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钓鱼技巧大全(居家生活宝典)
11998200000015

第15章 钓鱼的常识与入门(14)

春季,气温逐渐上升,阳光首先把1米左右深的向阳浅水区域晒暖,使这里的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较早地萌生与繁殖,为鱼儿提供了适宜的水温和可口的食物资源。蛰伏了一冬的鱼儿急需补充养料,纷纷从深水区游向岸边觅食、取暖,快乐非凡。不过早春和仲春时节乍暖还寒,鱼儿大多在中午前后暖和的时段才肯露面。所以,春天垂钓应选择水面较小、水深在1.5米以下的坑塘或水面虽大但有大片的向阳浅滩的地方。如有水草或苇茬则更佳,这样的钓场,最适合春季下竿。

图1-40春钓北岸春钓的特点是跟着水温走,钓边浅无疑是经验之谈。倘若把钓点选在好几米深的地方,阳光势必照射不透,钓底层鱼岂不等于空谈。

2.春钓滩,选北岸

仲春之前的天气特点是乍暖还寒,鱼儿虽已开始觅食,但它们避寒趋暖,总是游向水温相对较高的那一岸——北岸。北岸由于受阳光照射的时间较长,水温相对高于南岸。水温高的地方鱼必多,所以,有经验的钓手春季都爱把钓位选在北岸,实际是追着太阳下钩,此乃春钓选位之胜算(图1-40)。

3.初春和末春,选位有区分

初春时节,鱼儿刚从严冬中缓过来,加之低水温的影响,食欲很不旺盛,碰到可口的饵食就咬上一口。这时垂钓,须选择晴好天气的中午前后,将窝打在大约1.5米深的水域才可能有鱼咬钩。太深太浅的地方都无鱼可钓。末春时节,正值阳春三月间。此时,气温上升较快,水草丛生,浮游生物大量繁衍,小鱼小虾聚集,鲫鱼面临产卵。它们成群结伙游到岸边浅水区觅食、嬉戏,追逐寻偶,准备产卵。这个季节应选择水草边和草空处为钓点,如无草则要找石头旁撒饵投竿。除鲫鱼外,鲤、鳊、鱼白、白练等鱼也积极摄食,只要选点合适饵料对路,常常会满载而归。

夏季垂钓如何选钓点

1.初夏鱼活跃,深浅远近都可钓

初夏的天气与暮春相差无几,实际上是春钓旺季的继续。此时,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等饵料丰厚,水温适宜,非常适合鱼类的生长发育。可钓鱼的品种增多,鲫、鲤、草、鲢、鱿、鳊、鲶等鱼,都频频咬钩,是池塘垂钓的大好时机。无论深浅远近,草边还是亮水区,都可以选钓窝,几乎伸竿就得鱼。除此之外,初夏时节,江河湖畔的稻田、草滩、空地被水淹没,稻粒、草粒、昆虫等美食将成群的鱼儿吸引到这里。还有水库这时也开闸放水、灌田插秧,水位骤降,但江河水势较急。这时应将钓位选在水库的沟溪小进水口、江河流速较缓的拐弯和湖湾,铧尖前的深水近岸等地,会取得不错的收益。

2.盛夏骄阳照,六钓六不钓

(1)钓深不钓浅

7月盛夏,骄阳似火,浅水区在阳光的直射下水温高得烫手,鱼儿怕热,纷纷躲到草丛中或深水区,除清晨和傍晚外,白天其他时间很难见到它们的踪迹。深水区阳光不易晒透,适合鱼儿乘凉、栖息,盛夏时节钓深不钓浅,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也并非越深越好,水太深静压大,食物匮乏,含氧量低,鱼儿肯定不愿待在这里。一般在坑、洼、沟、槽或深浅交汇处选窝为宜。如钓场普遍为平底,则选水深2米左右处下竿较为有利。

