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产前产后专家指南(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11875200000028

第28章 0~1岁婴儿的科学养育(3)

★从宝宝嘴里抽出乳头。结束哺乳要从婴儿嘴里抽出乳头时,要注意不要硬拉,否则妈妈会感到疼痛,也容易拉伤乳头。一般婴儿吃饱了会主动松开乳头,但有时婴儿也会咬住乳头。巧妙拉出乳头的办法是,当婴儿吸饱乳汁后,妈妈可用手指轻轻压一下婴儿的下巴或下嘴唇,使婴儿松开乳头;也可将食指伸进婴儿的嘴角,慢慢地让他把嘴松开,这样再抽出乳头就比较容易了。

★不要怕乳房肿胀。在产后的第3~4天,妈妈会感到乳房肿胀,不要害怕,这是因为乳汁分泌刚刚多起来而造成的。喂奶前稍微做一些热敷,让乳汁排出顺畅,并让新生宝宝有正确的吸吮动作。另外,还要保证每次哺乳时要尽量排空乳房,如奶量太多,可让宝宝替换吸吮两侧乳房,这次吃左侧,下次吃右侧,每次不吃或吃不完的一侧最好用吸奶器将其吸空。一方面为了下次泌乳量的增多,另一方面可以预防堵塞乳腺管而发生乳房肿块及乳腺炎。妈妈在睡眠或抱宝宝的时候注意不要挤压到乳房,避免形成乳块。再有,在两次喂奶之问可适当用凉毛巾做冷敷,以减轻肿胀感。

★保护白乳头。喂奶前先挤出几滴乳汁,涂在乳头周围,可以起到滋润的作用。将乳头放入宝宝的嘴里,要让宝宝吸住大部分乳晕,如果宝宝含住乳头吸吮,妈妈不感到疼痛,表示宝宝吸吮动作正确。喂奶后滴几滴奶涂在乳头上,让其自然干燥,可以减少发生乳头皲裂的机会。这里强调一下,乳头皲裂不单是喂奶时疼痛,它还是感染乳腺引起炎症的一个通道。

★不要呛着宝宝。有的妈妈奶水特别多,有时会呛着宝宝;还有的妈妈乳房比较大,在喂奶时可能会压住宝宝的鼻子。遇到上述情况,妈妈可以食指和中指夹在乳晕的外周,即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让宝宝一次吃饱。每次喂奶要让宝宝一次吃饱,如果宝宝吃一小会儿就睡了,可以揉揉宝宝的耳朵,挠挠宝宝的脚心,逗醒宝宝,或把乳头撤出再放进嘴里。当婴儿吃饱了,他会停止吸吮并自己松开乳头。有时婴儿松开乳头时就睡着了。要避免养成新生宝宝含乳头睡觉的习惯。宝宝如果真的吃饱了,再怎么逗他也不会再吸吮,这时应把乳头轻轻从宝宝的口中撤出。没有必要在规定时问内停止哺乳或者让婴儿离开乳房。有些婴儿吃得慢,有些婴儿吃得快,可以让婴儿自己决定何时停止哺乳。

★用两侧乳房哺乳。有些婴儿食欲旺盛,在每次哺乳时都需喂两侧乳房,而其他一些婴儿可能吃了一侧乳房就满足了,或另一侧乳房吃得很少。许多妈妈和婴儿都有最习惯的一侧乳房,然而如果婴儿总是在一侧乳房吃奶较另一侧多,那么吸得多的一侧乳房就会增大,婴儿可能会从这侧乳房得到足够的乳汁,使妈妈的乳房变得一大一小。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有些妈妈在婴儿未吸完一侧乳房时就让他吸另一侧乳房,婴儿吃到了太多的前乳,而后乳则吃得不足,这样也会引起许多问题。如果每次都能吸空,就能促使分泌更多的乳汁;如果一次只吃掉乳房内一半乳汁,下次乳房就会只分泌一半乳汁,经常这样,会使乳汁分泌越来越少。甚至全部消失。所以尽量让一侧乳房先被吸空,是最好的促使分泌充足的乳汁的办法。每次哺乳可以先让婴儿完全吸空一侧乳房,然后再吃另一侧;下次哺喂时让婴儿先吸未吃空一侧的乳房,这样可使每侧乳房被轮流吸空,可保证乳汁充分分泌,使婴儿获得充足的母乳。这种方法也可使乳腺保持畅通,减少宿乳瘀滞,有效防止乳腺管壅堵,避免乳腺炎的发生。如果婴儿不习惯吸另一侧乳房,妈妈可以换一下抱的方式,使婴儿觉得还和他最习惯的一侧乳房一样。

