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家庭收藏指南(时尚生活指南)
11872500000037

第37章 古陶罐的魅力(28)

人们常说:“艺高人胆大。”用在收藏家上也很符合。一般情况下,收藏者眼力越高,购藏古玩时信心越强,胆子越大,对藏品真伪优劣的判别也越加果断。反之,则畏首畏尾,犹豫不决。这样一来,便很难买到高品位的古玩藏品。即使是极有价值的东西,也会在藏家眼皮底下跑掉。艺术家林散之嗜砚如命,一生惨淡经营,蓄砚百数方。他收藏的“龙尾金星砚”得于1928年,先是一农人自乌江河湾中掘得,后被他人所得,但不为所重,被林散之发现,慧眼而识真品,宝物方见天日。抗日战争期间,他又得一紫色椭圆形小砚,纹如冰裂,视之有痕,摸之无迹,此乃广东肇庆水岩大西洞三层所产之端砚,原为晚明吕留良旧藏,世称“吕留良虫蛀砚”。此外,他收藏的“铜雀台瓦砚”也是品位极高的藏品。他在《铜雀台瓦砚歌》的序中说:“民国二十七年秋月,余至金陵,得汉铜雀台瓦砚一方,为明洪武五年土人掘于漳水,始琢成砚,质坚色温,发墨不让端歙产,可珍也。”林散之的古砚藏品不但俱为真品,而且件件皆精。这种高层次的收藏活动和对藏品的高水平的选识,体现了一个文人和艺术家的眼力。

鉴赏古玩达到眼高手高诚然不易,但也绝非无法攀登。只要刻苦钻研,不要不懂装懂,自有得心应手之时。初次鉴赏,时有受欺,只当是交点学费,虽失犹得,不足为憾。每当购一伪品或劣物,一定要细心总结教训,求其何以为真,何以为伪,久而久之则入目了然。刚刚涉足古玩鉴赏者,还要向行家请教,以他人之言,印之于心,证之于物,方能有得,既得之后,再推及他物。王献唐先生在批评某些人在鉴藏上的“曲讳”之举时谈道:“有一友人喜藏泉,高标目力,谓个人所收,从无赝物,如有发现中有伪品,即以宴请谢之。似此举措,安能受人言,人亦安肯进言耶。”在谈及他个人鉴藏古印玺时曾说:“余初收印,亦曾受欺,半年之后,即有得心应手之乐,然以稍有把握之故,偶或不加细察,见即问价,交成持回再审,则伪物也。俗云,干到老学到老,诚非易易。”(《五镫精舍印话·鉴赏》)唐老尚且如此,我辈更须受人之言,细心熨贴,方能眼高手高。

交易场上有学问

古玩交易不同于其他商品交易。古玩价格除了拍卖公司的委托品可以公开亮价,一般古玩店或地摊上的货色,既无明码标价,又无统一价格。多数古玩商只会对内行人客气,对外行人则漫天要价,甚至摆出高姿态唬人。因此,投资古玩必须有一套交易场上的学问。有关这一点,不少古玩书已有所提及,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要有自信心,不要被古玩商吓住,要知道他们的古玩知识和鉴别眼力未必高过你。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谁也不能可把众多的专精知识掌握全。你这一点不如他,可也有时你知道的,他却一窃不通。在古代艺术品的交易中,“漏”与“拣漏”的事清紫檀雕花卉笔筒15cm×13cm价值5万元时有发生,把自己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凭着一种突发的灵感,你同样可以“拣漏”。

(二)学会讨价还价,设法把价钱划到最低价位,争取用最合理的价格买到最合适的东西。古玩行对古玩的报价几乎没有无水分和埋伏的。他说这东西卖1000元,其实他原本只想卖500元。你想出价时至少也得照1/2或1/3地砍。你一旦将价钱递高了,想收也收不回来了。古玩行有个规矩,买家只要递价就得要,如果翻悔、收缩或褪套儿会遭人耻笑。当然最好的办法是不要轻易递价,要反复权衡、多方比较以后,再说价,这样有回旋余地,不能自己把自己套死。

(三)看中某件东西不要急于买下,要沉得住气。不管别人是否与你争抢,你自己必须耐住性子,心中有数。如果有条件,最好回去查阅有关资料,或是请教别人,打听一下行情,辨明一下真伪,然后再去和古玩商谈价钱,这样不容易吃亏,反正钱在你自己的口袋里,不用着急。

(四)看到好东西要不动声色,喜欢的东西不能当面说喜欢,只轻描淡写地说这东西还可以,甚至贬低一通。心里明明喜欢这件,眼睛却盯着那件,表面上对你所喜欢的东西不屑一顾。如果见到喜欢的东西马上流露出来,表现出激动或非要不可的神态,东西的价格立刻上涨,而且本来可以降下来的价会被牢牢咬住,用行话说,鎏金四鸣钟高42cm,宽17.5cm这叫你付的“表情钱”。

(五)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最好声明一下,表示自己不太懂,眼力差,但看东西时也流露出自己并非真的不懂,既留有余地,又不能让人把你当成外行。

(六)买东西不能随波逐流。凡是某种东西广泛流行,假货必多,喊价也比较离谱。眼睛要盯着那些暂不被人注意却又有购藏潜力的器物。

(七)要买的东西一定要事先看仔细,看不清可在阳光底下看,也可用放大镜。因为有些古玩常常采用一些难被人发现的手法将毛病掩饰。你当时没有看清,买到手里,等你发现时已后悔莫及。如果退货,就会惹出许多麻烦,实在让人堵心。

