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静养心
精充气足则神健,精亏气损则神衰。所以精神调养的目的在于调气,使“真气从之”,气调则精藏,方能精神内守。《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要健康,必须有好的心情,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知道,人身有三宝,即精、气、神。有精气,才有神气,神由精所化生,故常精神合称。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是潜在的,但却是十分重要的。就高脂血症而言,在环境、进食结构相同的人群中,其血脂水平高低不一,甚至有些人长期进低脂饮食,血赚仍然很高。相反,部分人虽进食较多脂肪,而血脂却正常。研究发现,与血脂有关的除遗传、饮食、运动等因素外,精神紧张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美国专家对一批财会人员进行研究时发现,在进食同样饮食的条件下,每当工作量突然增大,精神处于紧张状态时,血中胆固醇浓度就升高。当工作恢复正常状态,精神轻松,血中胆固醇也随之下降。
心脏病人养心三法
精神调养对心脏病人十分重要,因为精神刺激可诱发或加重心脏病人的病情。因此,养心遵循以下三个法则:
1.制怒:《黄帝内经》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郁于上,使人薄厥。”薄厥即突然昏迷。大怒可使血压升高,甚至出现脑血管意外。历代养生家都十分注意三戒:一戒大怒,二戒大欲,三戒大醉。三戒之中以大怒为首。
2.宽心自慰:人的一生,遇到忧伤总是难免的。当遇到令人烦恼、孤寂、苦闷、忧愁、悲伤之事时,要善于自慰。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至”说的是祸福的对立统一。所以遇事一定要保持乐观的情绪,要相信必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时。
3.移情易性:就是要使自己的精神注意力,从疾病转移至其他方面上去。心脏病患者,其注意力往往在疾病上,整天胡思乱想,陷入痛苦忧愁烦恼之中而不能自拔。这就要求患者要善于自我疏导,疏泄消极情绪。一方面应多参加群体活动,另一方面应培养广泛的情趣爱好,如遣怀于栽花种竹养鸟之间,收心于笔耕诵读之中,使之忘却病痛,克服紧张、烦闷之感,保持愉悦欢欣的积极情绪,保持心神稳定,达到心理平衡。
心旷神怡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是以心悸、呼吸困难、胸痛、失眠、多梦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甚则表现为心律失常。本症多见于女性患者,此类患者的神经类型常为弱型,较抑郁和焦虑忧愁,多因在精神上受到刺激或工作紧张等而发病。亦可因患者的家庭成员或单位同事有患心脏病或神经官能症者,使患者产生联想、焦虑等所致。
中医认为:情志所伤,忧思恼怒,则心肝之气郁滞,血脉运行不畅,或气郁生痰,痰浊阻滞心脉,皆可致胸痹心痛。心脏病患者,往往由精神、环境刺激而诱发或加重,因这种刺激可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直接影响心脏功能。心脏病患者,精神静养尤其重要。
精神愉快,有利于健康,人的精神活动、情志变化,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致病,但如果突然的、强烈的、持久的精神刺激,超过了机体生理活动范围,使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而环境刺激如观看惊险恐怖影片、激烈的比赛等对心脏病患者尤为不利,因过于激动而致心脏病猝发死亡者多有其人。喜则气和志达,应该说有利于健康,但大笑、狂笑则不利于健康。因兴高采烈或狂喜之时,使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增高,足以使心脏病人病情加重,甚至出现猝死。
动静适宜
当今社会,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条件的不断改善,体力活动严重不足,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明显增多。通过适当的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然而过度的运动,直接影响心脏的功能,甚至可诱发心功能不全,故心脏病患者应减少活动而宜“静”。
心脏病患者运动后,心脏的工作量加大,耗氧量增多,会加重心肌缺血而诱发心绞痛或导致心功能衰竭,这是患者参加运动锻炼的一大顾虑。但是,如果掌握心脏病及其运动规律,积极科学地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使营养心肌的血管增加侧支循环,从而改善缺血状态,并且运动可以增加心肌的收缩力量,使心肌具有更强的代偿能力。
由此可见,动与静是矛盾的,但同时也是辨证的,养生之道在于动静结合,动而勿妄作劳,静则勿逸太过,动以养身,静以养性。那么,心脏病患者究竟如何运动呢?
