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做过一项研究,收集大量数据来研究影响一个人一生经历的因素。后来他们发现,再多的数据也无法证明人的生长过程中究竟受哪些因素影响,因为变量实在是太多。考察那些真正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如爱因斯坦、鲁迅等,早期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超常,成名其实很晚。智商只是影响人们发展的变量之一,与成功并没有必然关系。
问题四:超常儿童遭遇的尴尬
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测试,骄傲地被选入超常班。许多家长并不同意孩子上超常班,他们认为:聪明的孩子本来就因为他们的聪明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比别人多的困难,如果加速他们的成长,他们就更多地超出了常人,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另外这些聪明的家伙跑到一起,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心理压力一定很大,所以应该让聪明的孩子像普通人那样,按照正常的生活轨迹成长。
超常儿童可能有不同的性格,但求知欲强,懂道理是共同的特点,但他们也表现出不合群的问题,其次是容易受欺负,第三是经常遭嫉妒。能不能最终成材,并一直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这些都是超常儿童面临的问题。赞成上超常班的家长说:“成长绝对需要一种土壤,也需要一种超常的见地和勇气。”
发展儿童创造力的家庭训练
美国麻州布兰迪斯大学教授亚曼比尔,提供这样四项儿童创造力的技巧:
戏剧方式
假装不能用语言沟通,必须通过哑剧,手势及脸部表情传递彼此信息,可假扮饭店、机场或公园里人的生活百态,而且给孩子一叠纸、铅笔和蜡笔,画出对方演出来的情节。
小小私人画廊
让孩子了解他画画只是自己乐在其中,而非取悦任何人。这样,孩子能将自己的艺术作品自由地展开出来。在他的房门上挂黑板或画架,可以让他自由创作,捕捉灵感。
自制不花钱的礼物
鼓励孩子在送礼物给人家时,自己动手做,这种礼物是金钱也买不到的。孩子自己创作显得特别可贵,对孩子很有鼓励意义。例如,可鼓励孩子写下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及自制各式儿童玩具等。
玩小大人“过家家”
让孩子扮演大人角色,在家设宴请客,演习款待客人的礼节。随处都有材料,随时都有方法,只要母亲动起脑筋来,就能够将创造力的训练在家庭中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第三章儿童教育禁忌与误区
父母与孩子用语十忌
①忌恶言:不要说“傻瓜、说谎、没用的家伙”等。
②忌污蔑:不要说“你简直是废物”等。
③忌过分责备:不要说“你又做错事,真是坏透了”等。
④忌压抑:不要说“闭嘴,你怎么这样不听话呢”等。
⑤忌强迫:不要说“我说不行就不行”等。
⑥忌威胁:不要说“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去吧”等。
⑦忌哀求:不要说“求求你别这么做好吗”等。
⑧忌抱怨:不要说“你做这种事,真令我伤心”等。
⑨忌贿赂:不要说“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自行车、手表”等。
⑩忌讽刺:不要说:“你可真行啊!竟敢做出这种事来”等。
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不好
孩子是家庭的成员,应该尽一份义务。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孩子脱离父母走向独立,成功地构筑自己的生活,这需要一步一步培养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做家务活儿正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
应该从3岁起就开始给孩子分配“任务”,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容易鼓动,渴望参与父母从事的一切活动,可以安排他们搬小板凳、递用具等;4~5岁的孩子可以教会洗小手绢、铺床;6岁时则教给收拾桌子、整理房间;10岁以后,应安排他们每天做一个钟头左右杂活儿;13岁时,就应胜任全部主要的家务活儿,如洗、熨衣服,做家常饭菜,拖地板、擦玻璃等等。所有这些,不仅帮助孩子向成年人过渡,而且教给他们尊重父母亲为持家所进行的一切辛苦劳动。
不宜让孩子参加过多的培训班
针对家长争先恐后送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的现象,专家指出,幼儿阶段重在全面发展,对幼儿兴趣的培养不能过早定向,盲目跟风,过多地偏重一个项目,必然影响其他潜能的发现和发展。
而且,对专长的培养一定要区别对待。0~6岁确实是母语表达能力和琴类、书画的最佳启蒙时期,但英语和体操对3~4岁的幼儿显然并不适合。这个时期,孩子的母语表达能力尚有限,再加上英语,就会产生混乱感,甚至语序颠倒,而体操的基本功要求高,运动强度大,孩子骨骼太软,软组织容易受伤。
不宜让孩子过早认字
许多家长认为尽早让孩子认字,可以减轻他们上学后的压力。所以家长往往一味地以识字量来衡量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识字的功能,造成许多孩子虽然看着卡片能单个地认许多字,却不会连贯地阅读一首简单的儿歌。实际上,孩子的认字还是按部就班的好。
考学不宜只认学校排名
学校排名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的综合水平,是许多人选校时的依据。但排名固然重要,却并不能作为选校的唯一标准,只能把它作为一个参考,关键是它是否是最适合您的。此外,需要及早研究各校招生的程序。招生程序包括各校招生的要求、申请时间、材料准备等,准备过程是相当费时的,申请者应及早花时间弄清招生程序,以免延误。
选择学校不宜只看学校简介
许多人在选择学校时,往往被制作精美的学校简介和其他宣传材料所吸引。其实。应该学会把各个学校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做比较研究,深入了解每个学校的特点和长处,看看在漂亮的照片后面是否有其故意要掩盖的弱点。另外,很多人把自己和某个有过申请经历的朋友或熟人的条件相比,并以此为标准来选择学校。这种用个别例子做标准的做法很危险,只有学校提供的平均统计数字才有可比性。