(2)钓大水面不钓小水面

高温季节静水体,小水面的含氧量不如大水面充裕,鱼儿到处躲藏,摄食也不太积极。而大水面鱼儿活动空间不受局限,基本不影响食欲。所以,盛夏季节应尽量弃小求大,到水库、湖泊、河川等大水域垂钓,有望钓到较多的鱼。

(3)钓活水不钓死水

同样是高温燥热的天气,静水水域中如有小流量的进、出水处,就是理想的下竿之地。水流为静水带来了饵料和氧气,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尤其是进水口附近氧足食丰,更是鱼儿竞相夺食和畅游之所,久久不肯离去。而此时在其他死水处,一般很难钓到鱼。

(4)钓瘦水不钓肥水

肥水塘大都投放禽畜粪便和化肥等有机物喂鱼,水下微生物奇多,鱼儿终日饱腹。加之水生植物的枯萎腐烂、生活垃圾和废水的流入、长期不清淤等因素,致使藻类、菌类大量繁殖,水体溶氧不足(盛夏尤甚),能见度低,鱼儿懒洋洋的,食欲差又挑剔,故而难有收获。

而水质清亮的瘦水域,含氧量较高,鱼儿食欲旺,也很活跃。尤其是江河湖库、野水溪塘等自然水域,因没有固定的食物来源,鱼儿逮着啥吃啥,上钩率自然要高。这便是夏季钓瘦水不钓肥水的缘由。

(5)钓阴不钓阳

盛夏天气炎热,火辣辣的阳光直射水面,使水面温度高得烫手,鱼儿大都躲进深水区或遮荫处栖息,这时选择近岸阴凉处下钩方为有利。例如大树下、水草边、阴坡、桥洞、木排、码头、沉船、木桩旁以及建筑物倒影处等。这些地方光线较弱,水温较低,适合夏季鱼类休养生息,故是夏季垂钓选窝的理想之地。

(6)钓下风不钓上风

盛夏季节刮风对钓鱼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风吹浪涌,使水体变活,溶氧增多,鱼儿活跃,四处游动;风浪将表层的浮游生物、藻类植物;以及落水昆虫、残屑、草籽、花粉等食物推送到下风口岸,供鱼儿享用;风浪使鱼的“安全感”得到加强,它们放心大胆地在这一带摄食、嬉戏、畅游,颇感“轻松”。故刮风天(以3~4级为好)的下风口岸是夏钓的极佳钓位,上鱼相当地“冲”。正如鱼谚所说:“宁钓下风,不钓上风”、“钓鱼迎风,鱼竿弯动”。

秋季垂钓如何选钓点

1.初秋时节“伏”末了,选位仍不离“五找”

初秋暑气未消,气温依然很高,除清晨和傍晚外,白天其余时间鱼儿多在深水处栖息、漫游。这个季节选钓位仍离不开“五找”,即:找深、找阴、找水草、找活水两侧、找下风角。这些地方水温偏低,溶氧量较高,符合鱼儿夏日避暑乘凉的要求,故选这些地方做窝点,才会有望收获好。

2.仲秋是旺季,深浅远近都有戏

仲秋时节,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温度适宜,食丰氧足,是一年当中第二个垂钓旺季。此时各种淡水鱼都十分活跃,膘肥体壮,食量大增,摄食积极。江河湖库,溪塘沟渠,各种水域均可垂钓;手竿、海竿、拉陀都有用武之地;无论钓底钓浮,钓深钓浅,都会有不错的收益。尤其像河、库近岸水稍深的乱石周围,水草边缘与空隙,更是群鱼聚集,几乎是伸竿就咬,甚为得利。

3.深秋天变冷,岸边尚可钓

寒露以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日渐寒冷。这时鳞、蝙、草、罗非等鱼相继闭口,一些适温性较强的鲫、鲤、青鱼等还在摄食,但活动能力已明显减弱,早晚天凉时躲进深水区栖息少动,已经很难钓到。只有在中午前后气温较高的时段,才肯游到向阳岸边,边觅食边晒暖,这时在近岸1~2米的深处打窝下竿,尚可有鱼咬钩。鱼儿之所以游往岸边,一是因为秋风秋雨将岸上的谷粒、草籽、昆虫等食物吹落水中,大都滞留在岸边;二是由于岸边水较浅,经阳光照射后升温较快,水温相对较高。鱼儿避寒趋暖,寻找食物准备越冬,便纷纷从深水域游向这里。故近岸浅水区便成为深秋下竿的首选之地。

