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齐民要术
11873300000067

第67章 齐民要术卷第六(10)

收买驴、马、牛、羊母畜和犊子、小驹、小羔的方法:常常到市场上去伺候察看,看到有怀孕快要生产的母畜,就买回来。生下来的小驹、小犊过一百五十天,小羔过六十天,都能够自己生活,不再靠母乳喂养。母畜好的,可以作种畜的,就留下来作种;不好的仍旧卖去。这样,买母畜的本钱可以收回,小驹小犊是现成赚下的。仍然继续去买怀孕母畜。一年之中,牛、马、驴可以翻两番,羊可以翻四番。腊月、正月生的羊羔,留下来作种;其余月份生的,阉割后卖掉。用两万钱作经营羊的本钱,一年一定可以收得一千头羊。所留的种,都是经过精选很好的,跟一般的截然不同,绝不能同等看待的。何〔况〕还有羊羔、牛犊的丰饶利益,又赢得了毡和酪的赚头呢。死去的羊羔,皮可以作皮衣和褥子,肉可以作干腊,以及作肉酱,味道都很好。

《家政法》说:养羊的方法,应当用一个瓦器盛着一升盐,悬挂在羊栏中。羊喜欢盐,自然常常回来吃盐,用不着人去赶回来。

羊有病,就会传染开来,有一个鉴别有病无病的方法:在羊栏前掘一条沟,二尺深,四尺阔,羊来回都跳过沟的,没有病;不能跳过,从沟下面走过的,便知道有病,〔要隔离开来〕。

《术》说:拿羊蹄挂在门户上,辟除盗贼。在泽地上放牧六畜,不可以让人随便从畜群中横穿走过。走在一般路上,就不忌讳。

《龙鱼河图》说:一只角的羊,吃了它的肉会死人。

养猪第五十八

《尔雅》曰:(suí),豮(én)。幺,幼。奏者,豱(wēn)。四摘(di)皆白曰孩(hài)。绝有力,豕厄(è)。牝,豝(bā)。①

《小雅》云②:彘(zhì),猪也。其子日豚。一岁日豕从(zāng)③。

《广雅》曰④:豨(xī)、豠(cú)、豭(jiā)、彘,皆豕也。豯(xī)、损(míng),豚也。彀(hú),艾豭也⑤。

【注释】①均《尔雅·释兽》文。日孩,《尔雅》无日字,余同。各本所引,多有脱误,据金抄、湖湘本及《尔雅》原文补正。稍,郭璞注:俗呼小豮猪为子。即阉过的小公猪。幺,郭注:最后生者,俗呼为幺豚。现在有些地方叫做搭底猪。疆,郭注:今豱猪短头,皮理腠蹙。即俗所谓紧皮猪,不容易长大的。讵,郭注:即豕高五尺者。魏晋五尺约合今三尺六寸余。②《小雅》:明抄误作《尔雅》,他本作一注字,则误作《尔雅》的注文,只有金抄作《小雅》,不误。按,《小雅》即《小尔雅》,系《孔丛子》中的第十一篇,为训诂书。③一岁日纵:今本《孔丛子·小尔雅》篇广兽第十作:豕之大者谓之研(jiān),小者谓之纵。④《广雅》,各本均作《广志》,但《广志》不见此类训诂句例,却与《广雅》相合,实系《广雅》之误,丁国钧校改为《广雅》,是。⑤《广雅·释兽》文是:豨、豠、豭、彘,豕也。豯、豕冥,(按即豚字)也。……豰,孜碾也。但各本所引,多有脱误,今参照金抄、明抄等及《广雅》原文改正如引号内所引。豭:也指公猪。艾豭:是老公猪(见《左传·定公十四年》杜预注),则与豰(《说文》释为小豚)不合,王念孙《广雅疏证》疑《广雅》有窜误。