台湾1989年9月的《艺术家》杂志刊有无双的文章:《世界上第一流的投资——艺术投资》。该文揭示了从事艺术投资的四大优点为:一、它可以提高您的身份与地位;二、它可使您全家人接受艺术的陶冶;三、它的增值率高又强,保值最稳定,携带最方便;四、它的价值有如黄金,全球公认且通行。这种情况在大陆未尝不是如此。毋庸讳言,现今在我国,投资收藏古玩确有很大风险,但它也确是一种回报率极高的投资方式。投资古玩慎重小心是必要的,但也不要畏惧不前。有人将古玩投资说成是智力与勇气的较量,不无道理。

怎样拣“漏”?机遇+眼力+魄力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一中记其亲历一事:

有一姓顾的卖花老妪,拿着一件旧瓷器叫卖。那瓷器似笔洗而略清中期青玉高浮雕人物仙子10cm×18cm价值1万元-1.5万元浅,四周内外及底皆有渤色。像是哥窑所产名瓷,但无哥窑瓷器所具有的冰纹特征。器中平如砚,独露磁骨,边线界画甚明,不出入毫发。纪晓岚看过,不知是什么器物,也觉得没什么用处,就没有买下。后来他读《广异志》一书,见书中写嵇明见石室道士案头朱笔及杯语,又读《乾膜子》,见书上写何元让曾见狐有朱盏笔砚语,又见《逸史》一书载叶法善持朱钵画符语,才猛然明白:唐代以前没有朱砚,点勘校对文籍,则研朱砂于钵。杯盏略小而口侈,以便掭笔。钵稍大而口敛,以便多注浓沈。顾妪所卖的东西就是朱砂盏啊!他明白之后赶紧叫人找到顾妪,问她那件瓷器现在何处了。顾妪回答说,那件东西本是她花30钱在市上买得,卖者说是从井中捞得。她买回家被老公斥责,说她没道理买一件无用的东西,所以她又赶紧转卖,结果以20钱卖于杂物摊。今已快一年了,谁知那东西流落到何处了。纪晓岚听后深为惋惜。他感叹道:“世多以高价市赝物,而真器往往见摈。余尚非规方竹漆断纹者,而交臂失之尚如此,然则蓄宝不彰者,可胜数哉?”

纪晓岚所记,对收藏投资者很有启示。与精品、绝品擦肩而过是每个收藏者在收藏生涯中都会遇到的事。这里除了有藏家资金不足的原因,很多则是由于藏家心态不佳及收藏决策失误清墨苑萃珍墨1套259.5克16锭价值2万元等造成的。具体说来,主要有四点。一是购买精品的勇气不足,可以说是见了精品就“害怕”。面对难得之物,反而犹豫彷徨,行动迟缓,心里犯毛发虚,总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拿下来,等到自己下决心购买时,人家东西已经出手。二是在价格上过于计较。见到精品、绝品还一再向卖家讨价还价,踌躇不决,坐失良机。三是见到精品后,在卖主面前表现得过于心切和外露。让卖主立即意识到此物价值不凡,奇货可居,原本要价不高,如此一来,竞改口变成了天价,终使买家无法接受而可望不可求了。行里人管这种情况叫“惊了卖家”。四是对东西的真伪拿不准,年代、用途等判断不清,不知其真正价值,不好下决心。纪晓岚与朱砂盏失之交臂大概就属于这种情况。

人言:“货唯卖与识主才得其价,马唯遇伯乐方得其价。”然而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伯乐不常有,某些古董也难得识主。明明是前代文物精品,由于卖者不识,只当是无用杂物,随便二三十钱便将其卖掉,甚至流落于市井杂物摊上无人问津。买家与卖家中,像清代顾姓老妪式的人委实不少。而这种情况,对于收藏投资者来说正是难得的机遇,或者说其本身就是个“漏”。机遇可遇而不可求。今天,这样的机遇和“漏”虽然不多,但毕竟还有。面对机遇却痛失机缘,与“漏”不期而遇却又失之交臂,这实在是收藏者的悲哀和失误。

怎样避免这种悲哀和失误?笔者以为,作为买家,重要的一点是要识货懂货有眼力,防止“以高价市赝物”;其次要决心大,勇气足,当机立断,遇事不慌,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该出手就出手。买古玩当然是要砍价划价的,但藏家的一生能碰上几次绝品?当你用低价无法将其拿下时,就不能再咬住原价不放了,你甚至得依从卖家的出价,宁可用高出头的价也得将其买下,否则这东西将很快被别人买去,那时你将后悔莫及。但话也得两方面说,当你见到绝品时还不能过于外露。东西本来可以稳稳当当地买,精品摆在眼前也不必急急渴渴,将狂喜溢于言表,开始讲价时也不必将价递得太高,你一旦“惊了卖家”,付出的代价可是不得了的。

笔者将收藏投资者与精品、绝品之缘概括为一个公式,即“缘份=机遇+眼力+魄力”。这中间,机遇、眼力、魄力,三唐早期黄釉骆驼(有修)45.5cm×41cm价值6万元-8万元者缺一不可。据我观察,很多投资收藏的人就是这样抓住了机遇、拣到了“漏”。

审慎出击不必惜售

随着收藏活动的深入和文玩市场的活跃,越来越多的收藏者走上了“以藏养藏”的道路,实行投入、产出、再投入、再产出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