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植物百科
11847000000079

第79章 趣味动物(14)

虽然象龟很温顺,但它们对于爱情却很执著勇敢。每到繁殖的季节,雄龟就开始在群岛上凭借灵敏的嗅觉寻觅配偶。一旦发现中意的雌龟,它就会毫不犹豫地向“意中人”走过去。如果这时有另一只雄龟也中意那一只雌龟,先前那只雄龟便会马上截住另一只雄龟,并与对方进行决斗。但象龟既没有牙齿,而且硬壳又太笨重,所以它们在决斗时所使用的武器就只是颈部与头部。两只“为爱执著”的雄龟在相互打量片刻之后,便把头部扭在一起,喘着粗气将脖子使劲往后拉。不过这种决斗一般都是虚张声势,生性爱好和平的象龟并非真的要为爱情拼个你死我活,而是“点到为止”,所有的动作都只是试图以凶狠的表情来吓倒对方,让对手知难而退。

决斗一般都会很快结束,只要一方承认战败,胜利者也就马上罢手停战,然后慢慢地向雌龟走去。通过这种文明的“战争”,象龟通常都能找到自己的“亲密爱人”。

虽然象龟一向以爱好和平著称,但人类却并未因它们爱好和平而与其和平相处。从17世纪开始,一些冒险家不断地捕杀象龟,将它们的肉做成鲜嫩的美味,这种毁灭性的捕杀一直持续到20世纪。直到人们意识到象龟快要绝迹的时候,才停止捕杀,然后又开始用尽一切方法保护象龟。1968年,加拉帕戈斯群岛被宣布为禁猎区,而且严格控制岛上的旅游人数。有关方面呼吁全世界热爱地球的人们共同来保护这一“自然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此地列为“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区。希望在人们所做的各种努力下,象龟可以像从前人类未发现它们时那样无忧无虑地生活在未知的小岛上,和平而安宁。

海洋“歌唱家”

说到唱歌,人们想到的可能是歌唱家或是小鸟们婉转动听的歌声,也许人们不知道,其实很多动物都会唱歌,就连人们认为很少会发出声音的鱼也会唱歌。提到鱼唱歌,人们就会想到许多神话传说或童话故事中的会唱歌的美人鱼,但是只有美人鱼会唱歌吗?

在我国的东南海域生活着一种叫做鲂绋的鱼。这种鱼不但有一对非常漂亮的翅膀,而且它们能发出像哨笛一样令人惊叹的优美声音。在地中海地区有一种叫做石首鱼的鱼。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在船上或海边就能听到它那美妙的“歌声”。但并不是所有的海洋“歌唱家”的歌声都是优美动听的,就如蟾鱼的歌声,它的歌声非常有个性,有点像猪叫一样,一般很少有人能忍受。南美鲶则能发出类似海水低沉的轰鸣的声音,它的声音在水面上能传出几十米开外。不过,这些会唱歌的海洋“歌唱家”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在产卵期或摄食时,发出的声音都特别洪亮。这大概是它们互相联络的一种信号吧!

这些海洋“歌唱家”的歌声,或美妙或刺耳,虽然对人类并无大碍,但有时却也会造成人们的困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防御德国潜艇的袭击,美国在大西洋切萨皮克湾人口处设置了海底声呐站。有一天,美军声呐兵突然接收到强烈的声信号。他们以为是大队的德国潜艇向自己驶来了,于是立即出动,准备进行一场反潜战。可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发现潜艇的踪影。事后,他们才知道原来这些强烈的声信号来自一群细须石首鱼发出的声音。这些鱼的声音各种各样,有的像鼓声,有的像笛声,还有的像猫叫,也有的像人在吹口哨。这些声音杂乱无章,任谁听了都会紧张,何况是如临大敌的美军了。

这些海洋“歌唱家”为何会歌唱,现在的海洋生物学家还未揭开其发声的奥秘,不过有科学家已对海洋生物以声波传递信息进行研究,相信研究结果会给人类很大的启示。

可爱的娃娃鱼

在我国两湖两广等许多省区,以及长江、黄河一带分布有一种鱼,这种鱼的学名叫大鲵,但当地人却没有人知道它们的学名,都叫它们娃娃鱼。娃娃鱼长得非常可爱,当然人们之所以喜欢娃娃鱼并不只是因为它长的可爱,还因为它非常的经济价值,这也给它们带来了生命的危险。

