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产后养生宜忌
11938400000003

第3章 产后常见病症及食疗食谱(2)

2.桃仁粳米红糖粥

桃仁10克(去皮、尖,研碎),粳米60克,加水共煮成稀粥,加红糖适量服食。每日1次,适用于产后发热。

3.绿豆红糖粥

绿豆100克,红糖50克,粳米50克。将绿豆、粳米洗净,置锅内煮,粥将成时放红糖,再煮10分钟即可。此粥当早餐随意服用。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效。

(三)产褥感染饮食宜忌

妇女产后,由于失血失水、元气受损、抗病能力减弱。如产后发热致身体虚损,此时饮食调理极为重要。应以清淡为好,要求营养滋补而易于消化。粥类、汤汁以清凉滋润为宜,要求既能补充发热消耗的水分,又有清热解毒作用,如藕粥、藕粉羹、莲子汤、银耳、果汁等皆可。另外,要禁食辛辣刺激性食品。

1.高热能、高蛋白质饮食如牛奶、鸡蛋、猪瘦肉、鸡肉、豆制品等,恢复期宜进食。

2.流质饮食如牛奶、米汤、藕粉、鸡蛋汤、菜叶、水果汁等,高热时宜进食。

3.半流质饮食如面条、馄饨、蒸蛋羹等,还可加餐牛奶、菜汁、水果汁,以补充维生素及无机盐,热退后初期宜进食。

4.新鲜蔬菜及水果如青菜、番茄、苹果等,宜多食。

(四) 产褥感染常用食谱

食谱举例1

早餐:牛奶冲米粉(牛奶250毫升,米粉10克),蒸嫩蛋50克。

加餐:橘子汁冲藕粉(橘子汁200毫升,藕粉20克,开水50毫升,糖5克)。

午餐:绿豆米粥(绿豆5克,大米75克),菠菜末鸡蛋汤(菠菜100克,鸡蛋50克),清炖鱼(小黄鱼50克)。

加餐:梨100克,饼干25克。

晚餐:面条(面粉75克),番茄末内酯豆腐汤(番茄100克,内酯豆腐100克)。

加餐:牛奶冲米粉(牛奶250毫升,米粉10克)。

全天烹调用油20毫升,盐及调味品适量。

以上食谱含热能1614千卡,蛋白质65.4克,脂肪56.3克,糖类212.2克,蛋白质占总热能的16%,脂肪占31%,糖类占53%,视黄醇当量905微克,维生素B10.75微克,维生素B21.37毫克,维生素C67.0毫克,钙851.3毫克,铁22.0毫克,锌8.8毫克。

食谱举例2

早餐:牛奶250毫升,面包(标准粉50克),鸡蛋50克。

加餐:苹果100克。

午餐:馒头(面粉150克),鸡块炖蘑菇(鸡肉75克,蘑菇150克),炒莴苣木耳(莴苣100克,木耳3克)。

晚餐:大米饭(大米125克),鱼香茄子100克,瘦肉芹菜胡萝卜(瘦肉50克,芹菜100克,胡萝卜50克),炒鳝段50克。

加餐:牛奶250毫升。

全天烹调用油25毫升,盐及调味品适量。

以上食谱含热能2087千卡,蛋白质91.9克,脂肪63.5克,糖类287.2克,蛋白质占总热能的18%,脂肪占27%,糖类占55%,视黄醇当量757微克,维生素B11.3毫克,维生素B21.2毫克,维生素C100.0毫克,钙800.0毫克,铁20.0毫克,锌11.5毫克。

三、产后发热

(一)概述

1.什么是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是在产褥期间因外感、血瘀、血虚、产伤感染、节生消毒不严格或产褥不洁引起的产后疾病。

2.产后发热的表现症状

以产褥期内出现的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寒战为主要表现。

3.引起产后发热的病因

产后发热多因分娩时失血耗气、正气亏损,或产时不洁感染邪毒;或产妇元气虚弱,卫外不固,感受风寒、风热之邪;或产后恶露不下,瘀血停滞,瘀久化热;或产后血虚,营阴不足,虚热内生等引起。

4.产后热的常见症型

常见症型有:①感染邪毒型产后发热。产后24小时~10天内,寒战、高热不退,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或多或少,色紫黑,臭秽,心烦口渴,尿赤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数有力。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用五味消毒饮等。②外感风寒型产后发热。证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声重,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疏风散寒,扶正解表,方用参苏饮等。③外感风热型产后发热。证见发热,微恶寒,汗出,口干咽痛,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方用银翘散等。④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症见产后发热,恶露不下或下之甚少,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有瘀点,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方用生化汤等。⑤血虚内热型产后发热。证见产后低热不退或夜热早凉,眩晕,失眠,盗汗,手脚心热,面色苍白,舌淡,脉细数。