1.合理的运动处方。体育运动必须结合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种类、强度及运动量一运动频率及时间、运动时机等)。不适当的运动非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使病情恶化。
首先,病人可根据心率的变化及运动后的主观感觉来估价运动量。运动时的最大心率应限制在正常人最大心率的80%~85%。
如能做活动后心电图变化记录,对于估价运动量更有科学根据。运动后出现的心悸、头晕、气急等主观症状及出汗多少、口唇颜色、血压变化等特征,都是考虑运动量大小的重要依据,心脏病患者应以运动后不出现症状为宜。
其次可根据心脏功能的强弱决定运动量。心功能状态可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分为四级:
一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不引起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表现。
二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一般活动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轻度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
四级:体力活动重度受限制,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症状。
对心功能一级者,应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二级者可进行运动,但要控制运动量;三级者,应注意休息,限制运动;而心功能四级者,应绝对卧床,禁止任何活动。
2.安排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心脏病人身体情况一般都比较弱,进行体育运动应先做短时间轻体力活动,随着体质的增强,逐渐增加活动量及活动时间,锻炼要持之以恒,不能“虎头蛇尾”,决不能一时兴起,盲目蛮干。
3.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体育锻炼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如广播操、太极拳、游泳、慢跑、步行等,可根据个人兴趣、难易程度加以选择。其中步行是安全简便、最易持久的运动方式,应是心脏病患者首选方法。步行30分钟,约消耗热量为400焦。因此,每天步行30分钟,一年内可使体重减轻约4公斤。但步行的快慢,决定运动的量,应根据自我感觉调整步行的快慢。
先天禀赋与心脏病发
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导致疾病的发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也是如此。先天禀赋即遗传因素,决定发生某疾病的可能性,是疾病的内因,而环境因素及后天的调理是该疾病发生的外在因素。
首先,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是在遗传缺陷的基础上,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该病的遗传问题已逐渐引起重视,该病患者的子女患病率为2%,其发病不但有家族聚集性,且能在数代后重新出现。环境因素如母亲妊娠三个月内受病毒感染(特别是5~9周感染风疹)、酗酒、接受放射线、乱用药物等则是发病的直接诱因。
其次,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遗传因素更为重要,往往是多个遗传因子的综合作用。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孪生子女的患病率明显增加;不少病人有家族群发现象;处于同一环境,家族中有患病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此情况的家族,这些都表明遗传因素在发病中的重要性。部分心肌病的发生,也有遗传因素的存在。
此外,高脂血症、肥胖症患者大多有家族史,往往父母肥胖,患者亦从小较胖,且常伴有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从外因而论,主要是家庭生活水平的增高和进食较多的热量,但也有进食不多而肥胖者。
六淫致病
中医称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气,六气的太过和不及,均可导致人体发病,中医称为“六淫”。六淫致病,一方面是气候的直接作用,导致人体抗病力下降;另一方面是自然界中的诸多微生物如细菌、病毒随六气的变化而乘虚侵入机体而发病。
六淫之中,寒冷刺激,是导致心脏病发病或诱发、加重的主要因素。冠心病、肺心病、风心病等的发病季节,多在春冬之交气候变化剧烈时,且多因寒冷而诱发。
风湿性心脏病是由风湿热发展而来,而风湿热的发病,中医认为是风、寒、湿三种外邪合并侵袭人体所引起。从临床、流行病学或免疫学方面来看,风湿热主要与细菌感染(主要是急性溶血性链球菌和溶血球链球菌)有关。
戒烟除酒心脏好
吸烟与健康
吸烟有害健康,人人皆知的事,但有的人还要吸烟,用明知故犯来形容并不为过。吸烟是人类健康的大敌,无论有无疾病,都要戒烟。而戒烟要讲求方法,如果您的烟瘾很大,烟龄很长,突然戒烟,会引起身体的诸多不适,导致戒烟的失败。戒烟应循序渐进,逐步减量,并可配用戒烟糖、戒烟茶或外用药物等,亦可用单宁酸5克、甘油15克、水200毫升的溶液漱口,但关键的因素是决心和毅力。关于吸烟问题,既有历史和民俗的原因,同时又与科学知识的普及程度有关。