娃娃鱼虽然被称为鱼,但其实它并不是鱼,严格说来,它应该是两栖动物,属于两栖纲有尾类。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看,它是从水中的鱼逐步演化成陆栖爬行动物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而且娃娃鱼用肺呼吸,不过它的肺又发育不健全,和青蛙差不多,还需要借助湿润的皮肤来进行气体交换,这样来辅助呼吸。

娃娃鱼的名字来源于它的外形和它的叫声,它长有4条短而胖的脚,尤其是前脚连同它的4个指头一起很像婴儿的手臂,后脚又有5个趾,所以形状很像个娃娃,而且它的叫声与婴儿的啼哭声非常像,所以人们都习惯叫它娃娃鱼,很少有人知道“大鲵”这个名字。

娃娃鱼的脑袋很宽,而且扁圆,眼睛非常小,尾部侧扁。娃娃鱼一般有棕色、红棕色和黑棕色三种体色。腹部两边的皮肤褶皱很多,皮肤表面黏滑,这很利于它在水中活动。

娃娃鱼喜欢生活在山区的溪流之中,尤其喜欢水质清凉、石洞较多的溪流。它白天一般都在洞中休息,晚上出来活动,它喜欢吃鱼、蛙、虾、蟹、蛇以及昆虫。有句俗话说得好,“娃娃鱼坐滩口,喜吃自来食”,这正是对娃娃鱼捕食的最佳写照。因为它的嘴很宽大,所以它只要张大了口等在溪流里,食物就自然而然地流进它口中。由于它运动很少,新陈代谢缓慢,吃下去的食物消化得就不快,因此娃娃鱼即使一两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

娃娃鱼繁殖后代的方式与有的小动物一样。雌娃娃鱼除了负责产卵,其他一概不管,而从打扫产房到护卵、育儿全是雄娃娃鱼的事。为了防止鱼卵被水冲走或遭受敌手袭击,雄娃娃鱼会在雌娃娃鱼产下来卵后,就将身体弯曲成半圆状把卵围起来,有的甚至将卵缠在自己身上,直到小娃娃鱼从卵中孵出,能独立生活之后,雄娃娃鱼才和小娃娃鱼分开。

娃娃鱼的生长期非常长,3年后才长到20厘米长、100克重。因此,一只小娃娃鱼长成大娃娃鱼,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而且,长期大量的捕捉,也使娃娃鱼的数量显著减少,现在,娃娃鱼已被列为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属濒危动物中的极危动物。

娃娃鱼之所以如此珍贵,还因娃娃鱼有很高的食用、科研和药用价值,也正因为它的价值很高,才被人们大量捕捉,这成为娃娃鱼濒危的主要原因。

大马哈鱼是怎样重回故里的

很多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有洄游的习性,它们为了能够“返回故里”,不惜与激流巨浪、暗礁险滩作斗争,艰难地在江河湖海中生活。那么,它们又是哪里来的这么顽强的毅力,可以挺过千难万险而准确地找到“回家”的路呢?就让我们到大马哈鱼的世界中去一探空间吧!

大马哈鱼的身形扁而长,吻部突出,嘴内长满尖锐牙齿,是一种极为凶猛的食肉鱼。它们主要生活在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等海域。大马哈鱼可以在同一个地方居住四年,可是只要它们性成熟就会成群结队地洄游故乡产卵。“大马哈鱼夫妇”在这里孵化出了幼鱼之后,便会因能量耗尽而死去。这时,小马哈鱼会离开它们的出生地,从黑龙江口出发,途中经过库页岛、千岛群岛,再穿过鄂霍次克海,最终到达目的地——日本东北部的大洋,并就此定居下来。

4年的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的大马哈鱼“思乡之情”也越发浓重。因此,它们便结伴重返故乡。在这个过程中,大马哈鱼的洄游速度可以达到40千米/小时。也不知过了多久,大马哈鱼家族的这条“家规”都未曾改变过。

