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应用】清热利尿:用于小便不利,淋漓涩痛,水肿,带下,黄疸,可单用水煎服。治淋证,亦可与木通、瞿麦、滑石等同用。渗湿止泻:用于水湿泄泻,单用,或与茯苓、泽泻等配伍。清肝明目:用于肝热目赤,可取其自然汁调朴硝末涂眼泡上;亦可配伍菊花、龙胆草水煎服。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痰多咳嗽,可与桔梗、杏仁、紫菀等同用。凉血解毒:用于热毒壅盛之衄血、尿血、皮肤疮毒、咽喉肿痛。治衄血、尿血,可单用煎服,亦可与旱莲草、地骨皮同用;治疮疡,可取鲜叶用开水泡软后外贴患处;治咽痛,可绞汁涂患处。
现代常用于支气管炎,急、慢性痢疾,急、慢性肾炎,急性尿路感染,原发性高血压,百日咳,扁桃体炎。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虚滑精气不固者禁用。
【现代研究】含桃叶珊瑚苷、车前苷、熊果酸、β-谷甾醇。能促进呼吸道黏膜分泌、稀释痰液,故有祛痰作用。能抑制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
车桑仔叶见《福建中草药》。为无患子科常绿灌木植物坡柳Dodonaea viscosa(L.)Jacq.的叶。分布于云南、四川、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归经】甘、淡,平。有毒。归小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清热渗湿:用于膀胱湿热,小便淋漓涩痛,常单味鲜品水煎,调冬蜜服。消肿解毒:用于疔疮肿毒,常单用鲜品捣敷患处;用于湿疹、水火烫伤,常研末调敷伤处。
现代常用于无名肿毒、泌尿系感染、烧烫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6~15g(鲜品15~30g)。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或鲜品捣敷。
【现代研究】含β-谷甾醇、豆甾醇、异鼠李素、鞣质、生物碱等。所含生物碱混于古柯叶中作局部麻醉用。
见血飞见《贵州草药》。为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Hemsl.var.spinifolium Rehd.et Wils.的根或根皮。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西、陕西等地。
【异名】散血飞、黄椒、刺三加。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肺经。
【功效应用】发表散寒:用于风寒咳嗽,单用,或配伍麻黄、细辛、干姜等。散瘀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单味泡酒服,或与大血藤、大风藤、小血藤等同用。化瘀止血:用于刀伤出血,单用捣绒敷患处。此外,本品煎服,又治大便秘结。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9~30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撒。
【现代研究】含木兰花碱等。
见血清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脉羊耳兰Liparis nerwosa(Thunb.)Lindl.的全草。分布于浙江、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异名】立地好、毛慈姑、黑兰、倒岩提、走子草、肉龙箭。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大肠、肝经。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之咯血、吐血、肠风下血、血崩,常单味煎水服。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疡,毒蛇咬伤,可捣烂外敷;用于小儿惊风,常单味煎水内服。
现代常用于蛇咬伤、疖肿、肺结核咯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痔疮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6~12g(鲜品50~10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含漱。
【现代研究】含脉羊耳兰碱。体外试验,水煎剂能凝集抗凝血液的红细胞,缩短全血凝时间。
牛肉见《名医别录》。为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Bubalus bubalis L.的肉。全国各地均有饲养,水牛以南方为多。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用于诸虚百损,消瘦赢弱,常与黄芪、莲肉、山药、茯苓等同用;用于脾胃虚冷、不思饮食,可与胡椒、荜茇、砂仁、陈皮、良姜及姜汁、葱、盐配合制脯食用,如牛肉脯(《饮膳正要》)。
现代常用于久病体虚、营养不良等。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煮食;煎汁;或入丸剂。
【现代研究】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磷、铁及胆甾醇。