深秋时节外出钓鱼,一定要选择一个好天气。例如抓住冷空气过后的气温回暖这个短暂的有利时机,就会有收益,再就是要选择昼夜温差小的日子出钓(昼夜温差在10℃以下),有助于提高上鱼率。

冬季垂钓如何选钓点

冬季草枯水寒,鱼也变得迟钝,潜伏于深水底部或枯草丛中,闭口不食,处于冬眠或半冬眠状态。其中只有少数耐低温能力较强的鲫鱼,其次是鳊鱼、鲤鱼尚有食欲,在好天气、温度较高的时段,游向背风朝阳的地方觅食晒暖,只是动作轻微,挑挑拣拣。如能选准位置,钓法得当,一般不会空返。碰上鱼儿集中之处,来个小丰收,也是常事一件。以下是冬钓选位选点的一般经验,可供借鉴。

(1)选好天气、时间。要选择无风或微风、艳阳高照的晴朗天出钓,于中午前后,气温较高的时段选窝下竿。不钓风雨或寒潮到来的“变脸儿”天,这种天气水温太低,鱼儿不动不食,下钩也是白搭。

(2)选好钓场。冬季水冷鱼难钓,选择钓场更重要。一要水面小,以静水坑塘为最好,二要鱼的密度比较高。具备这两条,才会见成效,水面小吸热快,水温相对高,鱼儿避寒趋暖,就会向这里游;只有鲫、鲤、鳊鱼等数量较多,才会有鱼可钓。

(3)选好钓位钓点。冬天鱼儿避寒趋暖,选位选点就要抓住这一特点。通常窝风、向阳、不深不浅的北岸,当为钓位之首选。有了好钓位,就不愁找到好钓点。

经验告诉我们,下列各处是比较理想的钓点:高崖、堤坝下;枯草、洞穴间,洄水湾;浅水域水下的坑洼沟槽,深水域水下的凸棱坡坎;障碍物的边缘;断流河道和池塘每条边的腰间,这些地方既温暖又有安全感,且有大量的可食之物存留其间,鱼儿自然乐于来此聚集,故是冬钓的理想钓点。

如果是冰钓,除在上述各处凿洞外,还有坑塘、水库的斜坡,冰缝两侧都是好钓点。斜坡是鱼儿由浅入深或由深入浅(目的为“避寒趋暖”)的必经之“门槛”,而那些因剧冷膨胀而炸开的大小裂缝,成了冰下鱼儿经常透气的集聚点。若将冰洞凿在这些地方,你一定不会无功而返。

春夏秋冬四季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相邻季节之间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更何况我国疆土辽阔,东西南北中,各地四季的区分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各季节中选位选点时,要采取分析的态度,分清地域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变通,才能取得好的垂钓效果。切忌墨守成规,生搬硬套。

二、几种常见鱼的垂钓方法

鲫鱼

鲫鱼属鲤科,又称喜头,是我国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鱼,是垂钓的主要对象。鲫鱼个头小,非人工饲养的鲫鱼单尾重量多在500克以下。鲫鱼性情温驯,又不太挑剔食饵,荤、素皆食,加之适应环境的能力强、繁殖快、数量多、易于钓获。鲫鱼特别适合台湾钓法,是“台钓”的主要垂钓对象鱼,在“台钓”比赛中大多以钓鲫鱼为主。钓鲫鱼的方法是钓其他鱼方法的基础。为此,在这里对鲫鱼的钓法作一重点介绍。

