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植物百科
11847000000003

第3章 常见动物与分类(1)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等级最高的脊椎动物。最原始的哺乳动物是卵生哺乳动物,如鸭嘴兽和针鼹,它们的消化、生殖和泌尿管道与泄殖腔都使用一个共同的开口。除鸭嘴兽和针鼹采用原始的卵生外,其余都是胎生,并且能够用乳汁哺育后代。

什么是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身体大多可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个部分。哺乳动物大都体外长着毛,体温恒定,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智力和感觉系统都比较发达。

哺乳动物的“衣服”

哺乳动物的皮肤致密,结构完善,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和良好的透气性。哺乳动物的皮肤还可以控制体温,适应多变的外界条件。哺乳动物皮肤的质地、颜色、气味、温度等能与环境条件相协调。哺乳动物的皮肤结构完善,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的表层为角质层,表皮的深层为活细胞组成的生发层。表皮有许多衍生物,如各种腺体、毛、角、爪、甲、蹄等。真皮发达,由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构成,两种纤维交错排列,其间分布有各种结缔组织细胞、感受器官、运动神经末梢及血管、淋巴等。在真皮下有发达的蜂窝组织,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在此储藏着丰富的脂肪,故称为皮下脂肪细胞层。哺乳动物的毛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结构,为表皮角化的产物。毛由毛干及毛根组成。哺乳动物的毛干是由皮质部和髓质部构成;毛根生于毛囊里,外被毛鞘,末端膨大呈球状称毛球,其基部为真皮构成的毛乳头,内有丰富的血管,可输送体毛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在毛囊内有皮脂腺的开口,可分泌油脂,润滑毛、皮;毛囊基部还有竖毛肌附着,收缩时可使毛直立,有助于调节体温。

按毛的形态结构,我们可将毛划分为长而坚韧并有一定毛向的针毛(刺毛)、柔软而无毛向的绒毛,以及由针毛特化而成的触毛。哺乳动物体外的被毛常形成毛被,主要机能是绝热、保温。水生哺乳动物基本上是无毛的种类,如鲸,有发达的皮下脂肪以保持体温的恒定。毛常受磨损而褪色,通常每年有一两次周期性换毛,一般夏毛短而稀,绝热力差,冬毛长而密,保温性能好。

陆栖哺乳动物的毛色与其生活环境的颜色常保持一致,通常森林或浓密植被下层的哺乳动物毛颜色较暗,开阔地区的呈灰色,沙漠地区多呈沙黄色。

哺乳动物的骨骼

哺乳动物的骨骼系统发达,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完善,其主要由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两大部分组成。

哺乳动物骨骼在结构和功能上主要的特点是:头骨有较大的分化,具有两个枕骨踝,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牙齿异型;脊柱分区明显,结构坚实而灵活,颈椎7枚;四肢下移至腹面,出现肘和膝,可将躯体撑起以适应陆上的快速运动。

哺乳动物的骨骼包括颅骨、脊柱、胸骨及肋骨。

颅骨:由于哺乳动物的脑、感官的发达以及口腔咀嚼的产生,因而哺乳动物的颅骨相当大。颅腔由额骨、顶骨、枕骨、蝶骨、筛骨、鳞骨、鼓骨等构成,其中枕骨、蝶骨、筛骨等均由多个骨块愈合而成,骨块的减少和愈合使头骨坚而轻。

脊柱:由一系列椎骨组成,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五部分。颈椎骨通常为7枚,只有少数种类为6枚(如海牛)或8~10枚(如三趾树獭),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不论颈的长短都是7枚颈椎。

附肢骨骼:包括肩带、腰带、前肢骨、后肢骨。哺乳动物锁骨多趋于退化,有的无锁骨,如奇蹄类和偶蹄类。而在适于攀缘、掘土和飞翔生活的类群中锁骨则发达。可见锁骨发达程度与前肢活动方式关系密切,凡前肢从事前后活动的种类其锁骨退化,前肢从事左右活动的种类其锁骨发达。腰带:由骼骨、坐骨和耻骨构成。骼骨与荐骨相关节,左右坐骨与耻骨在腹中线愈合成一块髓骨,构成关闭式骨盘。哺乳动物的腰带愈合,加强了对后肢支持的牢固性。前肢骨及后肢骨:其结构与一般陆生脊椎动物的模式类似,但前后脚掌(跖)、指(趾)骨,随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大有变化,如蝙蝠为翼状肢,鲸为鳍状肢,奇蹄类、偶蹄类为捷行肢。

