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药大辞典
11871200000080

第80章 九画(5)

【现代研究】含胡椒碱、挥发油、芝麻素、脂肪油等。胡椒碱有镇静,抗惊厥及抗癫痫作用;荜茇提出的挥发油对白色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属、枯草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荜澄茄见《雷公炮炙论》。为胡椒科攀援性藤本植物荜澄茄Piper cubeba L.或樟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Pers.的果实。前者主产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印度等地;小乔木山鸡椒的果实,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异名】澄茄、毕茄。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温中散寒:用于胃寒呕吐,呃逆及脘腹胀满冷痛。用于胃寒呕吐,呃逆,常与高良姜、半夏、丁香、吴茱萸同用;用于脘腹胀满冷痛,常与高良姜、木香、青皮同用。若夹有食积者,可与炒麦芽、神曲、莱菔子等配伍。暖肾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可与胡芦巴、吴茱萸、元胡等同用;用于尿频,尿浊,可与乌药、益智仁、鸡内金、芡实等配伍。

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睾丸和附睾肿痛、阿米巴痢疾等。治阿米巴痢疾,可单用研粉入胶囊中服,每次1g,日服4次。

【用法用量】煎服:1.5~3g;或人丸、散。

【使用注意】辛温助火,阴虚有热及热证患者忌用。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荜澄茄素、树脂等。对黏膜有局部刺激作用,并能吸收。对泌尿道及呼吸道黏膜也有此作用。山鸡椒流浸膏可使尿量及氯化物排泄量增加。

草果见《本草品汇精要》。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Arn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的果实。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异名】草果仁、草果子。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除寒燥湿:用于寒湿停滞脾胃所致脘腹胀满,呕吐,食少,泄泻,常配伍厚朴、陈皮、白术、半夏、生姜、砂仁等。除痰截疟:用于痰浊壅盛之疟疾,或疟疾兼有中焦寒湿阻滞者,可配伍柴胡、黄芩、半夏、苍术、佩兰、草豆蔻、槟榔、常山、厚朴等,如截疟七宝饮(《杨氏家藏方》),达原饮(《瘟疫论》)。

现代常用于疟疾、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

【使用注意】气虚血亏或无寒湿实邪者忌服。

【现代研究】种子含挥发油等。

草乌头见候宁极《药谱》。为毛茛科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chb.等的块根。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苏、河南、安徽、辽宁等地。

【异名】乌头、鸡毒、土附子、草乌、竹节乌头、断肠草、生草乌、制草乌。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脾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腰腿疼痛及中风瘫痪,半身不遂。治疗风寒湿痹,腰腿疼痛,常与羌活、独活、附子、当归、乳香、没药等同用;治疗中风瘫痪,半身不遂,常与天南星、川乌、半夏、皂角配伍,如五虎汤(《杨氏家藏方》)。散寒止痛:用于寒邪凝滞所致脘腹冷痛,寒疝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偏正头痛。治脘腹冷痛,常与高良姜、吴茱萸同用;治寒疝腹痛,常与吴茱萸、橘核、荔枝核、小茴香同用;治跌打损伤,常与乳香、没药、五灵脂、麝香等同用,如寻痛丸(《世医得效方》);治头痛,常与细辛、白芷、川芎等配伍。解毒消肿:用于阴疽肿毒,单用研末外敷,或与贝母、花粉、生半夏、芙蓉叶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脑血管意外、破伤风等。

【用法用量】煎服:1.5~6g,或人丸、散。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或醋、酒磨涂。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有大毒,故身体虚弱、孕妇、阴虚火旺及热证疼痛者忌服。生品慎服,炮制品煎煮须1小时以上。反白及、贝母、白蔹、半夏、瓜蒌、天花粉;畏犀角、饴糖、黑豆;恶藜芦;忌豉汁。

【现代研究】含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等生物碱。乌头碱对小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紫草乌碱具有表面局部麻醉作用。煎剂有明显的促使蛋清性足跖肿胀消退的作用。

草石蚕见《本草会编》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石蚕StachysSIEBOLDII Miq.的块茎或全草。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地。

【异名】地蚕、甘露儿、蜗儿菜、土虫草、土人参、风子草、螺丝菜。

【性味归经】辛、甘,凉。归肺、肝、脾经。

【功效应用】解表退热:用于风热感冒,单用水煎服。祛湿解毒:用于湿热黄疸,取根与积雪草、栀子根、鲜茵陈、瘦肉同煎服;用于风湿痹痛,单用全草,水酒各半煎服;用于疮毒肿痛,蛇咬伤,可与积雪草、生半夏捣敷患处。此外,单用其根炖猪肺食,又治肺痨。

现代常用于感冒发热、黄疸、风湿性关节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全草15~30g,根30~60g,或浸酒,或焙干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现代研究】含水苏碱、胆碱等。

草血竭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血竭Polygonum paleaceum WaLL.的根茎。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异名】回头草、蛇疙瘩、鸢头鸡、蜂王七、老土蜂、血三七、紫参。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化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单用水煎服;用于外伤出血,研粉外涂伤口。活血祛瘀: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经闭痛经,癥瘕痞块,单用煎服,或焙干研粉温酒冲服。用于跌打损伤,亦可与接骨草水煎对酒服。解毒疗疮:用于痈肿疮疡,蛇咬伤,单用焙干研粉外敷。若与冰片共为粉,调蓖麻油或麻油外搽,又治水火烫伤。

现代常用于各种出血症、跌打损伤、疖痈、烧烫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研末1.5~3g。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或调敷。

