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药大辞典
11871200000041

第41章 五画(12)

【现代研究】全草含黄酮苷、生物碱、酚类、甾体、氨基酸、兰香草素钠等。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棒状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也有一定作用,较高浓度为杀菌,较低浓度为抑菌。体内试验证明,对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良好治疗效果,可使大多数动物免于死亡。对氨水刺激引起慢性气管炎的小鼠,口服兰香草煎剂有止咳作用。

半夏见《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小草本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异名】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制半夏、半夏曲、竹沥半夏、生半夏、三叶半夏、地茨菇。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应用】燥湿化痰:用于脾湿不化,痰饮内停所致的咳嗽痰多,咳喘气逆或痰逆头眩,常与陈皮、茯苓、甘草配伍,即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若属外寒内饮,痰多清稀者,可配伍干姜、细辛等,如小青龙汤(《伤寒论》);若属痰热咳嗽,亦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如清气化痰丸(《医方考》);若系风痰吐逆,眩晕头痛,可与白术、天麻等配伍,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降逆止呕:用于多种呕逆证,尤适用于胃寒,痰饮湿浊阻滞于胃引起的呕吐,常与生姜配伍,即小半夏汤(《金匮要略》);喟热呕吐者,可与黄连、竹茹等同用,如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顾氏医镜》);胃虚呕吐者,常与党参、白蜜等配伍,如大半夏汤(《金匮要略》);妊娠呕吐者,可配苏梗、砂仁等。消痞散结:用于痰湿内阻,寒热互结所致的胸脘痞闷,常与瓜蒌、黄连配伍,即小陷胸汤(《伤寒论》);气郁痰结所致梅核气,常与厚朴、苏叶、茯苓等同用,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若与昆布、海藻、浙贝母等同用,又治痰核瘰疬。此外,生半夏与生南星同研,醋调敷,可解毒消肿,治疗痈肿未溃;与葱白捣揉成团,塞患乳对侧鼻孔,可治乳痈。

现代常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耳源性眩晕,各种呕吐,痈肿未溃,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中耳炎耳内流脓,可研末浸于50%乙醇(1份半夏,3份乙醇)或米酒中,浸泡24小时以上,取上层澄清液滴耳(用时,先用过氧化氢溶液洗涤外耳道),每次滴药数滴,每日1~2次。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捣揉塞鼻;或浸乙醇中滴耳。

【使用注意】阴虚有热,肺燥干咳,津伤口渴及一切血证均忌服。反乌头。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多种氨基酸、生物碱、皂苷、多糖、脂肪、直链淀粉等。动物试验,生半夏、姜半夏、姜浸半夏和明矾半夏的煎剂,灌服或静脉注射,有明显镇咳作用,且可维持5小时以上。唾液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半夏加热炮制或加明矾、姜汁炮制的各种制剂,对去水吗啡、,洋地黄、硫酸铜引起的呕吐都有一定的镇吐作用。上述3种催吐剂的作用机制不同,而半夏都可显示镇吐作用。由此推断,其镇吐作用机制为对呕吐中枢的抑制。生半夏和低温处理的半夏流浸膏口服,则有催吐作用。生半夏粉120℃焙2~3小时,镇吐作用仍然存在,而催吐作用消失。可见其镇吐成分耐热,催吐成分不耐热。掌叶半夏的稀醇或水浸出液对动物实验性肿瘤(S180、HCA和U14)和HeLa细胞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水溶部分中分得一种季铵生物碱——胡芦巴碱,对小鼠肝癌(HCA)亦有明显抑制作用。

半边莲见《本草纲目》。为桔梗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的全草。分布于江南和长江流域各地。

【异名】半边花、瓜仁草、金菊草、脱水草、细米草。

【性味归经】辛,凉。归心、小肠、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疔疮肿毒,乳痈,蛇虫咬伤,单用鲜草煎服,或捣汁服,渣外敷。利水消肿:用于水肿鼓胀,泄泻,痢疾,单用,或配伍使用。治疗水肿鼓胀,常与茯苓、猪苓、白茅根、泽泻、大腹皮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蛇虫咬伤、疖肿、急性肾炎水肿、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草: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使用注意】虚性水肿忌用。

【现代研究】含生物碱、黄酮苷、皂苷、氨基酸等。动物试验,以及正常人口服半边莲,均有显著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半边莲煎剂口服,有轻泻作用。半边莲碱对离体兔肠的张力和蠕动,小量时有一过性增强作用,随后则抑制之。大量时则有麻醉作用。体外试验,半边莲煎剂对常见致病性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亦有抑制作用。

半枝莲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的全草。分布于长江流域及江南各地。

【异名】并头草、牙刷草、小韩信草、小耳挖草、金挖耳、耳方草、耳挖草、赶山鞭、四方马兰。

【性味归经】苦、辛,凉。归肺、肾、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疡,带状疱疹,单用鲜草捣烂外敷,并煎服;用于咽喉肿痛,可与马鞭草、食盐少许水煎服,或与山豆根、土牛膝、板蓝根、射干、金银花等配伍;用于肺痈,可单用炖瘦猪肉(不加盐),或与鱼腥草、金荞麦煎服;用于肠痈,可与白花蛇舌草等同用。散瘀止血:用于跌打损伤及血热吐血、衄血、血淋等。治跌打损伤,可与乳香、没药等同用;治血热吐、衄等,单用鲜品捣汁服,或配伍大蓟、侧柏叶、白茅根等。利尿消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单用,或与茯苓、泽泻、半边莲、车前子配伍。