(二)注意事项

1.产后发热,病因不同,症状各异,临床诊治应掌握辨证特点,对因治疗。若发热恶寒,伴小腹疼痛、拒按,恶露秽臭,则为感染邪毒;恶寒发热,肢体疼痛,鼻塞流涕,咳嗽咯痰为外感发热;寒热时作,恶露量少,小腹拒按,为血瘀发热;产后失血过多,微热自汗,为血虚发热;产后伤食,低热起伏,胃脘胀闷嗳腐吞酸为伤食发热;产后乳房胀痛,乳房结块,乳汁不下,发热不退为乳蒸发热。

2.产褥发热,若高热神昏、惊厥,属危重征候,应予中西医结合救治。同时注意加强护理,取半坐卧位,以利恶露排出,注意营养,多饮水,高热者可予物理降温;保持外阴清洁,以及床边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等。

3.提高接产技术,及时处理产道损伤,勤换内衣裤,保持外阴清洁。

4.谨慎起居,节制饮食,调和情志,严禁房事,注意乳房卫生。(三)产后发热食疗食谱

葱豉小米粥

【配方】小米50克,葱白2茎,淡豆豉6克,荆芥6克,淡豆豉6克,小米50克。

【用量】先将小米用水掏净后放火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后加入葱白、豆豉、荆芥,再煮至米烂后即可食用,每日1剂,连服7日。

【功效】疏风解表。

【主治】产后外感发热。

五神汤

【配方】绿茶6克,生姜2克,冰糖25克,荆芥6克,苏叶6克。

【用量】生姜洗净切片,与荆芥、苏叶、绿茶一起放火锅内,加水约500毫升,文火煮沸约5分钟,取汁,再加水复煎,两次共取药汤500毫升,用双层纱布过滤,装入碗内。然后将冰糖加水50毫升煮沸溶化后兑入药液内,趁热半小时1次,分2次服完。

【功效】疏风散寒,解表。

【主治】产后外感风寒发热。

猪肾粥

【配方】葱白3茎,猪肾1对,香豉10克,粳米50~100克,精盐少许。

【用量】将猪肾洗净,去脂膜后切碎,与葱、豉共煮至烂,后去渣下米,煮作粥,加精盐少许,空腹食。

【功效】益肾补虚,调和营胃。

【主治】产后外感发热。

姜汤饮

【配方】生姜15克,红糖30克。

【用量】将生姜洗净切片,置入锅中,加水2碗,煮沸后再煮5分钟,入红糖再煮2分钟,即可趁热饮用,每日1剂,5~10日为一疗程。

【功效】散寒解表。

【主治】产后外感风寒发热。

山药桂圆炖水鱼

【配方】山药片30克,桂圆肉20克,甲鱼1只(约重500克)。

【用量】先将甲鱼宰杀,去内脏切碎,加适量水,与山药、桂圆肉清炖,至熟烂,即可食用。

【功效】滋阴清热,潜阳。

【主治】产后血虚之发热。

参芪当归羊肉汤

【配方】黄芪30克,当归10克,人参10克,羊肉500克。

【用量】将羊肉切块加水适量煮汤,后加入黄芪、当归、人参,以文火煎煮1小时,去当归、黄芪,喝汤吃肉,每日1次。

【功效】气血双补。

【主治】产后血虚之发。

龙眼地黄粥

【配方】龙眼肉12克,粳米40克,熟地黄15克,冰糖适量。

【用量】将龙眼肉、熟地黄洗净用纱布包好,同粳米共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煮至熟后,去药包加冰糖,稍煮片刻即可,早、晚食用,每日1剂,连服3~5剂。

【功效】养血益气。

【主治】产后血虚发热。

益母山花饮

【配方】益母草30克,银花9克,山楂9克,冰糖适量。

【用量】将益母草、山楂、银花洗净放锅内,加水500毫升,煎取250毫升,去渣入冰糖溶化后,即可饮用,每日1剂,连服5~7日。

【功效】活血化瘀。

【主治】产后血瘀之发热。

核仁莲藕汤

【配方】桃仁10克(去皮尖打碎),莲藕250克。

【用量】将莲藕洗净切片,加水500毫升与桃仁共煮汤。酌加红糖或食盐少许调味,吃藕喝汤,每日1次。

【功效】活血行血,散瘀。

【主治】产后血瘀发热。

生化蜜膏

【配方】当归、益母草各30克,炮姜5克,川芎、桃仁、甘草、丹皮各10克,白蜜50毫升。

【用量】将当归、益母草、川芎、桃仁、甘草、丹皮、炮姜同放火锅中,加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渣,加白蜜50毫升收膏。每次一剂,每日3次。

【功效】行气活血,祛瘀。

【主治】产后血瘀发热。

化瘀解毒粥

【配方】蒲公英20克,野菊花20克,丹皮10克,赤芍12克,紫地丁20克,粳米50克。

【用量】前五味共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煎取药汁共3次,最后去渣合并药汁,与粳米共煮稀粥食用,每日1剂,连服5日。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

