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植物百科
11847000000038

第38章 非雀形目鸟类精选(5)

繁殖于北美洲和墨西哥,北方种群和山地种群在分布区的南部过冬。

附注

雌鸟的体形比雄鸟大。据观察,雌雄鸟捕食的猎物大小略有不同,以这种方式减少竞争,充分利用食物资源。

苍鹰(NorthernGosbawk)

与雀鹰类似的大型鸟,生活在高大而老龄的森林中。通常在森林及其边缘飞捕,有时低空飞行突袭,或站在柄木上等待乌鸦、鲣鸟、鸽子、鸫、松鸡、雉、松鼠、野兔到来。

苍鹰

用树枝和小木棍堆成的平台,衬以树皮、小细枝和羽毛,筑于树上。

地理分布

繁殖于北美洲、欧亚大陆和非洲北部,北方种群向南迁徙。

附注

雌鸟的体形比雄鸟大。

栗翅鹰(HarrissHawk)

体形较大,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半沙漠、半干旱林地和灌丛等干旱地区。常从栖木上突然飞起,猎食沙漠中的兔子、鼠、蛇、蜥蜴和鸟类。具较明显的群体合作行为,与他种鹫鹰不同,它们常三只鸟共同捕捉和分享猎物,族群也会群体合作,由一只鹰先靠近并驱赶隐藏起来的鸟,其他鹰则在旁边等候,准备追捕。通常一只筑巢的雌鸟由两只以上的雄鸟来喂食,有时雌鸟会与两只雄鸟交配,幼鸟则由整个群体来照顾。

由树枝、树根和茎叶筑成,内衬树叶、草和树皮,比较整洁,筑于树上或较高的丝兰和仙人掌顶部。

地理分布

美国南部到中美洲的智利和阿根廷。

附注

雌鸟的体形比雄鸟高大。

红尾鵟(Red-tailedHawk)

生活在开阔地的典型猛禽,在上升的暖气流中盘旋翱翔搜寻猎物,也常停栖在较高的树上等候猎物,一遇哺乳类、爬虫类、鸟类及较大的昆虫即加以捕食。生活在农田和森林的混合地带以及半沙漠中,尤其是树木稀疏的地区。

树枝堆成的大平台,杯状浅窝内衬枝叶,位于树上。

地理分布

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海。有些种群在这个范围以内迁徙。

附注

雌鸟体形比雄鸟大,色有深色型、赤褐色型和浅色型。另有分布于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部哈伦鹰亚种。

鵟(CommonBuzzard)

体形粗壮,双翅宽而钝圆,尾部宽阔,生活在农田、山丘、林间空地和森林边缘,常在空中连续翱翔数小时搜寻猎物,或停栖在树上和电线杆上等候,一发现猎物即猛扑而食,所捕捉的动物小至甲虫,大至野兔,有时也吃小型腐尸。

用大量的树枝和根茎堆成,有杯状凹陷,位于树上或岩石的突出处。

地理分布

欧亚大陆。过冬时南迁到非洲、印度和亚洲东南部。

附注

雌鸟体形比雄鸟大,有浅色、深色和赤褐色三种色型。

角雕(HarpyEagle)

脚、爪强劲有力的大型鹰,是中美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中最具优势的猛禽,平时在树枝间灵活飞行,捕捉森林中的猴子、树獭、负鼠和蛇等动物。

粗枝构成的大型巢,中间为杯状凹陷,位于很高的叉枝上。

地理分布

从墨西哥到阿根廷北部。

附注

雌鸟的体形比雄鸟大。

食猴雕(PhilippineEagle)

全世界最大的猛禽之一,生活在热带雨林中,是典型的森林猛禽。翅大而宽、末端圆、尾长,这种构造使其能在树枝间迅速而灵活地飞行。典型捕食方式是在树枝间移动,停在柄木上等候猎物,有时亦可见其在热带雨林上空翱翔,捕食森林中的猴子、飞狐和犀鸟等大型鸟类。叫声为连续的长嘘声,与其强壮的体形比较起来,叫声显得微弱,产单枚卵,可能每两年繁殖一次。

