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齐民要术
11873300000033

第33章 齐民要术卷第三(7)

【注释】①姜喜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忌干旱、霜冻。姜的根系很不发达,入土既浅,根的数量和分枝也少,所以土壤必须翻耕较深(《要术》重耩两次),并充分耙细耱透。②姜要求阴湿而温暖的环境,既不耐寒,又不耐热,尤忌强烈的目光直射,所以必须搭盖荫棚遮荫。现在长江流域多搭棚遮荫,山东姜区则多采用插姜草法适当遮荫。③寒热,姜虽然不耐寒又不耐热,尤忌强烈日光直射,但在这里是防热,似宜作暑热。④禾早,各本多误,元刻《辑要》引作禾早,是,从之。⑤中国就后魏疆域大致而言。按:我国以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云贵一带比较温暖多湿的地区,姜的栽培最盛。北方主要分布在山东泰山山脉以南的丘陵地区,河南、陕西、辽宁等省的少数地区也有少量栽培。贾氏所说,只能是北方严寒而又干旱的地区,并非中国全部。⑥封生姜:把生姜封起来。这是种姜在栽培前进行催芽处理的最早记载。在山东俗称炕姜。泰安姜农是将经过日晒的种姜泥封在缸内催芽。炕姜所需时间约为一个月,温度较高则短些,与崔寔所说大致相当。⑦藏:是泛指,不限于如《要术》的鲜姜窖藏,其所用为紫姜,尤宜于渍藏、酱藏等。茈姜:即子姜。《文选》卷八司马相如《上林赋》茈姜、蘘荷李善注:张揖曰:茈姜,子姜也。茈即紫字。以其芽色微紫,故名(《王氏农书》)。蘘荷:见下篇。⑧今本《博物志》卷二载此条,盈作多,指歧指。

[译文]姜宜于种在白色砂质壤土的地里,稍微施上些粪。地要耕熟像种大麻的地一样,并且不嫌熟,纵横耕七遍尤其好。

三月种下。先用耧犁耩出种植沟,要在沟内重复耩两次,再随着沟植下种姜,相距一尺植一科,上面盖上三寸厚的土。

出苗后要多锄。到六月,在姜行间要搭盖苇箔凉棚遮荫。因为姜苗不耐〔暑〕热的缘故。

到九月,掘出来,存放在屋里。北方很寒冷,该作成土窖,杂和着禾谷稿秆一起窖埋。

中国的土地对姜不适宜,种下去只是存活而已,子姜并不很繁息。所以要种,姑且少少地准备点药用罢了。

崔定说:三月,清明节后十天,用泥土把生姜封起来。到四月立夏节之后,蚕〔大眠起后〕盛食的时候,封着的生姜发芽了,就可以挖出来种植。九月,藏紫姜和蓑荷。如果当年气候暖和,都可以等到十月里藏。生姜,叫做紫姜。

