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108影响人类的重要战争
11869800000029

第29章 争夺奥斯曼帝国的遗产之战(2)

美军随后向首都墨西哥城推进。5月15日,美军推进到离墨西哥城80英里的普埃布拉,因城里上层人士投降,美军兵不血刃攻占了这座墨西哥第三大城。8月6日,美军1万人兵临墨西哥城下。

墨西哥军民为保卫首都展开了英勇战斗。这时的墨军以白人为主,战斗力有了明显提高。双方首先在郊区外围展开激战。在康特列拉斯和丘鲁布什科两战中,美军以猛烈炮火又一次击溃了优势的墨军。美军向墨西哥城发起总攻。墨军奋勇抗击,打退美军多次进攻,美军死伤惨重。在俯瞰墨西哥城的查普尔特佩克山,战斗尤为激烈。墨西哥军事学院的学生进行了英勇战斗。美军如潮水般向山顶冲锋,学生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还击,美军死伤遍地。墨军子弹打光后,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最后,有6名少年学员战斗到最后,光荣牺牲,被誉为“少年英雄”。9月13日黄昏,圣安纳率政府成员撤退。9月14日拂晓,美军入城。开始,美军耀武扬威,身穿崭新制服举行入城式,许多市民围观,突然枪声大作,墨军狙击手从四面八方向美军射击,美军纷纷倒下。激烈的巷战进行了整整一天。后由于墨西哥市参议会怕美军报复,下令停火,美

军才最终攻占墨西哥首都。

但是,墨军仍在全国各地与美军激战。墨西哥人民还在美占区展开游击战,用大刀、长矛、猎枪同美军战斗。10月,游击队奇袭普韦布拉,击毙美州长,歼灭守军大部。美军进行了残酷镇压。

1848年2月,双方签署了《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墨西哥割让了占本国一半以上的领土190万平方公里,即今天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科罗拉多、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等州。美国支付了1825万美元。

美军在战争中涌现出了一批西点军校毕业生,如罗伯特·李、扎卡里·泰勒、尤利塞斯·格兰特等,他们表现了很高的指挥才干,特别是斯科特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成功指挥了维拉克鲁斯登陆及对墨西哥城的围攻。当时的英国名将威灵顿曾称赞他为“活着的最伟大的军人”。称维拉克鲁斯一墨西哥城战役在“军事史上是无与伦比的”。

战争中扩大的领土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为美国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但是领土扩张也为南方奴隶制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加剧了南北矛盾,为日后的内战埋下了祸根。

玛雅人是生活在墨西哥的古代印第安人。他们的文明程度很高,尤其是建筑艺术。今天,在墨西哥中部的特奥蒂华甘文化遗址上耸立的太阳金字塔,完全可以同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相媲美,塔高60多米,基座宽2lO米,四面都有石阶通到顶部,塔顶建有宏伟的太阳神庙。据说,当时用活人献祭就是在塔顶进行的。受害人在塔顶的神庙中被砍头后,被砍下的头颅从塔顶上一直滚到地上。强悍的阿富汗山民酷爱自由,决不甘心受入侵者的奴役。不自由,毋宁死……

兵败兴都库什山

——英国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是南亚西北端的一个内陆国家,全国4/5的面积为山地和高原,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使其成为南亚与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为建立从北非到印度的势力范围带,把矛头指向了阿富汗。而沙俄为南下印度洋,也对阿富汗垂涎三尺。两大势力不断在阿富汗发生碰撞。英殖民者为与沙俄争夺对中亚地区的控制权,不惜三番五次出兵阿富汗,从1839年至1919年连续对阿富汗发动了3次侵略战争,但在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抗击下,入侵者都遭到惨败。

第一次英阿战争发生于1839年。当时阿富汗历经旷日持久的封建割据和内战,终于由多斯特·穆罕默德统一了全国。这时,已控制了印度的英殖民者为吞并阿富汗,不断对阿进行间谍活动。沙俄也加紧对阿渗透,并骗取了阿统治者的信任,使阿富汗倒向了沙俄。英随即以“俄国威胁”为幌子,加紧进行战争准备,决心出兵阿富汗,推翻亲俄政府,扶植傀儡政权。