哺乳动物的肌肉

哺乳动物的肌肉系统与爬行类基本相似,但其结构和功能均进一步完善。其主要特征为:四肢及躯干的肌肉具有高度可塑性。为适应其不同运动方式出现了不同的肌肉模式,如适应于快速奔跑的有蹄类及食肉类四肢肌肉强大。皮肌十分发达,哺乳动物的皮肌可分为两组:一组为脂膜肌,可使周身或局部皮肤颤动,以驱逐蚊蝇和抖掉附着的异物。脂膜肌还可把身体蜷缩成球或可以把棘刺竖立,以防御敌害,如鲮鲤、豪猪、刺猬。哺乳动物中高等的种类脂膜肌退化,仅在胸部、肩部和腹股沟偶有保留。哺乳类动物另一组皮肌为颈括约肌,其表层的颈阔肌沿颈部腹面向下颔及面部延伸,形成颜面肌及表情肌。哺乳类动物中的低等种类无表情肌,食肉动物有表情肌,灵长类的表情肌发育好,而人类的表情肌最为发达,约有三十块。围绕口周围有复杂的唇肌,在吮吸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分布于颅侧和颧弓,止于下颌骨(齿骨)的颞肌和嚼肌强大,这与捕食、防御以及口腔的咀嚼密切相关。膈肌为哺乳动物所特有的肌肉,为一横位的随意肌,把内脏腔分隔成胸腔和腹腔,膈肌的活动有助于呼吸的进行。

哺乳动物的求偶

动物们在发情期,总会进行一场求偶竞争。求偶决斗是残酷的,只有胜者才能获得交配权,甚至是享用食物的优先权,而失败者只能等待下次机会,或者在孤独的伤病中死去。

九、十月份是白唇鹿的繁殖期。雄鹿之间经常展开激烈的求偶战斗。斗士们洪亮的叫声响彻整个山野。战斗结束后,雄鹿有的断角、瘸腿、遍体鳞伤,有的甚至在角斗中力竭而死。

一对雌雄猩猩“成婚”以后,便不允许别的雄猩猩打扰了。但如果闯入的第三者比自己强大,原配丈夫就只好乖乖地让出自己的爱妻。

处于发情期的雌性大熊猫,经常会引发数只雄性大熊猫的争斗。而最终的雄性总冠军将与这只雌性大熊猫相伴一生。

每个成年雄海豹都有“三妻四妾”,它们一起生活,俨然一个大家庭。一个繁殖期来到时,那些“未婚”的雄海豹便会集结成群,向“已婚”的雄海豹们发起猛烈的集体攻击,无数颗牙齿在撕咬,一时间血肉横飞。

雄象为了争夺交配权,相互之间必须展开一场激烈的搏斗。它们把长长的象牙当做武器,将对手的头抵住,身体猛烈抵触,并扇动着大耳,吼声震天,直到有一方败下阵来,这场战斗才算结束。

温顺的雄骆驼为了争夺“爱人”,也会变得异常暴躁。它们主要的决斗方式是摔跤:把脖子伸入对手的两只前脚间,一晃头,将对方绊倒,它们甚至用牙齿狠咬对方。

哺乳动物的伪装

有些哺乳动物具有伪装技巧,让自己的外形或颜色变得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来躲避敌人的追捕。如岩羊的体色与山地的石头非常相似。

斑马的身上都长着深色的条纹,这些条纹看起来就像是抽象派艺术家的绘画。阳光或月光使斑马的条纹愈加显得模糊不清,远远望去,很难将其与周围的环境区分开来。

金钱豹的皮毛是金黄色的,上面点缀着深褐色的斑点,看起来就像树叶底下忽隐忽现的阳光。披着这样的“衣服”,它们就可以悄悄地追踪猎物而不用担心被猎物发现了。

斑马

非洲狮的皮毛呈黄褐色,这与非洲的热带稀树草原颜色颇为相似,在追踪猎物时,它可以令猎物浑然不觉。它们在大草原上为所欲为地捕杀羚羊、斑马等食草动物,奔跑起来的非洲雄狮犹如一道急驰的闪电。

树獭的动作非常迟缓,所以很不利于躲避危险。但它们有一个绝招:将自己藏在一簇绿色枝叶丛中。原来,树獭的毛发里长着许多绿藻植物,这使它的皮毛变成了绿色。

雪兔生活在北极极地苔原,那里夏天苔藓繁盛,冬天白雪皑皑。雪兔的皮毛夏天呈灰褐色,冬天则变成了白色,这使得它们的天敌北极狐很难找到它们。

蝙蝠总在白天睡觉,晚上觅食。所以它们的体色一般呈棕色、黑色或黄色,能够完全融入夜色中。这样,它们便能准确地捕捉到猎物,而猎物却很难发现它们的踪影。

北极狼生活在极地地带。这些地区的地面非常平坦,掩蔽物极少。每到冬天来临,北极狼的皮毛便会变成白色,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这使它们很容易接近麝牛和驯鹿等猎物。