《博物志》说:怀孕的妇人不可吃生姜,吃了会使胎儿多长歧指。

种蓑荷、芹、遽第二十八董、胡葸附出

《说文》曰:蓑荷,一名葍(fù)蒩①。

《搜神记》曰②:蓑荷,或谓嘉草③。

《尔雅》曰:芹,楚葵也④。

《本草》曰:水靳(qín),一名水英⑤。

遽(Jù),菜,似蒯⑥。

《诗义疏》曰:藻,苦菜,青州谓之芑(qǐ)⑦。

【注释】①《说文》是对蘘字作这样的注解:蘘,蘘荷也,一名菖葙。②《搜神记》:志怪小说集,东晋干宝撰。所记多为神怪灵异事,也保存了一些民间传说。原书已佚,今本由后人辑录而成。③《御览》卷九八○蓑荷引《搜神记》:今世攻蛊,多用蓑荷根,往往验。蓑荷,或谓嘉草。后人辑录的二十卷本《搜神记》(《丛书集成》本)即将《御览》这条辑入。④见《尔雅·释草》,无也字。⑤《神农本草经》菜部下品有水堇斤,记其别名一名水英。这条《本草》当出此。堇斤,《要术》原作堇斤,显系近似致误,据《本草经》改正。⑥本草书不载遽的药品,此条与上条《本草》无关,怀疑或是字书文而脱其书名。似蒯,按:遽是菊科莴苣或苦苣一类的植物,不可能和莎草科的蒯相像,而菊科的蓟,却和苦苣属的某些种很相像,字形也很相似,蒯疑是蓟字之误。⑦卷九《作菹藏生菜法》遽菹法引《诗义疏》是:遽,似苦菜,……青州谓之芑。说明遽不等于苦菜,此处应脱似字。青州,今山东淄博市至潍坊市等地,东晋州治在今益都。

【译文】《说文》说:蘘荷,又叫葍(fú)葙。

《搜神记》说:蘘荷,或者称为嘉草。

《尔雅》说:芹,是楚葵。

《本草》说:水堇斤,又名水英。

蘘(j0),是菜,像蒯(?)。

《诗义疏》说:遽,〔像〕苦菜,青州叫做芑(ǐ)。

蓑荷宜在树阴下①。二月种之。一种永生,亦不须锄。微须加粪,以土覆其上。八月初,踏其苗令死。不踏则根不滋润。

九月中,取旁生根为菹;亦可酱中藏之。

十月中,以谷麦糠覆之②。不覆则冻死。二月,扫去之。《食经》藏蓑荷法③:蓑荷一石,洗,渍。以苦酒六斗,盛铜盆中,着火上,使小沸。以蓑荷稍稍投之,小萎便出,着席上令冷。下苦酒三斗④,以三升盐着中。干梅三升⑤,使蓑荷一行。以盐酢浇上,绵覆罂口。二十日便可食矣。