1839年4月,英军3万多人经长途跋涉,越过霍贾克山口,侵入阿富汗西南部;英军另一路强行穿越开伯尔山口,配合英军主力作战。阿军仅有1.5万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装备上都远不及英军。英军很快就攻占了坎大哈和加兹尼,兵临喀布尔城下。多斯特·穆罕默德向俄求援遭拒,只好逃到布哈拉避难,英国随即在喀布尔建立傀儡政权。为回击英国侵略军,阿富汗人民揭竿而起,展开抗英游击战争。各地游击队依托有利地形,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袭击英军哨所,切断敌交通补给线,收复重要城镇。

1841年11月2日,喀布尔爆发起义,起义军手执各种原始武器冲向英军。起义军英勇作战,势不可挡,当晚就占领了喀布尔全城。第二天起义军向城外的英军据点进攻。战至9日,起义军攻占了喀布尔至巴拉·喜萨尔要塞间的全部据点,英军1.6万人在向贾拉拉巴德撤退时,沿途多次遭到起义军的伏击,最后只有一名身负重伤的军医跑回贾拉拉巴德,报告了英军全军覆没的消息。此后不久,英傀儡政权彻底垮台。

英殖民者不甘心失败,增调援军,从东、南两个方向大举进攻喀布尔。1842年9月,阿军历经浴血奋战,终因力量悬殊,主动撤离了喀布尔。英军重占喀布尔后烧杀抢掠,疯狂报复。但阿富汗人民并没有屈服,抗英斗争更加高涨。英军惟恐再遭惨败,在救出人质后,慌忙于10月12日撤回印度。历时3年半的第一次英阿战争结束。以后30多年英国殖民者未敢再向阿富汗发动侵略战争。

1879—1881年英殖民者又进行了第二次侵阿战争。19世纪70年代,英俄两国在阿富汗南北两翼不断进行侵略扩张,将边界向前推进直接与阿富汗领土接壤,对阿富汗构成新的直接威胁。

阿富汗为寻求庇护,接受了沙俄提出的包括出兵援阿等条款的条约草案,拒绝了英国使团来访。英国便以使团遭拒为借口出兵侵阿。1878年11月,英殖民军3.5万人分路入侵阿富汗。阿富汗统治者一心指望俄国援助,将5万军队分散在全国各地,企图让英军深入国境,迫使沙俄实现出兵援助的诺言。结果使英军轻易得手。

中路英军在派瓦尔山口受阻,后迂回阿军侧后迫其后撤;北路英军在开伯尔山口遭阿军炮火猛烈轰击前进受阻,但当夜阿军奉命撤退,殖民军顺利占领了贾拉拉巴德。

阿富汗大片国土沦丧,请求俄国出兵。而俄国拒绝出兵。阿富汗迫不得已于5月26日同英方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甘达马克条约》,阿富汗成为英国的附属国。

《甘达马克条约》的签订激起阿富汗国内一片义愤。9月8日,喀布尔爆发人民起义,愤怒的士兵和群众包围殖民者官邸,杀死了英国总督。喀布尔的人民起义点燃了全国抗英烈火,许多部族纷纷组织抗英游击队。在喀布尔市郊,不少农村妇女拿着铁锨、斧头、马刀参加抗英军作战。10月12日,殖民军再度占领喀布尔,对爱国者和广大市民进行疯狂的报复。各地抗英武装以加兹尼为基地,对喀布尔形成包围,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并挫败了殖民军对加兹尼的进攻,给敌以重创。

1880年7月27日,抗英军2.5万人在坎大哈附近与英军遭遇,打响了著名的迈万德会战。抗英军在兵力火力上均占优势,战斗开始后,抗英军首先以炮火压制敌人,发起猛攻,打得殖民军溃不成军,只是援军赶到才免遭全歼。抗英军乘胜向坎大哈进军,喀布尔殖民军也被10万起义军包围,英殖民当局调来大量增援部队才把抗英军镇压下去。1881年4月,殖民军放弃了侵占阿富汗的打算,全部撤出阿富第三次英阿战争汗。

