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过着语文的日子
12014200000010

第10章 成长故事:享受语文的幸福(4)

刚到一小第一学期,我感到周围的一切与乡镇比都变了。城镇小学老师这个集体更大了,学生更多了,更让我第一次听说,学校有两位特级教师,他们都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到底是什么意思。当时,或者说那一个学期都没弄明白。总之,我觉得身边的老师教研的氛围非常浓。这一刻,我立即意识到了什么。也许我再也没有刚刚调到江湾那时那么幸运,能遇到胡校长无比的赏识和江校长真诚的帮助。为了能够尽快地融入这个家庭,我认真备课、上课、改作业,努力完成一些常规性的工作。此外,我一有空就钻入学校的阅览室。那里是我到一小至今在学校里待的时间最多的地方。一天天地阅读着,一次次地积累着。一天,我猛然意识到:我何不尝试写一篇教学论文,投稿发表?这不就能在短期内,让自己在一小立足脚根吗?想法很美妙,但真做起来,谈何容易呀?当我的一篇又一篇文稿纷纷寄向各杂志社,接下来的便是漫长的等待。那些日子里,我才明白什么叫漫长等待,什么叫石沉大海,什么叫杳无音信。当时,我就纳闷,我的文章都不错了,怎么会希望渺茫呢?其实今天当我再次翻出自己当年的初稿,也都会不禁笑出声来。唉,真不怪人家编辑,而是自个儿的水平太臭!但这一切,并没有动摇我看书的习惯,并没有动摇我写文的信心。我坚持着,直到我在一小第三个年头。一天,我的办公桌上平躺着一个大信封。接过信封,我迫不及待地撕开一看,只见一本《江西教育》的杂志。咦,这《江西教育》寄给我干吗?于是,顺手翻到了目录。忽地,“汪智星”三个字犹如三颗钻石一样闪着耀眼的光芒。我再次翻到书中时,只见《我教学生写童话》一篇教学论文发表了。那一刻,我几乎兴奋得忘乎所以,但片刻功夫,我又陷入了思索。因为我怎么也想不出自己什么时候寄过这样一篇文章,或者说,我根本就没寄过,可文章后明明写着“江西婺源紫阳一小汪智星”。这一切都没错,细读全文我才恍悟过来,原来这篇文章是半年前写的一篇《立足质疑排难开启创新之门》的文章(3000余字)。如今,题目全变了,且全文被删得只剩下900字而已。这一刻,我似乎读懂了什么?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删繁就简三秋树”。之后,我的每一篇文章写好,绝不轻易寄出,非得让它在自己的书房里放一两个月。几十次的字斟句酌,才小心翼翼地寄出。也真怪,我每寄出的文章几乎都发表了。六年来,我已有60篇教学论文在《江西教育》《小学教学》等七八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同事、朋友都纷纷向我取“经”,硬要让我传他们投稿必中的秘诀。看着他们,我只有笑,因为他们根本不会理解这六年来我持之以恒地读书、练笔。他们也很难体会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的道理。

光会写还不够,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一个科研型、创新型的教师,还得研究课,让我们的每一节课都给学生带去知识和快乐,让我们的每一节课成为自己论文写作素材的源地。

02年11月,这一刻是我踏上寻“梦”之旅的时刻,是蕴育我将有“天地”展英姿的时刻,也是我校所有与我一样在渴望追“梦”的老师怦然心动的时刻。这便是于02年11月,在长沙会议上,我校被全国小语“发展与创新教育”总课题组定为课题实验学校。