由树棍和细枝构成的大型巢,位于粗枝的分叉处,在高于四周的树木上筑巢。

地理分布

菲律宾群岛。

附注

雌鸟体形比雄鸟略大,因热带雨林消失,导致其濒临灭绝。

企雕(GoldenEagle)

在高海拔的开阔地带捕食,飞行有力,技巧娴熟,经常在风暴中嬉戏。典型的捕食方式是飞行速度快慢不定,然后倾斜向下俯冲,伸出双脚捕捉猎物,以野兔类哺乳动物为主食,但冬天也吃松鸡和腐肉。

由树根堆成的大型巢,内衬细小的材料,位于悬崖或树上。

地理分布

在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欧亚大陆、非洲北部和中东等地繁殖,欧亚大陆北部、中部和东部种群有迁徙行为,冬季南移至喜马拉雅山脉和中国大陆。

附注

雌鸟的体形比雄鸟大。

小雕(LittleEagle)

冠羽短,腿部被满羽毛,体形小而结实。在林木稀疏的地区,盘旋翱翔搜索,或站在栖木上等候猎物,然后从低空接近幼小的野兔和其他小型哺乳类、鸟类、爬虫类及昆虫,加以捕食。

由树枝构成的杯状巢,内衬树叶,位于高大的树中。

地理分布

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印尼摩鹿加群岛。

附注

雌鸟的体形比雄鸟大,具深色和浅色型。

猛雕(ManiaEagle)

冠羽蓬松,腿密布羽毛,体形较大,生活在开阔地带。常盘旋翱翔搜寻猎物,偶尔也会在柄木上等候,捕食动物的种类很多,捕食时展开翅膀和尾部,倾斜俯冲攻击猎物。

位于大树的分叉处,由树枝堆成的盆状巢,具有小的杯形凹陷,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区。

附注

雌鸟的体形稍大于雄鸟。

蛇鹫(SecretaryBird)

栖息在草地和开阔地带的大型猛禽,已完全适应陆栖地面捕食,很少飞翔。体形高大而瘦长,并具长腿、小脚和长颈,外形十分奇特,长翅和长尾在行走、奔跑,以及在地面领域争斗时保持平衡。由于外形看似工业时代时,耳后总夹有一支羽毛笔的法庭文书人员,因此别名文书鸟。步伐大而稳重,每走一步头向前点一下,通常用喙啄或用脚踩踏猎物,捕食蛇的时候,则展开翅膀不停地变换姿势,使蛇迷惑而无法展开攻击。食物包括昆虫、蛙、蜥蜴、鸟类和啮齿类动物。

由树枝构成的平台,中间凹陷,内衬青草、粪便和未消化的食团,筑于灌木或乔木的顶端。

地理分布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

附注

蛇鹫与生于南美洲的草地鸟类红腿叫鹤极为相似,但蛇鹫只分布在非洲地区。

凤头卡拉鹰(crestedCaracara)

具有适于在草地和灌丛中奔走的长腿,脚则像其他隼科鸟类可以灵敏地转动,帮助爪抓握、翻转猎物,或在地上摩擦,能在地面行走和捕食。呈直线飞行,与其他种类的隼不同,飞行中露出翅和尾部的白斑。除了动物腐尸以外,还捕食昆虫、蛙、爬虫类和受伤的小鸟,有时也袭击鸟类和乌龟的巢。名字源于粗粝刺耳的“咯咯”声。

巨大而不规则的构造,由树枝构成,位于树上或地面。

地理分布

美国南部、美洲中部和南部,延伸到好望角和福克兰群岛。

附注

雌鸟的体形比雄鸟大。

笑隼(LaughingFalcon)

