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肝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11997900000016

第16章 肝病日常生活细节(3)

凉爽的秋季已经来临,双休日或节假日约上几位好友或全家老少去郊外,或去路途较近的风景游览区郊游、野炊,实是一件愉快的事。然而,在野炊的情趣之中,若不注意卫生保健,则有可能染上疾病而令人扫兴。因此,秋游野炊有“禁忌”。

一忌食品不卫生、不新鲜

外出野餐,要准备一定数量的食品。有的人头一天就将一些卤菜、熟食包装好。秋季气温仍偏高,有利于各种细菌的繁殖,使某些食物容易腐败变质,人们吃了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所以,卤菜类食品最好当天购买,如前一天购买放在冰箱内,出门前也应加热后再带走。购买食品时应注意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免误食过期变质食物。因此,装食品最好用消过毒的专用容器,也可用清洁干净的塑料保鲜袋。

二忌烟熏火烤食品

野炊中,在篝火上烤鱼片、肉饼、羊肉串,恐怕是让人最跃跃欲试和垂涎欲滴的了。其实,吃烟熏火烤食品易使人发生癌症。大量研究表明,食物经过烟熏火烤以后,可以生成大量的多环芳烃。这种多环芳烃一部分来自熏烤时的烟气,但主要是来自食物本身焦化的油脂中。烟熏火烤食品中还有一些亚硝胺化合物,而这些物质都有强烈的致癌作用。要预防消化道癌症的发生,最好不要吃烟熏火烤食物。若偶尔为之,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三忌喝生水

野外的水源,大都是自西向东流淌,呈自然“野性”,切莫见溪水清彻透明而乱饮。风景区的泉水,虽然看上去清碧透底,实质上很容易被病菌污染,是万万喝不得的。否则易染上病毒性肝炎、肠炎等疾病。

四忌采食野蘑菇

秋季,风景区的山边、草丛、树林中常有野蘑菇生长。一些游人见了往往情不自禁地去采摘,或烩菜,或烧汤,味道确实鲜美。然而,因误食有毒蘑菇导致中毒者并非少见,若中毒严重,处理不及时还可导致死亡。一般而言,凡是五颜六色,含有乳白色汁较多的蘑菇多数有毒,千万不可食用。

当然,外出秋游野炊时还应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最好随身携带消毒纸巾供擦手和消毒餐具用。野餐后不要乱扔瓜果皮壳、饮料瓶罐等,还要及时把野炊用火扑火,以防发生事故。

忌不预防肝病从嘴巴开始

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它能与荤食中的蛋白质合成具有吸敛性的靶酸蛋白质,使肠蠕动减慢,造成便秘。这样就增加了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停留在身体内的时间,从而对肝脏造成间接的损害。

给肝脏减肥从嘴巴开始

从根本上说,身体的健康与否跟食物之间的关系最是密切。专家认为:喜欢高脂、高糖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的人最容易患上脂肪肝。食物为我们每天的脑力和体力劳作提供能量,过量摄入或者消耗不足就容易造成脂肪堆积。如果不首先管好自己的嘴巴,丰富的食物选择反而成了健康的敌人。

爱肝食物——让我们的内脏“被动运动”

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公众推荐最著名的7种“爱肝食物”:白薯、玉米、海带、苹果、牛奶、洋葱、冬瓜。享受这些食物的同时还能消耗体内多余脂肪,让普遍缺乏运动终日端坐在办公桌旁的过劳模们“被动运动”。每天吃几种爱肝食品,帮助消耗多余的脂肪,不让它有机会附着在健康的肝脏上。

当心零食陷阱

饼干、薯片、巧克力、糖果……茶歇的15分钟,伴着一杯意大利咖啡进肚的足足有上千卡路里的小食。晚饭还没吃,你今天应该摄入的卡路里总量已然超标。而这不仅使你的塑形计划彻底泡汤,肝脏也不得不比从前更卖力地工作,以把你吃进的种种垃圾分解掉。从今天做起,不吃或少吃零食。如果一定要吃,请选择健康的零食,具体内容清参照上一条。

好好喝水也是爱肝脏的表现

忙碌的我们饮水量普遍不足,而饮水不足也会影响肝脏的正常运转。通常来说,成人每天需要饮水2000ml,老年人1500ml。肥胖者因体内水分比正常人少15%~20%,所以,每日饮水量需要达到2200ml~2700ml才符合健康标准。最科学的饮水方式是:平均每3个小时摄入300ml~500ml水;饮用水的最佳选择是白开水、矿泉水以及清淡的茶水等,不要以各种碳酸饮料、糖水来代替饮水。