《葛洪方》曰⑥:人得蛊,欲知姓名者,取蓑荷叶着病人卧席下,立呼蛊主名也。

芹、遽⑦,并收根畦种之。常令足水。尤忌潘泔及咸水。浇之即死。性并易繁茂,而甜脆胜野生者。

白遽,尤宜粪,岁常可收。

马芹子⑧,可以调蒜齑⑨。

董(jǐn)及胡葸(xǐ)⑩,子熟时收子。收又,冬初畦种之。开春早得,美于野生。惟概为良,尤宜熟粪。

【注释】①蘘荷:姜科的Zingibermloga,多年生草本,与姜同属。花穗和嫩芽可供食用,地下根茎亦供食用,并供药用。②糠,各本均作种,壅覆宿根绝不可能用谷麦的种粒,误。《四时纂要·三月》种蓑荷采《要术》作糠,据改。③《食经》:据《隋书》、新旧《唐书》《经籍志》记载,以《食经》为名的书,或存或亡多达八种(不包括大部头一百多卷的《淮南王食经》),著者有崔浩、马琬、竺暄、卢仁宗等,书都已失佚。《要术》的《食经》出自何种,无可推测。崔浩(?~450),后魏大臣,今山东武城人,为北方士族首领。或谓此书出自崔浩,实属悬测。细察《要术》烹饪等篇引《食经》所用物料,多有南方口味,而且词有吴越方言,疑是南朝人所写。《要术》引《食次》文也很多,有同样情况。④下苦酒三斗的下,应指出自容器,即从铜盆中舀出,但《食经》文往往简省得不易明白,也有颠倒,卷七、八、九酿造、烹调各篇,它的行文特点就是这样。封藏的容器是罂,最后才指出。以盐酢浇上,即指上文三斗醋(苦酒)和上三升盐的盐醋液汁,因为盐只能撒上,不能浇上,盐酢(醋)连词,实指液汁。而且这个盐醋液汁是调和在另一容器中的,到一层干梅、一层蘘荷在罂中铺好了,才浇进这个另一容器中预先调好了的盐醋液汁。它的行文就是这样想当然而颠来倒去。⑤干梅:用青梅盐渍日晒而成,用来调味。《要术》卷四《种梅杏》有白梅,为同类物品。⑥《葛洪方》:各家书目未见著录。卷六《养鹅鸭》又引该书鹅辟射工一条,则此书似是厌胜类书,恐非医方。本条与《搜神记》用蘘荷辟蛊,如出一辙。⑦芹:可能是水芹(Oenanthejavamca),伞形科,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其嫩茎和叶柄作蔬菜。引《本草》的水靳,即水芹。遽:即苣字,不能确指是什么苣,但不出菊科莴苣属(Lactuca)或苦苣菜属(Sonchus)的植物。下文白蘸也应是莴苣属的植物。⑧马芹子:南宋郑樵《通志》卷七五说马芹俗谓胡芹。《要术》烹饪各篇引《食经》、《食次》用胡芹很多。李时珍说马芹子就是野茴香(《本草纲目》卷二六)。野茴香是伞形科的Angelicacitriodora。⑨蒜齑:捣蒜作成的调味齑菜,卷八《八和齑》正是用马芹子作为捣齑的和料。⑩萱:当是菫菜科的董菜(Violaverecunda),多年生草本,春末开花,带紫色,夏结蒴果。李时珍说董就是旱芹(伞形科的Apiumgraveolens,即俗称芹菜者),吴其溶说是紫花地丁(董菜科的Violaphilippica)。胡葸:即藁耳(Xanthiumsibiricum),又名苍耳,菊科,一年生粗壮草本。五六月开花,六至八月结有刺的倒卵形瘦果。收又二字,不好解释,也许是收后之误。但没有收后,同样不碍初冬畦种程序,《要术》不会这样累赘,收又可能竟是衍文。

【译文】蓑荷宜于种在树荫底下。二月里种。种一次,以后宿根年年自己生长。也不要锄。只须稍微加些粪,再用土盖上。

八月初,把地上的茎叶踏死。不踏死,地下根茎的滋养不够。

九月中,掘出旁边长出的根茎作菹菜,也可以在酱中腌作酱菜。

十月中,拿谷麦稃壳盖在上面。不盖上就会冻死。到二月,扫去稃壳。

《食经》渍藏蓑荷的方法:蓑荷一石,洗干净,用水泡着。拿铜盆盛着六斗醋,搁在火上烧,使醋稍稍烧开。拿少量的蓑荷〔分次〕投入热醋里,让它稍稍变软了,便拿出来,摊在席子上,让它冷却。再舀出三斗醋,〔装在另一容器里〕,放进三升盐。再将冷却的蓑荷一层层地铺在罂子里,每一层加进三升干梅。然后拿调好的盐醋液汁浇在上面,用丝绵把罂口封盖严。二十天后便可以吃了。

《葛洪方》说:人中了蛊生病时,如果想知道放蛊人的姓名,只要拿蓑荷叶放入病人的卧席下面,病人立即会叫出放蛊人的姓名来。

芹和遽,都是收取宿根,作畦种植。常常要使它有足够的水。但是最忌用米泔水和咸水来浇。浇上就会死。这两种菜都容易繁息茂盛;种的又甜又脆,胜过野生的。

白遽,尤其宜于加粪,一年中常常有得采收。

马芹子,可以用来调和蒜齑。

董(jǐn)和胡葸(xǐ),种子成熟时收子。初冬作畦种下。明年开春,便早早有嫩苗采收,比野生的好。总要种得稠密为好,尤其宜于施上熟粪。

种苜蓿第二十九

《汉书·西域传》曰①,厕(jì)宾有苜蓿②。大宛马,武帝时得其马。汉使采苜蓿种归,天子益种离宫别馆旁。

陆机《与弟书》曰:张骞使外国十八年,得苜蓿归。

《西京杂记》曰③:乐游苑自生玫瑰树,下多苜蓿。苜蓿,一名怀风,时人或谓光风;光风在其间,常肃然自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怀风。茂陵人谓之连枝草④。