体型大而重的森林隼,深色的脸罩七方有由变硬的羽毛形成的蓬松羽冠,以此为其识别特征。由于受惊扰时会发出听起来像笑一样的叫声,所以称笑隼。平时的叫声是数次重复的单音或双音,多数时间栖息在树上等候地面上的猎物,捕食蛇类,迅速猛扑啄击蛇类后脑或把头直接咬下来,然后带到栖木上,在喙或脚帮助下将蛇吃掉,也吃蜥蜴、小型哺乳类和无脊椎动物。飞行时快速拍翅和水平滑翔交替,但很少飞行,也极少翱翔。

树上的浅窝或其他鸟类的废巢。

地理分布

中美洲和南美洲。

附注

雌鸟的体型比雄鸟大。

美洲隼(AmericanKestrel)

体型小而外形优雅,飞得很快,翅膀快速向下扇动,栖息时尾羽会不停地上下摆动。以行动缓慢的小型猎物为食,常在空中盘旋并垂直扑向猎物,偶尔也在栖木上等候,夏天以昆虫为主食,冬天则大量捕食鼠类和小鸟。叫声为重复的“呵-嘞-”或“呵-嘞-”声。

位于天然的洞穴或裂缝里,无遮蔽物的凹陷,有时也利用巢箱或大型鸟在树上的旧巢。

地理分布

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和加勒比海群岛。

附注

雌鸟比雄鸟略大。

红隼(CommonKestrel)

生活在开阔地带,正逐渐适应城镇环境。经常在空中盘旋,搜寻地面上的老鼠、田鼠、蝗虫、甲虫等猎物,发现后,先慢慢下降,然后猛扑而食。也常在城镇和郊区捕捉麻雀,带到柄木上去吃,有时还去掉麻雀的毛。选择视野较宽广处歇息,飞行幅度小,但扇翅很快,并交替滑翔,有时则借助上升的气流翱翔,常遭欧洲八哥和燕科鸟类群起围攻。

位于悬崖、建筑物的突出处或树洞中,为天然的浅窝,也利用其他大型鸟的旧巢。

地理分布

欧亚大陆和非洲。北部和中部种群南迁到南非、印度、中国和日本过冬。

附注

雌鸟的体形比雄鸟大。

灰背隼(Merlin)

体形比红隼小,但攻击性强,飞行速度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栖息在干燥泥沼、沼泽、草地和低洼海岸等开阔地带。在飞行中捕食,常以不规则的路线飞翔,在捕杀猎物时则全速出击。低空飞行,并利用树木和山脊作掩护,最常捕食的是飞鸟,也会猛扑老鼠一类的动物和蜻蜓。

筑于石楠丛中的浅窝,有时也利用树木和灌丛中其他大型鸟类的旧巢。

地理分布

北美洲和欧亚大陆。冬季南移到南美洲北部、非洲北部、印度北部以及越南南部过冬。

附注

雌鸟的体形大于雄鸟。

褐隼(BrownFalcon)

虽然和最大最凶猛的游隼体形一样,但攻击性很弱,只捕食行动迟缓的小型猎物。腿较长,翅膀则较宽,与其他的隼不同,占领一定范围的栖息地,但更喜在开阔地区活动。捕食时,常站在制高点上长时间等候,一看见地面上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幼鸟或受伤的鸟、爬虫类和昆虫,即猛扑而食,叫声粗粝刺耳。

利用乌鸦等大型鸟的旧巢,或把巢建于白蚁冢上。

地理分布

新几内亚南部和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

附注

雌鸟的体形比雄鸟大,有淡褐色胸羽和浅色羽毛两种色型。

燕隼(EurasianHobby)

翅膀狭窄渐尖,尾长的小型猎隼,快速拍翅后能迅速水平飞翔,飞行速度之快足以捉住燕子和雨燕。视觉敏锐,能在光线微弱处猎食蝙蝠及蜻蜓等大型昆虫,用脚将这些猎物攫走,并在飞行中吞食。

燕隼

树上大型的巢,或利用松鼠的旧巢。

地理分布

繁殖于欧亚大陆及非洲西北部,向南迁徙至非洲南部、印度、中国大陆南部及越南南部过冬。

附注

雌鸟的体形比雄鸟大。

地中海隼(LannerFalcon)

