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茶道(现代生活百科)
11847100000025

第25章 茶的产地(3)

另外,南岳山也是阳羡茶的另一产地。据上引的明万历《宜兴县志》说: “南岳山,在县西南一十五里山亭乡,即君山之北麓……盖其地即古之阳羡产茶处,每岁季春……采以入贡。”

上引的《洞山齐茶系》也说:

“南岳产茶不绝,修贡迄今(指明代)……后来檄取(指朝中发檄文收取),山农苦之。”

这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南岳茶”。

(2)圈岭善权寺,石亭山

圈岭即离墨山,据清嘉庆《宜兴县志》(1797年)说:

“……(离墨)山顶产佳茗,芳香冠他种。”

下面简述一下罗岕茶。

罗岕茶是自明代起才闻名于世的。据明·许次纾《茶疏》说:

“介于山中谓之岕,然齐故有数处,今惟洞山最佳。”

但据上引的《洞山岕茶系》所说的,则洞山开始产茶的年代,还可以上溯到唐代。《洞山界茶系》说:

“岕茶之尚于高流(意思是岕茶为名人高士所尚),虽近数十年中事,而厥产伊始,则自卢仝隐居洞山,种于阴岭,遂有茗岭之目。”

茗岭山,一名闽岭,在过去的宜兴县西南八十余里,山脊与长兴分界,是八十八处岕茶的产地。《洞山岕茶系》说:

“罗岕去宜兴而南蝓八九十里,浙宜分界,只一山冈,冈南即长兴山,两峰相阻,介就夷旷者,人呼为岕云。有八十八处,前横大涧,水泉清驶,漱润茶根,泄山土之肥泽,故洞山为诸齐之最。”

如上所述,产于江苏宜兴的罗岕茶,和产于浙江长兴的罗岕茶,实际上是同一产品。但对此也有加以评述的,如明许次纾《茶疏》说:

“近日所尚者,为长兴之罗岕。”

又如屠隆《考槃余事》说:

“阳羡俗名罗齐,浙之长兴者佳,荆溪稍下。”

荆溪指的就是宜兴。可见人们对于茶的品评,是各有其鉴别标准的。

3宣州

(1)宣城县

宣城雅山,一名鸦山。鸦山之所以得名,据宋梅尧臣的鸦山诗,说是:“昔观唐人诗,茶韵鸦山嘉,鸦衔茶子生,遂同山名鸦。”

这就叫以看出,雅山茶在唐、宋两代是都被认为是名茶的。另据明王象晋《群芳谱》说:

“宣城县有丫山……其山东为朝日所烛,号曰阳坡,其茶最胜……题曰丫山阳坡横文茶。一名瑞草魁。”

(2)太平县

太平县,是有名的茶产地。现在的太平猴魁,仍属国内少数高贵名茶之一。

4杭州

杭州在唐代是一个很有名的产茶地区,也是陆羽经常往来的地方。

(1)临安县

据清乾隆《临安县志》(1759年)说:物产有御茶,并据同《县志》说:

“(南宋)咸淳《临安志》:黄岭山佳茗。(明)万历旧志:

黄岭山岁贡御茶。(清)康熙旧志:黄岭山每年……贡御茶。”

黄岭山,据上述的咸淳《临安志》(1268年)说:在于潜县西二十里。

(2)于潜县

据清康熙《于潜县志》(1673年)说:

“邑之仰食于茶者十之七。”

又据清嘉庆《于潜县志》(1810年)说:

“邑中各山皆产茶,出米坞者亦清美。”

(3)天目山

天目山产有云雾茶,是浙江所产的名茶之一。据上引的《临安县志》说:

“(明)万历旧志;云雾茶出天目,各乡俱产,惟天目山者最佳。”

又据民国《天目山名胜志》(1935年)说:

“天目多云雾,山势既高,茶为云雾笼罩,色、香、味三者俱胜,因之,云雾茶驰名中外。”

另据明·屠隆《考檠余事》说:

“天目,为天池、龙井之次,亦佳品也。《地志》云:山中寒气早严,山僧至九月即不敢出,冬来多雪,三月后方通行,茶之萌芽较晚。”

不过,天目山茶在唐代,从陆羽归入的等次来说,它的品质同于舒州的“次”。明田艺蘅的《煮泉小品》也说:

“鸿渐品茶又云:杭州下,而临安、于潜生于天目山,与舒州同,固次品也。”

径山,是天目山的支脉,也是去天目山的中途站,它所产的径山茶,据上引的《煮泉小品》的品评,是远不及天日山茶的。

(4)钱塘县

钱塘县,相当今浙江杭州市地方。杭州西湖是驰名中外的游览胜地,而西湖龙井茶又是驰名中外的名茶。这里就先谈一谈龙井茶。

陆羽在《八之出》里未提到龙井茶,这说明当时还没有“龙井茶”的名称。龙井原名龙泓(据明田艺蘅《煮泉小品》说:“龙泓今称龙井,因其深也”),在西湖南高峰前凤篁岭下。据传,北宋时释辨才曾筑亭于此,认为龙井水既清冽,龙井附近产茶又甚佳,从此龙井茶始为人所知。