【主治】产后感染发热。

血腥二花饮

【配方】鱼腥草30克,野菊花12克,银花15克,白糖适量。

【用量】将鱼腥草、银花和菊花共放砂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再煎7分钟,去渣加入白糖,即可饮用,每日1剂,连服5~7剂。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

【主治】产后感染发热。

地丁败酱糖茶

【配方】紫花地丁30克,败酱草30克,蒲公英30克,红糖适量。

【用量】加水700毫升煎取400毫升,去渣,加红糖适量,温服。每次200毫升,每日2次。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主治】产后感染发热。

四、产后腹痛

(一)什么是产后腹痛

妇女产后三五天内由于子宫收缩回位,一般有阵发性轻微的腹痛,每次腹痛过后就有恶露流出,这属于正常现象。如果产妇分娩后小腹持续疼痛,或者产后以小腹疼痛为主症者,称“产后腹痛”。

(二)产后腹痛的原因

孕妇腹痛在产后比较常见,它多因产后气虚血弱、恶露不下、血为寒凝、饮食停滞等原因引起。

(三)产后腹痛的食疗

妇女产后,气血骤虚,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极易发生产后腹痛、恶露不尽、大便秘结、眩晕等症。饮食调理,至关重要。

产后腹痛,可选用以下食物疗法。

●母鸡1只,去毛及内脏洗净。黄芪30克,党参30克,山药30克,大枣30克,共装入鸡腹内,隔水蒸熟后,分2天吃。

●焦山植30克,红糖30克,益母草50克,用水煎服,每天3次。

●干姜粉2克,红糖适量,水冲饮之,每天2次。

●干莽菜100克,水煮取汁,加红糖和米酒适量,空腹饮服。

●蚕豆梗苗250克,水煎取汁,加米酒饮用。

●红糖20克,桂皮10克,水煎服。

●红糖100克,鲜生姜10克,水煎服。

●桃仁10克,捣烂加水研汁去渣,加大米30克,煮成稀粥食用。

●冰糖100克,加水200毫升,炖成冰糖液,一次饮完,一般20分钟可缓解疼痛。

●青壳鸭蛋2个,苏木9克,先将鸭蛋煮熟,去壳后再与苏木同煮30分钟,食蛋喝汤,一般食2~3次见效。

(四)产后腹痛饮食食谱

菜肴类

桂姜蒸瘦猪肉

【原料】肉桂3克,瘦猪肉250克,姜黄3克,香油、精盐各适量。

【制作】

①将肉桂、姜黄研成细末;猪肉洗净,剁成肉蓉。

②将肉桂末、姜黄末、猪肉蓉一起放入蒸盘中,加入香油、精盐搅拌至黏,然后摊于盘中,入锅蒸熟,即成桂姜蒸瘦猪肉一菜。

【口味】鲜嫩,有草药清香味。

【功效】肉桂,中药,味辛甘,性大热,有补阳散寒止痛的作用。姜黄味苦辛,性温,有破血行气的作用,可以消臃肿、破瘀血,治气滞血瘀的胸痛和腹中结块的腹痛。

此菜能温寒散血,可用于防治产后寒凝血瘀作痛。

八宝鸡

【原料】猪肉500克,肥母鸡1只(约1500克),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白芍各10克,当归15克,川芎6克。

【调料】食盐15克,葱、姜各10克,味精3克。

【制作】

①鸡宰后去毛,剖腹去内脏,洗净,切成小块。

②猪肉洗净、切成小块。

③八味中药用干净纱布包裹。

④将鸡、肉放入锅中,加水约4000克,并把药包放入锅中,置火炉上煎煮,先用旺火烧开,撇去浮沫,加入葱、姜、食盐,改用小火炖至鸡肉及猪肉烂熟,去药包,加入味精,分次食鸡、肉,喝汤。

【功效】益气养血、生精濡脉、补养五脏,适用于产后气血虚弱、筋脉失养所致的腹痛。

麦芽田七蒸肉

【原料】田七8克,麦芽8克,瘦猪肉150克,料酒、茹粉、植物油、精盐各适量。

【制作】

①田七、麦芽研成粉末;瘦猪肉洗净,剁成蓉。

②盆中,放入药末、茹粉、猪肉蓉、料酒、植物油、精盐,搅拌至黏,摊平,入锅隔水蒸熟即可。

【特点】猪肉鲜香。

【功效】田七生品止血活血、消肿止痛;熟品可补血和血,用于气血不足、贫血等症。

此菜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作用。可用于防治产后淤血、全身青肿疼痛。

每日1剂,连食3~5日。

汤粥类

鸡血藤红糖鸡蛋汤

【原料】鸡血藤30克,鸡蛋2个,红糖适量。

【制作】

①鸡蛋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鸡血蒸煮至蛋熟,捞出。

②鸡蛋熟后去壳,放回锅中,再煮至汤浓时,加入红糖,搅拌溶化即可。

【特色】汤甜,蛋嫩。

【功效】鸡血藤味苦微甘,性温,有补血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鸡蛋能滋阴润燥、养血安神。红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活血化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