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乌梅汤:乌梅10枚,红糖适量。将乌梅加水500毫升煎汤,加红糖适量,以之代茶,每日饮数次。
d病情不重者可口服抗生素如黄连素、氟哌酸及助消化药如酵母片、胃蛋白酶、乳酶生,也可以配合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维生素C,腹泻次数较多,可加服肠道收敛剂。
中成药及单方验方也有良好的效果。如可服保和丸,每次2丸,每天2次;藿香正气水,每次4~10毫升,每天2次。也可用大蒜三小瓣,米醋一小杯(约100毫升),将大蒜捣烂,和米醋缓慢咽下,或凤尾草(干用)30~60克,(生用)60~90克,水煎服。
若腹泻次数过多,腹痛较剧,并出现发热高,精神变差,皮肤失泽等脱水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4)汗斑
夏季6节气,有些人身上会出现一些大小不等的片状脱色斑,上面常附有细小脱屑,可有痒感,出汗后更明显。人们常将此误认为出汗后的斑渍,俗称“汗沤的”,其实这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皮肤浅表角质层慢性的轻度感染,医学上叫作花斑癣。它的皮损特征为散在或融合的淡色或着色区上有糠秕状脱屑,好发于胸、腹、上臂及背部,有时也可波及到面、颈及其他部位。因这种真菌喜欢在湿热环境中生长繁殖,所以夏季更易患此病。有一定传染性而较难根除。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种病痛苦不大,所以常常被忽视而延误治疗。特别是由于本病皮损的特点是脱色,有时会被误认为白癜风,而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甚至导致误治,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有了类似皮损及症状,尽快到医院诊治。常用的药膳治疗如下。
①预防措施
a.加强个人卫生,勤换内衣,常洗澡。
b.患者所著汗衫短裤宜煮沸消毒。
②治疗方案
a.生地绿豆煲猪大肠:生地30克,绿豆90克,陈皮1角,猪大肠1条,幼盐少许。将猪大肠去掉脂肪黏膜,用食盐腌搓擦,用清水洗干净:切成一段一段,备用。生地、绿豆、陈皮分别用清水洗干净,备用。瓦煲内放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以上全部材料,改用中火煲2小时左右,加入幼盐少许调味,即可以饮用。
b.生鱼汤:生鱼l条,苍耳子、苍耳叶各适量。将鱼去肠脏,以苍耳叶塞满鱼腹,苍耳子置锅内,鱼放其上,加水,文火煮熟,去皮骨清服(不加盐酱)。
(5)脚气
脚气又叫脚湿气,产生脚气的好发于成年人,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可互相传染。
本病病因主要是公用足盆、拖鞋、水池洗脚等相互传染。尤其是穿胶鞋、球鞋、塑料鞋者更易传染。夏季6节气天暑地湿,若久居湿地,感染湿毒也可发生脚气。
①预防措施
a.经常保持足部的清洁干燥。
b.尽可能不穿胶鞋、穿布鞋或凉鞋。
c.每晚洗足后扑一些痱子粉或枯矾粉。
d.脚盆、脚布、拖鞋等用具患者要有专用。
e患脚湿气者穿过的鞋袜,最好用开水烫过或在阳光下曝晒。
②治疗方案
a肪风、荆芥、五加皮、大风子、红花、地内皮、皂角各10克,明矾(研末)5克。将以上中药用醋l公斤浸泡24小时。每晚用药液浸泡患处15分钟,连用10天。
b.黄连、黄柏、枯矾、樟丹、陈皮、石膏、官粉各10克,冰片5克。将药共研细末,过筛,加香油适量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此方对糜烂化脓型脚气疗效佳。
c双花20克,地丁15克,蒲公英10克,红花10克,川芎l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放入锅内,水沸后文火煎半小时,趁热熏洗患处,每次30分钟,最后,取药渣适量敷于患处。每日早晚各一次。效果显著。适应症:脚气感染;跌打损伤;痈疮肿毒。
d.廿硝30克,鸦胆子30克,冰片30克,白矾50克,雄黄30克,断炉甘石30克,凡士林500克。将药碾成细末,过120目筛,再把药粉同500克凡士林调和均匀,装瓶备用即成。治前把1000ml开水倒入脸盆,放20克食盐待溶化,等水温适宜,放进患脚泡洗30分钟,擦干后再涂药膏,用手反复揉搓,以疏通汗腺,使药力直达病所。此法多适合燥脱屑型和水疱型足癣。若遇有湿性渗出糜烂感染者,照上方去掉凡士林,制成散剂,以药粉30克,放入脸盆,倒入1000ml开水冲化,待水温适宜,放进患脚浸泡30分钟,擦干后,取适量药粉均匀撒在糜烂面上即可,以上用药1天2次。忌饮酒和辛辣食物。轻者治疗l周,重者治疗半月而愈,有效率达100%。