妈妈要有哺乳的信心

生产后2~3天,产妇会感到乳房发胀、隆起,有的甚至有发热感,这是要分泌乳汁的前兆,不用紧张。此时要注意乳房保健,每日2次用温水轻轻擦洗乳头,以使乳头变得柔韧,也可缓解肿胀不适感;每日可3次或4次轻轻在两腋下乳房外沿揉揉,以减少不适感。

如果2天后乳房还没有肿胀感,有可能没乳或少乳,此时可以适当多吃些清炖鸡汤、清炖猪蹄汤、鲫鱼鲤鱼汤之类的有助于催奶的炖汤食物,以促使下奶。产后即应开始让婴儿吸吮乳房,这会有助于刺激乳房泌乳。

产后第一周对于能否成功哺乳至关重要,妈妈要有信心,坚持自己哺乳,不要轻易放弃。

不要急于给宝宝喂牛奶

许多妈妈担心在产后未分泌大量乳汁的几天,婴儿会饥饿或脱水,因此急着给婴儿喂配方乳、牛乳或葡萄糖水,这对母乳喂养是不利的。人工喂养使婴儿吸奶容易或不再饥饿、口渴,他可能不愿再吸乳房,致使其得不到初乳,更可能患腹泻和其他感染,特别当人工喂养的食品受到污染时;如果婴儿过早接触牛乳会产生变态反应,会反感母乳;用奶瓶喂养会使婴儿产生乳头错觉,变得不会吸妈妈乳房中的乳汁。

婴儿吸吮不够,母乳会因淤积而减少,要更长的时问才能下来;因婴儿未吸空乳汁,乳房易于肿胀或患乳腺炎;妈妈难以继续母乳喂养,很可能会停止,即使只有一两次喂母乳前的喂养也可能导致母乳喂养失败。

所以,喂母乳前给婴儿喂其他食物没有必要,这会使婴儿生长不良、易生病或干扰母乳喂养,初乳是婴儿此时所需的最好、唯一的食物。

怎么知道宝宝是否吃饱了

孩子吃饱了吗?这个问题是每位新手妈妈都会遇到的,尤其是新生儿啼哭,妈妈往往会误认为孩子没有吃饱,因饥饿而哭。孩子究竟有没有吃饱,可以首先查看孩子吃进了多少量,同时也要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即使是同一年龄、同一体重的孩子,需要量也会很不相同。孩子哭不能判定就是饥饿,因为哭仅仅是外在表现,引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新生儿,他只会用哭来表示需求,尿湿了、碰痛了、肚子痛、发烧等都能引起他啼哭。虽然饥饿了也会哭,但哭声会很不一样。因饥饿而哭,其啼哭声中会带有可爱的哀哭声,当有人走近他时哭声就变为“哎咳、哎咳”之声。如果想知道孩子是否吃饱了,乳母对孩子的喂养是否合理,可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体重是否有规律地增加。婴儿的体重增加是有规律的,出生后12天内,即使吃奶正常,体重也会不升不降,这是因为出生后胎粪的排出、全身水分的减少,加上吃得较少、消化功能尚差等原因。12天之后体重回升,一般出生后头3个月每天可增重25~30克,4~6个月每天增重20~25克,7~12个月每天增重15克。但必须说明,这个增加的体重是指平均数而言,不是天天如此,也用不着天天去称。体重增长与否是衡量孩子进食量合理与否的标志之一。