儿童的过度培养不利成长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各种少儿特长班便会火爆起来。琴、棋、书、画、外语……在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殷殷期盼中,特长培训成为许多孩子童年生活的重要部分。
在“欣欣向荣”的特长培训背后,家长所需承受的经济负担也越来越重,可是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只要是与孩子前途有关的教育投资,即使经济再拮据也不会吝啬。
“只要是为了孩子,花费再多也很正常。”某小学的张老师对自己代课的班级进行了统计,他班上的60余名学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二都曾经或正在接受各种特长培训,有的学生甚至同时报名参加三四种特长班。
随着家长对孩子期望值的不断提升,从事少儿特长培训的人也开始越来越多,培训方式各异,收费标准也大不相同。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取得合法办学资质的“黑”培训。
儿教育专家认为,特长培训应该作为常规教育的补充。让孩子凭兴趣、天赋适当参加,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有好处,但过多地学这学那或家长投入过大过于迫切,会增加孩子的负担,使他们过早地应对各种压力,很可能钱花得越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却并没有助益。
从“宝玉挨打”说两代人的家庭教育观
读过《红楼梦》的朋友也许记得“宝玉挨打”的精彩篇章。“宝玉挨打”本是贾政和贾宝玉父子矛盾激化的结果。然而,随着贾母的介入,矛盾却转化为贾母、贾政母子之间的矛盾。
事情的结局颇具讽刺意味,宝玉虽爱了一点皮肉之苦,但属胜利者。而贾政却败得很惨,跪在母亲面前,泪如泉涌,连声讨饶。不难看出,发生这起风波的根源在于两代人的教育目标不一致。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吸取一些有益的教训呢?
两代人要努力克服各自的心理弱点
一般来说,当第三代人的教育问题提到家庭议事日程上来的时候,父辈已到中年时期,祖辈已到晚年时期,年龄的差异必然导致生理、心理的差异。父辈往往望子成龙心切,教育子女时难免出现操之过急现象,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定势驱使他们常常出现强制行为,或限制自由,或施以各种名目的处罚,严重者则拳打脚踢。祖辈已到了人生的终点驿站,将子孙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的心理状态必然是,不求孙辈高人一等,但愿孙辈平安长大。因此,在生活方面对第三代的照顾周到入微。由此可见,在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上,父辈要克服急躁情绪,祖辈则要改变溺爱、娇宠的方式。
两代人要同舟共济,目标一致
作为父辈和祖辈,谁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好学,成为有用之才。但由于两代人在生理、心理以及个性上的差异,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往往难于一致,这不仅影响家庭和睦,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应采取妥善的方式来处理,切忌把矛盾暴露在第三代面前。宝玉被打,贾母失去了理智,冲着一家人胡搅蛮缠。贾政自然得听从母命,嘴上讨饶,心理委屈。而宝玉一见有人袒护,躺在地上放刁。这样一来,贾政的教育被贾母的庇护摧毁了。因此,解决好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没有共同的教育语言和行为,也就不能达到教育好下一代的目的。
两代人都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如今的孩子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肩负着空前的使命,因此,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品德和生活能力的锻炼,同时还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超前的意识和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把孩子培养成为新一代的合格人才。
如何引导孩子用功学习
大凡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出息的人,因而十有八九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抓得很紧。然而小孩子正值贪玩的“黄金时期”,当然不会可怜父母之良苦用心而俯首帖耳或专心致志。我们如能按小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采取一些措施,还是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的。
方法一:缩短时间。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1小时的功课,那么就把这1小时的时间稍微缩短,让孩子做55分钟或50分钟。事实上,这5分钟或10分钟虽不多,但在心理上却能减轻很大负担。也就是说,感觉上的负担,55分钟的功课比1小时的功课要轻松好几倍。这种方法,小孩子一般都能欣然接受。
方法二:调整计划。
小孩子在看电视或者连环画,而且正入迷,如果中途被家长打断,要他们“好了,做功课的时间到了”去做功课时,他们会相当地不情愿,即使到了书桌前,也是心不在焉,还一直想着刚才的电视或连环画。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做功课的效率自然不高。碰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调整原定的计划,抓住适当时机,让孩子紧张的情绪放松以后,再让他们去做功课。这样效果要好得多。
方法三:轮换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