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日本海军军官纷纷到美国留学,其中有的是伪装成留学生从事间谍活动的,宫崎岁男就是这样一个伪装者。宫崎岁男于1933年作为交换留学生来到美国,在加利福尼亚的斯坦福大学学英语。28岁的汤普森是马里兰州农场工人,他在海滩上闲逛时遇到了宫崎岁男。这位日本军官向他提供每月500美圆的报酬,外加各种费用,要他侦察美国海军的情况。汤普森为此买了一套海军军士的军装,登上在圣帕德罗和圣地亚哥基地停泊的数艘美国军舰,打听火炮数据、技术改进以及有关军事演习的情况。
另外在西方国家,间谍情报机构收买了许多传教士、牧师,在世界各地,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情报搜集活动。中央情报局在这方面臭名远扬,它广泛利用宗教组织,特别是收买或雇用活动于海外的传教人员,在上帝的名义下干着魔鬼的勾当。
在刀口上求生存
所有间谍都必须面对暴露和被逮捕的危险,那时他们面临的可能是监禁,甚至是死刑。“合法”特工是指那些具有外交豁免权的间谍们,他们的身份一般早就被敌方反间谍部门掌握,即使被抓到一般也会宽大处理:仅仅是拘禁几个小时,等到本国使馆的人员来保释时,就能被释放。
那些没有外交保护的间谍被称为“非法”间谍。一旦被抓获,他们的命运就掌握在了敌国司法机关手里。他们的上级机构或许会想办法保护他们,可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这些间谍的真实身份往往只有极少数直接领导和同事知道。
因此,当灾难临头又无法获得“东家”救助的时候,自己拯救自己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重要的是他们究竟作出了怎样的选择,是坚贞不屈、佯装投诚还是干脆背信弃主、投敌叛国?无论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等待他们的都将是一段坎坷的人生旅途。
背叛
尽管自己可以做到万分的警惕,可是间谍总是被“鼹鼠”所出卖。“鼹鼠”自己就在情报部门工作,他们往往可以把掌握到的本方间谍情况出卖给幕后主人,也就是敌国情报机构。克格勃“鼹鼠”阿尔德里奇·埃姆斯在中情局工作,他至少出卖了10名潜伏在苏联的中情局间谍,其中大多数被处死。埃姆斯还出卖了奥列格·古德耶夫斯基,一个潜伏在克格勃内部的英国“鼹鼠”,军情六处的特工。不过军情六处还是帮古德耶夫斯基叛逃到英国,逃脱了被捕甚至被处死的命运。
52岁的埃姆斯对美国所造成的损失,恐怕很难弥补。20世纪80年代中期,埃姆斯官拜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对苏反谍报处主任,据他估计苏联克格勃(KGB)正是利用了他提供的情报才粉碎了20多次对苏行动,致使至少10名美国间谍被苏方处死。在为苏联工作的九年中,埃姆斯获得150万美圆的赏金,埃姆斯因此过着奢侈的生活:他拥有豪华住宅、高级座车和巨额信用卡。
埃姆斯为苏联工作始于1985年,当时,苏联人早已知道他的身份,并掌握了他的详细个人档案。特别是知道他在1981年到墨西哥城招募间谍时,因为贪色,把一名美女凯瑟丝发展为一名中央情报局特工。1982年,埃姆斯因公来到苏联驻美使馆,苏联驻美使馆人员召来美艳诱人的正在赴美演出的舞蹈演员柳嘉姑娘作陪喝酒。醉醺醺的埃姆斯喝醉之后一觉醒来,方才知道梦里不知身是客,发现自己一丝不挂与柳嘉睡在一张床上。
从此,他与苏联人交上了朋友,提供给苏联克格勃的第一份最有价值的情报,就是关于苏联间谍尤尔琴科判逃美国的详情及对苏联间谍网破坏的程度估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受理审查尤琴柯底细的CIA负责人竟正是这个埃姆斯。1985年之后,随着美国一系列对苏行动计划的流产,华盛顿方面开始出现一个跨情报单位的特别调查小组开始搜寻潜藏的俄罗斯大鼹鼠——即双重间谍。1994年4月28日,美国联邦法院以间谍罪判处埃姆斯终身监禁。
惩罚
各国对间谍(罪)的惩罚都不一样,而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前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一般都把犯有间谍罪的人员处死。奥列格·潘可夫斯基,曾作为格鲁乌内部的“鼹鼠”,为中情局和军情六处工作。他被逮捕审判之后,作为对格鲁乌怀有二心的人的一种警示,被公开执行了枪决。在敌国活动的非法间谍往往也会遭到处死的命运。比如,阿拉伯国家在抓获以色列间谍之后,一般都将之处死。这样的下场使摩萨德间谍都心存恐惧,把阿拉伯国家称为“死亡之地”。
在“二战”后的美国和西欧国家,被俘获的间谍一般都只判处监禁。埃塞尔和朱丽斯·罗森博格夫妇是一个不能不提的特例,他们在1953年被判处死刑,罪名是“二战”期间向苏联出卖美国核机密。这对夫妇是自美国内战以来第一例因间谍罪被判处死刑的美国公民。在相对温和的西方工业国家,政治暴力程度较弱,比如美国和西欧。非法间谍在这些国家被捕获后,一般只会判处一定年限的监禁,而且往往不用服完刑期。还有,他们可能会在间谍交换中被换回本国。
但无论采取怎样的手段,对间谍的处罚都是令间谍机构头疼的问题,因为被处罚者的身份往往相当复杂,其中不乏间谍机构曾经的心腹。1960年8月12日,在莫斯科一家旅馆。两个年轻的美国游客刚回到房间,一位俄罗斯男子轻轻推门走进来。他拿出一个信封,并且不得不透露了情报的大致内容,希望他们帮助转交给美国驻苏联大使馆。