★大便是否正常。吃母乳的婴儿在出生后40天内每天大便约3次左右,同时体重增长良好,即属正常。如果吃牛奶或奶粉会有大便干燥,但只要一天一次都属正常。若是便稀,体重不增,便应检查原因,看看是否是配制的奶品不新鲜、受了污染,严重的应找医生诊治。

★脸色和精神状态怎样。如果孩子的脸色不好,精神状态也差,还啼哭,这就要考虑是否喂养不当。

★睡眠、啼哭、大便三者的关系是否异常。孩子在这三方面出现异常,往往都是由于不合理的喂养方法所引起的。例如:不按时喂或一哭(不加区别)就喂,而每次都没有喂饱。由于喂奶次数频繁,婴儿的胃肠道得不到休息,便会引起消化功能不正常,于是大便次数会增多,而婴儿本身还常常处于饥饿状态,经常啼哭。又影响了正常的睡眠。妈妈为了求得安静,会把孩子抱在怀里,拍着、摇着,企图使孩子入睡,这样即使婴儿睡着了也不能持久,日子一长就养成一种坏习惯,即不抱、不拍、不摇晃他就不睡觉,这样也会影响妈妈的休息,使奶量减少。因此,必须从新生儿期开始,根据婴儿消化道的特点,耐心地为他建立起一定的生活规律。从小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婴儿吃饱后就会安静入睡,大便也会变正常,体重就能正常增长。

新生宝宝应该按需哺乳

一两个月内婴儿的哺喂可以不定时,按婴儿需要进行哺喂。婴儿的食量大小因人而异,不用拘泥于每天几次,食量大的可多喂几次,也可问隔时问短些;食量小的可少喂几次,或问隔时问长些。

新生宝宝吃奶后的护理

宝宝在喂奶前哭闹或吃奶时吸进空气会引起喂奶后打嗝,有时随着嗝会把奶带出来。为避免这种情况,在喂奶前尽量不要让宝宝哭太长时间,吃奶时乳头或奶嘴都要填满宝宝的口腔,避免吸入太多的空气。喂奶后还要帮助宝宝打出嗝,将胃里的空气排出。方法是一只手托宝宝的头及后颈,一只手搂住宝宝的后腰及屁股,托起宝宝后将托宝宝头的手慢慢抬高,最后将宝宝的头扶到妈妈的肩上,让宝宝趴在妈妈的身上,妈妈的肩膀支撑宝宝的头,这时托宝宝头的手就可往下移至宝宝的后背,用手掌轻轻拍宝宝的后背,直到宝宝打出嗝。需要注意的是,妈妈给宝宝拍嗝的手的后掌部不要离开宝宝,以防宝宝万一后倾。

因新生宝宝的胃呈水平状,贲门松弛,喂奶后稍稍活动就会出现吐奶、溢奶的情况。所以,喂奶后除拍嗝外,尽量不要让宝宝过多地活动,如洗澡、换尿布等都应在喂奶前做完。为避免意外情况,喂奶后最好让宝宝侧睡,以防吐奶或溢奶呛入气管或流入耳道。婴儿三四个月后,随着胃肌肉功能和神经调节功能的逐步加强,溢奶现象会自行消失。

哪些宝宝不能吃母乳

患有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的婴儿是绝对不能吃母乳的。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先天性酶缺乏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由于缺乏酶,人乳中的乳糖不能很好地代谢,乳糖代谢不完全的产物是一些有毒的物质,这些物质聚集在体内影响神经中枢的发育,造成孩子智力低下、白内障等。所以给新生儿喂奶时如出现拒乳、严重呕吐、肝脏肿大等表现时应当及时请儿科医师诊治。孩子有白内障时要高度怀疑本病。一旦怀疑是半乳糖血症就要停止喂乳类食品,改用大豆制品喂养婴儿。

