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百科
11849900000002

第2章 原始社会(2)

奴隶主和奴隶

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也产生了。为了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产品,同时减轻自己的劳动,人们要求吸收新的劳动力,因而不再杀掉战争中擒获的战俘,而是驱使他们投入到生产劳动中去,将其变为供自己役使的私有奴隶。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人的劳动力价值的提高,奴隶劳动在生产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主人对奴隶的剥削和奴役也日益加重,奴隶逐渐没有了人身自由和社会地位。奴隶主和奴隶构成了人类社会最早的阶级对立。奴隶主握有对奴隶生杀予夺的权力,可以随意奴役、买卖和杀害奴隶。奴隶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和权利。

国家的诞生

父系氏族公社末期,由于部落战争的频繁,氏族内部贫富分化日益加剧。氏族贵族的剥削和奴役,使一些破产的氏族成员脱离氏族到别处谋生,同时,氏族也不断吸收其他部落的奴隶和依附民。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公社逐渐为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农村公社所取代。

随着奴隶与奴隶主之间、氏族内部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和斗争的升级以及部落战争的日趋激烈,作为阶级统治和扩大战争的工具——国家应运而生。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奴隶主统治奴隶的国家。氏族制度被奴隶制国家所取代,原始民主制被原始君主制所取代。

原始社会的文化

早期文化都是在农业民族中产生的。文字的发明,促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类第二次分工。在这一时期,人们对自然充满敬畏之情,崇拜自然神、图腾、灵魂以及祖先,因而产生了原始宗教,并衍生出原始艺术。原始艺术可能萌芽于旧石器时代中期,但大量作品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在岩壁等地方绘画,在石头、兽骨上雕刻图像,并借助制陶、编织等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造型艺术以及音乐和舞蹈。史前文化为古代文明奠定了基础。

原始宗教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无论对自身还是对自然界的认识都很有限,人类相信存在着超自然、超人力、支配着自然界和人类的命运的神秘境界和力量,并对其充满敬畏和崇拜,这可能是最早的宗教。现有的考古材料显示,宗教的萌芽大约出现于旧石器时代中期,表现为植物崇拜、动物崇拜、天体崇拜等自然崇拜,以及与原始氏族社会存在结构密切相关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这一时期也因此被称为“原始崇拜”时期。“原始崇拜”的发展一般都经历了从具体崇拜活动到形成抽象神灵观念的演变过程。这种史前宗教的存在,通过发掘、研究石器时代以来各种原始文化遗址,如原始村落、洞穴岩画、墓葬遗物、祭坛雕像等仍依稀可考。

语言的产生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那么语言是在什么时期产生的,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恩格斯认为,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人类语言。首先,原始人类的发音器官和抽象思维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发达起来,从而为开口说话创造了必需的生理条件。其次,原始人的劳动大多是群体协作,这就需要某种信息,如手势或声音,把一群人的动作统一协调起来。其中的声音信息,哪怕很简单、很粗糙,也都是人类最初的语言。

文字的雏形

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早期。结绳记事、贝壳珠串、实物书信、“大事年表”以及诸如此类的方法,虽然只能记录最简单的事情、表达最简单的概念,并且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却是文字的雏形。真正的文字是从记事图画演变而来的。记事图画中的图形逐渐定型,继而从整幅图画中分离出来,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书写,真正的文字就产生了。

原始绘画

原始绘画多发现于洞穴的岩壁上,题材以动物为主,所画动物神态栩栩如生,反映出原始人对动物的形态和习性十分熟悉。原始绘画的风格也经历了由简到繁的过程,从较早的单色画发展为具有明暗色调的单色画和彩画。撒哈拉沙漠中部的岩画,是非洲最古老的绘画,所绘题材多为象和水牛。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已显示出高度的造型和绘画艺术水平。

