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FBI教你破解身体语言
1199700000009

第9章 FBI告诉你如何“听懂”眼睛的“悄悄话” (1)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是人体中表达情感的焦点。在人际交往中,目光发挥着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不同的目光,反映着不同的心理,产生着不同的心理效果。透过眼睛来解读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惯用的一种方式。而FBI的特工们更是不会抛弃这一方式。

你的眼睛会说话

眼睛是人体中无法掩盖情感的焦点。古往今来,人们对眼睛一直抱着浓厚的兴趣。孟子认为,观察人的眼睛,可以知道人的善恶。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膫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庚哉。”这说明,人的心底是善是恶,都能从无法掩盖的眼神里显示出来。黑格尔曾说,灵魂集中在眼睛里。

历来的文艺作品也都对能向人们传达很多信息的眼睛给予了绘声绘色的描写 比如,“钢铁般的眼睛”、”色迷迷的眼睛”、“惊恐的眼睛“、“锥子般的眼睛”、“邪恶的眼睛“、“狡黠的眼睛”,等等。此外,“轻蔑的眼神”、”愠怒的眼神”、“火辣辣的眼神”、“闪烁的眼神”、“冰冷的凝视”、“像要把人钉在墙上那样瞪着”等的表达,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另外“目光如炬”、“目光如刀”、“映入眼帘”、“目中无人”等都是表达眼睛会说话的字眼。所以说,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来解读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惯用的一种方式。FBI的特工们更是不会忽视这一方式。

瞪得大大的眼睛里透露出惊恐

戴娜·蒂安是美国FBI的一名特工,几年前她被派往华盛顿州的一个渡口以海关人员的身份执行一项秘密任务。有一次,在渡口盘问一个汽车司机时,蒂安发现他的回答有些不对劲儿,神情有些不自然,躲躲闪闪,她和同伴开始搜查整个汽车,他们发现在橄榄油桶里面装有像蜂蜜一样的液体。就在这时,男子突然拔腿就逃,不过最终让海关人员给抓了回来,铐在了巡逻车里。细心的蒂安发现,尽管该男子被铐在车厢的后座上,可是他睁着大大的眼睛注视着卡车的方向,而且他的身体一直在蜷缩。蒂安一下子就意识到那些液体可能是炸药!蒂安赶紧疏散了同事,事后证明那些液体是硝酸甘油类物质,而该男子的目标是炸毁芝加哥国际机场。蒂安接受过身体语言的专业训练,所以在她看到嫌疑犯的眼睛的时候,立刻就明白了那个家伙一直躺在后座上蜷起身子是担心爆炸发生,他为了保护自己而做出不自觉的自救反应。若不及时发现,炸药可能会把这些海关人员炸得粉碎!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不会亲身经历与恐怖分子交涉,可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注意别人的眼睛,即使是当你认为他对你没有危险的时候,你也要一直观察,因为眼睛是我们观察别人内心世界最好的一扇窗户!FBI指出,一个人心之所想,不用言语,从他的眼神中就可以找出答案。事实上,这也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现实。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人口头上极力反对,眼睛里却流露出赞成的神态;有些人花言巧语地吹,可是眼神却表现出分明是在撒谎。

FBI接到了一家电脑软件开发公司的报案,说公司莫名丢失了刚刚开发出来的几个新软件的技术资料。FBI很快就到了现场,却没有发现丝毫的线索。于是他们开始询问公司里上班的职员,但是也没有找到任何线索。最后FBI只得将调查的对象转向这天到过公司的人身上。他们发现有一位员工因办理离职手续,在午餐之前到过公司,最后还跟公司的老同事们聊了一段时间才离开。当FBI向这位员工进行问讯时,他回答的所有问题都显得那么合情合理,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可寻。但是当FBI最后问到这名员工放弃这份工作的原因时,FBI探员们从他的眼神中找到了破绽。他说公司不能给他提供足够的发展机会,但是由于他和所有的同事都相处得十分融洽,所以在是否离开公司的问题上,他一直是有些犹豫的,也觉得很难抉择,直到最近才作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听完他的陈述后,一位FBI的特工说,他的“直觉”告诉自己,这位求职者在说谎,而且尽管他对公司的老板赞美不已,但是事实上,他却并不认可这位上司。通过对问讯录像进行慢动作回放,FBI注意到,每当提到公司老板时,这位职员的眼睛里便会闪现出一种转瞬即逝的愤恨的眼神。

注意到这些的时候,FBI很快判断出这位员工有问题,于是对他采取了一定的侦讯手段,最终得知,这名职员因升职问题对公司老板怀有不满,而作出了在离职之时盗窃公司技术资料的犯罪行为。