(6)空调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生活方式病也越来越多,空调病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空调病是一种因用户不能科学使用空调所引发的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头痛、疲倦、皮肤干燥、咽喉痛、手足麻木、胃肠不适等,女性还会出现月经失调。
空调病的表现各异,但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3种类型:
①空调不适症
据一份“空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表明,40%的人在空调房间停留久了有头痛、眩晕、烦躁、咽痛、胃肠不适和皮肤干燥等症状。
产生上述症状的原因:
一是由于夏季室外气温很高,空调房间温度低,室内外温差大。经常进出于空调房间时,会使人产生忽冷忽热感觉,易造成体内温度平衡调节系统功能紊乱。若长时间处在空调房间,冷的感觉传递到大脑体温调节中枢时,大脑便指令皮肤外周血管收缩,分布在全身的汗腺减少分泌,以减少热量的散发来保持体温。同时,冷的感觉也促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分布在腹腔器官上的血管收缩,胃肠蠕动减弱,因而就出现了肢体麻木、皮肤干燥、胃肠不适等症状。
二是空调房间空气流通不好,使人处于低氧高二氧化碳的环境中。一般空调房间密封较好,室内外空气不能流通。如果房间小人员多,空气中的氧气被大量消耗,负离子含量下降,而二氧化碳浓度又大增,时间一长,室内空气就变得混浊。在这种低氧高二氧化碳的环境中生活,容易使人精神萎靡,头晕健忘,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工作效率下降。
②过敏反应
在装有空调的房间里,如果铺设了地毯、安置了卧具,加上温度适宜,就为螨虫的生存和大量繁殖提供了最佳的生存环境。它们繁殖时排出的分泌物会随着灰尘布满房间,这些异体蛋白被人吸入呼吸道后可诱发或加重一些过敏反应性疾病,如哮喘、花粉症、湿疹等。
③细菌性疾病
因空调房间空气不流通,各种病菌及有害微生物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滋生繁衍,使生活在这里的人通过呼吸道传染而得病。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空调肺炎,临床可表现为发冷、咳嗽、胸痛、气短、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的还可并发其他疾病。另外,得不到阳光照射的空调房间,最适合结核杆菌的生存、繁殖,易使免疫功能较差的幼儿和老人感染。
④预防措施
a鞋意调节室内外温差。一般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6℃,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人体的温度调节中枢能灵活自如地进行调节,而温差超过这个幅度,就可能因调节失度而产生不适。
b驻意室内通风。每隔3~4小时,应关闭空调机,打开门窗,让室内外空气彻底流通,注入新鲜空气,然后再关门开机,也可使用负离子发生器。这样可使空气的质量相对得到改善,从而减少疲劳与头痛的发生。
c.控制空气的流速。空气的流速应维持在每秒20厘米左右,如果流速过大,冷空气对人体压力就会大于常态,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人应尽可能远离空调机,避免冷风直接吹到身体,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
d.采取适当措施。如添加衣服,关节暴露部位可酌情加盖毛巾被。坐得时间长了,要起身稍加活动,以增加末梢血管的血液循环。
除了科学使用空调之外,还应注意居室不可过于潮湿;大汗淋漓之时不能骤入低温房间或猛吹冷风。总之在充分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不可过分违背自然时令的气温,才能达到和谐、舒服、健康的目的。
⑤治疗方案
若不慎染上空调病,可先洗个温水澡,并及时服用一些具有清暑化湿作用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水等,或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秋季6节气时令杂病,是指与秋季6节气时令气候特点相应而产生的,除开温热病之外的各类疾病,统称秋三月时令杂病。
秋季的疾病预防
秋季6节气,早晚温差大,寒暖失常,由热转凉,雨水渐少,气候开始变燥。易于外邪乘机侵入,若饮食起居不谨慎,便会患各种温病杂病。因此,秋季6节气一定要加强防病保健,不可掉以轻心。
1.秋季6节气易发的温病杂病对秋季6节气易发的温病杂病有所认识、有所了解,有利于对其进行防治。
(1)秋季6节气易发的温病
秋季常见的温热病有秋燥、伏暑、疟痰、白喉。其发病特点表现为口鼻干燥、咽涩口渴、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等肺燥伤津症。