【译文】《尔雅》说:(suí),是猿(fén)猪。幺,是幼小的猪。皮紧的是豱(wēn)猪。四蹄都白的叫孩(hài)。很有力的叫豕厄(è)。雌猪叫犯(bā)。

《小尔雅》说:彘(zhì),就是猪。小猪叫豚。一岁的猪叫纵(zōng)。

〔《广雅》〕说:豨(xī)、豠(cú)、豭(jiā)、彘,都是猪。豯(xī)、豕冥(míng),都是小猪。豰(hú),是艾狠。

母猪取短喙无柔毛者良①。喙长则牙多;一厢三牙以上则不烦畜,为难肥故。有柔毛者,焖(xùn,又qián)治难净也。

牝者,子母不同圈。子母同圈,喜相聚不食,则死伤②。牡者同圈则无嫌。牡性游荡,若非家生,则喜浪失。圈不厌小③。圈小则肥疾。处不厌秽。泥污得避暑。亦须小厂,以避雨雪。

春夏草生,随时放牧。糟糠之属,当日别与。糟糠经夏辄败,不中停故。八、九、十月,放而不饲。所有糟糠,则蓄待穷冬春初④。猪性甚便水生之草,杷耧水藻等令近岸,猪则食之,皆肥。

初产者,宜煮谷饲之⑤。其子三日便掐尾⑥,六十日后犍(jiān)。三日掐尾,则不畏风⑦。凡犍猪死者,皆尾风所致耳⑧。犍不截尾,则前大后小。犍者,骨细肉多;不犍者,骨粗肉少。如犍牛法者,无风死之患。

十一、十二月生子豚⑨,一宿,蒸之。蒸法:索笼盛豚,着甑中,微火蒸之,汗出便罢。不蒸则脑冻不合,不出旬便死。所以然者,豚性脑少,寒盛则不能自暖,故须暖气助之。

供食豚,乳下者佳⑩,简取别饲之。愁其不肥——共母同圈,粟豆难足——宜埋车轮为食场,散粟豆于内,小豚足食,出入自由,则肥速。

《杂五行书》曰:悬腊月猪羊耳着堂梁上,大富。

《淮南万毕术》曰:麻盐肥豚豕。取麻子三升,捣干余杵,煮为羹,以盐一升着中,和以糠三斛,饲豕即肥也。

【注释】①嘴简短善于吃食,则消化系统发达,故易于早熟和肥育。群众经验,猪以毛疏而净无绒毛者长得快长得好。绒毛猪不宜留种。②金抄及《辑要》引作死伤,明抄作不口,《今释》认为死伤不合情理,参照明抄校改为不肥。不过母猪体大笨拙,初生仔猪被压死压伤是常有的(尤其是新母猪),则相聚不食,仔猪嫩弱,类似的恶果,也是难免。③圈不厌小:圈不嫌小。猪性好睡,在小圈内少活动,吃了就睡,减少食物消耗,充分转化为肉膘,蹲膘催肥,就是农谚所说:小猪要游,大猪要囚。④春夏青草多,随时放牧吃草,适当地辅助以糟糠。八至十月则放而不饲,尽先利用野生水草之类,把糟糠留待隆冬喂饲,都表明其饲养方法是牧养和圈养相结合。⑤初产者,指刚产仔猪的母猪,不是指仔猪。刚产的母猪开始几天饲得很精,尤其初产母猪身体虚弱,必须精饲以增加其营养,恢复体力,并促进泌乳丰足,至今犹然。⑥掐字,各本或误作搯、掐、招,或空或脱。掐断字应作掐,径改。⑦风:一般解释为破伤风。但下文尾风显然不是破伤风,因此有矛盾,殿本《辑要》删去尾字,可以解释,但不知何据。⑧尾风,各本同。其意不明。⑨此句金抄作十一、十二月生者豚,湖湘本等作十二月子生者豚。《四时纂要》采《要术》蒸钝子列在十一月,证明金抄有十一是正确的。今从金抄,并参照湖湘本改者为子。⑩乳下:启愉解释为顶子猪,不释为一般正吃奶的小猪(如卷八《菹绿》、卷九《炙法》的乳下豚)。按:母猪腹下位于前面的奶头,泌乳量多,吃这几管奶头的仔猪长得快长得肥,而抢到吃的总是体质强健的那几只仔猪。因此简选顶子猪分开饲养,具有适宜于育肥供食的一定优势。力弱的仔猪只能吃后面泌乳量少的奶头,所以很难赶上顶子猪的肥壮,相差有小一倍以上者。启愉养过多年的母猪,细细观察深知此种情况。贾氏说要拣出来,他拣出来的也必然是顶子猪,不可能舍肥拣瘦,舍大拣小。孟方平又说乳下应解释为哺乳期。这是通常解释,没有体会拣出来的深意和顶子猪的优势,真是落窠臼了。《四时纂要·八月》采《要术》干余作十余,三斛作三斗。

