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眼的保健细节和养护(现代健康丛书)
11998600000040

第40章 电脑与疾病(3)

肌紧张性头痛女性多见,约占75%。患者除头痛外,尚有头部沉重感、箍紧感,颈部的紧张酸痛不适,精力难于集中,记忆力下降,还可以影响睡眠质量,如果除了头痛外还具有上述两种以上症状,那么肌紧张性头痛的可能性大。检查除偶尔查得肌肉痉挛外,无其他发现,抗偏头痛治疗常常无效。

适当的药物调理和颈部自我保健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工作2小时可以旋转一下颈部,自己用手按摩或互相按摩,从而放松颈肩肌肉,促进代谢产物的排除,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药物调理可用镇痛药和安定剂给予对症治疗,对有抑郁的患者可使用抗抑郁药。长期服用止痛片有可能形成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可引起恶心、呕吐,甚至呕血、黑便,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更要慎重,所以服用药物要接受专科医生的指导。

连续使用电脑过长可诱发“电脑血栓症”

2002年,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一位年仅21岁的大学生,他因突然胸痛、呼吸困难就诊,人院诊断为“肺炎”。住院7天后再次发生胸痛,呼吸困难,经CT检查,诊断为“肺栓塞”。原来这位学生暑假期间在电脑面前连续静坐20余天,结果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后发生了肺栓塞。2003年新西兰发现一名32岁男性肺栓塞患者,他通常每天要在电脑前坐12小时,有时长达18小时;2004年又有一24岁韩国男青年,连续上网玩游戏80多个小时,最后也死于肺栓塞。

“电脑血栓症”是由于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而引起的肺栓塞。静坐不动,下肢或盆腔静脉里的血液流动缓慢淤积,结果会在静脉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液流动到肺部便发生了肺栓塞。肺栓塞是预后非常不好的疾病,轻则可引起呼吸功能障碍或肺动脉高压,重则可使人致残甚至死亡。医学专家分析“电脑血栓症”的发病趋势可能不亚于“经济舱综合征”,甚至更高。

你知道“因特网痴迷征”吗

过分的痴迷和沉溺网络导致了某些人患上了新的“电脑病”,医生称之为“因特网痴迷征”与“信息疲劳征”。

“因特网痴迷征”患者的特点是终日与电脑为伍,他们的网上生活常常是通宵达旦、夜以继日。患这种病的人,男性则以电脑为妻,因为网络里充满了虚拟的浪漫爱情和极具诱惑力的女性,使他们精神上长期沉溺于这种性转移中,从而视活生生的娇妻于不在。而患此种病的女人则更动情,有的竟抛夫弃子,与电脑相拥而眠。患该病的孩童则整日像胶皮糖一样被粘在了电脑上,足不出户、茶饭不思。有的孩子竟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机械动作,不论做什么,右手的食指总在不停地敲打着,仿佛生活中的一切都靠他的鼠标在控制和操纵着。

“信息疲劳征”是怎么回事

“信息疲劳征”的患者表现为头痛、健忘、脾气暴躁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同时,面对外面接踵而来的潮水般的信息,已有应接不暇和迟钝感,处理每天的传真、国际互联网信息、电子邮件和电话信息的能力急剧下降,甚至出现厌烦情绪和不该有的工作失误。路透社信息部调查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300名管理人员,发现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患有这种“信息疲劳征”。而且随着信息量越来越大,有不少“电子垃圾”也使患“信息疲劳征”的人雪上加霜。一位白领小姐抱怨说,她每天要手脚不停地处理几大摞传真电文和数百份电子邮件,弄得头昏脑涨,可其中有一部分却根本用不上。

痴迷网络会致“网络性心理障碍”

网络性心理障碍是指患者往往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

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典型表现包括:情绪低落、不愉快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饮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在网络性心理障碍发展的早期,患者先逐渐感受到上网的乐趣,然后上网时间不断延长、由此出现记忆力下降。有些患者晚上起床解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打开电脑到网络上“溜达溜达”。开始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后来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和食饮不振,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该病晚期,患者出现与生理因素无关的体重减轻,外表憔悴,每天连续长时间上网;一旦停止上网,就会出现急性戒断综合征,甚至有可能采取自残或自杀手段、危害个人和社会安全。

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发病年龄介于15~45岁,男性占发病人数的98.5%,女性占1.5%。20~30岁的单身男性为易患人群。这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涉及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因素两方面。

解决方法:

目前对于此病的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采取的措施有: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逐步摆脱对网络的依赖,也可应用抗抑郁药如丙咪嗪,多虑平及精神疗法等综合治疗。

“电脑狂暴征”——让你脾气变坏

张大妈的儿子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整天呆在家里上网,有时候饭都不吃,觉也不睡。刚开始还没有什么,时间长了,一旦出现操作失误或电脑死机,便怒气冲天,破口大骂。有一次,他竟将键盘、鼠标摔得粉碎。遇到这种情况,张大妈总是好言相劝,百般开导,但是儿子依然暴跳如雷,没有任何结果。张大妈苦不堪言,忧心忡忡。其实,她不知道,她儿子已经患上“电脑狂暴征”。

你听说过“电脑狂暴征”吗所谓“电脑狂暴征”,是因长期使用电脑的人对电脑产生了依赖性,如果电脑出现故障而不能使用,就会沮丧、焦虑,是一种新出现的心理性疾病。这类病人的主要表现是:向电脑或他人发泄无名怒火;沮丧时,可以愤怒地拔掉电源插头,有的人甚至将键盘扔至窗外;严重时可出现暴力行为,毁物伤人。

