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药大辞典
11871200000026

第26章 四画(8)

【功效应用】燥湿化痰:用于湿痰或寒痰咳嗽,痰多胸闷。常与半夏、苏子、杏仁、白前等同用。若属热痰咳嗽,痰多,口渴,咽干者,可与瓜蒌、贝母、款冬花、麦冬等配伍。理气消食: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痛,可配伍山楂、麦芽、枳壳等。

现代常用于支气管炎、胃肠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气虚及阴虚有燥痰者不宜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柚皮苷、新橙皮苷、枳属苷等。柚皮苷注射对小鼠、大鼠实验性炎症均有明显抗炎作用,并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对小鼠的病毒感染、X线照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月季花见《本草纲目》。为蔷薇科常绿直立灌木月季花Rosachinensis Jacq.的花蕾或初开放的花。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异名】四季花、月月红、长春花、月月花、月季红、月光花。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经。

【功效应用】活血调经:用于气血瘀滞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单用开水泡服,或与丹参、益母草、当归、香附等同用。消肿止痛:用于瘰疬未溃,可与芫花、沉香人鲫鱼腹内,水酒煮熟,去药食鱼,或与夏枯草、贝母、牡蛎等同用;用于疮疖肿痛,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或研末冲服。此外,单用捣烂外敷并研末酒冲服,又治跌打损伤。

现代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无名肿毒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微量挥发油,成分与玫瑰油相似,主要为萜醇类化合物。

风轮菜见《救荒本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风轮菜Clinopodium chinense (Benth.)o.Ktze.的全草。分布于中南、华东、西南各地。

【异名】蜂窝草、节节草、苦地胆、熊胆草、九层塔、落地梅花、九塔草。

【性味归经】苦、辛,凉。归肺经。

【功效应用】疏风清热: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单用,或与阎王刺等同煎服。解毒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皮肤瘙痒,乳痈,痄腮,目赤,可用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此外,本品单用水煎服,又有凉血止血作用,可治各种血热出血证。

现代常用于流行性感冒、痢疾、肠炎、肝炎、胆囊炎、蛇咬伤、急性角膜炎、乳腺炎、腮腺炎及刀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现代研究】含黄酮苷、皂苷、内酯、有机酸、无机盐等。具有止血、抑菌作用。

风箱树叶见(江西《草药手册》)。为茜草科常绿灌木风箱树Cephalanthus occidentalis L.的叶或嫩芽。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及台湾。

【异名】水杨梅叶。

【性味归经】苦,凉。归脾、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湿热壅盛所致泄泻,痢疾,单用水煎,加黄糖服,或与薄荷同煎服;用于风火牙痛,单用水煎含漱。收湿止痒:用于皮肤痒疮,天疱疮,烂脚趾,常单味捣敷,或研粉与冰片配伍,调搽患处。

现代常用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湿疹等。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煎服:9~15g。

风箱树根见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茜草科植物风箱树Cephalanthus occidentalis L.的根或根皮。

【异名】水杨梅蔃、杨梅树根、水杨梅根。

【性味归经】苦,凉。归小肠、肝、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单用水煎服;用于湿热黄疽,可与虎杖、苡米根各30g,水煎调糖服。祛痰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咽痛,单用水煎服。散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单用浸酒,内服并外擦;用于疮痈肿毒,单用,浸酒外涂;用于风湿痹痛,单用,或与豆腐同煎服。

现代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黄疸、痢疾、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支气管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含漱;研末撒;或调敷。