原始雕刻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受伤的野牛》

雕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雕刻作品常常出现在岩壁、石头、骨头和兽角上,有线雕、浮雕和圆雕等不同类型,题材也以动物为主。法国拉·费拉西遗址和勒斯·厄伊泽埃地区的一些遗址内刻在石板上的图案和符号,属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奥瑞纳文化时期,时代约为距今3万年前,是已知最早的此类艺术作品。有些洞穴发现石雕人像,大部分是孕妇像,这反映出女子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原始音乐和舞蹈

音乐、舞蹈同原始人的集体生产活动密切相关。最初的歌唱只是同一呼声或言辞的重复,后来才有了旋律。器乐比声乐出现得晚。舞蹈在原始人的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往往以艺术的形式再现那个时代的生活和生产场景。他们狩猎、出征前常常用跳舞来鼓舞士气。原始舞蹈常具有浓厚的巫术意味。

科学的萌芽

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原始人积累起一定的经验,发展了推理能力,产生了抽象概念,对自然界的某些因果联系有了初步了解。文明时代的科学正是从这里萌发的。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原始人类掌握了一定的地理、气象、天文历法知识及一些医疗知识。三四万年前,克罗马农人已能用燧石工具进行外科手术,甚至能施行环锯术,即在头骨上穿孔。

虽然原始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很低,但他们仍然在建筑、造船、医术、计算以及其他方面进行了初次探索。

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是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世界名胜古迹博物馆”之称。在尼罗河谷、地中海畔以及西部沙漠等地都发现了大量的埃及古代文明遗迹。神秘莫测的金字塔和大司芬克斯像,巨大的壁画和扑朔迷离的象形文字等等,都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位于开罗近郊吉萨高地上的胡夫、哈夫拉和门卡乌拉三座金字塔距今约有4700年历史,堪称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卢克索位于开罗以南700多千米处的尼罗河畔,是埃及文化古迹的集中地。埃及历史名城亚历山大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西北部,享有“地中海明珠”的美誉。

埃及这片土地

埃及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埃及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包括象形文字、天文、历算、医学、建筑、雕刻、文艺等领域都有巨大的成就。其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的大金字塔,被誉为“古代世界奇观”之一。

孤立的沙漠之国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下游,东临阿拉伯沙漠和红海,西界利比亚沙漠,南邻努比亚(今苏丹),北濒地中海。自远古时代起,埃及的文化中心在地理上就分为狭窄的河谷地区和较为开阔平坦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两部分。从地理条件上看,埃及文明区域的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南边有几个大险滩,同外界交往甚难,只能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往来。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较强的孤立性。

埃及的尼罗河谷地区几乎长年不下雨,气候十分炎热干燥,生产和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供给,只有北部三角洲地区受地中海季候风影响降雨较为丰沛。

埃及的“生命之河”

尼罗河发源于非洲赤道一带的维多利亚湖西部的群山间,全长约6670千米,被称为埃及的“生命之河”。上游的白尼罗河同发源于埃塞俄比亚境内的青尼罗河在苏丹的喀土穆汇合,然后向北蜿蜒流经埃及注入地中海。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把河谷地区变成了沙漠中的绿洲,与古埃及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尼罗河两岸的狭长河谷和入海处的三角洲,是埃及最富饶的地区。虽然这一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4%,但却聚居着全国99%的人口。

“尼罗河的赠礼”

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往往给两岸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但也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河水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殖质的泥沙随流而下,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变成肥沃的黑色土壤,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因为如此,尽管古埃及农业工具粗陋,技术相当落后,勤劳的埃及农民仍然能够获得良好的收成。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文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埃及人获得的膏腴之地乃是“尼罗河的赠礼”。

文明的萌芽

古埃及人来自何方,属何种族?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引起人们激美尼斯塑像

烈的争论。一般认为,古代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塞姆人融汇而成的,在融汇后便世代居住在尼罗河流域。从公元前4500年开始,尼罗河流域诞生了许多小城邦,它们在长期的战争中相互兼并,最终在公元前3100年前后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城邦争霸

埃及最早形成的国家叫“斯帕特”(古希腊人称之为“诺姆”),其象形文字符号是一个被灌溉渠道分成若干块的土地。这种小国家在当时的埃及有数十个之多,面积小且人口不多,大多由部落联盟转化而来。这些国家经常为了争夺土地、财富、奴隶和对尼罗河水的控制权而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来,逐渐形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国家。

