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有趣而且五花八门的事,它们吸引着很多人的眼球。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次战争,但于战争中依旧有很多绯闻,趣事,它们同样精彩。这说明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人都是有血有肉的。
1.希特勒与爱娃的“幕后新闻”
在讲希特勒和爱娃的故事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爱娃的表妹维斯克尔。55年来,她一直把希特勒和爱娃的秘密埋在心中。前不久,她终于打破沉默,首次向英国记者安吉拉·拉姆比特讲述了爱娃的真实故事。
维斯克尔与表姐爱娃·布劳恩见面那年,她刚好19岁。
在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熟悉希特勒及其情人爱娃的关系了。
维斯克尔还保留着一本珍藏的家庭相册,部分照片的拍摄时间可以追溯到20年代。
在其中一张拍摄时间稍晚的照片上,爱娃坐在一把扶手椅里,跷着修长的二郎腿,面带微笑。
她旁边站着的那个人被剪掉了。维斯克尔解释说:“那是被我妈剪掉的。在爱娃身边的人就是希特勒。”
关于这段已经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秘密维斯克尔从来没有对别人提起过,除了她的丈夫。她说:“在我们订婚前,他向我发誓,绝对不对第二个人提起这段经历。他信守诺言,直到1986年去世。而我直到现在也没有向第二个人透露过这个秘密。我保持沉默纯粹是为了孩子,55年来,我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开这个话题。现在,我已经到了这把年纪,患有严重的哮喘病。连呼吸都非常困难,所以已经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1944年,19岁的维斯克尔修完学业,她的表姐爱娃派人请她到希特勒的山中别墅。当维斯克尔抵达那里时,希特勒已在两天前前往东普鲁士了。在那里,希特勒准备指挥军队与苏联军队顽抗到底。维斯克尔一直在别墅里呆到1945年1月,所以她是那段时间里爱娃唯一的玩伴和知己,也是见证爱娃由压抑到绝望直到自杀的首席证人。
一开始,爱娃的家人强烈反对爱娃与希特勒的关系。维斯克尔指出:“在那个年代,一个有着良好家庭背景的年轻女郎都与父母住在一起,直到结婚,去做人家的情妇是不可想象的事。
所以,当爱娃和她妹妹离家搬进希特勒在慕尼黑为她购置的别墅时,对我的姨父来说简直是个奇耻大辱。然而,由于那个男人叫希特勒,所以家庭里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个‘不’字。”
维斯克尔透露,爱娃的父母和她自己的父母一样,也反对民族社会主义。维斯克尔表示:“战争期间,总共只有3万德国人参加了‘抵抗(希特勒)运动’,我父亲就是其中之一。战后我从红十字会组织那里领到了证书,它可以证明这段历史。前不久,我刚刚把这份证书连同我的其他一些书信、照片一起拍卖了,因为我不想保留这些让我想起那段历史的东西。”
这本家庭相册又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呢?
维斯克尔说:“我认为它只是一本纯粹的家庭相册,没有想到里面竟然有希特勒的一些身影。”那么爱娃肯定参加了希特勒的政党了?维斯克尔的回答出人意料:“不,她没有。我敢肯定,她和希特勒从来没有谈论过政治,那不是她的角色。希特勒之所以把她请进别墅,完全是看中了她的美貌和活泼。”
虽然希特勒看上的只是爱娃的美貌,但爱娃与希特勒在一起生活了那么长时间,她应该知道希特勒的种族清洗政策及其后果吧?维斯克尔表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认为她不知道,因为她完全被隔离在别墅里,希特勒甚至不让她接触收音机和报纸。前来看望她的人也不跟她谈论政治。对纳粹高层来说,女人只是供男人玩乐和调情的工具而已。”
爱娃和希特勒初次见面是在1929年,当时爱娃只有17岁。希特勒逐步爬上权力顶峰,行事风格变得越来越谨慎。他一直声称,纳粹才是他的最爱。
维斯克尔指出:“当你解读希特勒时,滔滔不绝的演讲、声嘶力竭的大喊大叫,夸张无比的手舞足蹈就是他的性生活。妇女们对他的崇拜、冲他尖叫、哭泣就是希特勒得到性满足的方式。这也是他将爱娃秘密安排在慕尼黑的真正原因——让人们相信他只是忠诚于德国。”
维斯克尔透露:“爱娃参加户外活动,打情骂俏,一天换六七次衣服,都是为了掩饰她内心的空虚。到1944年年中,爱娃与家人失去了联系,也放弃了自己的宗教信仰,身边没有亲密的朋友,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她肯定意识到德国不可能赢得战争的胜利,但她又无法离开那个她爱了15年的男人。当时我真的想帮他离开希特勒。她变得非常压抑,曾两次试图自杀。但我从来没有想到她会跑到柏林,与希特勒一起自尽。
