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舰队按照预定计划分为两支分舰队。一支在科林伍德将军率领下闯进了法西联合舰队的后卫。最前边的英国“王权”号战舰楔入法舰“弗高克斯”号和西舰“圣安拉”号之间。英军水兵迅速用左舷炮轰击“圣安拉”号,用右舷炮猛轰“弗高克斯”号。法国人和西班牙人也全力抵抗。“王权”号战舰上的英国水兵集中火力攻击西舰“圣安拉”号,使西舰伤亡惨重,其舰长也被俘。不久“圣安拉”号宣布投降。但“王权”号也损失严重,人员伤亡过半,军舰失去动力,不得不在友舰的拖曳下退出战斗。
科林伍德命令所有英舰用舷侧炮对敌人开火,击溃了法西联合舰队的后卫,结果1艘法舰被击沉,10艘被迫挂起了白旗,1艘逃跑。与此同时,纳尔逊乘“胜利”号率领另一支分舰队正面迎着法西联军的前卫前进,纳尔逊想找到法军的旗舰并与之决战,但是一无所获。于是“胜利”号转而向“三叉戟”号发动了进攻。两舰立即纠缠在一起,双方的水兵均试图跃上对方的甲板,但是法国人的企图却为英国人的火力所阻止,双方激战一个小时不分胜败。正当纳尔逊在甲板上指挥战斗时,突然从法舰“敬畏”号上射来一发子弹,子弹击中了他左肩的肩章,透人了心脏,击中了脊椎骨。他扑倒在甲板上,水兵们把他抬进后舱抢救,纳尔逊说:“他们终于把我解决了,感谢上帝,我总算尽了我的义务。”他一直坚持到英国海军胜利才停止了呼吸。
这时,战斗正激烈地进行着。当“胜利”号和“敬畏”号交战时,英国的“提米莱尔”号正向法舰“三叉戟”号发起了进攻,它同时用
舷炮向法舰“敬畏”号开火。法舰“弗高克斯”号与英舰“贝里岛”号激战后又与英舰“提米莱尔”号交战。当时一位英国水兵写道:“我
踏上了这艘大船去收容俘虏,其死伤人数在三四百之间,到处都是血肉,后甲板上躺满了伤兵,有的没有脚,有的没有手”。当时战斗的残酷可见一斑。
至下午4点,会战已接近尾声。法西联合舰队33艘战舰中,有13艘逃走,7艘完全被毁失去了动力,12艘为敌人所俘,1艘完全烧毁。而英国海军自始至终都没有损失一艘战舰。这次海战英军死449人。伤1214人。法西方面,法军死3373人,伤1155人;西军死1022人,伤1383人,加上被俘的共损失官兵14000多人。
在这个会战中,双方的人员都十分英勇,虽然法西两军在最初战斗中的表现不如英军,可是其顽强的程度却并不亚于英军。10月27日,科林伍德派拉皮罗尔中尉回国报捷。他一路上换了19次马,于11月6日清晨1时赶到了英国海军部的大门前。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报告,我们获得了一次伟大的胜利,但是却丧失了纳尔逊勋爵!”拿破仑对于纳尔逊也是推崇备至的,他命令在每艘法国军舰上都应挂着纳尔逊的画像。
特拉法尔加海战在历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它彻底地打碎了拿破仑入侵英国的梦想,使100年来的英法海上争霸战从此告一结束。它使英国成为了一个海洋帝国,并维持了一个世纪以上。没有特拉法尔加海战就不会有西班牙半岛战争,没有半岛战争就不可能有滑铁卢会战。所以特拉法尔加海战在拿破仑战争中,的确是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会战。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释读和拿破仑战争有着相当大的联系。拿破仑率领法军在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作战时,有一次士兵们在挖掘战壕时,偶然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有古代希腊文和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对照。因此,科学家可以根据古代希腊文破解早已消亡的古埃及象形文字。
鹿能通过的地方。俄国士兵能通过:鹿不能通过的地方,俄国士兵也能通过……
“北极熊”南征
——俄土战争
1787-1791年的俄土战争,是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后期对土耳其发动的又一次大规模扩张战争。这次战争与1768-1774年的俄土战争一脉相承,都是俄国传统南下政策的继续。
1787年,土耳其要求俄国归还克里米亚,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的属地,并对出入海峡的俄商船进行检查。俄国拒绝土耳其的要求,土耳其遂出动军队对俄开战。
1787年9月2日,土耳其舰队向停泊在金布恩附近的俄国护卫舰发起攻击,俄军舰队还击,战争于是从海上打响。9月25日夜,小股土耳其部队在舰队支援下,企图在金布恩登陆,被俄军击溃,登陆未遂。