上埃及与下埃及

孟斐斯以南的尼罗河谷地叫做“上埃及”,孟斐斯至地中海沿岸的三角洲地带叫做“下埃及”。上埃及是一条狭长谷地,宽度一般在15千米至25千米之间,东西两侧山峦起伏。下埃及河川密布,扩展成扇形,多沼泽,古时不易通行,只有三角洲东面穿过苏伊士地峡,经由西奈半岛可达西亚的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是古代亚、非两洲的一条重要的通道。上埃及以神鹰为保护神,下埃及以神蛇为保护神。

美尼斯统一埃及

美尼斯是上埃及国王,他在位期间不断对外发动战争。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他征服了下埃及,使整个埃及初步统一成一个国家,开创了古埃及的第一王朝。他运用灵活的手腕统治整个埃及,并在尼罗河三角洲南端(今开罗附近)修建了新都白城(即后来的孟斐斯城)作为埃及的首都。至此,以蛇为保护神、以蜜蜂为国徽的下埃及和以鹰为保护神、以白色百合花为国徽的上埃及,终于在美尼斯的领导下统一了。

古王国时期

古王国时期的埃及,多元素文化经过漫长时间的融合达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巅蜂。古王国时期跨越了四个王朝(第三至第六王朝),到第七王朝时王国开始分裂,文化也呈现衰败状态,很快就进入了被历史学家们称为“第一中间期”的时代。

富裕的王国

埃及的统一,有助于灌溉农业的经营和管理。在古王国时期的铭文中,常有法老兴修水利的记载。畜牧业在古王国时也有相应的发展。另外,古王国的手工业,如石材、木材、金属(主要是铜)、皮革、纸草等的加工工艺,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日益发展起来。除了利用尼罗河的航运沟通上下埃及的国内贸易,古王国时期的埃及与邻近各地区的贸易也比较活跃。

国家机器的完善

埃及在古王国时期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掌握一切大权。国王之下设有“维西尔”(即宰相),掌管行政、司法、经济、神庙等事务,如第五王朝的维斯普塔赫,他是维西尔,又是最高法官和王室建筑师。维西尔之下有各种大臣,管理各方面的事务。这一时期的埃及已有常备军驻守边界,战时还临时征召军队,权贵们也保留着私人武装。当时的法庭有两类:世俗法庭在中央由维西尔担任最高法官,审理一些重要案件;神庙法庭多半审理民事纠纷案件。在地方上,原来的斯帕特变成了地方行政单位。在中央政权和地方斯帕特之间,设有上埃及官邸和下埃及官邸,分别管理上、下埃及事务,督促斯帕特长官征税,并履行各种应尽的义务。

法老的权威

埃及的君主专制形成于早王朝末期,古王国时得到巩固和强化。埃及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在名义上属于专制君主,即所谓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法老集军、政、财、神诸权于一身,他视全国的土地为私产,可以随意地把土地赏赐给官吏、神庙及他所宠信的人。一年一度或两年一度对全国土地、人口、牲畜、财产的清查,是这种专制统治的重要表现,也是法老实现统治的一种重要措施。一切高级官员,包括维西尔均由法老任命,各州州长由法老随意调动——这些官吏完全听命于法老。上、下埃及官邸的设立,目的是加强对日益强大的地方势力的控制。古王国时期,王权神化的现象更加明显,法老自命为太阳神之子,宣扬君权神授,以稳固王位。

金字塔的诞生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因其外观似汉字的“金”字而得名。金字塔是从早王朝时期的一种贵族所建的“马斯塔巴(意为凳子)式”的坟墓演化而来的。第三王朝时,法老左塞尔命著名建筑设计师伊蒙霍特普为他设计坟墓。于是,一座在马斯塔巴上面逐级缩小的梯形金字塔出现了。第四王朝时,金字塔的修建日益兴盛。第四王朝后,金字塔的修建渐趋逊色。金字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