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肺热及血热郁滞肌肤,或过食膏粱厚味,致使脾胃积热,上蕴肌肤,或肌肤不洁,热毒壅盛所为,当以清热解毒,凉血行滞为治,可选用下列足浴方。
1.银翘解毒汤
【组方】金银花、连翘、黄芩、黄柏、大黄各10克。
【用法】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少许,浸泡5~10分钟,水煎取汁,用消毒药棉蘸药液外搽患处,每日2~3次,再将余药液倒入浴盆中,候温足浴。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2.紫丹汤
【组方】紫花地丁、丹参、侧柏叶、黄芩各10克。
【用法】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少许,浸泡5~10分钟,水煎取汁,用消毒药棉蘸药液外搽患处,每日2~3次,再将余药液倒入浴盆中,候温足浴。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3.苦参首乌汤
【组方】苦参、生何首乌、当归各50克,白醋500毫升。
(用法】将诸药分别择净,放入白醋中,浸泡5~10分钟,水煎取汁,将药液倒入一部分在碗中,用消毒棉蘸药液早晚外搽患处,再将余药液倒入浴盆中,候温足浴,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每日1剂,20天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冻疮
冻疮是机体局部遭受低温侵袭引起的组织损伤,多发生于身体的末梢部位和暴露部位,如手、足、鼻尖、耳廓和面颊等处。每届冬令,老疮处易于再发,根据冻疮的程度可分为轻症、重症。
(一)轻症
初起在受冻部位皮肤先是苍白、麻木冷感,继则水肿或青紫形成淤斑,自觉灼痛、瘙痒,有的局部水肿,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自觉疼痛、微痒,如无感染,逐渐干枯,结成黑痂,不久脱落而愈。其损害皮肤浅层或全层,一般称为冻疮。
(二)重症
初起受冻部位皮肤亦是苍白,冷痛麻木,触觉丧失,继则暗红漫肿,水疱破后创面呈紫色,出现腐烂或溃烂,甚则损伤肌肉筋骨,常呈干燥黑色坏死,患处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继发严重感染时,可伴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寒冷侵袭,气滞血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气血运行不畅,组织缺氧所为,当以活血化淤,温经散寒,消肿止痛为治,可选用下列浴方。
1.辣椒汤
【组方】长辣椒30克,经冻麦苗60克。
【用法】将辣椒、麦苗洗净切碎,放入药罐中,加水2000~3000毫升,浸泡5~10分钟后,再用文火煮沸3~5分钟,去渣取汁,置浴盆中,先熏洗患处,待温度适宜时足浴,每日1。2次,每日1剂。冻疮破溃者,洗时有痛感,洗后拭干,用敷料包扎,连续1周。
【功效】活血散淤,消肿止痛。
2.萝卜皮汤
【组方】萝卜皮100克,硫磺10克。
【用法】将萝卜洗净切碎,加水2000~3000毫升,浸泡5~10分钟后,再用文火煮沸3~5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硫磺混匀,置浴盆中,先熏洗患处,待温度适宜时足浴,每日1~2次,每日1剂。冻疮破溃者,洗时有痛感,洗后拭干,用敷料包扎,连续1周。
【功效】活血散淤,消肿止痛。
3.胡椒足浴方
【组方】胡椒30克。
【用法】将胡椒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水10碗,浸泡10分钟后,再用文火水煎取汁,先熏洗患处,待温度适宜时足浴,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2日1剂,连续5~7天。
4.红花汤
【组方】红花10克,川椒、桂枝、生地各30克,若冻疮溃疡者可加五倍子30克,地榆25克,白及20克。
【用法】将诸药择净,切细,放入浴盆中,加水4000毫升,水煎取汁,候温足浴,每日2次,每日1剂,连续3~5剂。面部及耳部冻疮可用药棉蘸药液外搽。
【功效】温经活络,生肌敛疮。
湿疹
湿疹为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本病具有多形损害,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等特点。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可泛发全身,又可局限于某些部位。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风、湿、热侵袭肌肤所为,当以祛风除湿,清热解毒,解肌止痒为治,可选用下列足浴方。
1.芒硝蛇床子汤
【组方】芒硝50克,蛇床子30克,苦参、白鲜皮各20克。