FBI指出,透过人的视线,同样可以窥探出人的内心活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果内心有什么欲望或情感,必然会表露于视线上。因此,如何透过视线的活动了解他人的心态,对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视线的交流是沟通的前奏。一个人的视线可以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观点来了解。其一,对方是否在看着自己,这是关键;其二,对方的视线是如何活动的,直盯着自己或视线一接触马上撇开,其心理状态是迥然不同的;其三,视线的方向如何,也就是观察对方是否以正眼瞧着自己,或以斜眼蹬着自己;其四,视线的位置如何,观察对方究竟是由上往下看还是由下往上看;其五,视线的集中程度,这是指观察对方是专心致志在看着自己,还是视线缥缈,不知究竟是在看什么其他地方,这些表现所代表的意义是各不相同的。

不同的目光,反映着不同的心理,产生着不同的心理效果。FBI经过分析指出,一旦被别人注视而将视线突然移开的人,大多自卑,有相形见绌之感。无法将视线集中在对方身上,并很快收回视线的人,多半属于内向性格,不善交际。听别人讲话时,一面点头,一面却不将视线集中在谈话者身上,表示对说话者和话题不感兴趣。说话时将视线集中在对方的眼睛和面部,是真诚地倾听、尊重和理解。只注意自己手中的活计,不看对方,是怠慢、冷淡、心不在焉的流露。仰视对方,是尊敬和信任之意;俯视他人,是有意保持自己的尊严。伴着微笑而注视对方,是融洽的会意;随着皱眉而注视他人,是担忧和同情。面无悦色的斜视,是一种鄙意;看完对方突然一笑,是一种讥讽;突然圆眼瞪人,是一种警告或制止;从头到脚地巡察别人,是一种审视。

此外,在生活中,我们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彼此心存好感的两人说话,会注视对方的眼睛,以示寓意通达;话不投机的人相遇,一般都尽量避免注视对方的目光,以消除不快。有人在交际中,喜欢戴太阳镜,即使在室内或阴影下,也不将眼镜摘下,是因为他不愿让别人从他的一双眼睛中发现他的秘密。但是,戴着深色眼镜与人交往,目光不能等同的接触,会造成一些隔膜和不悦。所以,FBI奉劝大家,与人交往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色眼镜。

转动的眼睛在“说”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葛瑞德和班德勒通过研究发现,人们眼球的转动能够表现出内心所想,所以,我们通过观察他人目光的动向,可以解读出他们正在回忆某个看过的、听过的、闻过的、尝过的或是摸过的东西。这种观察技巧对于FBI来说,也是驾轻就熟的。在侦察案件时,FBI探员们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他们也练就了一身透过他人目光动向解读他人内心的本领。

星期五的早上,刚刚上班的FBI探员们就接到报案,说是距警局不远的一座寓所内发生了一起入室抢劫案。探员们立即赶往现场了解情况。遭遇抢劫的寓所主人名叫辛迪,据辛迪交代,大约凌晨3点多钟的时候,一位蒙面歹徒闯进了她的房间,把她捆绑之后,将她家中一切值钱的东西洗劫一空……直到今天早上,她的朋友来看她,发现她被人捆绑了手脚丢在地板上,才帮她解开绳索。辛迪一边诉说着自己的不幸,一边不停地把目光投向右上方。好像在思考什么问题。辛迪的朋友也向FBI证明,的确是自己解救了被人绑住手脚的辛迪。

在对现场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取证后,FBI认为辛迪在说谎。在经过几轮审讯后,辛迪终于承认,是她自己伪造了这一起入室抢劫案,目的是为了骗取财产保险金。

那么,FBI到底是从哪里找出破绽,发现辛迪在说谎的呢?负责此案的FBI探员指出,露出破绽的就是辛迪那向右上方运动的眼球。人的眼球转动表明他们的大脑在工作,FBI经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如果一个人正在回忆某个看过的东西,他的目光会投向上方。如果是在回忆某个听过的声音,他的目光会投向侧面,同时脑袋略微倾斜,做出一副在聆听的样子。如果他正在回味某种感觉或是情绪,他会把目光投向右下方。如果他只是在内心里自言自语,他的目光就会投向左下方。大部分人,当大脑正在“建筑”一个声音或图像时(换句话说,如果他们在撒谎),他们眼球的运动方向是右上方。如果人们在试图记起确实发生的事情,他们会向左上方看。这种“眼动”是一种反射动作,除非受过严格训练,否则是假装不来的。

FBI指出,由于这种目光的转向往往是在瞬间发生,同时又还伴随着其他的手势,所以人们很难对这些信号进行适时的解读。不过,通过录像带我们就能发现人们嘴上所说的和心里实际所想的有着多么大的差异。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FBI发现并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FBI发现,35%的人喜欢将目光转向视觉信息“频道”,同时伴随着诸如“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能查看一下这里吗”、“那真是再清楚不过了”,或是“你能让我看看吗?”等话语。FBI称,如果这个时候你拿出照片、表格或是曲线图给他们看,就一定能够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而25%的人更偏爱听觉“频道”,当他们的目光投向侧面时,经常会说出这样一些语句:“门铃响了”、“我听到你的声音了”、“这个声音听起来不对劲”等。FBI指出,这部分人喜欢跟其他人保持融洽合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