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药大辞典
11871200000067

第67章 八画(5)

【使用注意】苦杏仁有毒,用量宜控制,过量可出现昏迷、惊厥、呼吸麻痹、瞳孔散大等中毒症状,最后导致死亡。中毒者须立即静注亚硝酸钠,然后缓慢静注硫代硫酸钠急救解毒。民间内服杏树皮或杏树根煎剂进行解救。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者不宜用。婴儿慎用。

【现代研究】含苦杏仁苷、杏仁油,又含蛋白质和多种游离氨基酸。苦杏仁苷在体内分解产物氢氰酸,有剧毒。但微量氢氰酸能镇静呼吸中枢而有镇咳、平喘作用。杏仁油可润滑肠道,促使排便。

苦豆子见《新疆中草药手册》。为豆科灌木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ouroides L.的全草及种子。主产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

【异名】布亚(维名)。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燥湿:用于湿热痢疾,带下,单用炒至黑色,研末内服,或全草水煎内服;用于热毒疮疡,取子煎水外洗;治疗湿疹,顽癣,用干馏油配10%软膏外擦。和胃止痛:用于胃痛,吐酸,可与生姜、蒲公英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急、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胃肠炎,皮肤化脓性感染,湿疹等。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单用炒至黑色,研粉,每次1g,每日3次。

【用法用量】全草煎服:1.5~3g;种子炒黑研末:1g。外用:适量,煎水外洗。

【使用注意】内服过量,或炒制不合要求,可发生头晕、恶心、呕吐、腹胀、烦躁等副作用。

【现代研究】种子含苦参碱、金雀花碱、槐胺碱、槐果碱、槐安碱、苦豆碱等,叶中还含糖类和蛋白。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静脉注射,可引起动物血压先升后降;对温血、冷血动物之离体心脏有兴奋作用;对末梢及内脏血管有收缩作用。对血压之作用以苦参碱为最强,对心脏、血管之作用则槐果碱、槐定碱最强。

苦树皮见《四川中药志》。为苦木科灌木或落叶小乔木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D.Don)Benn.的树皮、根皮或茎木。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多有分布。

【异名】苦皮子、山熊胆、赶狗木、苦胆木、苦皮树、黄楝树、苦木。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大肠、小肠、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燥湿:用于湿热痢疾,腹痛,泄泻,单用研粉,或制片内服。解毒杀虫:用于热毒疮疡,咽喉肿痛,疥癣,湿疹,研粉调敷,或煎水外洗,并研粉内服。

现代常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胆道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胃痛、淋巴结炎、副睾炎、盆腔炎、肋膜炎、慢性支气管炎、烧烫伤等。

【用法用量】内服:研粉冲服,1~3g,或制片。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木材含苦木素、异苦木素、苦树素A、B、C、D、E、F、G等。总生物碱在体外对溶血性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属,枯草芽胞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苦木素可作健胃剂。在体外能抑制溶组织阿米巴的运动;浸剂灌肠可治蛲虫。

苦荞头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蓼科1年生草本植物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的块根及根茎。主产于东北、西北、西南等地。

【异名】荞叶七、荞麦七。

【性味归经】甘、苦,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健胃顺气:用于脘腹饱胀,胃脘疼痛,单用煎服;用于小儿疳积,可与鸡屎藤、臭牡丹等量,研粉服用。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腿疼痛,水煎服,或煎水熏洗。此外,与抱石莲各30g,黑竹根15g,水煎服,可治狂犬病。

现代常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胃溃疡、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等。

【用法用量】煎服:9~30g;浸酒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过服有碍胃气。

【现代研究】含芸香苷等黄酮成分,是黄酮类的丰富来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

苦荬菜见《救荒本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苦荬菜Ixeris denticulata(Houtt.)Stebb.的全草。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异名】苦荬、盘儿草、苦球菜、苦丁菜。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解毒消肿:用于痈肿疔毒,乳痈,可与蒲公英、地丁共捣敷,或与牛刺犁、牛大黄各等份,研末,香油调敷;用于口舌生疮,单用水煎含漱;用于咽喉肿痛,可与土牛膝、薄荷水煎漱咽。清热利湿:用于湿热痢疾,可与枫香树叶,或地锦同煎服;用于淋证,尿血,单味,水酒各半煎服;用于妇女阴道瘙痒,单用煎水熏洗患部。此外,单用水煎加酒冲服,药渣捣敷患处,可治跌打损伤。