【现代研究】含鞣质等。

草豆蔻见《雷公炮炙论》。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种子团。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异名】豆蔻、漏蔻、草蔻、偶子、草蔻仁、草叩、草叩仁。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温中燥湿:用于中焦寒湿不化所致脘腹满闷,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口泛清涎,舌苔白腻,可配伍藿香、苏梗、半夏、苍术、厚朴、砂仁等。

现代常用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结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疟疾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

【使用注意】本品温燥,津亏血少者忌服。

【现代研究】种子含挥发油、豆蔻素、山姜素等。水煎剂小剂量对离体豚鼠肠管呈兴奋作用,大剂量及挥发油则呈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属及大肠埃希菌有抑制作用。

草苁蓉见《吉林中草药》。为列当科寄生草本植物草苁蓉Boschniakia rossica Fedtsch.et Flerow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地区及内蒙古等地。

【异名】金笋、地精、肉松蓉、苁蓉、不老草。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补肾壮阳:用于肾虚阳痿,遗精,腰膝冷痛,小便遗沥,可与菟丝子、菖蒲,或山茱萸、补骨脂等配伍;用于妇女不孕症,可单用浸酒服,或与杜仲、鹿角胶、熟地、当归、麦冬共煎服。

现代常用于性功能障碍、女子不孕症、习惯性便秘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泡酒。

【现代研究】地上部分含草苁蓉醛、草苁蓉内酯;地下根茎含生物碱。

茵陈蒿见《神农本草经》。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嫩茎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异名】因尘、茵陈、因陈蒿、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

【性味归经】苦、辛,凉。归肝、胆、脾经。

【功效应用】利湿退黄:用于黄疸。若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发热、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者,常配伍栀子,大黄,即茵陈蒿汤(《伤寒论》);若黄色晦暗如烟熏、纳少脘闷、神疲畏寒者,常配伍附子、干姜、炙甘草,即茵陈四逆汤(《玉机微义》);若身重困倦、小便不利证候显著者,可配伍茯苓、猪苓等,如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祛湿止痒:用于湿疹瘙痒,遍身风痒,疥癣,单用煎服,或外洗,也可与黄柏、苦参、土茯苓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急、慢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系感染,胆石症,胆道蛔虫,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普通感冒,流感,浅层真菌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糖尿病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茵陈烯、茵陈酮等,另含叶酸、绿原酸。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胆作用。水煎剂或注射液对四氧化碳所致肝损害,无论在肝脏功能或病理形态方面均有治疗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胞杆菌、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胞杆菌、志贺菌属、脑膜炎奈瑟菌、流感病毒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试管内对艾氏腹水癌有轻度抑制作用。茵陈素等对引起皮肤病的某些真菌有强大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尚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醇浸剂对注射伤寒疫苗引起的人工发热家兔有显著解热作用。动物试验有明显降压作用。可扩张血管,降低血脂,抗凝血,使冠脉流量增加。

荞麦见《备急千金要方》。为蓼科1年生草本植物荞麦Fagopyrumesculentum Moench的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异名】乌麦、花荞、荞子、净肠草。

【性味归经】甘、酸,凉。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宽肠开胃:用于绞肠痧痛,噤口痢疾,磨粉炒黄,水调服。消积导滞:用于胃肠积滞之脘腹胀满,胃痛纳差,炒焦为末,水调服。消肿解毒:用于毒热壅结之赤游丹毒,痈疽发背,水火烫伤,磨粉,水或醋调涂。

现代常用于慢性肠炎、慢性菌痢、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

【用法用量】内服:磨粉炒黄,10~15g。外用:适量,研末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现代研究】瘦果中含水杨胺、4-羟基苯甲胺、N-水杨叉替水杨胺等。

荞麦七见《陕西中药志》。为蓼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翼蓼Pteroxygonum giraldii Dammer et Diels的块根。主产于陕西、四川、河南、山西等地。

【异名】白药子、石天荞、红要子。

【性味归经】酸、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疮毒,可取鲜品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用于水火烫伤,可与冰片分研混匀,麻油调敷,亦可与大黄、地榆、冰片共为粉,香油调涂。凉血止血:用于血热所致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可与白茅根、地榆、侧柏叶、生地共煎服。0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可与地榆各等份,研粉冲服,或煎服。

现代常用于疖肿、烧烫伤、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肠炎、痢疾等。【用法用量】煎服:6~9g;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少量蒽醌,并含大量鞣质。

茯苓见《神农本草经》。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主产于安徽、湖北、河南、云南等地。

【异名】茯菟、茯灵、伏灵、白茯苓、云苓、松苓、朱茯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肺经。

【功效应用】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停滞,兼有脾虚之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常配伍猪苓、泽泻、白术、桂枝,即五苓散(《伤寒论》);用于热淋,小便不利,常配伍栀子、赤芍、甘草、当归,即五淋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健脾补中:用于脾虚湿盛之证。若见倦怠乏力,食少,腹胀,泄泻者,常与党参、白术、山药、莲子等同用,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若见痰饮停滞,眩晕,心悸,咳嗽者,常与半夏、橘皮、桂枝、枳实等同用,如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若见带下,白浊明显者,可与山药等份为末,米饮调服。宁心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常配伍人参、当归、龙眼肉、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等,如归脾汤(《济生方》);若心气虚不能藏神,惊恐而不能安卧者,常配伍人参、龙齿、远志等,如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现代常用于肾炎水肿、心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神经衰弱、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慢性支气管炎、结核性胸膜炎、肝硬化腹水、宫颈炎及附件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虚寒滑精,或气虚下陷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