另外还有两种不能完全用母乳喂养的疾病,一是苯丙酮尿症,另一种叫枫糖尿症。这两种病都是氨基酸代谢异常的疾病,如果全部用母乳或动物乳汁喂养婴儿,孩子也会出现智力的障碍。预防智力障碍的方法就是调整饮食中的氨基酸含量,减少母乳喂养,给予治疗食品,患这两种病的孩子,小便中有很特殊的气味,婴儿还会出现喂养困难、反应差等表现。至于婴儿患其他疾病时,是用不着停喂母乳的。

母乳喂养儿消化不良怎么办

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出现拉稀、有奶瓣的粪便等消化不良症状,只要粪便中没有黏液、婴儿也没有频繁拉水质稀屎的菌痢症状,妈妈可先从婴儿生活和喂养方面的调理人手,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

1.分清原因,合理用药。首先要分清是感染性腹泻还是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还应分清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腹泻。病毒性和细菌性腹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用药,非感染性腹泻可以饮食调理为主。

2.禁食。腹泻次数较多,大便呈水样者,为使婴儿的肠胃道得到休息,最好禁食8~12小时(即停喂1~2次奶),禁食期间可喂糖盐水(即在糖水中加少许食盐)。禁食后开始喂奶时的量也应比平时减少些。

3.减少奶量。腹泻不严重的不用禁食,但喂奶量要减少:母乳喂养的,喂奶问隔时问要相应缩短一些;牛奶喂养的,可以减少奶量、加水冲稀;原已加辅食的,最好停止喂辅食。

4.逐渐恢复奶量。腹泻减轻已进入恢复期的,喂奶量可逐渐增加,但不能加得太快,以免再次引起腹泻。一般完全恢复原有喂奶量最好要经过5~7天。如婴儿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月龄(一般四个月后或六个月后),可在大便正常一周后,开始添加辅食。

5.便后洗臀。每次排便后妈妈最好能用温水清洗婴儿的臀部,以防臀红发生。如已出现臀部发红、糜烂,应将糜烂发红部位暴露在空气中使之干燥,然后涂以20%鞣酸软膏或凡士林油。

6.判断有无脱水。妈妈要注意观察婴儿大便的次数及性质,看含水分多还是少;小便的次数及尿量;呼吸的快慢、前囟门及眼窝有无凹陷(这是脱水的主要症状);皮肤是否干燥、弹性高还是低;四肢末端是否发凉。这些症状都可帮助判断婴儿有无脱水、脱水是轻还是重。如果脱水明显,特别是伴有呕吐、经口进食进水有困难的,应立即去医院进行静脉输液。

母乳喂养儿需要喂水吗

完全吃母乳的婴儿,如果体重增长良好,情绪饱满,这说明婴儿不用喝水,因为母乳中含有70%~80%的水分,已足够婴儿肌体一般情况下的需求。如果天气热,室温过高,婴儿出汗多,并伴有烦躁不安、经常哭闹,这时可以适当喂婴儿一些水。

婴儿和成人一样需要饮水。成人体液的65%是水,而婴儿体液的70%~75%是水,所以喂水一定要根据婴儿生长发育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要教条地去对待。如果缺水,婴儿会不舒服、会哭闹,妈妈要注意细心观察婴儿的哭闹看是否与缺水有关,如果尿少并有烦躁、哭闹可能是缺水。

哺乳妈妈有病怎么办

1.患有较重贫血、消化吸收差的妈妈,哺乳可能会增加自己身体的负担,此时如果加强营养还是不见效,脸很苍白、体弱无力,要适当考虑不哺乳或减少哺乳,给婴儿加以牛奶喂养,即采用混合喂养(一半母乳喂养,一半牛奶喂养)或人工喂养(完全牛奶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