身体强健,分布于沙漠,以及热带和亚热带稀树草原区,偶尔在悬崖上栖息和营巢,在开阔的林地中也有分布。捕食时,自空中迅速俯冲,撞击果蝙、白蚁以及小型鸟类,或贴近地面快速飞行,捕食地面的鹧鸪、鹫珠鸡以及小黑鸨等小型鸨类,如果可供捕食的鸟类很少,老鼠及洞栖的大型沙漠蜥蜴也会成为其捕食的对象。平时很少发出叫声,繁殖期,成对亲鸟不断发出刺耳的叫声。

悬崖或建筑物突起处的空隙,以及其他大型鸟类的弃巢均可成为其营巢地点。

地理分布

欧洲东南部、中东以及非洲大部分地区。

附注

雌鸟的体形比雄鸟大。

游隼(PeregineFalcon)

属猛禽类,取食时会快速飞过鸟类的头顶,然后突然快速俯冲,用脚撞击猎物,再反转身体抓住往下掉落的受害者,并将其带走。据悉在俯冲的最后阶段,时速可达400公里。

通常在岩石突出处的裸露部分。

地理分布

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有些种类在冬季迁徙。

附注

雌鸟体形比雄鸟大,是隼类最常被驯养的一种。在不同亚种中,胸部颜色有橙色到浅灰色的差异,而且在不同的分布区有不同色型。

眼斑冢雉(Malleefowl)

生活在浓密的常绿桉树灌丛中,配偶鸟生活在自己的领域内。有筑土堆的习性,雄鸟首先撒一些细枝和树叶填在洞穴中,当这些细枝被雨水打湿后,在上面覆盖土壤,形成一宽5米、高1.5米的土堆,其后雄鸟便一直忙于照料这个土堆,包括适时打开,混合里边的东西,并封闭洞口,以控制因腐烂发酵而产生的热量。主食金合欢的种子、花蕾、嫩枝和昆虫。

雌鸟在每个繁殖季产下约24枚卵,将其埋入土堆,利用有机物腐化散发出的热量孵蛋。

地理分布

澳大利亚南部。

丛冢雉(AustralianBrush-turkey)

体形修长,类似雉类的鸟,颈部细而裸露,并垂悬荷一堆多皱的皮褶(颈垂)。林栖,取食昆虫、浆果和种子,雄鸟会向后扒土,将枯枝、落叶和泥土,堆成一个高出其身体数倍的巢垛,利用巢材腐化使巢温上升,并时常以喙检验温度变化,以增减巢材,保持巢温稳定。

雌鸟在巢垛上掘洞,每掘一洞产一枚蛋于其中,靠腐物的热量孵化,幼雏孵出时身被覆绒羽,从巢垛里钻出即可独立生活。

地理分布

澳大利亚东部和东北部。

小灰头稚冠雉(plainChachalaca)

与雉类的习性相似,体形纤细,颈、腿、尾均十分细长。栖于森林、灌木丛或其他浓密的植被中,常结成小群在地面活动,于树枝间觅食浆果、嫩芽和树叶。黎明和黄昏时,常一齐发出粗厉的叫声,英文俗名因此而得。成群栖宿于植丛中,幼鸟振翼爬向亲鸟,然后钻入亲鸟翼下。

由细枝构成的扁平巢,位于树冠中稠密的枝叶间。

地理分布

得克萨斯州东南到尼加拉瓜。

鸣冠雉(CommonPiping-guan)

习性似雉类,身体纤细,腿长,趾强健,适于在树枝间攀行。在林冠中层和上层的树枝间行走、跳跃或飞行,主食浆果、嫩芽和树叶,偶尔也吃小动物。常集群活动,喜栖于视野开阔的高枝上,并大声鸣叫。繁殖期鸣冠雉在树冠顶飞行,使飞羽发出响亮的呼呼声来炫耀。

由稀疏的细枝构成,位于树冠上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