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胃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11999300000027

第27章 胃病夏季治疗(3)

【说明】本方为名老中医李寿山经验方。本方系由《伤寒论》半夏泻心汤、芍药甘草汤、理中汤等方化裁而成。方中党参、炙甘草补中气、健脾胃;制半夏燥湿化痰,与党参同用助运祛痰湿,以消痞结;黄连清热燥湿;干姜温中祛湿。三药合用,辛开苦降,为和中消痞之主药;蒲公英苦味健胃,有清热和中之效;白芍缓急止痛,与甘草合用,酸甘化阴,以益胃阴为防燥药之急;干姜与甘草合用,辛甘化阳,以扶脾阳而化寒湿之邪。两组药对配伍有益阴济阴、调和寒热之功;伍丹参养血活血,寓补于消以和胃通络。诸药配伍合用,共奏益气健胃、调和寒热、辛开苦降、和中开痞之效。

【加减法】胃痛明显,加延胡索、香橼皮;胃中冷,倍干姜,加肉桂;灼痛口干者,干姜易炮姜,加石斛;噫气、矢气不畅,加佛手、枳壳;食少难消,加鸡内金、炒谷麦芽等。

健脾清热和胃方

【出处】《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当归、白芍、黄芪、白术、茯苓、泽泻各15克,甘草10克,青黛15克,白及12克,黄连9克,陈皮、蒲公英各15克,三七面1克(冲服)、沉香面1克(冲服)。

【制作】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取药汁500毫升。

【用法】一日1剂,分3次、饭后1小时服。

【主治】气阴不足型慢性浅表性胃炎。

【说明】本方为名老中医危北海经验方。能益气健脾,清热和胃,活血止痛。

(五)名方专治慢性胃炎

慢胃平汤

【出处】《上海中医药报》。

【组成】柴胡6克,黄芩、炒白芍各9克,炙甘草3克,苏梗6克,制香附10克,徐长卿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炒枳壳10克,香谷芽12克。

【制作】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取药汁500毫升。

【用法】一日1剂,分2次服。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部胀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暖气泛酸,脉弦、细弦或濡细,舌苔薄黄腻或薄白腻,舌质偏红者。

【说明】本方为名老中医张镜人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方。方中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即四逆散,能疏肝理气和胃;苏梗、香附和胃理气;黄芩清热燥湿;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徐长卿止痛,香谷芽醒脾开胃;全方具有疏肝理气,清热和胃之功。

【加减法】胃脘部胀满甚者加八月扎30克,玉蝴蝶10克,佛手片5克;胃脘痛甚者加延胡索10克,九香虫6克;伴灼热者加连翘10克,银花藤30克,铁树叶30克;湿热甚者加佩兰梗10克,薏苡仁15克;泛恶者加制半夏5克,炒陈皮5克;暖气频者加旋覆花(包煎)10克,代赭石(先煎)30克;泛酸者加象贝母10克,煅瓦楞、海螵蛸各15克;胃嘈杂者加香扁豆10克,淮山药10克;便溏者加炒楂曲各10克;便结者加全瓜蒌(打)30克,望江南15克。

结合胃镜和病理检查加减用药:若见胃脘灼热疼痛、口苦、嘈杂、苔黄腻等肝胆郁热者,胃镜常提示胃黏膜充血、糜烂较重,或见胆汁反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可选加丹参、芙蓉叶、蒲公英;胆汁反流,加旋覆花、代赭石等。若见乏力、面色萎黄、胃脘隐痛、饥时痛甚、得食则缓、暖气、腹胀、便溏等脾虚证者,常伴有十二指肠球炎或溃疡,以及胃黏膜脱垂等,可选加党参、黄芪补中益气。如见胃酸缺乏,脘部灼热,常示腺体萎缩,选用陈木瓜、炙乌梅。病理诊断为肠腺化生或见上皮细胞者,加白花蛇舌草等药。《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安胃汤

【出处】《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组成】黄连5克,干姜5克,半夏10克,百合30克,乌药7克,木香7克(后下),丹参30克,白芍30克,炙甘草7克。

