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家庭生活知识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12013000000020

第20章 日常应酬中的礼仪(2)

坐车子到丧礼会场时,在未到场所之前,大约距离十公尺的地方,就应下车以步行前往,这是对死者的敬意。坐车子直接到丧礼会场是没有礼貌的,千万不可忘记。

②肃静恭敬的态度

丧礼时行礼的表情或是哀悼的态度要肃穆恭敬,不可随意大声说话,如果心中感到压抑不住的悲伤,尽量不要哭出声,以免引人注目,最好只低声啜泣,但要将心里的哀伤表现出来即可。

③慎重其事的祭拜

烧香祭拜是佛教的葬礼仪式,对此仪式必须非常的慎重其事,如不知怎么祭拜,需先向父母请教。

如果当天忘了,就必须注意先行礼的人,然后依照他们的拜法谨慎地行礼。

其程序是首先向丧者家属恭敬地行礼,接着向灵堂的人像行礼,然后恭敬地举香祭拜,再插回香炉,礼仪即成。

④答礼致意

作为“外人”,不必太用心去记丧礼的仪式,只要照着大家的方式去做就大致不会失礼了,对于佛教的烧香仪式不妨稍为注意一下。

心里虽然感到极度悲伤,但是千万别忘了向丧者的家属答礼致意。

探病须知

如果亲朋好友生病,你应当表示一下关切的心意,这时不管他是住在医院或是住在家里,你都应该尽可能去探望一趟。这时候,该注意些什么呢?

之前先联络好病人家属

不能直接就跑去探望,应该先打个电话与病人的家属联络,略为了解情况,得到允许后,才可去探望。

假如没有先联络,就到医院,病人家属谢绝会面或会面时间已过,没有探望病人的机会,白跑一趟,只有失望而返了。

当日着装要朴素

到医院去探望病人,并不是要去做客或游玩,要避免穿颜色鲜艳,华丽的衣服,以一种接近病人心理的心情,穿颜色浅明如奶油、淡绿色等,看起来比较清爽朴素的衣服,样式也要简单而端庄,分清场合穿对衣服。

一般探望时间宜短些

去看了病人,想要好好安慰病人,或陪陪病人固然是好意,可是如果因而时间拖太长,就不对了。病人也许寂寞,需要安慰,可是病人体力弱经不起长时间的交谈,需要休息,否则病情会加重,因此,会面时间应该短暂。

送病人适用的东西

探问时,若要送东西给病人,最好送适于病人需要的东西。除了食物、鲜花外,自己做的可爱小东西也可以,用意是要带给病人愉悦。而探问时,最好的礼物,无非就是表达能使病人安慰的心意。

如果送食品,比较不适合,因医院对某些病人的饮食,可能依病情会有所限制。

如病人没有被限制,就可以送病人平日喜爱吃的东西,如水果或饼干、糖果之类,都能使她感到高兴。

最好不要结伴去探访

探病最好一次一两个人,不要约太多人去,因为病人需要安静休息。不要因为大家都是好朋友,于是像平日一样,七八个人蜂拥而至,随便吵闹,大声说话,骚扰到其他的病人,这样也会使病人感到疲累。与病人交谈时,要抱着爱护病人的心静静地说话,这点该慎重。

鼓励祝愿病人早日康复

对于病人所担忧的事,不要拿来做话题谈,如对方的病情,颓丧的话也不应该说,如你的气色很差啊!或学校快考试了,你怎么办?或听说这种病很麻烦哪。这一类的话,会使病人心烦。