牛乳见《本草经集注》。为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Gmelin或水牛Bubalus bubalis L.的乳汁。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效应用】补益虚损,延年益寿:用于虚弱劳损,单用煮食,或与山药粉、黄酒、童子小便共煮服,如神仙不老丹(《鲁府禁方》);亦可于白米粥中对牛乳服食。用于噎膈反胃,可与韭菜汁、生姜汁和匀温服。益血润燥:用于血虚津亏便秘,煮粥食。
现代常用于病后体虚、延年益寿、老人习惯性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煮沸饮。
【现代研究】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等。具有降血糖、降血胆固醇、提高免疫力和抗感染作用。
牛胆见《神农本草经》。为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Gmelin或水牛Bubalus bubalis L.的胆囊和胆汁。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肺经。
【功效应用】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或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取汁点眼,或浸泡黑豆服食;亦可浸泡首乌、茯苓、槐角、生地、当归等,干燥研粉,温酒调服。利胆通肠:用于肝胆湿热之面目、周身发黄,便秘,可用牛胆汁干燥粉末制丸;或装胶囊中开水送服。解毒消肿:用于热毒疮疡,可取汁调涂;用于痔疮,便秘,常与槐子或猬胆汁同用,如胆槐丹(《医便》),牛胆丸(《鸡峰普济方》)。此外,用牛胆粉1份,面粉2份,共混合炒热,开水送服,每服0.9g,有清热化痰作用,可治热痰咳嗽。
现代常用于急性结膜炎,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痔疮,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消化不良等。治消化不良,可单用牛胆粉,开水送服。
【用法用量】内服:干燥粉末0.3~0.9g;或入丸。外用:适量,取汁调涂;或点眼。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眼病非风热者不宜用。
【现代研究】含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甘胆酸等。具有镇静,利胆,镇咳,祛痰,平喘,抗炎,抗过敏,抗癌等作用。
牛黄见《神农本草经》。为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Gmelin或水牛Bubalus bubalis L.胆囊中的结石。宰牛时从胆囊中取出。
【异名】犀黄、西黄。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开窍豁痰:用于热病烦躁,神昏谵语,小儿急惊风,中风窍闭,痰热壅盛者,常与朱砂、山栀、黄连等同用,如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心法》)、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熄风定惊:用于热甚所致之惊厥、四肢抽搐,常配伍朱砂、麝香、蝎尾等,如牛黄散(《小儿卫生总微论》)。清热解毒:用于乳痈,瘰疬,肺痈,肠痈,常与乳香、没药同用,如犀黄丸(《外科全生集》);用于火热上炎之咽喉肿痛、口舌疮疡、白喉,常与麝香、冰片、朱砂同用;用于一切痈疡肿毒,常与银花、甘草、草河车同用,如牛黄解毒丸(《保婴撮要》)。
现代常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带状疱疹、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牙龈炎、口腔溃疡、胆囊炎等。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15~0.3g。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孕妇慎服,小儿脾胃虚寒者不宜用。恶龙骨、地黄、龙胆、蜚蠊、常山,畏牛膝、干漆。
【现代研究】含胆固醇、麦角甾醇、胆脂酸、卵磷脂、软脂酸、胆红素、钙盐等。能缓和苯甲酸钠******引起小白鼠的惊厥,又能加强巴比妥钠、水合氯醛对小白鼠的镇静作用。能收缩平滑肌,包括胆囊平滑肌和胆道口括约肌,并能防止毒物对肝脏的损害。能增加红细胞及血色素,并可促进因泻而贫血的家兔血色素之恢复。能增强心脏运动,并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微有抗菌作用。
牛西西见(江西《中草药学》)。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的根。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异名】土大黄、牛耳大黄、金不换。
【性味归经】苦、酸,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滞之痢下赤白,里急后重,可煎服;用于痈疮脓疱,烫火伤,取鲜根捣汁外涂或捣烂外敷,亦可研末调敷。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之便血,崩漏,衄血,常单味煎水服。杀虫通便:用于疥癣,大便热结。治疥癣,取鲜根捣烂,或用醋磨汁,涂搽患处;治便秘,可单用煎服。