【制作】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取药汁500毫升。

【用法】一日1剂,分2~3次餐前温服,连服20~30天。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炎。

【说明】本方为名老中医林沛湘经验方。

降逆汤

【出处】《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吴茱萸1~3克,川黄连3~5克,太子参30克,白术、云茯苓各15克,甘草5克,威灵仙15克,桔梗10克,枳壳5克。

【制作】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取药汁500毫升。

【用法】一日1剂,分2次服。

【主治】胆汁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说明】本方为名老中医邓铁涛经验方。能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残胃饮

【出处】《徐景藩脾胃病治验辑要》。

【组成】炒白术10克,炒枳壳10克,炒白芍10克,制香附10克,五灵脂10克,石见穿15克,刀豆壳20克,柿蒂10克。

【制作】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一日1剂,分2次服。1个月为1疗程。可根据病情服1~3个疗程。

【主治】胃大部分切除后残胃炎,见胃脘痞胀、隐痛、口苦、饮食减少、乏力等症者。

【说明】本方为名老中医徐景藩经验方。由于残胃已经丧失幽门的特点而易致胆汁反流,患者卧床时头及上背部应略垫高,尽量多向左侧卧。白天服药后应坐或仰卧片刻,有利于药物在残胃中借胃气以行药力。

【加减法】兼湿盛者,加藿香、佩兰、制川朴;兼郁热者加黄连、浙贝母、蒲公英;兼阴虚者加麦冬、石斛;兼食滞者加炙鸡内金、焦神曲、麦芽;血瘀明显者加入紫丹参、桃仁、制大黄。

散寒温胃止痛汤

【出处】《中华名医特技集成》。

【组成】藿香、乌药、神曲、茯苓、川朴各15克,苏叶、防风、砂仁、白蔻、陈皮、姜半夏、白术各10克,吴茱萸6克,生姜30克。

【制作】将上述诸药加适量水,煎取药汁500毫升。

【用法】一日1剂,分2次服。

【主治】夏季过食生冷伤胃,症见胃痛剧烈,得温则舒,恶心呕吐,腹胀泄泻者。

【说明】本方为名老中医郑陶万经验方。具有调和表里之功。

(六)治急、慢性胃炎的单验方

葛根饮

【出处】《实用民间验方便览》。

【原料】鲜葛根适量。

【制作】将鲜葛根除净杂质,去尽泥沙,水洗净,捣烂,用双层纱布包裹后绞取汁,备用。

【用法】一日3次,每次取葛根汁50毫升,将药汁倒入碗内,兑入5倍量的温开水,一次饮用。

【主治】夏季急性胃炎,因热邪犯胃所致呕吐、口渴等症。

【说明】葛根性凉,有清热生津和胃之功,为药食兼用之品。若无鲜葛根,亦可将干葛根研成细粉,每日取葛粉60克,加入沸水(约80毫升)锅中,略煮1~2沸。一日1剂,上下午分食。主治相同。

芦根汁

【出处】《实用民间验方便览》。

【原料】鲜芦根100克(干者50克)。

【制作】将芦根洗净,入沙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

【用法】代茶频饮。

【主治】胃热引起的呕吐。

【说明】本方为夏季常用的药食兼用饮品。鲜芦根性味甘淡,擅长清胃热、止呕吐。若榨汁生用,其清热力更强。本品若与鲜竹茹、枇杷叶、陈皮等合用,止吐效果更佳。

蒲公英盐水

【出处】《实用老年病食疗》。

【原料】鲜蒲公英500克,精盐2克。

【制作】春、夏蒲公英开花前或刚开花时,连根挖取,洗净,捣烂,用双层纱布包裹绞取汁;精盐用200毫升温开水溶化,将蒲公英汁兑入淡盐水中,即成。

【用法】一日1剂,上下午分服。

【主治】胃热型急性胃炎。

【说明】本方清胃利胆,清化湿热。方中蒲公英善清胃热,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特别是能清除幽门螺杆菌,常用于各种类型的胃炎;食盐清热、杀菌、通便。经临床验证,本方对急性胃炎及老年萎缩性胃炎有辅助疗效。

