间也越小。
利用大写字母组图,其中有人选择“O、A、H”组成了一个人的图形。“”怎么样?怎么看怎么不像。相反,有人选择“O、A”两个字母组成了一个人。“”怎么样?怎么看怎么像。在学生的眼中,一切简单、抽象的事物都显得不可思议。
“这是一位身穿A字裙的小姑娘在太阳底下跳舞。”
“这是一年轻的壮士用头顶着一个大磨盘在表演杂技。”
“这是一个头顶烈日的人在进行艰苦的训练。”
……这样一来,智能组图习作的目的便达到了。
一般步骤:
呈现符号或图形——创意组图、写话——依“组图”编故事
美术课上的“绘画”是教师指导学生把事物画得细致、形象,要有逼真之感。的确,美术课的任务在此。但智能组图习作上的“组图”环节亦如此,则失去效果。切记——习作课的任务在于练笔,不在于绘画。学生在绘画上花太多时间,时间一长,习作的灵感没有了,习作的兴趣没有了,习作的欲望没有了,习作的激情自然也没了。一句话,我们的组图要有创意,要抽象,不要承担美术课堂教学需完成的任务。
2、创意组图时,要求要宽,要给足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不“苛刻”。
如果学生画一个圆,画成扁的了。记住,扁的也是一个圆。千万别在“这个扁的东西是圆吗?它不像圆呀?”等问题上进行讨论、辩驳。组图时,假如此处学生需要的是一个圆,而他画出来的,即使是画成了一个瘪嘴瘪脸的“丑八怪”,或是画成了一个近似方形的,那也是圆,因为在学生心中早已认可(认定)它是一个圆。勿庸置疑!
3、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大胆想象,进行创意组图。对各种类型的智能组图习作,我都有一个要求是共同的。即,同一个图形或符号,在图中可以重复出现,图形或符号在“组图”中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瘦可胖,可立可倒,可正可反,可直可弯。甚至可以依学生想象的需要随心所欲。
4、学生只有变得乐写、想写,才能最终实现会写、善写。
要让孩子乐写、想写,关键在于习作教学的指导过程要充满趣味性和新颖性,让习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课堂上,学生能处在一种不吐不快的状态。而我利用简单、常见的图形或符号进行创意组图则符合了学生这一认识的规律和学习的心理,也使习作教学指导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
5、可创作单幅图,亦可创作多幅图。
单幅图,教师可引导学生思前想后,从而使故事的内容更丰富,更精彩。多幅图,我称之为连环图。多幅图的创意组图,最大的益处,就是可让故事的情节一目了然。学生进行习作时,思路清晰,必会一气呵成,水到渠成。
6、可以写与图相关的故事,可以写图背后的故事,也可以写由图想到的事情。
刚才的习作课上,老师的《池塘里的小鱼儿》,讲述的就是一个与图相关的故事或者说是图背后的故事,而学生习作《精彩的海狮表演》,讲述的则是由自己创意的组图想到的昔日一次看海狮表演的事。
途径:
㈠、图形组图
材料:常见的四种几何图形:○△□
“○”是一轮红红的太阳。最下方是一个大“□”,正方形上方两个并排的小正方形是窗,正中间一个竖着的长方形是门。正方形上边叠合着一个三角形,表示屋顶。屋顶上偏左或偏右立着一个竖着的小长方形,表示烟囱。小烟囱上方紧挨着的是三五个由小到大的椭圆,表示缕缕清烟。“”这不,和煦的阳光下,一间冒着缕缕炊烟的小屋出现了。多有诗意呀!屋里会是谁呢?她在干什么呢?正值晌午,她为什么要做饭?她为谁准备着饭呢?等问题出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就这样,故事的情节一一清晰地出现了。写出来,习作便完成了。
㈡、笔画组图
材料:常见的六种汉字笔画:、一丨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