但龙井茶之名扬各地,还是从明代开始的;据明万历《钱塘县志》(1609年)说:

“老龙井茶品,武林第一。”

武林,山名,即今西湖灵隐、天竺诸山。明代很多茶书,如许次纾的《茶疏》,屠隆的《考檠余事》,高濂的《遵生八笺》等,已都对龙井茶有很高的评价了。今节引《遵生八笺》的一些论述如下:

“茶之本性实佳,如杭之龙泓茶,真者,天池不能及也。山中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但出龙井者方妙,而龙井之山,不过十数亩,此外有茶,似皆不及。”

龙井茶的特色,据上引的《钱塘县志》说:

“茶出老龙井者,作豆花香,色青味甘,与他山异。”

(5)天竺、灵隐二寺

陆羽在唐贞元中(800年前)游杭,住在灵隐寺时,曾作有《天竺、灵隐二寺记》一文。陆羽此文后来曾刻制成碑,树于下天竺寺的曲水亭畔。现已失传。

关于上、下天竺以及西湖其他一些地方的茶产情况,据上引的宋咸淳《临安志》说:

“钱塘宝云庵产者,名宝云茶。下天竺香林洞产者,名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者,名白云茶。东坡诗云:白云峰下两枪新。又宝严院垂云亭亦产茶,东坡有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妙供来香积,珍烹具太官,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盖南北两山……大抵皆产茶。”

5睦州

唐·李肇《国史补》在列举唐代名茶时曾说“睦州有鸠坑”。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集解”也有“睦州之鸠坑”,列为唐代“吴越之茶”的名茶。

有人认为,睦州的鸠坑茶就是陆羽所说的“睦州,生桐庐县山谷”的茶,但据明嘉靖《淳安县志》(1524年)说:

“鸠坑源,在县西七十五里,其地产茶,以其水蒸之,香味倍加。”

这就说明鸠坑茶是产于淳安县的,淳安县是睦州的治所,所以说是“睦州之鸠坑”。据此,陆羽所指的当是桐庐的另一种茶。明万历的《严州府志》(1613年)曾说:

“按唐志,睦州贡鸠坑茶,属今(指明代,下同)淳安县。

宋朝既罢贡,后茶亦不甚称,而分水县有地名天尊岩生茶,今为州境之冠,分水盖析于桐庐,鸿渐所云是已。”

就是陆羽所说的唐代产于桐庐县山谷的茶,在宋代是还作为“贡品”的。据清道光《分水县志》(1845年)引《六研斋笔记》载:“邑天尊岩产茶最芳辣,宋时充贡。”

6歙州

歙州,也就是徽州,过去徽州所属各县无不产茶,是一个很有名的茶产地。据明弘治《徽州府志》(1502年)记载:

“旧有胜金、嫩桑、仙枝、来泉、先春、运合、华英之品,又有不及号者,是为片茶八种,其散茶号茗茶。”

在明代,徽州还产有一种远近驰名的松萝茶,明冯时可的《茶录》记述它的采造缘起说:

“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茶,最为时尚。是茶始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造法。其后于徽之松萝,结庵采诸山茶,于庵焙制,远迩争市,价倏翔涌,人因称松萝茶,实非松萝所出也。”

冯时可所说的松萝茶“实非松萝所出”的话,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据记载,松萝山“以多松名,茶未有也”。松萝茶,以产于州的属县歙县的为最多,由于松萝茶在明代已盛名远播,所以歙县茶有的品质虽“本轶松萝上”,但也概名之曰松萝茶。例如当时的紫霞山茶,在明人记载中,是称为“最上品”的,却被叫做松萝茶。谢肇制的《五杂俎》,曾把松萝和虎丘、罗岕、龙井、阳羡、天池并列为“茶之上者”。许次纾在《茶疏》中也认为,“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唐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与齐(茶)雁行。”并说:“往郭次甫亟称黄山,黄山亦在歙中,然去松罗远甚。”所谓黄山,指的是黄山云雾茶。黄山在歙县西北,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其所以称为黄山云雾,是由于它产于常在云雾间的“壁立千仞”的高峰上,清康熙《黄山志定本》(1679年)说它“微香冷韵,远胜匡庐”。目前生产的黄山毛峰,属绿茶类中的称为白毛尖的条形茶,是我国特种名茶之一。

陆羽特别提到的歙州婺源,相当今江西婺源县地。据清乾隆《婺源县志》(735年)说:

“茶,常品为多。其云松萝茶者称佳品……松萝山在休邑,借名耳。”

婺源的绿茶,久享盛名,特别是在国外销售时,虽也统称“屯绿”,但因品质特优,婺源绿茶被视为“屯绿”中的最优品类。1958年以后,婺源茶区人民和科技人员又创制出婺源“茗眉”,作为“礼茶”,已受到了中外饮茶者的一致好评。

7润州

据清乾隆《江南通志》(1736年)说:

“江宁天阙山茶,香色俱绝。城内清凉山茶,上元东乡摄山茶,味皆香甘。”