当关注学校课题实验方案,目睹实验内容及具体分工一栏,我却欣喜地发现,所有实验教师中只有我是作为学校里的一名最年轻最普通的教师参与,并且还担任“中课堂”研究的组长。其他均是校长、主任、教研组长担任的。也许,这是学校对我如此一位年轻教师寄予的殷切厚望。自然,工作中始终求进取、敢创新、勇超越、善反思的我,不会令学校失望。为了日后研究更出色,我去邮局一口气订了《小学青年教师》等五套杂志;为了日后的实验更有序,我日夜兼“程”,反复斟酌,拟定实验班的课题研究方案;为了他日更能张扬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的价值,我放弃了自己更多的爱好。在校,课堂成了我研究的阵地,图书室成了我研究的空间;在家,书房成了我驰骋书海的天地,成了我反思总结的空间。“研不惊人誓不休!”就是凭着这种执着,我踏踏实实地走在幸福的课题研究道路上。

作为课题组的一名年轻的实验教师,我不敢忘却肩上的重任,平日的工作也丝毫不敢怠慢。六年来,在学校里每学期必开展的一次大、中、小课堂研讨中,我总是敢为人先,接受锤炼;在学校每学期接待县内外兄弟学校前来取经的机会,我总是成为学校领导的首选;在学校每逢全市乃至全国的课题研讨大赛举行时,我总是第一个主动请缨,为校争光。六年里,我先后在学校里上公开课、研讨课、比武课、接待课不少于四十节。每一回课前钻研,总让我对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尖锐”问题茅塞顿开;每一次课上施教,总让我对课堂教学的内涵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轮课后反思,总令我对语文教学这门艺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如今,课题第二轮研究已将结题,在这六年里,我收获了成功,赢得了快乐。记得在全国第二届研修班上,有专家问我:“是什么力量让你如此执着于课题研究?”我几乎是脱口而出:“我研究,我快乐;我快乐,我研究。”,正巧也是于六年前,我买了一栋小房,搬新居之日,我们一家人乐哈哈地商议着买什么家具?在静听家人罗列了一大堆后,我是再三强调:“给自己添一架新书柜!”如今,书柜里已被我近六年来外出购买,或邮购,或散步街头书摊“淘”回的一本本“精品”充实着。另外,在书柜里,我腾出一层摆放着一本本凝聚着自个儿汗水与智慧的荣誉证书。每每伏案耕读至深夜,我总会来到书柜前,注视着一本本熟悉的书籍,抚摸着一本本闪光的证书。面对他们,我只感到自己的知识太匮乏;面对他们,我只觉得自己今后的研究之路还遥远;面对他们,我从不敢奢望自己会因他们的存在会有半点神气;面对他们,我从不敢流露自己会因他们的获得有一丝骄傲。反之,这本本书籍不仅给了我无穷的知识与力量,还教会了我如何与人为善;这本本证书不仅时刻在鼓励我奋勇前进,还提醒我谨记“谦受益,满招损”这亘古不变的真理。

回首六年的苦心探究,手捧荣誉一本本,耳听赞扬声阵阵,目睹笑脸一张张。每当追忆那探究中的“足迹”串串时,自个儿更是回味无穷,信心倍增。

记得就在我校被定为课题实验学校之际,有一日,赋春中心小学的范校长与我校联系,数日后要来我校听语文课,并指定要听我的课。这一日,学校教导主任敲开了我的教室门,当时近一个月的时间我都在日夜不停地辅导竞赛。汪主任找到我时,我注视着她的脸庞,显然她说话的声音有些迟疑。“汪老师,在辅导竞赛吗?明天后天有空吗?”汪主任的话语十分亲切。我爽朗地回答:“今天是辅导的最后一天,明后两天到中云小学去监考,你有什么事吗?”“刚刚接到电话,下星期一赋春小学全体教师要到我校来听课取经,并指名要听你的课。你……”“行!我保证完成任务!”没等汪主任把话说完,我并抢过话题爽快回答道。这一刻,我显然看见汪主任原先一脸的愁容再也无法找寻。“谢谢!”也许这正是她当时最好也最能表达心情的一句话。说完,转身迈着步子下楼去。望着汪主任的背影,我能感到她走得是那么轻松,那么快慰。我呢?内心像赢了一场胜仗,无比欢欣。因为我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一回锤炼的机会,一个展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