应该以乐观开朗的心情说些鼓励的话,如气色不错麻,病快要好了哩!或赶快好起来,我等你去看电影啊!,愉快的话能使病人感到快乐而增加抵抗病情的勇气。

如何安慰病人家属

探望病人要能适当地安慰之,至于病人的家属,心情上也陷于担忧的烦闷中。所以,在病房外,也要对家属付出安慰与关怀。

自己不懂得医理,不可在病人面前大肆渲染病情的严重性,造成病人家属忧心与不悦,应该说些可望早日转好的话,或表示需要自己帮忙的话,请不必客气,令家属感到亲切的诚意。

其实探望病人等于是向家属致安慰与关怀之意,也要遵守与家属之间应有的礼仪。

与病人交谈时,尽量谈些快乐或有趣的事,使对方精神愉快。有关不幸或死亡的事,绝对避免说起,这些都是病中的人最不想听的,更是一旁的家属引以为忌的。

少喝酒,多办事

俗话说无酒不成宴,生活中的交际应酬,自然是少不了饭局和酒场。何况现在许多事情是在酒桌上办好的,正所谓“杯子底下好办事”。

许多生意在酒桌上的成功率要远远高于在办公室。可以说,酒场也是生意人应该经常出席的场合。

正如任何场合都有适合自己环境的礼仪一样,交往应酬之中,喝酒也有一定的讲究。如果适量饮酒,酒便会成为生意人成功的工具。酒其实能够给人壮胆,麻痹人的羞怯心理,使自己放下沉重的锁链。喜欢喝酒的人,大多是已经领悟了人生的微妙。

况且,酒桌上会大大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但是,为了提高酒桌上的办事效率,人们不应胡喝海喝,而应该通晓酒桌上的学问。

比如对方要你干杯,你在礼貌上就必须将酒喝完,以表示对对方的祝福,此时的谢绝是不礼貌的。

假如你实在不会喝酒,也必须形式上喝一口,以示礼貌。

在干杯的时候,酒杯不要举得太高,以不超过自己的视线范围为佳。

如果对方是站起来向你敬酒的话,你也一定要站起来,因为平起平坐才是应有的礼貌。

它表示一种平等和尊重,假如人家站着向你敬酒,你却像皇帝一般坐在那里纹丝儿不动,则是一种极其傲慢和不尊重的做法,会令人产生反感。

谈生意做东请客户吃饭时,酒桌上的劝酒,虽然不见经传。但是。确有一番讲究。

欲知客人能喝不能喝,就看主人会说不会说。

在宴席上侃侃而谈,语惊四座,运用语言的功能来驾驭酒场上的人,往往为客人所叹服。为沟通感情,建立良好的关系铺垫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凡举办酒席,总是有个名目,或接风洗尘,或送别饯行。

因此,在举杯之前,主人一定要有一个开场白,也叫祝酒词。

比如,接风洗尘,不妨可以说:某君一路风尘,远道而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略备薄酒素菜,请来某某、某某……各位,同来为某君接风洗尘,请大家举杯,共同干一杯!

这样一说,某君既领了主人的情,请来的陪客也明白了主人的心意,互相了解了身份,就能分清主次,围绕主题边饮边谈。

祝酒词因人因事而异,不拘一格,但以简短精练为好,能表情达意即可。因为,让人家围着酒桌,饿着肚子,看着美酒佳肴听一个没完没了的长篇演讲,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劝酒并不只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还要适时劝君少饮一杯酒,做到让大家乘兴而来,尽欢而去。

一定要破除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观念和不喝醉就不够意思的思想。

在这方面最恰当的劝酒词应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会喝不喝也不好,喝到适度为最好。

酒席之上的客人,来自各个方面,其经历、性格各不相同,因此,劝酒的语言应该区别对待,力求做到共尽酒兴。

喝多少酒是因人而异的,你一定要注意喝酒不可过量,一般来说不宜超过自己酒量的三分之一,否则不利于酒桌上谈生意。有人曾这样说过:喝第一杯是人饮酒,喝第二杯是酒饮酒,喝第三杯就是酒饮人了。

的确如此,适量喝酒对身体并无大碍,而且还可以增加与人交往应酬的气氛。但是假如毫无节制地喝酒,而且逢喝必醉,不但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还会使自己在公众场合失态,影响自己的形象。

若酒后乱性干出傻事,或是酒后开车,都可能使人陷入危险的境地。所以,在喝酒前要先适当评估一下自己的酒量,不要逞一时英雄,而致终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