吃荤食后不要立即饮茶

有些人吃完肉、鱼等高蛋白、高脂肪的荤食后,为去油腻,习惯饭后立即喝茶,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健康的。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它能与蛋白质合成具有吸敛性的靶酸蛋白质,使肠蠕动减慢,造成便秘。这样就增加了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停留在身体内的时间,从而对肝脏造成间接的损害。

营养不良也会导致脂肪肝

别以为患上脂肪肝的人就一定是营养过剩,事实上,因营养不良而造成脂肪肝人数正在大幅上升,约占脂肪肝总人数的27%左右。研究发现,当营养摄入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时,便会影响脱辅基蛋白及磷脂的合成,导致脂蛋白生成不足。与此同时,糖皮质类固醇分泌增多,大量游离脂肪释放到血液中,这样就超过了脂蛋白的转运能力,从而沉积于肝脏内,于是引发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所以,很多看似苗条的女人由于过分节食减肥,或者挑食偏食者也会因为营养不良而逐步引发脂肪肝。

忌不知用钱不当染肝炎

俗话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多数人见了钱都是爱不释手,几乎很少有人会嫌弃钱“脏”。最近,医学研究发现,钱其实很“脏”,它不仅是许多疾病传播的载体,也是引起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

1.钞票带茵最多可达30万个

钱的表面上除了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明显污浊外,还覆盖着无数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病原微生物。据卫生检测表明,每张钞票上带有病原微生物26000~69000多个,最多者可达30余万个;即使一枚硬币上的病原微生物也有3~4万个。并且流通机会较多的角票比十元票平均带菌数高出数倍。银行出纳员每点钞百张,其手指带菌数大约在600~2300个;点钞机点钞3000张,可击落灰尘0.2~1.2克,而每克灰尘含菌总数达5300亿个。钞票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沙眼衣原体、痢疾杆菌等等,其中在小额的纸币上,20%带有痢疾杆菌,63%带有大肠杆菌。

2.感染肝炎与接触钞票频率有关

目前,肝炎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问题,人感染乙肝后,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排泄物或各种体液(唾液、乳汁、汗、尿液和精液等)污染其他物品。纸币在社会上交换广泛,生活中接触频繁,使用者中难免有乙肝病人及携带者。他们体内的乙肝病毒通过血液、排泄物或各种体液,不仅造成自身手的污染,还可造成纸币的污染。卫生防疫部门曾经从食品业、饮食业、乡镇银行中回笼入库的纸币中检出肝炎病毒。尤其以从医院收来的纸币为甚,其肝炎病毒的检出率为3%。纸币一旦遭受肝炎病毒污染,就能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据报道,当微量肝炎病毒阳性血污染纸币后,能在4℃~37℃的环境下存在80天。被肝炎病毒污染的纸币还可以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近年研究发现,在各型肝炎巾,银行储蓄员的感染都高于其他人群,甲肝感染率73.8%(对照为69.2%),乙肝为52.6%(对照为27.5%),丙肝为6.56%(对照为0),戊肝为4.92%(对照为0.83%),储蓄员肝炎的感染相比其他人群最高达6倍。而且,随着储蓄员的工作年限延长,肝炎的感染率同步升高。20~29岁的储蓄员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6%,30~39岁者为32.1%,40~49岁者为38.5%,50岁以上者达到100%。说明接触钞票年限越长,感染肝炎的机会越多。

3.用钱不当有五大现象

日常生活中“用钱”不当是引起疾病的根源。常见的不良的用钱习惯有:

(1)吻钱:众多市民、农民、商贩用手指蘸口水点钞的习惯是十分普通的,往往点几张又将指头在舌尖上“取水”,这种间接与钞票接吻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人没有吃食物,却得了消化道传染病,其中有的就是由于“吻钞”所致。

(2)“吞菌”:不少人在用手取包子、煎饼、油条、麻花之类的食品时,往往用拿过钞票的手直接取上述食物。那么,钞票中的病菌就会跟随食物进入消化道。大多数小食摊贩,也常常用接钞之手直接取食物给顾客,这样,也会将钞中的病原微生物送入顾客腹中。

(3)点钞后不洗手:银行出纳员点钞,用海绵蘸点,不存在“吻钞”之弊。但点钞后病原留在指头,若不洗手而用手取食物或持筷进餐,就可能会使病菌吞进肚;若不洗手上厕所,则会把病菌引入泌尿道。有人进行检测发现,银行储蓄工作人员工作1小时后,手上病菌可达300多万个,近年的观察表明,银行收款员各类肝炎的感染率比普通人高出数倍。这与不良的卫生习惯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