英国曾对1250名和电脑打交道的上班族调查发现,“电脑狂暴征”在英国的办公室已经相当普遍,约有80%的人在日常工作中都发现同事曾向电脑“拳打脚踢”,或以语言予以“羞辱”,以发泄心中怒气。

防治“电脑狂暴征”,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在自己心态发生变化时,应善于自我调节,使之趋于正常。其次,学会多样化工作方法,减少对电脑的依赖。其三,正确对待电脑出现的问题。应认识到,电脑是一个人工制造的机器,它不可能不发生故障,出了问题,应积极给予检修,促使正常运转,而不致妨碍工作和学习。其四,使用电脑的人,如有狂暴心态的倾向,即沉迷电脑的倾向,应劝导其访问心理医生,以及早纠正。

你知道“网瘾综合征”吗

任何先进的科技就像是一匹烈马,我们为它接生,喂食它,但它总是不断地考验着我们驾驭它的本事和耐心。今天我们编织了网络,它也因此而困住我们自身,其中表现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上网者由于染上了“网瘾综合征”而致使自己的行为难以自拔。

上网也会成瘾“网瘾综合征(IAD)”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摆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其判断的基本标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行为和心理上的依赖感;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基本丧失;工作和生活的正常秩序被打乱;身心健康受到较严重的损害。

从类型上来分析,上网成瘾的人主要有:

(1)信息型网瘾

其主要的行为特征在于行为者出于获取信息的需要,而沉陷在互联网络的信息海洋之中,对海量的信息形成无以摆脱的依赖。

(2)交往型网瘾

其主要的行为特征在于行为者出于社会交往的需要,而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与天南海北的网上朋友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在电子空间里长时间地进行真实的“虚拟互动”,并由此而陷入沉溺状态。

(3)游戏型网瘾

其主要的行为特征在于行为者出于游戏娱乐的需要,被网络游戏深深地吸引,在过度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情况下,对其他事情哪怕是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也都不管不问,只顾上网玩游戏。

(4)惯习型网瘾

其主要的行为特征在于行为者出于日常工作、创新创造、排遣寂寞、寻求体验等多方面的需要,而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形成的一种网络沉溺现象。

从目前我们对网络成瘾者的调查来看,游戏型网瘾和交往型网瘾占主流,且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群体中。

染上“网瘾综合征”的人,由于其对电脑和互联网络形成了深度的依赖,在操作电脑和上网时,他们会长时间地持续下去而乐此不疲,如同其他类型的成瘾性一样,其行为不能自制;可是一旦离开,他们又可能会失魂落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比如游戏型网瘾者,就会持久地存在难以摆脱的玩的渴望和冲动,形成精神依赖和相应的生理反应。一停止游戏活动,就难以从事其他有意义的事情,而恢复操作游戏后,精神状态就恢复正常。显然,这些行为特征与其他成瘾行为一样,都属于一种心理病理行为。如果中止了这种满足,那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人焦虑不安甚至痛苦,程度严重者,性格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自私、说谎、不关心他人、对社会失去责任感以及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或者昼夜节律颠倒等。

如果一个人喜欢长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当中,自己对自己的行为都难以清醒地加以调节和控制的话,那么,他就很可能到了染上“网瘾”的危险边缘。这时,用自己的理性不断加强自我的约束,并逐步地减少自己的上网时间就成了不得不做出的行为选择。

“网瘾综合征”的自我疗法

据统计,全球两亿多网民中,有114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瘾综合征”,占总人数的6%。进一步调查还发现,病人多集中在学生、无固定职业者(网虫)及家庭主妇,这些人有充裕的时间痴迷电脑,因而是易感者。

“网瘾综合征”患者的最主要表现是:上网时精神兴奋,心潮澎湃,欲罢不能,时间失控。沉溺于网上聊天或网上互动游戏,并由此而忽视与社会的交往、与家人的沟通,甚至对上网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心理依赖,以致不能分离。

专家发现,“网瘾综合征”患者由于上网时间过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会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此外,还会诱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病症。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了“网瘾综合征”呢?比照以下标准,便可自我诊断。

①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神不守合,而一旦上网便精神抖擞,百“病”全消。

②上网时表现得神思敏捷,口若悬河,并感到格外开心,一旦离开网络便语言迟钝,情绪低落,怅然若失。

③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时间失控,经常比预定时间长。

④无法控制去上网的冲动。

⑤每看到一个新网址就会心跳加快或心律不齐。

⑥只要长时间不上网操作就手痒难耐。有时刚刚离网就有又想上网的冲动。有时早晨一起床就有想上网这种欲望。甚全夜间趁小便的空也想打开电脑。

⑦不能上网时便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⑧平常有不由自主地敲击键盘的动作,或身体有颤抖的现象。

⑨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因特网的程度。

⑩因迷恋因特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如果有以上标准中4项或4项以上表现,且持续时间已经达1年以上,那么就表明你已经患上了IAD。

“网瘾综合征”完全是人为的,只要加强自我保健,便可防止此病发生。

①在上网时间上要自我约束,特别在夜间上网时间不宜过长。

②注意操作姿势。荧光屏应在与双眼水平或稍下位置,与眼睛的距离应在60厘米左右。敲击键盘的前臂呈90度。光线柔和不可太暗。手指敲击键盘的频率不宜过快。

③平时要丰富业余生活,比如外出旅游、和朋友聊天、散步、参加一些体育锻炼等。

④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胡萝卜、荠菜、芥菜、苦瓜、动物肝脏、豆芽、瘦肉等含丰富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⑤出现早期症状,应及时停止操作并休息。

一旦出现“网瘾综合征”,不要紧张,要尽早到医院诊治,必要时可安排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