10月12日,土军从奥恰科夫获得增援后,再次攻击金布恩。经多次争夺,土军遭到俄军苏沃洛夫军团重创,几乎遭全歼。金布恩之战的失利,打乱了土耳其的战略计划,为俄军集结主力发动进攻争取了时间。
1788年1月,奥地利正式对土耳其宣战。同年5月,俄军主力编组完成,黑海舰队力量加强。俄军计划攻占奥恰科夫。6月下旬,俄国波将金元帅率领5万人渡过布格河,从陆上包围奥恰科夫,同时以舰队从海上袭扰,对其长围久困。
奥恰科夫攻防战以海战开始。6月中、下旬先后发生3次海战,土军损失各型舰艇共32艘,其余舰艇或逃往黑海西岸,或避入奥恰科夫。土耳其统帅部为挽回败局,调兵增援。俄土两舰队海上遭遇。7月14日,双方舰队在费多尼亚岛交战。俄军将领乌沙科夫率舰全速出击,抢占上风位置,从而使土舰队处于俄舰队夹击之中。俄军击毁土舰1艘,其余土舰先后撤回黑海西部沿海。
在奥恰科夫陆战场上,俄军继续围困要塞。直到1788年12月17日,俄军兵分6路强攻奥恰科夫,经数小时战斗,俄军夺占奥恰科夫,毙俘土军1.35万人,缴获火炮310门。
1788年夏,正值俄军围困奥恰科夫之时,土耳其盟国瑞典参战,俄国遭土耳其和瑞典南北夹击。俄力图避免两线作战,但无济于事。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俄以次要兵力在北线实施防御,把主力放在南线,以对付土耳其。俄军波罗的海舰队一部,7月上旬奉令出海寻歼瑞典舰队。7月16日,俄瑞双方在霍格兰岛附近遭遇,各自俘获对方战舰1艘,打成平手。海上交战的同时,瑞典地面部队分两路向彼得堡方向进军,由于瑞军内部芬兰籍官兵发生“骚动”,拒绝越境作战,瑞军进攻计划破产,撤回本土。
1789年春,俄军对土耳其作战的部队合编为南方集团军,由波将金指挥。波将金1789年作战计划是:主力集团首先攻占比萨拉比亚,尔后聚歼土军于宾杰拉地区;牵制集团配合主力行动,并与奥地利军队保持联系。为配合俄军作战,奥军主要在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行动。
1789年的土耳其作战计划规定:在多瑙河下游集结15万大军,北上歼灭俄军主力于宾杰拉地区。为免除后顾之忧,保证主力机动自由,土军统帅部派出牵制部队于福克沙尼方向,以切断俄奥两军的联系。
1789年6月下旬,集中于多瑙河下游一带的土军主力大举北上,进抵福克沙尼。7月下旬,俄、奥两军在阿茹得会师,随时准备攻击进驻福克沙尼的土军。俄军指挥为苏沃洛夫。
俄军作战方案是:俄奥联军从行进间强渡普特纳河,对福克沙尼实施进攻。8月1日,联军与土军在福克沙尼发生激战。经10小时激战,土军阵亡1500人,联军伤亡约300至400人。战斗结束后,俄军撤回原驻地。与此同时,波将金指挥的南方集团军主力正向德涅斯特河推进,企图迂回宾杰拉,但行动迟缓。土军趁机加紧准备发动进攻,计划主攻方向指向联军接合部,歼灭苏沃洛夫部队,尔后回头攻击俄军主力。另一支牵制部队进驻伊兹梅尔。
1789年9月中旬,土军主力进逼福克沙尼。9月21日,苏沃洛夫部隐蔽进至福克沙尼,与奥军会合。当日夜10时,联军在距土军7-8公里处乘夜偷渡雷姆纳河。22日晨,雷姆尼克会战打响,双方激战达12小时。土军遭重创,放弃阵地溃逃,伤亡、溺毙者达1万余人。
雷姆尼克一战打乱了土耳其的整个作战计划。俄军在此役之后,攻克宾杰拉,并且不战而夺取阿克尔曼,控制整个摩尔多瓦。俄军为迫使土耳其停战议和,计划在多瑙河左岸展开积极的军事行动。土军依托沿岸一系列坚固设防的要塞进行战略防御。伊兹梅尔在诸要塞中,战略地位最为重要。伊兹梅尔控制着多瑙河下游,直接威胁俄军侧翼和后方,不拔除伊兹梅尔,俄军难以在多瑙河左岸行动;该地集中土军精锐部队,一旦被歼,土军战斗力锐减。攻克伊兹梅尔不仅震撼土耳其,也有助于提高俄国在欧洲的地位。因此,伊兹梅尔势在必克。
1790年3月,乌沙科夫就任黑海舰队司令,先后在锡诺普海域、刻赤海峡和腾得拉岛海域海战中连续突击,击败土耳其舰队,牵制土海军力量。然而,波将金指挥的地面部队行动迟缓,贻误了战机。9月,奥地利单独与土耳其缔结和约,从而增加了俄军的困难。
1790年10月中旬,俄军向伊兹梅尔开进。12月上旬,两次围攻伊兹梅尔,均未奏效。波将金派苏沃洛夫指挥伊兹梅尔地区的俄军。
苏沃洛夫的作战计划是:地面部队编成三个集团,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同时发起猛攻。从作战部署看,主攻方向指向防御较薄弱的南面,俄军在该方向集中了2/3的兵力和3/4的火炮。