【用法】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芒硝溶化,放入浴盆中,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洗浴患处,待温度适宜时足浴。每日2~3次,连续3~5天。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2.吴萸蛇床子汤
【组方】吴茱萸25克,蛇床子20克,苦参10克,枯矾、雄黄各5克。
【用法】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枯矾、雄黄容化,放入浴盆中,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洗浴患处,待温度适宜时足浴。每日2~3次,连续3~5天。
【功效】祛风解毒,除湿止痒。
3.苦参酊
【组方】苦参20克,上等白酒或75%乙醇适量。
【用法】将苦参择净,放入白酒或乙醇中,密封浸泡5~7天即成。使用时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棉签蘸本品外搽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同时取苦参酊适量倒入浴盆中足浴,每晚1次,连续7~10天。
【功效】清热利湿,消肿散结。
跟痛症
本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体型肥胖者更易罹患。它包括跟下脂肪垫炎、跖腱膜炎、跟下骨膜炎、跟骨骨刺等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危害人体健康。
本病属中医“痹症”范畴,多为肝肾阴虚,精髓不足所为。当以养阴益肾,填精生髓,活血通络,化淤止痛为治。下述诸种防治方法,凡局部无红肿及全身发热反应者,均可使用。可选用下列足浴方。
1.黄豆根汤
【组方】黄豆根500克。
【用法】将黄豆根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待温度适宜时足浴,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功效】祛风通络。
2.茄根汤
【组方】茄根500克。
【用法】将茄子根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待温度适宜时足浴。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功效】祛风通络。
3.米醋足浴方
【组方】米醋1000克。
【用法】将米醋适当加热后倒入浴盆中,每日浸脚2~3次,每次10~30分钟,每日1剂,连续30~60天。
【功效】软坚散结,活血化淤。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以瘙痒和苔蔛样病变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治疗方法虽多,但复发率高。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湿热邪毒侵袭所为,当以清热利湿,活血散结为治,外治法直接作用于局部,可较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可选择下列足浴方。
1.苦参醋液
【组方】苦参200克,陈醋适量。
【用法】将苦参择净,放入醋液中,密封浸泡5~7天即成。使用时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棉签蘸本品外搽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同时取苦参醋液适量倒入浴盆中足浴,每晚1次,连续7~10天。
【功效】清热利湿,消肿散结。研究发现,高浓度的醋酸有脱水作用,可使患部皮肤萎缩,患处呈现灰白色,随着角质的剥脱和溶解,患处苔藓样鳞屑会逐渐脱落。
2.黄柏醋液
【组方】黄柏50克,食用醋精200毫升。
【用法】将黄柏择净,放入醋液中,密封浸泡5~7天即成。使用时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棉签蘸本品外搽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同时取黄柏醋液适量倒入浴盆中足浴,每晚1次,连续7~10天。
【功效】清热利湿,消肿散结。
3.苍白蛇床子汤
【组方】苍耳子、白鲜皮、蛇床子各30克,荆芥、防风、川椒、薄荷、苦参、明矾各10克。
【用法】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文火水煎取汁,倒入浴盆中,纳入明矾溶化,用消毒纱布蘸药液外搽患处,待温度适宜时再将双足放入足浴,每日2~3次,每剂药可用2天,连续7~10剂。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主要表现在皮脂腺较为丰富的部位,如头皮、眶上、鼻唇沟等,表现为油脂状鳞屑,境界明显,损害严重,重者常形成湿疹样糜烂面,头部可被覆油腻污秽的痂皮。
本病属中医“白屑风”范畴,多为嗜食辛辣厚味,致使脾胃积热,火毒内蕴所为,当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痒为治,可选用下列足浴方。