蒲公英徐长卿枣煎

【出处】《胃病患者吃什么》。

【原料】蒲公英30克,徐长卿10克,大枣5枚。

【制作】将蒲公英、徐长卿、大枣同入沙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中火煎煮15分钟,去渣留汁即成。

【用法】一日1剂,上下午分服。

【主治】胃热型急性胃炎,症见发热呕吐、胃脘胀痛、泛酸嗳气者。

【说明】本方有清胃泻热,行气止痛之功。素体脾胃虚寒、慢性泄泻者不宜服用本品。

蒲公英酒酿

【出处】民间验方。

【原料】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

【制作】将上两味放入沙锅,加适量水,煎煮2次,取药液450毫升。

【用法】一日3次,每次150毫升,饭后温服。

【主治】胃热型急慢性胃炎。

鲜芦荟汁

【出处】《芦荟治百病》。

【原料】芦荟鲜叶500克(以2年以上成熟的芦荟鲜叶为佳)。

【制作】将芦荟叶洗净,去刺,切成小块,放入榨汁机中榨汁,或捣烂后用双层纱布包裹绞汁,备用。

【用法】每次15毫升,饭前服用,每日2~3次。亦可直接嚼服芦荟鲜叶(洗净,去刺,连皮服),每次15克,每日3次,饭前服。

【主治】胃热型急慢性胃炎。

【说明】用芦荟治疗胃病时应注意芦荟品种的选择,一般选用库拉索芦荟、上农大叶芦荟或中国芦荟。芦荟表皮及表皮与叶肉之间的黄汁有显著的消炎、杀菌、健胃、通便、促进胃液分泌等作用。因此,用芦荟治胃炎,应连皮一起服用。

蛇舌草半枝莲蜜饮

【出处】《新编中国脾胃病秘方全书》。

【原料】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20克,蜂蜜30克。

【制作】将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洗净,入沙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待药汁转温后兑入蜂蜜,搅匀即成。

【用法】一日1剂,分2次服。

【主治】胃热型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说明】方中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均有较强的清热解毒、防癌抗癌及清除幽门螺杆菌作用。

蛇舌草川楝子蜜饮

【出处】《胃病患者吃什么》。

【原料】白花蛇舌草30克,川楝子6克,陈皮10克,蜂蜜15克。

【制作】将白花蛇舌草、川楝子、陈皮去除杂质,洗净,放入沙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20分钟,去渣留汁,待温后,兑入蜂蜜即成。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主治】胃热型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溃疡,症见胃痛、嘈杂、泛酸、嗳气者。

鲜马齿苋姜汁

【出处】《新编中国脾胃病秘方全书》。

【原料】新鲜生姜10克,鲜马齿苋100克,蜂蜜10克。

【制作】将生姜去外皮,洗净后,捣烂,绞取汁;鲜马齿苋除去败叶杂质,洗争,放入温开水中浸泡片刻,捞出后捣烂取汁,将两汁兑在一起,掺入蜂蜜即成。

【用法】隔日1次,早晚2次分服,连续服用4~6周(如取材方便,且服后无不适,可长期服用)。

【主治】胃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症见胃中灼热、呕恶时作、痞胀疼痛、暖气乏酸。

【说明】马齿苋清热解毒、消炎抑菌,为临床清胃热的常用药。

鲜槟榔汤

【出处】民间验方。

【原料】鲜槟榔8克。

【制作】将槟榔放入150毫升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用中火煎取药汁50~70毫升。

【用法】一日1次,每天上午一次顿服。2周为1疗程。

【主治】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

枳椇子橘皮竹茹汤

【出处】《食疗本草学》。

【原料】枳椇子30~60克,橘皮15克,竹茹10克。

【制作】将以上三味药放入沙锅,加适量水,煎取药汁5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主治】饮酒过量伤胃,胃热呕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