1919年爆发了第三次英阿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国际国内形势对争取彻底独立十分有利。1919年2月,阿富汗改革派代表人物控制政权后,宣布阿富汗独立,不承认任何外国特权,并采取联苏抗英的政策。英殖民者拒不放弃它在阿富汗享有的特权,在阿富汗边境集结兵力,准备发动新的侵略战争。

5月3日,英军袭击开伯尔山口阿富汗边防军,接着,英国侵略军3.4万人分为三路入侵阿富汗,主力在北线经开伯尔山口向贾拉拉巴德方向进攻,一部向防守薄弱的坎大哈出击,另一部在科哈特地区取守势。阿军4万人分三路在开伯尔、加兹尼和坎大哈迎击敌人。英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还拥有少量装甲车和作战飞机;而阿军训练很差,装备落后,刀、剑是主要兵器,为数不多的枪炮不但陈旧,而且弹药不足,英军在兵力兵器上占有绝对优势。尽管如此,阿富汗人民为独立自由而战,士气高昂,作战英勇,扭转了被动局面。5月,阿军以3个步兵营攻占了敌巴格要塞,抢占了朗迪科塔尔要塞周围有利地形,但未乘敌兵力空虚之机攻下要塞,坐失良机。英军增援部队迅即赶到,在皇家空军的支援下,夺回了巴格要塞,阿军且战且退。英军又集中轰炸了贾拉拉巴德和喀布尔,引起阿军和市民恐慌。英军正准备向贾拉拉巴德进攻时,得知阿军在中路主动出击,被迫分兵增援。

加兹尼方向阿军行动迅速,5月19日进至边境重镇马敦,居高临下,迫敌后撤。随即抄小路直插塔尔城下,直接威胁敌人设在科哈特的大本营,打乱了英军部署。阿军以炮火猛轰塔尔城,未能攻下该城。英援军赶到后,阿军为保存实力,主动撤出战斗。南线阿军取守势,在优势之敌进攻面前,顽强坚守,给敌以重大杀伤。

阿军的英勇抗击和印度解放运动的高涨,使英侵略军处境困难,被迫放弃了继续作战的计划。1921年11月22日,英阿签订和约,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至此,阿富汗人民抗英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

阿富汗全称“阿富汗伊斯兰国”,其国名的由来说法不同:①在古波斯语中,“阿富汗”为“山上人”之意。因阿富汗国土4/5是山地或高原,居民多数住在山区,古波斯人称这个地区的居民为“山上人”。作为国名,即是“山上国”的意思。②是由“阿富汗”一词加上波斯语中的“斯坦”(即国家)组成。而“阿富汗”源于古代一酋长的名字,或源于古犹太国王绍尔的侄子名。阿富汗人认为自己是阿富汗的后裔,推其语源,系由梵文转来,在亚历山大远征时的史学著作中意为“骑士”,作为国名则有“强悍善战”之意。我国史书上称阿富汗为“吐罗火”。3—6世纪阿富汗受大月氏统治,号称贵霜帝国,因此我国古代文献上也称其为大月氏或月支。

醋热的日光下,黑人奴隶们在长鞭的驱使下无休止地劳作着,望着北方天空中那自由翱翔的鸟儿们,他们是多么向往自由的国度。

两种制度的决战

——美国南北战争

1861—1865年,美国国内的北部诸州与发动叛乱的南部各蓄奴州之间进行了一场战争,史称“美国内战”。交战双方分别代表北部资产阶级和南部奴隶主的利益,因而历史上称为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社会制度即奴隶制度与自由劳动制度之间的斗争”。美国独立后,南方和北方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在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而在南方,则实行的是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度。南方的奴隶制度严重窒息了北方南北战争时期的林肯工商业的发展,南北矛盾和斗争自19世纪起日趋激烈,甚至于在局部地区酿成武装冲突。在奴隶主的进逼面前,北方人民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废奴运动”,南方黑奴也不断展开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