“说起来人们也许不相信,我们真的从来没有谈论过希特勒。当时的禁忌太多,甚至在好朋友之间也有许多顾虑。我从来没有问过她‘你真的爱希特勒’这样的问题,但我知道,每隔两天,希特勒就给她打电话,接电话成了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表面上,她什么都无所谓,实际上她非常空虚,一直在等电话铃响。
“我从来没有见过希特勒,只是在纪录影片和照片上见过他。我知道爱娃一直希望能嫁给他。当然,我知道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我不敢肯定那就是性关系。他们认识时她只有17岁,而他已经40岁了。对我来说,这是父女的关系。爱娃爱希特勒,但他们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我并不清楚。但我敢肯定,爱娃是希望希特勒能真心爱她的,但希特勒到底是否真心爱她,我很难说。”
2.谁导演了希特勒的遗嘱骗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希特勒立下“遗嘱”,任命海军将领邓尼茨为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但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一场骗局,当时包括邓尼茨在内所有人都被蒙骗了。
那么,谁导演了这出骗局呢?这个人就是希特勒的心腹鲍曼。那时正当德国土崩瓦解之际,鲍曼同其他的同僚不一样,不是为保全姓名而奔波,而是在乱中伺机攫取权力,并正欲策划一个骇人听闻的阴谋。鲍曼要想如愿以偿,则面临着两个竞争者:帝国空军司令戈林和秘密警察头子希姆莱,而戈林有“皇太子”之称,1939年就被希特勒宣布为“继承人”。直到1945年,时局动荡,德国已处在土崩瓦解的边缘,于是鲍曼利用近臣的特殊地位,乘希特勒屈身于地下室不知实情,指控戈林企图政变,并以卖国罪将其排除出政坛。
将戈林铲除之后,鲍曼下一步计划便是物色一位易于操纵的希特勒继承人,借其之手剪除实力人物希姆莱,使自己进入政府最高层。这个时机不久即至。4月30日,希特勒自毙于地下室内。当日夜里,在普劳恩的邓尼茨接到一份电报,称元首已经指定由他代替戈林作继承人,并从即时起有权采取一切措施。电报没由希特勒签发,所署的是鲍曼的名字。其实此时希特勒已死,消息被鲍曼封锁了24小时,这是他玩弄阴谋所需的时间。鲍曼急不可待地伪拟圣旨“授予”邓尼茨最高权力,是为抢在希姆莱之前造成既成事实。因为当时希姆莱不仅据有大权,也是戈林失宠后公认最有希望称为元首的后继人选。
然而就是这样一张漏洞百出的普通电报,却为人深信不疑。不久,鲍曼和戈培尔串通一气,又对邓尼茨发出一封由戈培尔签署的称作希特勒遗嘱的摘要的电报,宣称戈林、希姆莱为纳粹党的叛徒,重申邓尼茨的继承人地位,任命戈培尔为政府总理,鲍曼为纳粹党党务部部长。
邓尼茨得知这一人事安排,不免大惊。他清楚自己在希特勒心目中的地位,况且事前也从未得到有关的暗示。所以,战后他撰写回忆录时,还不明白何以会选他作继承人。但一封简单的电报所具有的魅力,足以使邓尼茨的心理状态由吃惊不安变为理所当然。
希特勒继承人事件的可笑之处在于,这一阴谋的唯一受益者恰是与此不相干的局外人,而其导演者虽然心机费尽,结果却空空如也,希姆莱虽被邓尼茨解除了职务,这遂了鲍曼的初衷,然而他自己不仅没有进入帝国新政府的核心层,反而遭到新元首的追捕而逃之夭夭。
附:希特勒的政治遗嘱
30年前,也就是1914年,德国被迫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了军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在以后的30年里,出于对本民族的热爱和忠诚,我贡献了自己的思想、活动和时间。人民给予我的力量使我能够做出超出常人的困难决定。我为此付出了个人全部的精力和身体健康。那种指责我个人或者其他的德国人在1939年发动了战争是不正确的。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恰恰是国际犹太人势力和他们的帮凶。为了限制军备我曾经作出过许多让步。把战争的责任推到我个人的身上完全是漠视事实。就以我个人而言,在经历了一战的悲剧后,从来就不想过会与美国或者英国发生第二次战争。
数百年以后,从废墟中长大的一代会把他们的仇恨发泄到这场战争的真正制造者:国际犹太势力集团以及其代理人。在德国与波兰之间的战争发生前的三天,我曾向英国驻柏林大使提出一项和平解决方案:把有争执的Sarr区交由国际社会管制。但这个方案却被英国的统治阶层所拒绝,正是因为他们想趁机发动战争。一半是出于商业考虑,另一半是受到国际犹太宣传机器的煽动影响。
每一个人都应该看得出来,欧洲民众的生命在这些国际财经阴谋者的眼中不过是可以投机的筹码而已。犹太人应该为这场战争带来的浩劫承担一切责任!此时此刻,数百万欧洲的雅利安儿童正在面临饥饿,上百万人战死于战场上,而不计其数的妇女儿童在我们的城市轰炸中丧失了性命。那些战争贩子却在逃避责任。