【译文】母猪,选取嘴筒短而没有绒毛的为好。嘴筒长的牙多,一边有三颗以上的牙的,不必养,因为难得长肥的缘故。有绒毛的,煺毛不容易干净。

雌小猪,不要让它和母猪同一个圈。同一个圈,喜欢聚在一起不吃奶,就容易有死伤。雄小猪同母猪同一个圈没有关系。雄小猪喜欢乱跑,如果不圈养起来,容易走失。圈不嫌小。圈小了肥得快。住的地方不嫌污秽。有污泥,可以避免暑热。也需要有个小厂棚,可以遮蔽雨雪。

春夏长着青草,随时放出去吃草。糟糠之类,当天回来都给新鲜的。因为糟糠〔拌水后〕在夏天很容易败坏,不能停放的缘故。八、九、十月,只放牧,不喂饲。所有的糟糠,留着准备作严冬和初春的饲料。猪很喜欢吃水生的草,把水藻等耙耧到岸边上,让猪吃,都长得膘肥。

刚产仔猪的母猪,该煮谷类喂它。仔猪生下三天,就掐去尾巴,六十天后,阉割。三天就掐去尾巴,便不怕风。凡阉猪所以会死,都是尾风引起的。阉割不截去尾巴,猪会长得前头大后头小。阉过的猪,骨细肉多;不阉的,骨粗肉少。像阉牛法那样阉猪,猪没有风死的祸害。

十一月、十二月生的仔猪,过一夜,要蒸一下。蒸的方法:用索编的笼子盛着仔猪,上在甑上,用缓火来蒸,出了汗就停止。不蒸的话,仔猪受冻,囟门合不严,不出十天便会死。所以会这样,因为仔猪脑少,天气太冷,本身不够暖,所以要用暖气帮助它。

供食用的小猪,乳下的为好,拣出来,另外饲养。小猪和母猪同一个圈时,粟豆精料不容易满足,小猪就长不肥,应该想个妥善的办法,就是竖埋一个大车轮在地上,〔隔出一小块地方〕作喂饲场地,把粟豆散在场地里面,小猪通过轮圈,出入自由,进去吃粟豆吃得饱,〔出来还可以吃母奶,可母猪却不能进去吃粟豆〕。这样,小猪就肥得快了。

《杂五行书》说:将腊月的猪羊耳朵,挂在正堂梁上,可以使人大富。

《淮南万毕术》说:大麻子和盐,可以使猪长肥。取三升大麻子,捣一千多杵,煮成羹,加入一升盐,再和进三斛糠,用来喂猪,猪就会肥。

养鸡第五十九

《尔雅》曰①:鸡,大者蜀。蜀子,余隹(yú)。未成鸡,僆(liàn)。绝有力,奋。鸡三尺日鶤(kūn)。郭璞注曰:阳沟巨鶤,古之名鸡。

《广志》曰②:鸡有胡髯、五指、金骰(qiāo)、反翅之种③。大者蜀,小者荆。白鸡金骰者,鸣美。吴中送长鸣鸡,鸡鸣长,倍于常鸡。《异物志》曰④:九真长鸣鸡最长,声甚好,清朗。鸣未必在曙时,潮水夜至,因之并鸣,或名曰伺潮鸡⑤。