【现代研究】含生物碱、苷等。

丹参见《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ge.的根。主产于河北、安徽、江苏、四川等地。

【异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紫党参、山红萝卜、活血根、烧酒壶根、大红袍、血参根、血丹参、赤丹参、酒丹参。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活血祛瘀:用于血热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腹中包块及产后恶露不尽,可单用,即丹参散(《妇人良方》),亦可与当归、红花、桃仁、益母草等同用;用于瘀血闭阻之胸痹心痛、心悸、气短、可与红花、赤芍、降香、川芎同用,即冠心二号方(北京地区协作方);用于肝郁胁痛,可与鳖甲、牡蛎、青皮等同用;用于血瘀气滞之胃脘疼痛,可与檀香、砂仁配伍使用,如丹参饮(《医学金针》);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可与当归、乳香、没药同用,如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除烦安神: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之烦躁谵语,常配伍生地、玄参、竹叶等,如清营汤(《温病条辨》);用于精血亏虚之长期头昏痛、失眠、精神不振,可单用研末泡酒服用,或与五味子煎水服。消肿止痛:用于痈疮肿痛,乳痈,常与银花、连翘、没药等同用;用于热痹之关节肌肉肿痛,可单用水煎服。

现代常用于月经不调、冠心病心绞痛、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脾肿大、神经衰弱、高血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乳腺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熬膏涂,或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无血瘀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丹参酮Ⅰ、ⅡA、ⅡB、隐丹参酮等。注射液能降低血压,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减慢心率,缩短实验性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凝作用,可减轻急性实验性心肌梗死所引起的病变。有镇静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药菌株生长的作用。醇浸液在试管中有抑制结核分枝杆菌及某些真菌的作用。能治疗小鼠实验性结核病。能降低兔血糖。

乌药见《本草拾遗》。为樟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乌药Lindera strychnifolia(Sieb.et Zucc.)Villar的块根。主产于浙江、湖南、广东、广西、安徽。

【异名】台乌药、天台乌药、衡州乌药。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行气止痛:治中寒气滞之腹部冷痛,可配伍沉香、生姜、党参等;治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可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同用,如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治经期腹痛,常与木香、当归等同用,如乌药汤(《济阴纲目》)。温肾散寒:用于肾阳虚寒之小便频数,遗尿,可与益智仁、山药各等份,研末,黄酒为丸,淡盐汤送服,即缩泉丸(《校注妇人良方》)。

现代常用于浅表性胃炎、月经不调、疝气、老年性前列腺肥大等。

【用法用量】煎服:5~9g;磨汁;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气虚、内热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内有多种倍半萜成分;还含新木姜子碱,钓樟醇、乌药酸、谷甾醇。长期饲喂大鼠,可较快增加其体重,以乌药为主组成的排气汤,能促进麻醉犬在位肠管的蠕动。

乌梅见《本草经注集》。为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梅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的未成熟果实经炕焙而成。主产于四川、浙江、福建、湖南、贵州。

【异名】梅实、熏梅、桔梅肉、乌梅肉、乌梅炭。

【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敛肺止咳:用于肺虚久咳,常与粟壳等份为末,睡时蜜汤调下(《肘后方》),或与罂粟壳、杏仁、阿胶、半夏、苏叶、生姜、甘草同用,即一服散(《世医得效方》)。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久痢,单用,或与肉豆蔻、党参、木香等同用,如固肠丸(《证治准绳》);与黄连为丸,治下痢不能食,即乌梅丸(《太平圣惠方》)。和胃安蛔:用于蛔虫病之腹痛,呕吐,常与黄连、黄柏、细辛、干姜等同用,如乌梅丸(《伤寒论》)。固下止血:用于大便下血,尿血,崩漏不止,常单味烧炭研末,醋丸,水送服。生津止渴:用于消渴多饮,烦闷,单用,或与黄芪、麦冬、花粉同用,如玉泉丸(《沈氏尊生书》)。

现代常用于非特异性结肠炎、胆道蛔虫病、细菌性痢疾、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百日咳、肠道寄生虫病、病毒性肝炎。

【用法用量】煎服:2.4~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煅研干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有实邪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枸橼酸、苹果酸、琥珀酸、******、齐墩果酸、谷甾醇。乙醇或热浸出液在体外均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枯草芽胞杆菌、变形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亦能抑制某些常见致病真菌。煎剂能减少豚鼠蛋白质过敏性休克的死亡。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乌骨鸡见《本草纲目》。为雉科动物乌骨鸡C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肉或除去内脏的全体。原产于江西泰和县,现其他地区亦有饲养。