几年过去了,大马哈鱼是怎么找到回家的路的呢?科学家为了能知道其中的奥秘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大马哈鱼拥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清晰地记住自己故乡的土壤、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的气味,然后通过嗅觉慢慢寻觅这些气味,从而找到回家的路。

美国科学家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在距离西雅图湾24千米“Y”形的大河中,生活着一群大马哈鱼。科学家为了弄明白真相,在大马哈鱼洄游的时候,在河中捕捞了一些大马哈鱼,用棉花球将一半的大马哈鱼的鼻子都堵上,并做上标记,然后将它们放入河中。结果不出科学家们所料,鼻孔塞有棉花的大马哈鱼因其鼻孔被堵住,从而迷失了方向,难以找到回家的路线;而鼻孔没被堵的大马哈鱼都顺利地回到了自己的故里。

后来,也有人做过类似的实验,结果,大马哈鱼是靠鼻子寻找归途的结论再一次得到了证实。

在地球这个神奇而美丽的星球上,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但它带给我们优美景色的同时,也留给我们很多谜题。这些神秘的自然现象究竟告诉我们什么隐藏的秘密?这些隐藏的秘密背后,究竟有着什么人类还没有发现的深隐的科学道理?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这样的谜题终究会被人类破解。

箭鱼撞军舰是以卵击石吗

大家都知道以卵击石的成语。这一成语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可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枝箭鱼撞击一艘军舰,奇怪的是,那条鱼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反而那艘军舰却被击沉了。箭鱼撞军舰算是以卵击石吗?如果是的话,哪个是卵,哪个又是石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艘名为“巴尔巴拉”号的英国轮船在大西洋执行任务时,突然有人在船的左舷发现了不明物体。刹那间,轮船上警笛大作,所有人都乱成一团,惊慌地朝甲板跑去。当时主舵手见状,以为是敌方发射过来的鱼雷,便拼命地转舵以改变航向。人们从船舷看下去,发现一个椭圆形的黑色物体正以超快的速度向轮船冲过来,黑色物体背后还被掀起层层浪花。紧接着便听到一声巨响,随即,轮船开始剧烈地晃动起来,船上所有的人都被眼前这一幕吓呆了。可是令人们不解的是,轮船并没有像人们所担心的那样爆炸,只是船底被不明物体撞出了一个大窟窿,海水从窟窿里大量地涌了进来。而就在这时那可怕的不明物体又突然改变了方向,朝另一个方向冲去。后来,船员们才弄清楚,原来那可怕的不明物体竟然是条巨大的箭鱼。直到现在,那块被箭鱼击穿的半米厚的船板依然陈列在英国的自然历史博物馆里。

科学研究发现,一般箭鱼体重都可以达到半吨,在它和物体发生撞击的一瞬间,它的前进速度最高可以达到120千米/小时,这样就可以形成巨大的攻击力,非常惊人。

同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美国也有一艘油轮在穿越大西洋时,发生了箭鱼撞船事故,当时船上的人都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令他们惊呼不已。更令人吃惊的是还有报道称有一艘英国军舰竟然被一枝箭鱼击沉。所以说,称箭鱼为“活鱼雷”并不是毫无根据的。

也许会有人对箭鱼的这一行为产生质疑,就是再庞大的物体和轮船这样的庞然大物相撞,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可是箭鱼在撞船时是怎样避免自我伤害的呢?

要想找到答案,还得从箭鱼的身体构造谈起。箭鱼的肌肉长得非常结实,而且脊椎间还长有一个软骨悬垫,这个软骨悬垫在箭鱼和外物冲撞时,起到了避震器和缓冲器的作用。箭鱼的“箭”的基部骨骼结构呈蜂窝状,每个蜂窝孔都填充着油液,就像是一个多孔的冲击消除器。箭鱼的头盖骨结构也很紧密,与“箭”的基部形成一个整体。正是这一特殊构造,使得箭鱼在撞船时能避免自我伤害。

箭鱼击沉军舰的事故发生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箭鱼在发生撞击时,它的身体结构发生了很多力学变化,所以一些航天飞机的设计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从研究中得到不少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