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齐民要术
11873300000012

第12章 齐民要术卷第一(7)

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不能使水西流;后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而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不可易也。

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是故人君上因天时,下尽地利,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殖桑麻。肥、、高、下,各因其宜。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树以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蓏,秋畜蔬、食,菜食日蔬,谷食日食。冬伐薪、蒸,火日薪,水日蒸③。以为民资。是故生无乏用,死无转尸。转,弃也。

故先王之制,四海云至④,而修封疆;四海云至,二月也。虾蟆鸣,燕降,而通路除道矣;燕降,三月。阴降百泉,则修桥梁。阴降百泉,十月。昏,张中,则务树谷;三月昏,张星中于南方。张,南方朱鸟之宿。⑤大火中⑥,即种黍、菽;大火昏中,六月。虚中,即种宿麦;虚昏中,九月。昴星中,则收敛蓄积,伐薪木。昴星,西方白虎之宿。季秋之月,收敛蓄积。……所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

霜降而树谷,冰泮而求获,欲得食则难矣。

又曰: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言不夺民之农要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止;欲,贪。节欲之本,在于反性。反其所受于天之正性也。未有能摇其本而靖其末,浊其源而清其流者也。

夫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故圣人不贵尺璧而重寸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故禹之趋时也,履遗而不纳,冠挂而不顾,非争其先也,而争其得时也。

【注释】①见《淮南子·修务训》。下文禹决江疏河、食者民之本、故先王之制三段,均见《淮南子·主术训》,霜降而树谷一段见《淮南子·人间训》,又曰的首段见《淮南子·泰族训》,次段见《淮南子·原道训》。正文微有差异,注文大有不同。盖注文有东汉马融、延笃、许慎、高诱等注家,马、延注已佚,许慎注亡于宋末,今仅存高诱注(混有许慎注),而《要术》所引,几乎全是许慎注。现在还存有隋代杜台卿的《玉烛宝典》,分别引有《淮南子》的许慎注和高诱注。据杜书,可以参证贾氏所引为许慎注,则贾氏所用似为许注本。但也杂有高诱注,半途突然出现高诱曰云云,即系高注,实为后人据高注本所加。②是藨是蓑是高诱注引《左传·昭公元年》的文句。芸耕,《要术》各本同,高注作耘耔。芸同耘,没有问题。耔是壅土,蓑也是壅土,释蓑应作耔,《要术》耕是耔字之误。③火日薪,水曰蒸:可能这是《淮南子》的许慎注,但不好理解。今本高诱注作:大者日薪,小者日蒸。④四海云至: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周有海环绕着,《尚书·禹贡》所谓四海会同,即认为九州之外,就是四海。《礼记·祭义》乃具体提到东海、西海、南海、北海,但也没有确指什么海域。这里四海云至,就气候条件说很难理解,不会是天四边的云气都汇合到天中央来,大概含有方术家观望云气的色彩,或者是含糊地说某一海面有某种云气出现吧?⑤此条注文,各本原作:三月昏,张里中于南方朱鸟之宿。有脱文。启愉按:二十八宿以南方的七宿共称朱鸟,其第四宿中星为星宿,而张宿是第五宿,不得云中于,而且在二十八宿的昏中运行上,对张宿说成中于南方朱鸟之宿,尤其不通。今本高诱注的原文是:三月昏,张星中于南方。张,南方朱鸟之宿也。《要术》脱去重文的张,南方三字,致不可解。今据高注补入。⑥大火:大火星:即心宿,二十八宿之一,东方青龙七宿的第五宿。下文六月,有问题,《玉烛宝典》卷四引《淮南子》许慎注是:大火昏中,四月也。今本高诱注是:大火,东方仓龙之宿。四月建巳,中在南方。六月种黍子和豆,太晚。

【译文】《淮南子》说:地势〔西高东低〕,水总是向东流的,但是必须通过人工的整治,涝水才能进入水道流去。水势虽然是向东流的,但必须经过人力的疏通,才能顺着水道流行。禾苗是春天长出的,但是必须经过人力的加功,五谷才能顺遂地成长。高诱注解说:加功,是指是(biāo)是蓑(gǔn)的耘草和〔壅土〕。遂,是成长。如果听任涝水自己乱流,或者等待五谷自己生长,那么,大禹治水的功劳就不能建立,后稷虽然聪明也别想种得出粮食了。

大禹开通疏浚长江黄河,为天下百姓兴建大利,却不能使水倒转来向西流去;后稷垦辟荒野草地,让老百姓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却不能使谷子在冬天生长:这难道是人力没有尽到吗?是事实上不可能啊!因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四季的自然规律是不能变更的。