两位年轻人将这个信封转交给美国使馆。外交官们如获至宝,迅速把材料发回美国中央情报局总部。信封内除情报外还有一封短信说:“希望为他提供情报。”落款是苏军情报机构工作人员平科夫斯基上校。美国中央情报局对这份情报感兴趣又有些怀疑。美国人对平科夫斯基这个名字其实并不陌生。不过,为了慎重起见,中央情报局一直严令下属不要与平科夫斯基打交道。
1960年,美苏间冷战急剧升级,为了及时得到苏联军队的情报,美国中央情报局派出一名特工人员,设法与平科夫斯基接头。可是几个月过去了,事情却毫无进展。万般无奈之下,中央情报局的特工人员立即开始了“求助”行动。英国秘密情报处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求助看做一次绝妙的机会,想借此为自己“平反”。为打入克格勃及苏军情报机构内部,英国情报机构早已将本国商人文发展为间谍,此人与平科夫斯基交情颇深。所以为美国同行牵线搭桥,英国秘密情报处只不过尽了举手之劳。
1961年4月,平科夫斯基向“文”提供了一系列文件及缩微电影。此后两年,平科夫斯基向美、英情报机构还提供了许多重要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平科夫斯基确实帮助美苏两国避免了一场核战争。
平科夫斯基为什么要背叛自己的祖国,心甘情愿地为西方提供情报?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平科夫斯基认为,自己在祖国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于是便萌生了给西方充当间谍的念头。
1963年克格勃掌握了确凿的证据,然后逮捕了平科夫斯基及其同伙英国间谍文。同年5月,法庭处平科夫斯基死刑并立即执行,判处文8年有期徒刑。1964年,英国用一名克格勃间谍将文换回。
双重间谍
在特定的案例中,被俘的间谍为了求生或者重获自由,会替敌方工作,成为双重间谍。很多在“二战”期间被英国俘获的德国间谍就作出了这种选择。同时德国也在为此不懈努力,—个重要战果就是一个在荷兰被捕的特别行动处间谍。他答应帮德国人向英国要更多人手。为了向英国方面警示他现在的处境,这个间谍在向上级发报时并没有采用特别行动处的安全密码。可惜特别行动处总部没有意识到这个警告,还是把50多名特工派到荷兰。所有人一经抵达就被盖世太保逮捕。
当然,绝大多数的双重间谍都是不得以而走上歧路的,玛格丽特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曾经天真的姑娘不知道身为德国军官的里奥德上尉是个彻头彻尾的赌棍、酒鬼和好色之徒。一无所知的玛格丽特嫁给了里奥德,从此走入了地狱般的婚姻。
一天晚上,玛格丽特随丈夫参加了爪哇岛的一次节日聚会。因为没有听到丈夫在叫自己,里奥德粗暴地当众把她推倒在地,狠狠地抽了20鞭子,还威胁要杀死她。玛格丽特担心丈夫有一天会杀了她。于是于1902年8月与丈夫正式离婚,只身独闯巴黎,并化名“玛塔·哈里”。
玛塔·哈里在德国演出期间凭着自己优美的舞蹈和身材,结识了许多高级德国军官。他们不断向她透露国家机密。起初,他们是在酒精的作用下吐露真言,后来出于好奇,玛塔·哈里开始主动套取重要情报,她意识到自己手中掌握的这些情报价值连城。1915年,玛塔·哈里正式成为德国情报机关的间谍,她受命以巡演为掩护,到西班牙搜集情报。有关西班牙各方面的情报被源源不断发往柏林。可是不久,玛塔·哈里在西班牙的行动被英国情报部门的密探跟踪,她与德国间谍机构的联系被英国情报部门通报给法国反间谍机构。
而此时的玛塔·哈里心中也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她回到法国并设法与法国间谍头目拉杜见了面。她告诉拉杜自己可以为他搞到德国的机密情报。不过,拉杜似乎并不相信她。他表面上欣然同意了玛塔·哈里的提议,不过建议她为避免引起怀疑,还是先到中立国西班牙去。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拉杜的目的是通过玛塔·哈里将假情报输送给德国。
玛塔·哈里在西班牙焦急地等待着拉杜给她指示,就在此时法国情报部门截获了一份马德里与柏林间的密码电报,电报中写道:“通知H21速回巴黎待命。克雷默(德国“一战”期间间谍)将付给其15000法郎的支票。”
综合有关情报,法国情报部门认为H21就是玛塔·哈里,她极有可能为德国方面提供了大量情报。1917年2月13日,玛塔·哈里刚刚抵达法国边境,就被以间谍罪逮捕。另一方面,玛塔·哈里的情人参议员埃米利奥·胡诺伊证实,她当时的确接到过一封来自巴黎的电报,不过胡诺伊认为法国情报部门截获的那封电报纯粹是有人为陷害玛塔·哈里设的局,与她接到的电报是两码事。但法庭无情地驳回了她的律师的申诉,同年7月宣布判处她死刑。
1917年8月15日,玛塔·哈里被带出巴黎女子监狱执行枪决。这一天她刻意打扮了一番。临死前,玛塔·哈里拒绝被蒙上双眼。她说想看着那些杀死她的男人的眼睛。枪手扣动扳机前,她向他们送去了最后的飞吻。
玛塔·哈里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无论人们对她如何评价,但可以肯定,她是一位勇敢地面对男权世界,并努力活得精彩的女性。她成功了,赢得了众多男人的青睐,但她也失败了,最后被男人利用而走上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