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针炙与按摩
11871500000065

第65章 神经系统疾病(7)

(五)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材非手术疗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椎间盘的突出部分和受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加速消退,从而减轻或解除神经根的压迫,使疼痛减轻或消退。非手术疗法有卧床休息、牵引、按摩、理疗、消炎止痛药物及硬膜外注射类固醇药物。

(1)卧床休息:这是最简单的治疗方法。生物力学研究已经证明,采用半抬高上身卧位,或屈髋屈膝侧卧位,能明显解除椎间盘和神经根压力。卧床休息使患病部位静止,也有助炎症消退。卧硬床,如能坚持治疗,一般3~4周内可望缓解。

(2)牵引:牵引有骨盆牵引、垂直悬吊牵引及机械牵引,经过牵引使椎间隙增大、关节突关节拉开、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突出的髓核部分复位。亦能明显缓解椎间隙和神经根的压力,从而缓解症状。

(3)推拿、按摩和理疗:推拿、按摩和理疗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推拿、按摩可改变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相对关系,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但如使用不当也可加重突出并使症状加重。

(4)药物治疗:非激素类抗炎止痛药对缓解疼痛及消除炎症也有一定帮助。适当应用利尿药亦可减轻神经根水肿充血。

(5)硬膜外激素的应用:硬膜外注射长效激素和麻醉药物(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的好方法,60~85%近期效果良好,而长期效果亦可达30~40%。

绝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非手术疗法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然而仍有约10%的病员需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1)手术原则

①只有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较重者才考虑手术治疗。

②决定手术治疗前,术者和患者均应了解手术仅能消除症状而不能治愈椎间盘病变,使之恢复正常。

③术后脊柱仍应注意保护,不宜作反复弯曲、旋转活动,特别应尽量避免在脊柱屈曲位搬运重物。

(2)手术方法

①传统腰椎间盘摘除术。

②前路椎间盘摘除术。

③显微腰椎间盘摘除术。

④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

随现代手术技术及辅助设备的进步,手术趋向于对病患只进行局限的软组织剥离和骨性切除,减少椎管内的干扰,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但新的微创手术方法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需很好的掌握其适应证,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六)预防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以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所以,预防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1.预防教育应积极向好发人群及患者进行宣传教育,普及本病的基础知识,使他们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病、防病。

2.健康检查对从事久坐、久立、腰部运动较多的人群进行腰背部保护指导,防止反复损伤和过度劳损,并定期予以体检。

3.劳逸结合应注意不要在一个固定体位下劳动、工作时间过久,特别是伏案、弯腰工作时,要间歇地变换姿势,以使疲劳的肌肉得到休息。

4.改善工作居住环境,消除不利因素刺激长期受风、寒、湿等刺激常可引起腰腿痛或关节痛,平时应加以避免。

5.用腰围支持保护,减少外伤,腰部外伤要及时诊治。

6.纠正不良姿势是预防的重点。长期不正确的立姿、坐姿、睡姿均可使腰背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长此以往,可使腰背肌劳损,腰椎失稳,易于发生本病。

7.适当活动腰部,增强腰背肌肌力,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对腰椎间盘的预防有很好的作用。

二、点穴按摩

(一)点穴疗法

1.取穴命门、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腰阳关、秩边、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风门、阳陵泉、承山、昆仑。

2.定位

命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肾俞—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气海俞—腰部,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肠俞—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俞—腰部,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腰阳关—腰部,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秩边—腰骶部,第4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

环跳—股外侧部,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承扶—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殷门—大腿后侧,承扶下6寸。

委中—胭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风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胭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阳陵泉—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承山—小腿后侧,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昆仑—足背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二)自我按摩法

1.揉腰用双手掌对腰骶及患侧大腿进行揉按,力量不宜过大,以自己感到舒适为度,操作3分钟。

2.点穴对上述诸穴进行点按,每穴1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3.颠脚运动直立位,双脚并拢,脚跟有节奏地抬离地面,然后放下,如此交替进行,持续1~2分钟。