粮食是民众的根本,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国家是君主的根本。所以君主上因天时,下尽地利,中用人力,因而所有生物都能顺遂地生长,各种谷物都能茂盛地繁殖。再者,教导百姓饲养六畜,按时令种植,勉力整治田地,多种桑树和麻。肥、瘦、高、低的土地,各自按照它们所宜栽培作物。丘陵、陡坡险峻不能种五谷的地方,种上竹子和树木。春天砍伐枯木,夏天采收瓜果,秋天蓄积蔬、食,菜类食物叫做蔬,谷类食物叫做食。冬天斩伐薪、蒸,火叫薪,水叫蒸。一年四季都让百姓有所依赖取用。因此,活着的人不缺吃穿,死了的人不致转尸。转,就是抛弃。

先王的制度,四海有云气涌现,便要整治边疆;四海云气涌现,在二月。虾蟆叫,燕子来到,便要修通道路;燕子来到,在三月。河流水位降低,便要修整桥梁。河流水位降低,在十月。黄昏时,张星中在南方,当务之急是种谷子;三月的黄昏,张星运行到正南方。〔张星是南方〕朱鸟七宿之一。大火星中在南方,就种黍子和豆子;大火星黄昏运行到正南方,在六月(?)。虚星中在南方,就种越冬宿麦;虚星黄昏运行到正南方,在九月。昴星中在南方,就该收敛各种庄稼,贮积起来,同时砍伐柴薪。昴星是西方白虎七宿之一。到秋季九月,就该收敛蓄积起来。……这些都是按照时令安排修治和种作,借以富国利民的。

霜降时种谷子,却想明年化冻时要收获,这样想得到粮食是办不到的。

又说:政治的根本,在于努力使人民安居乐业;安居乐业的根本,在于使人民有足够的食用;有足够食用的根本,在于不占夺农时;就是说不占夺农民从事生产的重要时间。不占夺农时的根本,在于节省靡费;节省靡费的根本,在于节欲;节是克制;欲是贪婪。

节欲的根本,在于回返到人的本性。就是回返到天然赋予的正当一面的本性。事实上,从来没有摇动着根本,枝梢还能保持安静的,也没有源流浑浊,下游还能保持清澈的。

太阳和月亮循环地周转着,时间不能跟着人走。所以圣人不贵重一尺的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正是因为时间难以得到而容易消失啊!因此,大禹为了赶时间,鞋子掉了来不及趿上,帽子挂住了也顾不得拿下,并不是为了抢先,只是为了抢得宝贵的时间。

《吕氏春秋》曰:苗,其弱也欲孤,弱,小也。苗始生小时,欲得孤特,疏数(shuó)适,则苗茂也。其长也欲相与俱,言相依植,不偃仆。其熟也欲相扶。相扶持,不伤折。是故三以为族,乃多粟。族,聚也。①吾苗有行,故速长;弱不相害,故速大。横行必得,从行必术,正其行,通其风。行,行列也。《盐铁论》曰:惜草茅者耗禾稼,惠盗贼者伤良人②。

【注释】①见《吕氏春秋·辩土》。下条在同篇,但在此条之前。注是高诱注。正注文与今本均稍有差异。②《盐铁论》不见此句。草茅,各本均讹作草芳,清人吾点校改作草茅,《渐西》本从之,是。但由于原书无此句,马宗申以讹为正,强扯草芳指禾苗,与间苗联系起来。殊不知草茅是杂草的通名,此句也是古代的通语,如《韩非子》卷三七《难二》正有此句,作: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管子》卷二一《明法解》也有: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楚辞·卜居》还有: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均草茅为常语之证。

【译文】《吕氏春秋》说:禾苗弱小的时候,要孤单分开;〔高诱注解说〕:弱是幼小。苗开始长出还小的时候,要求孤单独立,只有稀密适度,才能长得茂盛。长大时,要互相靠近;就是说要彼此倚靠着,不至于仆倒。成熟时,要互相帮扶。就是彼此互相扶持,不至于损伤折断。这样,三株作为一族,所以结的子实多。族,就是聚合成一窠。我的苗有整齐的行列,所以长得快;幼小时稀疏不相妨碍,所以长大也快。横行必须左右相对,纵行必须前后对直,行行都整整齐齐,通风好。行,就是行列。