1.鲫鱼的生活习性

我国国内的普通鲫鱼属于水底层鱼类,分布广泛。东北的黑龙江,西部的新疆、云南、贵州,江淮流域、珠江三角洲的水域均有鲫鱼。这说明,鲫鱼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无论是清水、浊水、深水、浅水、静水、流水、江河、湖泊、溪流、水库、池塘,均可存活;在零度以下的寒冷季节,在酷暑高温季节,均可熬过。鲫鱼也属于定居性鱼类,不随流水做长距离洄游。喜欢在水草丛中、水边的石堆中、树枝空隙间“安家”,也可在浅水河湾处、湖泊的沿岸处栖息。鲫鱼的繁殖期在江淮流域为4~5月份,温度在20℃左右。其繁殖力较强,生长在2~5年的雌性鲫鱼产卵量为2000~7000粒,产出的卵有黏性,常黏附在水中的草棵、树枝上。因此,钓鲫鱼应选有水草丛、乱树枝的地方。鲫鱼在产卵期食欲极旺,生命力最活跃,这时正是钓鲫鱼的最好时期。

虽然鲫鱼的种类很多,但生活习性却基本相近。它习惯生活在水体下层,是底栖性鱼类。它生长缓慢,个体超过1千克的极少。古人用“过江之鲫”来形容鲫鱼数量之多。在我国,凡是有水的地方几乎就有鲫鱼的踪迹,故其家族庞大。鲫鱼的嗅觉、味觉和听觉发达,觅食主要靠嗅觉和味觉;鲫鱼喜合群;好活水;有强烈的趋草性;性情文静、胆子小。鲫鱼是杂食性鱼类的典型代表,荤、素皆食,很少挑剔,摄食的最佳水温为15~25℃,但水温在10℃以下时仍有摄食要求,故冰钓也能钓到它。

2.钓点的选择

尽管鲫鱼分布广泛,但到了水域,也不能盲目下竿,要仔细观察地形、地物,根据季节、天气、时间选好钓点,其基本原则是:春季,宜选浅水、岸边、水草间、石头旁;夏季,早晚宜选岸边,中午宜选阴凉的深水处,雨天宜选洄水湾、进水口;秋季,晴天宜选深水处,阴雨天宜选岸边、水草处;冬季,宜选深潭、河湾、向阳处。

3.鲫鱼的食物特性及鱼饵

鲫鱼的食物广泛,荤素皆食,属杂食性鱼类。

在使用蚯蚓时,有的钓友总是把蚯蚓拍死穿钩,为的是穿钩方便,死蚯蚓不会动。实际上这样很不好。活蚯蚓穿钩,蚯蚓在钩上可以扭动,在水中可增加对鱼的诱惑力,同时,蚯蚓应留出一段,吊在钩尖外面,这样,蚯蚓的动作范围更大,诱惑力更大。用蚯蚓时可以掐出一段,让蚯蚓的体内黏液向外流出,这种黏液流入水中,对鱼格外有吸引力。再说,因蚯蚓的身体遭损伤刺激,在水中扭动的动作更大。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钓鲫鱼的鱼饵:

(1)诱饵。鲫鱼尤喜香甜饵食,故诱饵应具香甜味。诱饵的主料主要有玉米粉、麦麸、豆饼、糠饼、混合饵料等。辅料为增味料,主要有香油、炒芝麻粉、炒豆粉、鱼粉、蚕蛹粉等。

(2)钓饵。鲫鱼荤素均吃,尤偏爱荤饵。常用的荤饵是蚯蚓和蝇蛆。面饵是用得最多的素饵,它以面粉、玉米粉为主料,辅以曲酒、蚕虫粉、黄豆粉、芝麻粉、蚕蛹粉、鱼粉等增味料,揉搓成软硬适中的面团即成。现在市场上有很多鱼饵出售,如“龙王恨”、“魔力”等鱼饵,它们配方独特,垂钓效果相当好,并可避开小鱼干扰,钓友们不妨试一试。

4.钓具的选择

钓鲫鱼多用手竿钓,很少用海竿。手竿的基本特点是:轻、小、细、软。这是适应鲫鱼个体较小且又多疑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