现代常用于疖痈、带状疱疹、扁桃体炎、肺脓肿、急性阑尾炎、跌打损伤、出血症、肾炎、肝硬化腹水及癌症。治胃癌、食管癌、直肠癌、宫颈癌等,单用,或与半边莲、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加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体虚及孕妇慎服。

【现代研究】含红花素、异红花素、高山黄芩素、硬脂酸、β-谷甾醇等。具有抗癌,抑菌,解痉,祛痰及免疫调节作用。

对虾见《本草纲目》。为对虾科动物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的肉或全体。

【异名】海虾、明虾、大虾、白虾。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效应用】补肾助阳:用于肾虚阳痿,单用浸酒醉死,炒食;或与麻雀肉、黄酒炖服。益精增乳:用于产后乳少,可与蒲公英、白芍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性功能障碍、少乳症。

【用法用量】煎服:15~30g;煮食;或浸酒。

【现代研究】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对平滑肌呈收缩作用,对乳汁分泌有促进作用。

丝瓜见《滇南本草》。为葫芦科1年生攀援草本植物丝瓜Luffacylindrica(L)Roem.或粤丝瓜Luffa acutangula Roxb.的鲜嫩果实;或霜后干枯的老熟果实。前者,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后者,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异名】天丝瓜、天吊瓜。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胃、肺、肾经。

【功效应用】清热化痰:用于痰热喘咳,常与瓜蒌、枇杷叶、黄芩、桑白皮等同用。凉血解毒:用于肠风下血,煅存性,酒调服;用于血崩,常与棕榈炭各等份为末,酒调服;用于疔疮,痈疖,单用捣汁频抹,或与五倍子末和搽。此外,煅存性研粉酒调服,又治乳汁不通。

现代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疖肿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者60~120g);或烧炭研末。外用:适量,捣汁涂;或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含皂苷、丝瓜苦味质等。具有抗乙脑病毒及抗过敏作用。

丝瓜叶见《滇南本草》。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L.)Roam.或粤丝瓜L.acutangula Rob.的叶。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痈疽疮疡,单用鲜叶捣敷,或捣极烂,加明矾、雄黄少许敷患处;用于水火烫伤,可与大黄、黄柏、黄连共研末,香油调搽;用于痄腮,可用鲜叶与鲜鸭趾草各等量捣烂外敷。凉血止血:用于创伤出血,单用研粉外敷,包扎;用于血崩,单用炒黑,研末,酒冲服。清热解暑:用于暑热烦渴,单用,或与乌梅研烂调服。

现代常用于痈疖、烧烫伤、腮腺炎、创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6~15g(鲜品15~60g);或捣汁;或研末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含三萜类及其皂苷成分。

丝瓜络见《本草再新》。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L.)Roam.的老熟果实的维管束。

【异名】丝瓜网、丝瓜壳、瓜络、丝瓜筋、丝瓜瓤。

【性味归经】甘,凉。归肺、胃、肝经。

【功效应用】通经活络:用于经络阻滞所致胸胁疼痛,胸痹心痛,风湿痹痛,经脉拘挛,肢体麻木,乳汁不畅。治胸胁疼痛,常配伍郁金、枳壳、桔梗等;治胸痹心痛,常配伍橘络、丹参、薤白等;治风湿痹痛,常配伍桑枝、秦艽、威灵仙、独活、海风藤等;治乳汁不畅,常配伍路路通、穿山甲、王不留行等。解毒消肿:用于痈肿疮毒,乳痈,常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同用。清热化痰:用于痰热咳嗽,常与瓜蒌、贝母、桑白皮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急性乳腺炎、乳汁不通、支气管炎、肺炎、风湿性关节炎、痈疖、冠心病、坐骨神经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5~15g;或烧存性研末服,每次1.5~3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调敷。

母草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玄参科1年生草本植物母草Linderniacrustaced(L.)F.M.的全草,分布于我国南部地区。

【异名】四方拳草、蛇通管、四方草、铺地莲、气痛草。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肾、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湿热泻痢,可与葛根、马齿苋、陈茶叶同煎服,或与凤尾草、野苋菜配伍;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可与鲜马齿苋浸酒服;用于妇女带下,可与马齿苋同用。活血祛瘀:用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单用煎服。此外,鲜草与食盐少许捣敷,可治疖肿。

现代常用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妇女带下症、月经不调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30~60g);或研末;浸酒。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现代研究】含山梨糖、葡萄糖、胱氨酸、谷氨酸等。

母丁香见《雷公炮炙论》。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e.et Perry.的果实。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东非沿海国家,我国海南也有引种。

【异名】鸡舌香、雌丁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温中降逆:用于胃寒呕逆,暴心气痛,泄泻。治疗胃寒呕逆,可与橘皮同用,亦可与柿蒂、人参、生姜配伍,如丁香柿蒂汤(《证因脉治》);治疗暴心气痛,可单用研末,酒调服;治疗脾胃虚寒、吐泻食少,可配伍党参、白术、砂仁等。温肾助阳:用于男子阳痿,可与附子、肉桂、巴戟天等同用;用于女子阴冷,可研粉装袋,纳阴中。此外,本品煮汁含之,又治牙宣,口臭;煎水涂擦患部,可治头癣、体癣、手癣等。

现代多用于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性功能减退等。

【用法用量】煎服:2~5g;或研末服。外用:调敷,或作栓剂。

【使用注意】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丁香油,其中主要为丁香油酚。又含鞣质、齐墩果酸等。丁香油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刺激胃肠蠕动,缓解腹部气胀,增强消化能力。煎剂对人型结核杆菌、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