【注释】①见《汉书》卷九六《西域传》。罽宾、大宛是《西域传》中二国名,《要术》所引分别记载在该二国项下。《要术》是掇引其意,不是原文。②苜蓿:这是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豆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即张骞出使西域传进者。古代所称苜蓿,即指此种。现在我国北方栽培很广,为重要绿肥和牧草。《要术》主要用作饲料,还没有作为绿肥。厕宾:古西域国名。汉代疆域在今喀布尔河下游及克什米尔一带。③《西京杂记》:旧题西汉刘歆撰,经考证,作者实为东晋葛洪。西京指西汉京都长安。所记多为西汉遗闻佚事,也间有怪诞的传说。④今本《西京杂记》卷一载有此条,多有异文,光风下是:风在其间,常萧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比较明顺。《要术》肃然自照,费解,有脱讹,末一苜蓿下也宜有为字。乐游苑,西汉宣帝所建,在今西安城南、大雁塔东北。茂陵,原为茂乡,因汉武帝陵墓所在,因名茂陵。汉宣帝时建茂陵县,治所在今陕西兴平东北。

【译文】《汉书·西域传》记载,厕(jì)宾国有苜蓿。大宛国有好马,汉武帝时得到了大宛马。汉朝出使西域的人,采得苜蓿种子回来,天子便在离宫别馆的旁地,多加种植。

陆机给他弟弟的信里说:张骞出使外国十八年,带得苜蓿种回来。

《西京杂记》说:乐游苑中有野生的玫瑰树,树下多长着苜蓿。苜蓿,又名怀风,当时人也有叫它光风的;风吹在枝叶间,〔萧萧地发出响声,太阳〕照着它的花,反映出光彩,因此叫苜蓿为怀风。茂陵人管它叫连枝草。

地宜良熟。七月种之。畦种水浇,一如韭法。亦一剪一上粪,铁杷耧土令起,然后下水。

旱种者,重耧耩地,使垅深阔,窍瓠下子,批(biè)契(xiè)曳之。

每至正月,烧去枯叶。地液辄耕垅①,以铁齿楱锅楱之②,更以鲁斫属斤其科土③,则滋茂矣。不尔,瘦矣。

一年三刈。留子者,一刈则止。

春初既中生啖,为羹甚香。长宜饲马,马尤嗜④。

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都邑负郭,所宜种之。

崔寔曰:七月、八月,可种苜蓿。

【注释】①地液:指返浆。启愉按:华北平原地区,现在大体上在惊蛰前后地面开始解冻融化,这时融层还薄,冻层仍厚。随着气温的继续上升,土层融化逐渐加厚,融雪和解冻水分聚积地表(下面有冻层托水),地面形成显著潮湿状态,通常称为返浆。返浆阶段是春季保墒最有利的时期。《要术》称返浆初期为地释,即化冻,称返浆盛期为地液,就是地面显著潮湿的状态。②耕垅:耕翻沟间的垄。垅,同垄。启愉按:《要术》的垅,通常指播种沟或栽植沟,但这里的垅指条播的行间,即播种沟间,因为种着苜蓿的沟是不能耕翻的。但紫苜蓿的根系强大,会延伸到行间,现在耕翻行垄,不但松土保墒,并且耕断延伸的旧根,促使新根生长,起到更新复壮的作用。下文用鲁斫掘锄宿根外旁的土,作用相同。《四时纂要·十二月》烧苜蓿条:耕垄外,根斩(断),覆土掩之,即不衰。目的也相同。③鲁斫:一种重型钝刃的锄头,《王氏农书》说就是钁。

④嗜下《辑要》引《要术》有之字,宜有,不然,或与此物连读,就费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