4.踢腿运动双手叉腰或一手扶物,双下肢有节奏地交替尽力向前踢,后伸,操作10~20次。

5.伸展运动双手扶物,双下肢交替后伸,脚尖着地,尽力向后伸展腰部,操作10~20次。

6.转腰运动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上肢肘关节屈曲平伸,借双上肢有节奏地左右运动,带动腰部转动,操作10~20次。

7.伸腿运动仰卧位,双下肢交替屈膝上抬,尽量贴近下腹部,重复10~20次。

8.挺腰运动仰卧位,屈双膝,双手握拳,屈双手置于体侧,腰臀部尽量上抬,挺胸,缓慢进行10~20次。

9.后伸运动俯卧位,两臂及两腿自然伸直,双下肢交替向上尽力抬起,重复10~20次。

10.船形运动俯卧位,双肘屈曲,双手交叉置于腰后,双下肢有节奏地用力向后抬起、放下,同时挺胸抬头,重复10~20次。

11.擦肾俞双手掌反身向后,用擦法在肾俞处进行操作,以局部透热为度。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一、疾病概述

(一)基本知识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于老年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关节软骨的非炎症性退行性变并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临床可产生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特点。

1.关于骨赘

(1)什么是骨赘?骨赘又称骨质增生、骨刺,是指在骨关节边缘上增生的骨质,它是骨性关节炎的一种表现。由于近年来X线检查的普遍应用,因而发现骨质增生的情况也就越来越多。

(2)骨质增生是“不治之症”吗?骨质增生是一种人体生理上的代偿功能,也是人体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它既是生理的,但又可能转变为病理的。它可以使失去稳定性的骨关节得以加强,从而有利于骨关节的稳定性,但也可能造成对周围神经、血管等的压迫,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过这仅占一小部分。

有研究表明,20岁以下鲜见骨质增生,20~30岁的骨质增生占11%,31~40岁占36%,41~50岁占78%,51~60岁占93%。可见骨质增生是中老年时期骨关节的生理性退行性变化,乃是人体衰老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与年龄、骨关节及椎体承受的压力以及解剖生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临床实践也证明,人体有了骨刺,并不都会出现临床症状;反之,出现临床症状者,也并不都有骨质增生。因为骨刺的有无、大小、多少与临床症状的轻重程度不成正比关系。引起临床症状的直接原因并不在骨刺。骨质增生在多数情况下并不都意味着是病,而是一种生理性的组织反应。

(3)骨刺能摸着吗?保守治疗能将其去掉吗。骨刺多见于承受压力较大的部位,由于它处在深层,外面又有肌肉、韧带、肌腱、关节囊等组织的包裹,所以,除位于浅表部位的骨刺以外,一般骨刺是用手摸不着的,只能是通过X线片来确定它的部位,观察它的形状及大小。

一般治疗只能使症状有所改善或缓解,但这时再拍X线片复查,骨刺仍依然存在,这就更说明保守治疗不能将其去掉。

2.相关知识

(1)经常站立的人怎样防止腰腿痛:经常站立的人如教师、外科医生、售货员等由于经常需要站立工作,腰椎间盘压力很大,腰肌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极易造成腰腿痛。因此要特别注意:站立时经常变换姿势,经常变换受力的下肢并尽量减少站立的时间。

(2)站立时哪种姿势可预防腰痛:正确的站立姿势是身体的重心落在脚后跟上,使上身呈稍向前弯的姿势,两膝或其中一膝稍微弯曲。

(3)经常久坐的人怎样防止腰腿痛

①尽量不要久坐。

②座位要舒适,背部要靠在靠背上,这样腰背肌可以大部分放松,以减轻腰部的受力,这一点对于长途汽车司机来讲特别重要。

③经常变换姿势。

④工作一段时间后要起身做一些腰背部的活动,如向右旋转2~4圈、再向左旋转2~4圈、弯弯腰、使劲挺挺胸等。

⑤经常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球类、游泳、健身操等。

(4)经常运动的人怎样防止腰腿痛:运动员、体育爱好者由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尤其是对抗性比较强的运动,所以常会出现扭伤。如果不注意,就会造成伤处的积累效应,成为慢性损伤经久难愈。所以要注意剧烈运动以前必须先做充分的准备活动,让肌肉活动开后再去运动,防止肌肉拉伤。