摄山,一名栖霞山,山麓有栖霞寺。与陆羽交谊甚深的皇甫冉,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诗,说明当时的栖霞山是还有野生茶树的。近年来,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和中山陵园生产的“雨花茶”,是全国特种绿茶之一。惜以产品很少,未能供应各方需要。

8苏州

(1)长洲县

长洲县的名茶,除洞庭山茶外,还有产于虎丘山的虎丘茶。虎丘茶是由宋代起才闻名于世的。据清乾隆《苏州府志》(1747年)说:

“虎丘金粟房旧产茶极佳,烹之色白如玉,香如兰,而不耐久,宋人呼为白云茶。”

清康熙《虎丘山志》(1676年)也说:

“虎丘茶,叶微带黑,不甚苍翠,点之色白如玉,而作豌豆香,宋人呼为白云茶。”

明清两代,虎丘茶虽已被誉为名茶,但以产量既不多,又为达官贵人所禁据,因之一般人是享用不到这种名茶的。据明屠隆《考粲余事》说:

“虎丘(茶)最号精绝,为天下冠,惜不多产,皆为豪右所据,寂寞山家无由获购矣。”

又据上引的《虎丘山志》说:

“(虎丘茶)……山岩隙地所产无几,又为官司禁据,寺僧惯杂赝种,非精鉴家卒莫能辨。”

虎丘山在明代还产有次于虎丘茶的天池茶,但就在当时,对天池茶的品评,已有了截然相反的看法。如明·屠隆《考槃余事》说它“青翠芳馨,瞰之赏心,嗅亦消渴,诚可称仙品,诸山之茶,尤当退舍”,而明·许次纾《茶疏》则说“往时士人皆贵天池……自余始下其品,向多非之,近来赏音者,始信余言矣”。不过,虎丘茶之优于天池茶,大致是肯定的。据传,虎丘茶“点之色白如玉”,“稍绿便方天池物,天池茶中,杂数茎虎丘则香味迥别”。所以明·冯梦祯在《快雪堂漫录》中认为虎丘是茶中的“工种”,天池就只能是“臣种”。

(2)洞庭山

洞庭山茶,在宋代是列入“贡品”前名茶。据上引的《苏州府志》说:

“宋时,洞庭茶常入贡,水月院僧所制尤美,号水月茶,载续图经记。近时佳者名曰碧螺春,贵人争购之。”

碧螺春,以其香异,俗名之为“吓杀人香”。“碧螺春”这个茶名,是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所题的。现在仍然是驰名国内外的和龙井茶齐名的名茶。

(四)浙东茶区

1越州

越州所属各县无不产茶。从州产名茶来说,据明万历《绍兴府志》(1586年)的记载,则有:

“府城内卧龙山瑞龙茶;山阴天衣山丁瑰茶,兰亭花坞茶;会稽日铸岭日铸茶,陶宴岭高坞茶,秦望山小朵茶,东土乡雁路茶,会稽山茶;诸暨石笕茶;余姚化安瀑布茶,童家岙茶;上虞后山茶,嵊剡溪茶。”

关于日铸茶,宋·欧阳修在《归田录》里是把它誉为两浙茶品中的“第一”的,瑞龙茶则是茶种出自日铸而又与日铸并称于当世的另一名茶。宋嘉泰《会稽志》(1201年)曾说:

“日铸岭,在会稽县东南五十五里,岭下有僧寺名资寿,其阳坡名油车,朝暮常有日,产茶绝奇,故谓之日铸……日铸有名颇晚,吴越贡奉中朝,土毛毕入,亦不闻有日铸,则日铸之出,殆在吴越国除之后。今会稽产茶极多,佳品惟卧龙一种,得名亦盛,几与日铸相亚。卧龙者出卧龙山,或谓茶种初亦出日铸,盖有知茶者谓二山土脉相类,及艺成信亦佳品……自顷二者皆或充包贡,卧龙则易其名曰瑞龙,盖自近岁始也。”

越州州属各县所产名茶,已见上引的明万历《绍兴府志》。但从现在看来,《府治》所载,尚多漏略。如嵊县(唐代叫做剡县)除剡溪茶外,据宋高似孙《剡录》(1214年)所说,还有瀑岭仙茶、五龙茶、真如茶,紫岩茶、鹿苑茶、大昆茶、小昆茶、焙坑茶、细坑茶九种。这九种名茶中,直到清代末叶,有的还继续为人所知。据清同治《嵊县志》(1870年)说:“今大昆茶以孔村者为佳,小昆茶以油竹潭为佳。”又如上虞县除产于县署后山的后山茶外,后来还有以地得名的凤鸣山茶、覆卮山茶、鹁鸪岩茶、隐地茶和雪水岭茶。据清光绪《上虞县志》(1891年)对鹁鸪岩茶的注释说:“产岩之上下,采取烘干,有细白毛,名曰白毛尖,其味隽永,颇为难得。”对隐地茶则说:“近以此茶为最佳。”又如诸暨县除石览岭茶外,还有清宣统《诸暨县志》引《浙江通志》所说的对乳茶,这种茶,“质厚味重”,号称“最良”。此外,会稽县在清代初年还产有一种“味取其香,色取其白”而价又最贵的兰雪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