由于夏去秋来,有人感受夏热暑湿而未直接发病,邪气于内,待秋来才发作,表现为心烦口渴、脘腹胀闷、舌苔厚腻等症状。这就称之为伏暑。比如现代医学认为的“流感”、“乙脑”、“打谷黄”等病,就属此类疾病。秋燥与伏暑都是秋季常见时行温热病,具温病发病急,传播快,易流行的特点。虽然夏秋已过,但也应十分重视这类温热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2)秋季6节气易发的杂病
秋季6节气时令杂病,是指与秋季6节气时令气候特点相应而产生的,除开温热病之外的各类疾病,统称秋三月时令杂病。秋季6节气时令杂病,从病名而论,主要包括了肺痨、痿证、痫证、不寐、消渴、内伤发热、癃闭、鼓胀、淋证、瘿病、尿血、便血、月经过多、经行吐血、产后血晕等疾病。这些疾病,它们多与秋季时令之“燥”发生密切的关系。大多因为燥热伤津,脏器失养或血脉失濡,血燥生风等原因而产生疾病。共同症状表现都见内热、口渴、心烦、咽干、肌肤发痒、舌上少津、脉细等。由于涉及不同的脏腑器官,而表现出不同的疾病。尽管疾病表现千差万别,然而其病因都与“燥”邪相关。所以,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应针对这一秋季时令杂病的特点,从“本”、从“症”进行具体的辨证施治。
2.常见温病的防范与治疗(1)秋燥
秋燥之邪以中秋为界,有温燥与凉燥之别。温燥伤肺的主要症候是干咳无痰,或者有少量粘痰,不易咯出,甚至可有痰中带血,兼有咽喉肿痛,皮肤和口鼻干燥,口渴心烦,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初起时,还可有发热和轻微怕冷的感觉。治疗宜清肺祛风,润燥止咳。
凉燥伤肺的症状是常见怕冷,发热很轻,头痛鼻塞,咽喉发痒或干痛,咳嗽,咯痰不爽,口干唇燥,舌苔薄白而干。治疗宜祛风散寒,润燥止咳。秋天每天吃生梨l~2个,可养肺润燥、预防咳嗽。
早秋气温虽高,但温差较大,昼热夜凉,需注意增减衣被,不可贪凉露卧,尽量不用空调、风扇,多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物品,如百合、银耳、水果、西洋参等;中晚秋气候逐渐变冷,需注意保温,加强饮食调护,多用温补食品,保持心态平衡,重视适度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通过调动体内积极因素,预防秋燥伤人。
①预防措施
首先,应多喝开水、淡茶、果汁、豆浆、牛奶等,以补充水分,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其次,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数蔬菜和水果性寒凉,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之功,且含大量水分,果蔬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及无机盐、纤维素,可以改善燥气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食用新鲜果蔬一定要适量,过食或暴食都会影响身体健康。再有,新鲜水果含糖量较高,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须慎食。
再次,要注意润肺,可多吃芝麻、核桃、杏仁等富含油脂的干果,尽量少吃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最后,由于老年人汗腺功能减退,皮肤容易干燥,因此,秋季老年人应适当减少洗澡次数,洗澡时尽量使用性质温和的洗涤用品,如沐浴露。不宜烫洗,浴后可在四肢涂抹一些润肤油,防止水分散失。
②治疗方案
a.桑杏汤:桑叶3克、杏仁5克、北沙参6克、浙贝6克、淡豆豉3克、栀子6克、梨皮10克。加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顿服,重者再作服。
b清燥救肺汤:生石膏、冬桑叶10克、甘草3克、玄参10克、胡麻仁5克、真阿胶6克、麦冬8克、杏仁5克(去皮)、炙枇杷叶10克。加水400毫升,煮取250毫升,分三次频频温服。
c.杏苏散:杏仁6克、苏叶8克、桔梗6克、橘红6克、白前8克、法半夏6克、紫菀10克、甘草3克。加水3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三次温服。
d舨蓝根15~30克,大青叶15~30克,梨子50克,水煎服。
e.玄麦甘桔冲剂、夏桑菊冲剂各1包冲服,每日三次(用于温燥)。
f通宣理肺丸l包冲服,每日3次。或参苏理肺丸1包冲服,每日3次(用于凉燥)。
(2)伏暑
伏暑是指发于秋季而具有暑湿见证的一种急性热病。本病的发生,是多日感受暑湿,伏藏体内,未即发病,至秋冬为时令之邪所诱发。具有起病急骤发热心烦口渴,或寒热往来。形似疟疾,或胸腹灼热、大便溏而不爽,或夜热尤甚,身发斑疹等症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