现代常用于痈疖肿痛、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舌糜烂、阴道滴虫、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涂;或研末调搽;或煎水洗。

苦壶卢见《本草纲目》。为葫芦科1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苦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Standl.var.gourda Ser.的果实。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异名】苦匏、苦瓠、亚腰壶卢、药壶芦、长柄葫芦、金葫芦、京葫芦、小葫芦。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单用煎服,或与葶苈子等同用;亦可与虫笋共煎服。解毒散结:用于痈肿恶疮,疥癣,单用煮汁搽之,或与蛇蜕皮,露蜂房共为细末,生油调涂敷贴患处。

现代常用于肾炎水肿、小便不利、腹水、黄疸、糖尿病等。治糖尿病,可单用苦壶芦30g,水煎服。

【用法用量】煎服:6~9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苦楝皮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楝科落叶乔木苦楝Melia azedarach L.或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根皮或树皮。主产于华北、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

【异名】楝皮、楝根木皮、双白皮。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燥湿:用于疥疮,头癣,单用研末,以醋或猪脂适量调匀涂患处。驱虫:用于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单味煎服,或与芜荑、雷丸、鹤风、槟榔等同用。治蛲虫,亦可研末,以蜜制成栓剂,塞人肛门,或与百部、乌梅,每晚煎浓汤灌肠,连用3~4日;用于阴道滴虫,煎汤外洗,或制栓剂外用。

现代常用于疥癣、蛔虫病、蛲虫病、阴道滴虫等。

【用法用量】煎服:6~10g(鲜品15~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或煎汤熏洗,或制栓剂用。

【使用注意】对胃有刺激性,故体弱、孕妇及肝炎、肾炎患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苦楝素、苦楝萜酮内酯、苦楝萜醇内酯、苦楝皮萜酮。苦楝素有驱蛔虫作用,高浓度时能麻痹猪蛔,特别是头部的神经环,低浓度则有明显的兴奋作用,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除体外。苦楝子乙醇浸液,对若干常见的致病性真菌体外试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热水提取物有抗真菌的作用。苦楝素尚能兴奋兔在位及离体肠肌,使张力和收缩力增加,故用于驱虫时,不需另加泻药。

苦地胆根见《生草药性备要》。为菊科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 L.根。主产于长江流域及江南各地。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小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中暑发热,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单用水煎服;用于痈肿疮疡,乳痈,单用水煎冲酒服,或捣烂冲酒敷患处。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单用捣烂,调鸡蛋2枚共煎成饼服。此外,单用酒水煎服,可治跌打损伤。

现代常用于中暑发热、扁桃体炎、乳腺炎、急性肾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含漱。

苹果见《滇南本草》。为蔷薇科落叶乔木苹果Malus pumila Mill.的果实。主产于东北、华北、华东等地。

【异名】频果、平波。

【性味归经】甘、酸,凉。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益胃生津:用于津少口渴,纳食呆滞,捣汁或熬膏服用。除烦醒酒:用于饮酒过度,单用捣汁服。

现代常用于热病口渴、中暑、醉酒等。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生食或捣汁;或熬膏。

【现代研究】主含碳水化合物、淀粉、苹果酸、奎宁酸、枸橼酸、酒石酸等。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消化作用。

苜蓿见《名医别录》。为豆科多年生蓿根草本植物紫苜蓿Medicagosatire L.或南苜蓿Meicago hispida Gaertn.的全草。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异名】蓿、木粟、怀风、连枝草、光风草、金花菜。

【性味归经】苦、涩、微甘,平。归脾、胃、大肠、小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清利湿热:用于湿热泻痢,单用水煎服,或鲜草捣汁服;用于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车前子、萹蓄、大枣水煎服;用于淋证,小便不利,可与金钱草、穿山甲、木通、五灵脂同煎服。凉血止血:用于痔疮出血,单用水煎服,或捣汁服。