《风俗通》云⑥:俗说朱氏公化而为鸡,故呼鸡者,皆言朱朱⑦。

《玄中记》云⑧: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桃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则鸣,群鸡皆随而鸣也。

【注释】①见《尔雅·释畜》。名鸡,各本均倒作鸡名,据郭璞注原文改正。此外各本所引互有错脱,均据《尔雅》并参照各本校正。关于健,郭璞注:江东呼鸡小者为健。②《类聚》卷九一、《初学记》卷三。及《御览》卷九一八鸡都引到《广志》此条,多有异文,《初学记》内容尤异,《御览》多有错字。③胡髯:鸡颔下长着长毛,像鬍子。五指:五个脚爪。金骰:其胫金黄色。骰,足胫。反翅:翅毛倒生。④《异物志》:最早是东汉时杨孚所撰,又名《交州异物志》。不题作者姓名的《异物志》,古文献引录很多,《要术》也引录了很多条(见于卷一○),但未题名为杨孚,则未必是杨孚的《异物志》。⑤《御览》卷九一八引《异物志》只是:伺潮鸡,潮水上则鸣。九真:郡名,在今越南中部偏北。⑥《风俗通》:即《风俗通义》,东汉末应劭撰。原书三二卷,今残存一。卷。⑦《初学记》卷三。及《御览》卷九一八均引到《风俗通》此条,但不见于今本《风俗通义》(已非完帙)。《御览》所引,先是俗说,后加作者按语析辨,还保留着原书的体裁。其文目:呼鸡朱朱(按:这是原书小标题)。俗说:鸡本朱公化而为之,今呼鸡者朱朱也。谨按(这是作者应劭的辨说):《说文》解喌喌:二口为讙(按谓呼叫),州其声也;读若祝祝者,诱致禽畜和顺之意。喌与朱,音相似耳。批评了朱公化鸡之说。今本《说文》是:喌,呼鸡重言之。从一,州声,读若祝。⑧《玄中记》:《隋书·经籍志》不著录。《初学记》、《御览》引有郭氏《玄中记》,或谓郭氏即郭璞。据胡立初考证,郭氏并非郭璞,则其作者和时代均难确指。

【译文】《尔雅》说:鸡,大的是蜀。蜀的小雏是余隹(yú)。没有长大的鸡叫僆(liàn)。极有力的鸡叫奋。三尺高的鸡叫鶤(kūn)。郭璞注解说:阳沟的大鶤,是古来有名的〔斗〕鸡。

《广志》说:鸡有胡髯、五指、金骰(qiāo)、反翅等种。大的是蜀,小的是荆。白鸡金骰的鸣声好听。吴中送来的长鸣鸡,鸣声很长,比平常的鸡长一倍。

《异物志》说:九真的长鸣鸡鸣声最长,声音很好听,清朗。鸣叫不一定在天快亮的时候,潮水夜间涨了,因而一齐鸣叫,所以也叫做伺潮鸡。

《风俗通》说:习俗传说有个朱公,化而为鸡,所以呼鸡时总是呼朱朱。

《玄中记》说:东南有座桃都山,山上有株大桃树,树名就叫桃都,树枝长出三千里。树上有一只天鸡,太阳刚出来,阳光照到这树上,天鸡就鸣叫,所有的鸡也就跟着叫起来。

鸡种,取桑落时生者良①,形小,浅毛,脚细短者是也,守窠,少声,善育雏子。春夏生者则不佳。形大,毛羽悦泽,脚粗长者是,游荡饶声,产、乳易厌,既不守窠,则无缘蕃息也。

鸡,春夏雏,二十日内,无令出窠,饲以燥饭。出窠早,不免乌、鸱(chī);与湿饭,则令脐脓也。

鸡栖,宜据地为笼,笼内着栈。虽鸣声不朗,而安稳易肥,又免狐狸之患。若任之树林,一遇风寒,大者损瘦,小者或死。

燃柳柴,杀鸡雏:小者死,大者盲。此亦烧穰杀瓠之流②,其理难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