【异名】乌鸡、药鸡、武山鸡、羊毛鸡、黑脚鸡、竹丝鸡、绒毛鸡。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之身体瘦弱,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常与人参、黄芪、当归、白芍、山药、丹参、鹿角胶等同用,如乌鸡白凤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若将豆蔻、草果烧存性纳入鸡腹内,扎定煮熟食,可治脾虚滑泄;治带下赤白,可将白果、莲肉、胡椒、江米纳鸡腹中煮熟食之。滋阴退热:用于虚劳赢瘦,五心烦热,可与人参、黄芪、黄连、黄柏、地黄、知母配伍,如乌鸡丸(《杏苑生春》)。

现代常用于营养不良、妇女月经不调、产后血衰、带下症、血小板减少症、贫血症、肺结核、糖尿病、慢性肠炎。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煮食;或入丸、散,酒剂。

【现代研究】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铜、锌、锰、钙、磷、铁等,具有滋补强壮,延缓衰老等作用。

乌桕子见《本草拾遗》。为大戟科植物乌柏Sapium sebiferum(L.)Raxb.的种子。分布于华东、西南、华南及湖南、湖北、陕西、甘肃等地。

【异名】乌茶子。

【性味归经】甘,凉。有毒。归脾、肾经。

【功效应用】杀虫:用于疥疮,可与水银、樟脑同研外用;治湿疹,常单用杵烂外擦;治手足皲裂,可单用煎洗。利水通便:用于水肿,大便秘结,常单用煎水服。

现代常用于疥疮,皮肤湿疹等。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榨油涂;捣烂敷搽或煎水洗。煎服:3~6g。

【现代研究】种子蜡层含固体脂74.75%,壳含34.94%。种子含油64.1%,内含毒素,不能食用。

乌桕叶见《本草拾遗》。为大戟科植物乌桕Sapium sebiferum(L.)Raxb.的叶。

【异名】卷子叶、油子叶、虹叶。

【性味归经】苦,微温。有毒。归肺、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泻下逐水:用于水肿,鼓胀,二便不利,单用其叶水煎服,或与鱼腥草、车前草等配伍。解毒消肿:用于痈肿疮毒,毒蛇咬伤,可与射干各等量,捣烂敷伤口。杀虫止痒:用于湿疹,可与密陀僧共研末,生油调匀,煮沸,搽患处;用于脚癣,可用鲜叶加少量食盐,捣匀敷患处。o散瘀止痛,单用嫩叶,合红糖和酒,共捣烂,绞汁,炖温内服;或与韭菜根、鹅不食草捣烂外敷。

现代常用于肾炎水肿、血吸虫病腹水、湿疹、脚癣、疮疖、蛇咬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体虚及孕妇,溃疡病患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无羁萜、鞣实精、莽草酸等。煎剂有泻下作用,在体内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钩端螺旋体的生长。

乌梢蛇见《药性论》。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主产于浙江、江苏、贵州、湖北等地。

【异名】剑脊乌梢、黑花蛇、乌峰蛇、青蛇、乌风蛇、青大将、剑脊蛇、黑乌梢、黑风蛇。

【性昧归经】甘、咸,平。有小毒。归肝、肺经。

【功效应用】祛风,通络:用于风湿顽痹,肌肤不仁,骨节疼痛,不能伸举,常与南星、全蝎、防风、羌活、麻黄、独活等同用,如乌蛇丸(《太平圣惠方》)。熄风止痉:用于小儿急、慢惊风,可与麝香、皂荚等同用,如乌蛇散(《卫生家宝》);用于破伤风,可与白花蛇,蜈蚣研散用,如定命散(《圣济总录》)。此外,与干荷叶、枳壳共为散,蜜酒调服,即三味乌蛇散,可治一切干湿癣,有杀虫止痒之能。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破伤风、骨及关节结核、疥癣等。

【用法用量】煎服:3~12g;酒浸;或焙干研末为丸、散。外用:适量,烧炭调敷。

【使用注意】血虚生风者忌用。

【现代研究】含赖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具有抗炎,镇静,镇痛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