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12008700000043

第43章 明辨

【原文】

王天下有三重焉①,其寡过矣乎!上焉者②,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③,虽善不尊④;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⑤,建诸天地而不悖⑥,质诸鬼神而无疑⑦,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⑧。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⑨,近之则不厌。

《诗》曰⑩:“在彼无恶B11,在此无射B12。庶几夙夜B13,以永终誉B14。”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B15有誉于天下者也。

【注释】

①王天下有三重焉:王(wàng),成为君王,统治天下。王是动词。三重,三件重要的事,指上章说的议礼、制度、考文。

②上焉者:指在上位的人。

③下焉者:指在下位的人。

④不尊:没有尊贵的地位。

⑤考诸三王而不缪:意为君子之道符合古代三君王立下的法则。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三朝君王。缪,通“谬(miù)”,错误。诸,“之于”合音。

⑥建诸天地而不悖:指君子之道符合天地之道。建,立。悖(bèi),违背。

⑦质诸鬼神而无疑:《中庸》认为鬼神不疑,即是符合天道。质,证实、保证。另一说为质问、卜问。

⑧不惑:不疑惑,不反对。

⑨望:仰望,敬仰,仰慕。

⑩《诗》曰:这四句诗出自《诗经·周颂·振鹭》。这首诗是周王设宴招待来朝的诸侯时,在宴席上唱的乐歌。一说这是一首赞美宋国微子的诗。

在彼无恶:彼,诸侯所在国,一说指在宋国。无恶(wù),无人憎恶。这句意为:诸侯勤于政事,本国无人憎恶。

⑥在此无射:此,周王所在地,即指朝廷。无射(yì),不厌恨。射,《诗经》里作“斁”,厌弃,厌恨。这句是说,诸侯来到朝廷朝见天子,朝廷里没有人厌恨他。

庶几夙夜:庶几,差不多。夙(sù)夜,早晚,犹言早起晚睡。这句是说,各诸侯早起晚睡,勤于政事。

以永终誉:永,长。终,保持。另一说:通“众”,为众的假借字。誉,荣誉,赞誉。这句是说,各诸侯能长久受到众人的称赞。

蚤(zǎo):通“早”,假借字。

【译文】

君王统治天下要做三件重大的事情,这就是“议礼、制度、考文”,做好了就会减少他的过失。在上位的人,品德虽好但没有验证,没有验证就不确实,不确实就不能取信于百姓。在下位的人,品德虽好,但不尊贵,不尊贵就不踏实,不踏实也不能取信于百姓。所以,君子统治天下的道理在于:要以自身的品德修养为根本,要在百姓中得到验证和信任。要用夏、商、周三代先王的礼仪制度来考查而没有谬误,树立在天地之间没有悖理的地方,卜问鬼神没有可疑的地方,等到百世以后圣人出现也不感到迷惑了。

卜问鬼神没有可疑的地方,这是了解天意;等到百世以后圣人出现不感迷惑,这是了解人意。

因此,君子的举动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则,君子的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君子的言谈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准则。离得远的则有仰慕之心,离得近的也不会有厌恶之意。

《诗经》里说:“诸侯在邦无人憎,在朝也不遭人恨。早起晚睡政事勤,众人称赞美名存。”君子没有不先做到这些却早有美名流传于天下的。

【朱熹提示】

右第二十九章。

【译文】

朱熹说,上面一段是第二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