《盐铁论》说:爱惜茅草,就会损耗庄稼;宽饶盗贼,就会伤害好人。

《汜胜之书》曰:种禾无期①,因地为时。三月榆荚时雨,高地强土可种禾。

薄田不能粪者,以原蚕矢杂禾种种之,则禾不虫。

又取马骨判一石,以水三石,煮之三沸;漉去滓,以汁渍附子五枚②。三四日,去附子,以汁和蚕矢、羊矢各等分,挠呼毛反,搅也。令洞洞如稠粥。先种二十日时,以溲种③,如麦饭状④。常天旱燥时溲之,立干;薄布,数挠,令易干。明日复溲。天阴雨则勿溲。六七溲而止。辄曝,谨藏,勿令复湿。至可种时,以余汁溲而种之,则禾稼不蝗虫。无马骨,亦可用雪汁。雪汁者,五谷之精也⑤,使稼耐旱。常以冬藏雪汁,器盛,埋于地中。治种如此,则收常倍。

【注释】①禾,各本都脱,据《御览》卷九五六榆引《汜书》补。②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根,有猛烈的毒性,外用有杀菌作用。配为粪衣的药,具有防治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作用,并可防止种子被雀鸟啄食。但能否使禾苗长出后不受虫害,则有未详。③溲:这里指把调和好的粪糊糊拌附在种粒上。反复拌附六七次,种前再拌一次,随即播种。这就是《汜书》著名的溲种法。1956~1958年,南京农学院(今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理教研组对《汜书》的溲种法进行了检验性试验,河南百泉农业试验站作了栽培性试验,都用小麦种子代替粟种,表明溲种法具有早苗、全苗、壮苗效应,具有保墒和增产的间接效应。增产的原因是粪衣起到种肥的作用,但增产幅度不大,像《汜书》说的那样高产是过分夸大的。(朱培仁:《中国包衣种子的发生与发展》,《中国农史》1983年第1期)④麦饭:这是魈(《说文》读若冯)的麦食,即整粒煮的麦饭。这里种子溲附上一层粪壳,一则种粒增大了,二则要求颗粒之间不粘结,正像麦粒煮后胀大了麷的。说详拙著《元刻农桑辑要校释》第56页。⑤重水是抑制生物生长的。据苏联研究,雪水所含重水特少,比普通雨水少3/4,因此雪水对生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据试验,在种子发芽率上,普通水与雪水之比为100:140。用雪水浇灌黄瓜,增产21%;浇灌四季萝卜,增产23%。这里说雪水是五谷之精,是有一定道理的。

【译文】《汜胜之书》说:种谷子没有固定的日期,看土地的情况来决定播种的时期。三月榆树结荚的时候,遇着下雨,可以在高地的强土上种谷子。

瘦薄的田没有条件上粪的,可以用蚕屎和入谷种中一起种下;这样还可以免除虫害。

又,把马骨斫碎,一石碎骨用三石水来煮,煮沸三次;然后漉去骨渣,把五个附子浸渍在骨汁里。三四天后,漉去附子,用分量相等的蚕屎和羊屎加进去,搅和均匀,使它成为稠粥的样子。下种前二十天,拿这种粪糊糊来溲种子,溲成像麦饭那样。通常在天气干燥时溲种,干得很快;薄薄地摊开,多次搅动,让它干得更快。第二天再溲。阴雨天不要溲。溲过六七次停止。随即晒干,小心贮藏,不能让它再受潮。到可以播种的时候,拿剩下的糊糊再溲一次后播种。这样,禾苗就不会受虫害。如果没有马骨,也可以用雪水代替。雪水是五谷的精髓,可以使庄稼耐旱。常常要在冬天收藏雪水,用容器盛着,埋在地下。这样处理种子,常常可以得到加倍的收成。

《汜胜之书》区种法曰: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①,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也。诸山、陵、近邑高危倾阪及丘、城上,皆可为区田。

区田不耕旁地,庶尽地力。

凡区种,不先治地,便荒地为之。

以亩为率,令一亩之地,长十八丈,广四丈八尺②;当横分十八丈作十五町;町间分为十四道,以通人行,道广一尺五寸;町皆广一丈五寸③,长四丈八尺。尺直横凿町作沟,沟广一尺,深亦一尺。积壤于沟间,相去亦一尺。尝悉以一尺地积壤,不相受,令弘作二尺地以积壤④。

种禾、黍于沟间,夹沟为两行,去沟两边各二寸半,中央相去五寸,旁行相去亦五寸。一沟容四十四株。一亩合万五千七百五十株。种禾、黍,令上有一寸土,不可令过一寸,亦不可令减一寸。

凡区种麦,令相去二寸一行。一行容五十二株⑤。一亩凡九万三千五百五十株⑥。麦上土,令厚二寸。

凡区种大豆,令相去一尺二寸。一行容九株⑦。一亩凡六干四百八十株。禾一斗,有五万一千余粒。黍亦少此少许。大豆一斗,一万五千余粒也。⑧

区种荏,令相去三尺。

胡麻,相去一尺。

区种,天旱常溉之,一亩常收百斛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