1790年12月22日凌晨3时,俄军在夜幕和浓雾掩护下秘密接近城墙。5时30分,按统一号令,兵分3路同时发起攻击,多瑙河区舰队输送地面部队上陆,并以舰炮支援。8时,外城被攻破,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16时战斗结束。土耳其守军阵亡2.6万人,被俘9000人。俄军伤亡约1万人。伊兹梅尔一战基本上决定了俄土战争的结局。
1791年夏,苏沃洛夫部将库图佐夫两次打败土军地面部队,6月15日,在巴格达附近击溃土军2.3万人。同时,乌沙科夫两次打败土耳其舰队。8月11日,在卡拉克里亚海角,趁土舰队官兵多数在岸上度伊斯兰教节日之际,发动突然袭击,重创土舰队。双方军事行动至此基本结束。
1792年1月,俄土签订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国兼并克里米亚,宣布放弃格鲁吉亚。至此,整个黑海北岸广大地区划归俄国版图。
1787—1791年俄土战争的结束,沙俄实现了称霸黑海的野心,为进一步向巴尔干、地中海和中亚方向侵略扩张创造了有利态势。
这次俄土战争也充分展示了俄国统治集团内部军事思想上的斗争。在较长时期,革新派与保守派的斗争一直不断。以苏沃洛夫和乌沙科夫为代表的革新势力已崭露头角。他们两人在作战中相互配合,进一步发展了地面和海上作战的基本原则。苏沃洛夫的进攻思想充分反映了沙皇政府的扩张政策对军事的要求。这种思想,较之西欧盛行一时的避免决战、依靠“机动”取胜的消极作战思想略胜一筹。然而,俄国封建农奴制决定了革新派在对外战争中虽然打胜仗较多,但在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中却往往败北,成为宫廷阴谋的牺牲者。
在南斯拉夫的尼什附近有一座著名的人头塔。18世纪时,当地塞尔维亚人曾两度发动反抗土耳其占领的起义,起义被土耳其人以极为残酷的手段镇压后,残暴的土耳其当局竞下令将战场上2000多阵亡的塞尔维亚起义者尸体上的头颅砍下,和着泥灰彻成了一座人头塔,用以震慑当地人民。今天那里已经建立了一座博物馆,保存了这一历史遗迹。
这是拿破仑一生中最光辉的一次战役.多年以后他还引以为豪。它已经成为各国军事学院战史教材中的经典战例。这就是奥斯特和茨会
战。
法、俄、奥三皇会战
——奥斯特利茨会战
奥斯特利茨会战是欧洲第三次反法同盟对法战争期间,法军与俄奥联军在今捷克地区的奥斯特利茨地域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1805年,正值拿破仑积极准备进攻英国本土之际,欧洲第三次反法同盟(英国、奥地利、俄国、瑞典和西西里王国等)也已做好进攻准备。8月,拿破仑因特拉法尔加海战失利,遂放弃登陆英国的企图。拿破仑获悉奥军西进、俄军拟与奥军会师的情报后,遂定下决心,改变部署,率军东进,在俄奥军会师前,攻占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法军挥师东进,以强行军25天穿越法国本土。由于法军行动神速,驻守在乌尔姆附近的奥军猝不及防,连遭法军重创。10月中旬,法军向乌尔姆发动进攻,20日,奥军6万人投降,法军大胜。法军乘乌尔姆大捷之余威,11月13日,一举攻占维也纳。奥军放弃维也纳后,向北转移。11月下旬,获俄援军加强的俄奥联军经数次战斗,退至维也纳以北的布尔诺、沃洛莫茨一线,在奥尔米茨地区占领阵地。拿破仑率法军尾追联军,追至布吕恩地区后,迫于形势停止前进,并抓紧时机调集兵力,在布尔诺以东占领阵地。
当法军停止前进,选择有利地形准备阵地战时,俄奥联军乘机进入奥斯特利茨以西地区,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决意在援军到达前不采取积极的行动。拿破仑抓住这一时机,散布法军兵力薄弱,假意进行谈判,故意示弱以引诱联军进攻。俄奥联军对法军作战企图估计错误,正在军中的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强令库图佐夫不待后续部队到达立即投入进攻。联军于11月27日,兵分5路按计划开始向布吕恩以东地区开进,企图从南面迂回法军。为诱使联军加速发起进攻,拿破仑故意命令前沿部队后撤,放弃利于防御的普拉钦高地,诱使联军迂回,以便乘联军运动之际,攻击联军的侧后。联军抵达奥斯特利茨地域后,误认为法军怯战,于12月2日仓促发起进攻。
12月2日晨7时,俄奥联军在宽达12公里的正面展开进攻,将主力集中于左翼,以求切断法军退向维也纳的道路,造成围歼态势。奥斯特利茨西南部有一由湖泊和渔塘组成的水网沼泽地带,与利塔瓦河相连,形成许多隘路。拿破仑对俄奥联军的作战意图判断正确,在其右翼利用河流、水网沼泽地带的有利地形,设置阵地,以较少兵力阻击联军主力的进攻,几乎牵制了联军约一半兵力。而将法军主力集中在中央和左翼阵地,形成兵力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