现代常用于肠炎、细菌性痢疾、疥疮、血小板减少症、胃溃疡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捣敷;醋磨涂;或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含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等。大黄酚灌胃或皮下注射能缩短小鼠血凝时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口服煎剂可升高血小板数。较大剂量有致泻作用。对动物有祛痰、镇咳及平喘作用。
牛舌头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匍茎苦菜Sonchus arvensis L.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异名】苣荬菜、荚菜、野苦荬、山苦荬、牛舌片。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咽喉肿痛,疮痈肿毒,乳痈,肠痈,痔疮等。治咽痛,可用鲜草30g,灯心草3g,水煎服;治疮痈,乳痈,单用鲜品捣烂外敷,或与紫花地丁各25g,水煎服;治肠痈,可与薏苡仁、赤芍、附子配伍,或与银花、连翘、赤芍、丹皮同煎服。此外,与鲜芦根等配伍,可治肺痈。清利湿热:用于湿热泻痢,可与马齿苋、金银花、甘草同煎服。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下血等,单用鲜草捣烂绞汁服,或与生地、大蓟等同煎服。
现代常用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乳腺炎、阑尾炎、肺脓肿、肠炎、痢疾、疮疖、吐血、尿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或鲜品绞汁。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鲜品捣敷。
牛角鳃见《神农本草经》。为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Bubalus bubalis L.角中的骨质角髓。由宰牛场收集。
【异名】牛角胎、牛角笋、牛角心。
【性味归经】苦,温。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化瘀止血:用于便血,衄血,血崩,可单用炒服,或与白矾、橡实、木贼、川芎为散服,如牛角散(《太平圣惠方》)。止痢止带:用于痢下赤白,以牛角鳃(烧灰)、大麦(炒熟)按1:2比例配合,研粉,以粥调下,每服6g;用于带下,可与附子各等份,研粉服。
现代常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症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人散剂。
【现代研究】含碳酸钙、磷酸钙等。
牛筋草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禾本科1年生草本植物牛筋草Eleusine indica(L.)Gaertn.的全草。分布于全国各地。
【异名】千金草、千千踏、穆子草、牛顿草、稷子草、蟋蟀草、路边草。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肺、肝、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高热神昏,痉挛抽搐,单用,或与大青叶,鲜芦根水煎服。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可与山芝麻同用;用于淋证,可与金丝草、狗尾草各15g,水煎服;用于湿热痢疾,可与三叶鬼针草同煎服。凉血解毒:用于乳痈,可与青皮同煎服;用于****肿痛,可与荔枝核,或苦同用。
现代常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黄疸型肝炎、细菌性痢疾、尿道炎、****炎、乳腺炎等。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可用鲜草30g煎服,连服3日,间隔10日再服3日。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者30~60g)。外用:适量,捣敷。
【现代研究】含蛋白质、淀粉、脂肪、硝酸盐、亚硝酸盐。
牛蒡子见《本草图经》。为菊科2年生草本植物牛蒡Arctiumlappa L.的果实。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异名】恶实、鼠黏子、大力子、毛然然子、毛锥子、黏苍子、鼠尖子、大牛子、牛子、炒牛子。
【性味归经】辛、苦,凉。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之喉痒咳嗽,吐痰不爽,常与银花、连翘、薄荷等同用,如银翘散(《温病条辨》)。利咽散结:用于风火或热毒所致之咽喉肿痛,常与连翘、射干、黄芩等同用。若与甘草等量为散,即启关散(《普济方》)。宣肺透疹: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可与荆芥、浮萍、防风、柽柳、银花等同用。解毒消肿:用于痈肿疮毒兼有风热或便秘者,可与蒲公英、野菊花、地丁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荨麻疹等。
【用法用量】煎服:5~1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煎水含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