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一日一学
11942700000021

第21章 地形篇(1)

中论述了利用地形的意义

及军队在各种地形条件下进行作战的基本原则。

【原文】

孙子曰:地形(1)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2)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3)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4)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5)者,我先居之,必盈之(6)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7)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8)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9)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10)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11),曰“北”(12)。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13)、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14),国之宝(15)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16),爱而不能令(17),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18),举而不穷(19)。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注释】

(1)地形:这里指地理形势。

(2)通形:指地形平坦、四通八达,我可以去、敌可以来的地形。

(3)挂形:指地形复杂,易进难退的地形。另一说指己处高地,敌处低地,状如悬挂。

(4)支形:指敌对双方据险对峙的地形。

(5)隘形:指两山之间狭窄的通谷。

(6)盈之:要用足够的兵力堵守隘口。盈,满。

(7)险形:《集韵》“险,峻也”,指高峻险要的地形。

(8)地之道:关于利用地形的原则。

(9)兵:这里指败兵,即军队作战失利的情况。

(10)怼:怨恨,有意气用事的意思。

(11)选锋:挑选勇敢善战的士卒组成的精锐部队。

(12)北:《汉书》集注曰:“军败曰北。”

(13)险厄:指地势的险易情况。

(14)利合于主:符合国君的利益。

(15)国之宝:杜牧注评:“进不求战胜之名,退不避违命之罪,如此之将,国之珍宝,言其少得也。”

(16)厚而不能使:对士卒一味厚养而不能使用。

(17)爱而不能令:对士卒一味溺爱而不能使用。爱,溺爱;令,令使,使用。

(18)动而不迷:行动起来不迷惑,即不盲动。

(19)举而不穷:所采取的措施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译文】

孙子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种。我可以去、敌人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在通形地域,要抢占地势高而向阳的地方,沟通并保护粮道,这样与敌交战就有利。可以前进、难以后退的地域叫做“挂”。在挂形地域,敌人如无防备,就可以突然出击而战胜它;敌人如有防备,出击而不能取胜,又难以退回,就不利了。我军出击不利、敌军出击了也不利的地域叫做“支”。在支形地域纵然敌人引诱我们,我们也不要出击;可引兵离去,诱使敌人前出一半时,我军突然回击,这样就有利。在隘形地域,如果我军先到达,就要用重兵占领隘口,等待敌人来犯;如果敌人先到达,并以重兵占据隘口的,那就不要去攻击;如果敌人没有用重兵守据隘口,那就迅速攻取它。在险形地域,如果我军先到达,就要控制地势高而向阳的地方,以待敌来犯;如果敌人先到达,就应引兵离去,不要进攻它。在远形地域,双方势均力敌,不宜挑战,勉强求战,于我不利。以上六点,是利用地形的原则,是将帅重大责任的所在,是不可以不认真研究的。

军队失败的情况有“走”、“驰”、“陷”、“崩”、“乱”、“北”等六种。这六种情况,不是天灾,而是由于将帅的过失所致。在敌我条件相当的条件下,如果攻击十倍于我的敌人,因此失败的,叫做“走”。兵卒强悍而将吏懦弱,因此失败的,叫做“驰”。将吏强悍,士卒懦弱,因此失败的,叫做“陷”。偏将怨怒而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擅自率军出战,主将又不了解他们能否取胜,因此失败的,叫做“崩”。主将软弱又无威严,训练没有章法,吏卒无所遵循,布阵杂乱无章,因此失败的,叫做“乱”。将帅不能判断敌情,以少击众,以弱击强,作战又没有精锐为骨干,因此失败的,叫做“北”。以上六种情况,必然造成失败,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所在,是不可不认真考虑研究的。

地形是用兵作战的辅助条件。正确判明敌情,研究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制订取胜计划,这是将帅的职责。懂得这些并能用来指导作战的,就必然胜利;不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就必然失败。

所以,如果根据战场实际确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命令不许打,也可以坚决去打;如果根据战场实际不能取胜,即使国君命令打,也可以不打。所以,进不求名誉,退不避罪责,只求保护民众和维护国君的根本利益,这样的将帅,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将帅对待士卒能够像对待婴儿那样关切,士卒就可以随将帅赴汤蹈火;将帅对士卒能像对待自己的“爱子”一样,士卒就可以与将帅同患难、共生死。但是,对待士卒,如果厚待而不能使用,溺爱而不能命令,违法乱纪也不能严肃处理,这样的军队就像娇惯了的子女一样,是不能用来作战的。

只了解我军能打,而不了解敌军不可以打,胜利的可能性只有一半;了解敌军可打,而不了解我军不能打,胜利的可能性也只有一半;了解敌军可以打,也了解我军能打,而不了解地形不利于作战,胜利的可能性仍然只有一半。所以,真正懂得用兵的人,行动起来目的明确而不会迷惑,采取的措施变化无穷而不呆板。所以说,了解敌人,了解自己,争取胜利不会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就可保万全。

六种地形对战争的影响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在武术上,有“技缘形生”的说法,就是说运用的技巧来自于所运用的武器的形状。比如剑形狭长,重点刺,走轻灵的路子;刀形宽厚,重劈削,走沉雄的路子。这也就是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

这一思维方式用在军事上,就产生了地缘军事学的思想。很多国家的国防军建制,都是根据其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国土形态而制定的。

比如海上的英国曾长期以海军为主;身处中欧大陆腹地的德国、法国以陆军为主;领土广大的俄国则倚重哥萨克骑兵。

欧洲的复杂地形,使得这片大陆上出现了“世界第一”的英国皇家海军、“地上最强”的德法陆军和“来去如风”的俄罗斯哥萨克骑兵——使得众多有野心的人物统一欧洲的理想从未实现过。

就中国而言,地形对国防非常有益——从东边的大海,西南边的横断山,西边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与其他文明的相对隔绝和统一封建国家的早早建立使中国只要供养一支统一的强大的中央陆军就够了,而中国的海战理论长时间内非常落后。

再看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的背景:刚刚进入战国时代的时候,楚国拥有广大领土、赵国拥有强大的骑兵、齐国有强大的经济为后盾,都拥有统一的资本,但最后统一天下的却是偏处西北的秦国,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