1.烟草:百害而无一利的烟草是一种茄科植物。一支点燃后的卷烟,能产生3000余种化合物,如同一个微型的化工厂。其产生的化合物主要有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氰氢酸、丙烯醛等6种物质。当今,衡量卷烟对健康危害性的大小,主要是以焦油和尼古丁的含量的高低为准。含量愈高,危害性愈大。然而,烟草的烟雾中所有物质,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如其所含的微量苯并芘、苯蒽等有较强的致癌作用。吸烟不仅可以直接导致许多疾病,还能使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并导致早衰等。
2.吸烟对心血管病的影响:美国卫生部发表关于“吸烟与健康”的报告,将吸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列为首位,依次为肺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吸烟对心血管起作用的主要是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血液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浓度的高低,取决于吸烟支数的多少和烟雾吸入的强度。尼古丁可使心动加速、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并增加心脏的氧耗量。吸不含尼古丁的香烟并不引起血压、脉率与心排血量的改变,但同样可使血中一氧化碳含量增高,使心肌氧的供应减少,从而诱发心脏病。吸烟与心血管病的关系,有如下看法:
(1)吸烟是心肌梗塞与心脏猝死的三个主要因素之一(其他两个因素是高血压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导致心脏缺血和冠状动脉痉挛而诱发心绞痛,其机理显而易见。每日吸烟超过20支者,心肌梗塞的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出3倍。
(2)吸烟者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硬化比不吸烟者更为广泛,脑血管疾病也与吸烟有关。
(3)吸烟使心绞痛发作频繁,疼痛加重,并可使治愈后的心肌梗塞复发。
(4)吸低焦油和低尼古丁的卷烟,比吸高焦油、高尼古丁的卷烟患冠心病几率低,但比不吸烟者还是高。
(5)吸烟不能引起慢性高血压,但是在高血压存在的情况下,吸烟对高血压有促进作用。
(6)戒烟能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戒烟能改善周围硬化血管病的预后,并有利于外科手术的进行。
饮酒与健康
人类喝酒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饮酒与民俗、政治、经济、饮食、医学等诸多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已发展成为一种“酒文化”。酒作为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一部分,实难割舍。酒在历史上的功过,难以评说,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有利弊。
1.饮酒弊多利少: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和水,亦含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维生素、糖、氨基酸、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但由于酒的种类有白酒、黄酒、果酒、啤酒之不同,对人体的影响差异很大。过去认为,少量饮酒,有益无害,因酒可治病,但专家认为:很难定出安全的酒量,长期饮酒或饮酒不当又可致病。因此,虽少量饮酒,如长期饮用,也并非有益无害,总的说来,饮酒弊多利少。
2.喝酒易致心脏病:长期饮酒,特别是饮烈酒,可直接引起心肌病变,导致心脏增大,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相同,称酒精性心脏病。即使不直接导致心肌的病变,也可因酒精的作用,使血管扩张,心跳加速,增加心脏的氧消耗和负担,使心肌因缺血、冠状动脉硬化、痉挛而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或心律紊乱,使功能较差的心脏发生心力衰竭,使血压波动,导致脑血管出血等。对于健康人,目前提倡应有节制地少量饮用啤酒和葡萄酒,特别是啤酒,有“液体面包”之称,被众多人所青睐,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有节制呢?若长期大量饮用,或酗酒成性,可导致心肌中的脂肪组织增加,心脏功能减弱,心脏扩大,称为“啤酒心”。常喝啤酒还使人发胖、血脂升高。易发动脉硬化、冠心病等。
酒精性心脏病、酒精过敏者,必须绝对禁酒。对于酒瘾大的心血疾病患者,如部分高血压患者,突然禁酒后,血压会升高,身体不适,会被误认为喝酒可降低血压。故戒酒也要循序渐进,可先逐渐减量,并降低喝酒的度数,再逐渐转为喝酒精含量低的果酒、米酒,最终达到禁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