在六年的战争期间,虽然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考验和荣誉。我不能放弃这座城市,我们帝国的首都。由于我们的军队已经无法抵挡敌人的进攻,我决定留在这里,和数百万的其他公民一样等待命运的安排。当然,我不会活着落入敌人的手中而成为犹太人的战利品。所以我将留在柏林。如果当我认识到自己已经无法履行元首和总理的责任时我会自愿选择死亡。当我意识到我们的工人和农民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我个人对于青少年所起过的带头作用时,我会心安理得的死去。我知道他们不会放弃斗争和对于祖国的热爱。
我们的士兵所付出的鲜血是不会白流的,国家社会主义的种子已经播种在德国的历史中,有着一日必将有一个强大统一的德国重现。我们的许多勇敢的男士和女士愿意为我付出他们的生命,但我请求他们为了国家的未来活下去。
我要求陆海空三军将领向为了国家社会主义理想而战的战士们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我将特别以我自己作为榜样,作为这场运动的创始人和领袖,我决不会胆小地辞职,更不会投降。
对德国的陆海军人而言,为了国家的荣誉决不放弃一寸土地。指挥官更必须以身作则,必要时以身献国完成赋予自己的使命。在我死之前,我宣布开除帝国元帅戈林的党籍以及其所有的职务和权力。我任命海军元帅邓尼兹为帝国总统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同时,我宣布开除党卫队帝国统帅兼内政部长希姆莱的党籍以及其拥有的一切职务。我任命党区领袖卡尔·汉克为新一任党卫队帝国统帅兼德国警察总监,党区领袖保罗·捷斯勒为新一任内政部长。戈林和希姆莱除了对我个人的背叛以外,还无耻地出卖了国家,背着我秘密和敌人议和,并且策划非法的夺取国家权力。为了使德国人民能够得到一个可以信赖的政府。我作为元首,任命了下届内阁名单:
帝国总统——邓尼兹
帝国总理——戈培尔博士
党务部长——鲍尔曼
外交部长——英夸特
内政部长——捷斯勒
国防部长——邓尼兹
陆军统帅——舍尔纳
海军统帅——邓尼兹
空军统帅——格莱姆
党卫队帝国统帅兼警察总监——汉克
商务部长——芬克
农业部长——巴克
司法部长——Thierack
文化部长——Scheel博士
宣传部长——Naumann博士
财政部长——Schwerin——Crossigk
劳工部长——Hupfauer
军火部长——萨尔
德国工人阵线领袖兼帝国部长——莱尔博士
虽然这些人中的一小部分,包括马丁·鲍尔曼和戈培尔博士以及他们的妻小自愿与我留在首都共存亡,我恳求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重新考虑自己的决定。我将不会忘记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和对我的忠诚。我希望我的精神将与他们永存。但他们应该永远的记住在这个世界上,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希望他们能够永远不忘却我们的使命——建立强大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每个人必须把他自己的利益从属于集体的利益。我恳求所有的德国民众,每一位党员,男女老少,国防军的将官们坚决地服从新的政府和总统。最后,我要求大家继续坚定执行种族法规和抵御全世界的公敌:国际犹太集团。
3.谁为希特勒主持了婚礼
1945年4月29日,知道大势已去的纳粹头子希特勒在柏林的地堡中,和爱娃·布劳恩举行了婚礼。随后,希特勒、爱娃和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一家以香槟庆祝了婚礼。然而,在这场婚礼中,一个关键人物却长期被人们忽视了:究竟是谁为希特勒主持了婚礼?他又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地堡中呢?
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60年,但人们一直不清楚希特勒的主婚人到底是谁。有人说是戈培尔,但英国的两位研究者最近却以确凿的证据称,真正为希特勒主持婚礼的是一个名叫沃尔特·瓦格纳的纳粹军官。
伊恩·塞耶斯是一位英国历史学家,和他一起发现这个真相的还有一位名叫道格拉斯·博廷的记者。他们二人是从塞耶斯得到的一张明信片上发现线索的。当时,塞耶斯从一个二战文件拍卖会上得到了一张明信片,这是一个名叫沃尔特·瓦格纳的纳粹军官写给妻子的,时间就在希特勒婚礼举行的几天前。后来英国军事情报部门得知沃尔特曾经在地堡中呆过后,就从他的妻子那里没收了这张明信片。塞耶斯说,当他试着将明信片上的内容翻译出来时,他意识到了其中的意义。“他(沃尔特)正是最后几个在地堡内见到希特勒活着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