现代常用于肠炎、细菌性痢疾、黄疸、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捣汁(鲜品90~150g)。

【现代研究】含皂苷、异黄酮衍生物等。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苜蓿根见《新修本草》。为豆科植物紫苜蓿Medicago sativa L.或南苜蓿M.hispida Gaertn.的根。

【异名】土黄耆。

【性味归经】苦,微涩,寒。归肝、胆、小肠经。

【功效应用】清利湿热:用于湿热黄疸,小便淋漓涩痛,单用煎服或捣汁服。明目:用于夜盲症,鲜根30g,煎服。

现代多用于尿路结石、黄疸、夜盲症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捣汁服。

【现代研究】含糖类、氨基酸等。

苘麻见《新修本草》。为锦葵科1年生草本植物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的全草或叶。全国各地多有分布。

【异名】野麻、野苘、野芝麻。

【性味归经】苦,平。归大肠、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热毒蕴结之痈疽肿毒,漫肿无头,单用鲜叶和蜜捣敷,或与红糖捣敷;用于聤耳流脓,单用煎服,或与少许雄黄捣筛为末敷耳中;用于咽喉肿痛,可与一枝黄花、天胡荽煎服或绞汁服;用于赤白下痢,可与地锦、马齿苋等同用。祛风通络:用于风湿痹阻之关节酸痛,屈伸不利,可配伍威灵仙、寻骨风、鸡血藤等。

现代常用于皮肤化脓性感染、扁桃体炎、中耳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10~30g。外用:适量,捣敷。

【现代研究】含芸香苷等。

苘麻子见《唐本草》。为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e.的种子。

【异名】苘实、野苎麻子、空麻子。

【性味归经】苦,平。归脾、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利湿热:用于痢疾,泄泻,单用焙干,研细末冲服;用于小便淋漓涩痛,单用水煎服。解毒散结:用于瘰疬,单用研末,置豆腐干内水煎服;用于乳汁不通,可与王不留行、穿山甲共煎服。明目退翳,用于翳膜遮睛,常与猪肝炙干为散,米饮调服。

现代常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尿道炎、乳汁不通等。

【用法用量】煎服:6~12g;或入丸,散。

茄子见《本草拾遗》。为茄科1年生草本植物茄Solanum melongena L.的果实。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

【异名】落苏、矮瓜、吊菜子、草鳖甲、昆仑瓜、酪酥。

【性味归经】甘,凉。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痈,皮肤溃疡,乳头皲裂,研末调敷,或煅研细末,撒于创面。活血止痛:用于筋脉拘急疼痛,腰腿活动不利,煅烧存性,研末冲服。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肠风下血,血痔,烧存性,研末,米汤冲服。

现代常用于皮肤化脓性感染、乳腺炎、出血症等。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入丸、散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含葫芦巴碱、水苏碱、胆碱、龙葵碱等。口服或注射茄子提取物,能降低兔与人的血胆固醇水平,并有利尿作用。

茅膏菜见《本草拾遗》。为茅膏菜科多年生小草本植物茅膏菜Drosera peltata Smith var.Lunata(Buch-Ham.)C.B Clarke.的全草。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

【异名】捕虫草、露珠草、夏无踪、黄金丝、珍珠草、野高粱、地下明珠。

【性味归经】甘、辛,平。有小毒。归肺、肝、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全草或球根晒干研末,水调和为丸,胶布固定患处,24小时后取去,如起泡者,刺破消毒;也可单用煎服或泡酒服。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煎服,或研粉外敷。此外,单用煎服,又治小儿疳积,咽喉痛,痢疾,胃气痛;研粉敷贴大椎穴,治疗疟疾;酒精浸泡外搽,治疗湿疹、湿疮。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疥癣、神经性皮炎等。治神经性皮炎,可用鲜茅膏草全草适量,捣烂,外擦患处,至皮肤有灼热感,轻度疼痛时止,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