1.首乌止痒汤
【组方】何首乌、焦山楂、白花蛇舌草、蛇床子各10克。
【用法】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洗头或患处,同时进行足浴。每日1次,每剂可用3天,5剂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2.刺蒺藜汤
【组方】刺蒺藜、焦山楂、防风、虫衣、土茯苓、金银花、菊花、荆芥各10克。
【用法】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洗头或患处,同时进行足浴。每日1次,每剂可用3天,5剂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
【功效】祛风除湿止痒。
3.茵陈叶草汤
【组方】茵陈蒿、白花蛇舌草、淡竹叶各20克。
【用法】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洗头或洗患处,同时进行足浴。每日2次,每日1剂,连续7~10天。
【功效】清热利湿。
脓疱疮
脓疱疮是常见的化脓性传染性皮肤病,儿童尤为多见,好发于夏秋季节。由于其传染性强,故易在托儿所、幼儿园及家庭中传播流行。其致病菌绝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极少数由链球菌引起,亦可由两种细菌混合感染而成。
本病属中医“黄水疮”、“脓窝疮”范畴,多为夏秋季节暑湿邪毒侵袭,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所为,当以清热解毒,驱暑利湿为治。本病无全身症状者单纯外治即可,伴有全身症状及并发症者,须予全身治疗;对反复发作者,应注意增强体质。可配用下列足疗方。
1.吴萸地龙散
【组方】吴茱萸、干地龙各等份,蛋清适量。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每取药粉20~30克,加鸡蛋清调敷于双足心涌泉穴,翌晨取下,1日1换,连续3~7次。
【功效】清热解毒。
2.桑叶糊
【组方】鲜桑叶适量。
【用法】将鲜桑叶捣烂取汁外涂患处,药渣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每日换药数次。
【功效】疏风散热。
3.硫磺大黄液
【组方】飞硫磺,大黄粉各15克。
【用法】将上药加清水100~200毫升,密封浸泡1天后,取上清液涂擦患处、双手足心,每日数次,连续3~5天【功效】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汗脚
足部多汗症较多见,轻者仅见足底微潮,重则浸湿鞋袜,往往伴有足臭。由于长期浸渍,足底趾缝皮肤发白,周围可有发红及角化过度,易并发足癣而见有趾间糜烂、裂纹、疼痛等。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脾胃湿困,湿热下注所为,当以清热利湿为治,可选用下列足疗方。
1.黄柏龙骨散
【组方】黄柏、煅龙骨各30克,白矾10克,槐花、五倍子、郁金各15克。
【用法】将上药煎沸25分钟后,先熏双足至水温降时,再浴脚1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1日1剂。浴后取上药研末敷于足底,常踏之。
【功效】清热解毒,收敛除湿,尚可治疗足癣。
2.莱菔明矾汤
【组方】鲜莱菔(俗称白萝卜)60克,明矾15克。
【用法】将莱菔切片,与明矾同加水2500毫升,煎煮30~40分钟,去渣取汁,足浴20分钟,每日2次,1日1剂,连续3~5天。共捣泥敷足亦可。
【功效】收敛除湿。
3.矾杏萝卜汤
【组方】枯矾10克,苦杏仁30克,白萝卜100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取汁,先熏双足,候温足浴,每次15分钟,每日1次。亦可将上药捣烂后敷足。
【功效】燥湿敛汗,缓解脚臭。
4.牛白矾葛根汤
【组方】白矾、葛根各25克。
【用法】将上药研碎,水煎取汁,煎两次约1500ml置盆中浴脚,每日3次,每次30分钟(洗浴之前,可将药液加温,效果更佳),2日1剂,6天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或上二味共为末置袜内连用3~5天。
【功效】收敛止汗。用药时禁食生葱、蒜、姜等辛辣之品。
5.二子草矾汤
【组方】苍耳子、蛇床子、甘草、枯帆各15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取汁搓敷双足,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5~7天。
【功效】清热除湿。
6.白萝卜汤
【组方】白萝卜500克。
【用法】将白萝卜洗净,切片,水煎取汁如上法足浴,或为泥敷于足部。
【功效】收敛止汗。
皲裂疮
本病是手掌足底的皮肤发生线形裂隙,是劳动人民中常见的皮肤病,多见于冬季。《诸病源候论》云:“皲裂者,肌肉破也,寒冬时触冒风寒,手足破,故谓之皲裂。”本病是由于骤一受风燥寒冷,经常受压、摩擦、浸渍,以致血脉阻滞,肤失济养,皮肤干燥粗糙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