运动性损伤基本都有局部肌肉肌腱的出血、撕裂,所以必须经过足够的休息、治疗,让伤处完全愈合后再参加体育活动。这个时间至少要2周左右。此外,运动前后要注意保暖,尤其是比赛的间歇。

(5)有腰腿痛的人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有腰腿痛的人特别应该注意自己的活动姿势,防止腰部的再次损伤。睡觉要睡硬板床,这样腰肌处于放松的状态,有助于损伤的恢复。而钢丝软床则使腰肌处于不断调整、收缩的状态。另外要经常锻炼腰背肌,如俯卧或仰卧,两臂伸直,用力使两臂和两小腿向一起靠拢,呈弓状。还要适度参加一些体育锻炼。

(二)病因病理

膝关节慢性骨关节炎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1.原发性骨关节炎是指人体关节因老年而引起的退行性变。随着年龄的增长,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软骨随着年龄增长及磨损,进而侵犯骨质,增生形成骨赘。

2.继发性骨关节病是由创伤、畸形和疾病造成的软骨损害,日久导致骨性关节炎。

(三)临床表现

1.年龄多发生在50岁以后,肥胖者较多见。

2.膝关节疼痛逐渐加重。早晨起床或从坐位站起时疼痛特别明显,稍微活动以后症状可缓解,但活动过度疼痛又会加重。

3.关节活动障碍,膝关节活动时有摩擦音,上下楼梯,上下斜坡不便,关节疼痛加重。

4.关节肿胀,严重者可引起股四头肌萎缩。

(四)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2.X线检查提示胫骨平台边缘变尖,关节间隙变窄。

(五)诊断

1.多见于中老年,以肥胖者为多见。

2.膝关节疼痛,初期活动劳累加重,休息减轻,转而持续疼痛,伴关节僵硬,活动后见好转。

3.膝关节活动障碍,尤以上下楼梯、上下斜坡不便。

4.X线检查提示,膝关节退行性改变。

(六)治疗

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变,自然病程一般不能逆转,但通过治疗,可解除症状,改进活动程度,增强关节稳定性,延缓进程。

1.全身疗法对患病关节加以保护,勿再受损或过度活动,以免骨赘、骨折或绒毛脱落人关节腔。严重时休息,或用石膏、夹板行外固定,减轻疼痛,防止畸形。关节可热敷或理疗。体形过于肥胖,应减轻体重。

2.药物疗法活血化瘀中药可缓解症状,减缓病程。若有局限性压痛,可局部注射强的松龙25mg(配以适量2%普鲁卡因),每周2次,每3次为一疗程。其作用是抗炎,不能改变其退行性变,也不宜注射过多,以免发生类固醇诱导的关节病。口服非甾体消炎镇痛剂可缓解疼痛。

3.体育疗法适当关节活动可增强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但不可造成疲劳。

4.手术疗法如果病人有持续性疼痛或进行性畸形,可考虑手术疗法。手术以关节成形术、关节置换术为主。

二、点穴按摩

治疗原则:活血、温经、通络、养筋

(一)点穴疗法

1.取穴梁丘,血海,鹤顶,委中,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

2.定位

梁丘—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2寸。

血海—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鹤顶—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

委中—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膝眼—屈膝,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内侧的称内膝眼,外侧的称外膝眼。

阳陵泉—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中指)。

(二)自我按摩法

1.指揉法施于膝关节周围,约3~5分钟。

2.按揉法操作在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鹤顶,血海,足三里,委中,其中重点按揉内、外膝眼及鹤顶,每穴约3~5分钟。

3.掌摩法施于膝关节及周围,约5分钟,直至有温热里透的感觉。

4.摇髌骨,拇指与食指分别放于髌骨两侧提起,并左右摇动髌骨。

5.拔伸膝关节。

6.疼痛甚者,加擦法以及湿热敷。

风湿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