哺乳动物的防御武器

肉食动物总是捕食植食动物和弱小的肉食动物。为了反抗和逃生,被捕食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各显神通,具备了一定的防御和逃生本领。

这些本领可分为三大类:物理的,如偶蹄目动物的角;化学的,如有毒恶臭液体;生物的,如河豚毒素。

大角羊的统治权是根据它的弯角大小而决定的。坚硬的弯角,在激烈的冲撞下,可将敌人撞伤。在抵御敌人的过程中,羊角是强有力的防御武器,凶猛的食肉动物面对这对大角也会惧怕三分。

河马长着许多尖锐的大牙齿,这便是它们打斗和御敌的武器。两只雄河马相对着“打哈欠”是它们即将开始战斗的信号。

鼷鹿长得很像没有长角的小鹿。由于没有角,鼷鹿在捕食者面前显得非常柔弱。但它们的犬齿却很发达,露在外面形成獠牙,看起来很凶狠。

象的长鼻子除了辅助自己完成饮水、取食活动之外,还可以卷起敌人,将其抛到一边。象还有一对强有力的象牙,又长又粗,也是防御和攻击对手的理想武器。

一些动物的毛呈刺状,如刺猬和豪猪,这种毛是动物有效的防御武器。行动迟缓的刺猬,遇到危险时,就会将毛刺竖起来,并蜷缩成一个硬邦邦的刺球,令敌人无从下手。

犰狳长着一身结实的骨片,除了嘴巴和四肢外,它们从头到尾都被板状鳞片覆盖着。遇到危险时,犰狳便会将身体蜷缩成一个硬球来保护自己。

哺乳动物的胎生哺乳

哺乳动物完善了在陆上的繁殖能力,后代的成活率大大提高。而其后代的成活是通过胎生、哺乳实现的。

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为胎生,即它们的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联系并获取营养,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胎盘是由胎儿的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形成的结构。绒毛膜上有大量的指状突起,犹如树根一样插入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上有母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指状突起上有胎儿的循环系统,两者的血液循环系统不连通,但只隔一层极薄的膜。通过胎盘,胎儿与母体可以交换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胎盘的功能相当于胎儿肺、肝、小肠和肾的功能,可分为尿囊、绒毛膜与母体结合紧密的蜕膜胎盘和结合不紧密的无蜕膜胎盘两类,前者包括环状胎盘和盘状胎盘物,后者包括散布状胎盘和叶状胎盘。从卵受精到胎儿产出的期限为妊娠期。一般一种动物的妊娠期相对稳定。胎儿发育完成后产出,称为分娩。

胎儿产出后,母体用乳汁哺育幼体,称为哺乳。哺乳是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胎生为发育着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减少了外界不利因素对胚胎的影响。哺乳为后代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有利于幼体的迅速成长发育。

哺乳动物的捕猎方式

非洲狮总是集体伏击猎物。首先,狮群中的雌狮将猎物包围起来,一起将其咬死,然后雄狮跑过来,吃掉大部分,再由雌狮和幼狮吃掉其余的残羹剩饭。

鬣狗总是悄悄地跟在狮群后方。在狮群饱餐之后,它们才乘机奔向猎物,咬下一块肉就跑;或者一拥而上,把剩下的残肉吃得丝毫不剩。

猎豹

金钱豹非常善于爬树,经常爬到树上捕食猿、猴和鸟雀;或者趴在树杈上,待鹿、野羊或野兔等经过时,便从天而降,杀它们一个措手不及。

赤狐在捕食天鹅时如果被发现,便会按兵不动,待鹅群入睡后,赤狐用尾巴摇动草丛,鹅群会再次被警报惊醒,但赤狐仍然不动。反复多次后,鹅群便会失去警惕性,这时,赤狐便径直扑向天鹅。狡猾的狐狸确实名不虚传。

海豹是北极熊的美食,但它们常常潜到浮冰之下,只是偶尔才出来透透气。

因此北极熊会一直守候在它们的通气孔旁,只要海豹一浮出洞口,北极熊就迅速地用前掌击碎海豹的头骨,将其拖出水面吃掉。

猎豹捕猎的方法很多,它们有时迂回包抄,从后面或侧面进攻猎物;有时在灌木丛中隐蔽,放轻脚步前进,悄悄接近猎物,等到距猎物只有50米远的时候,再突然直扑上去。

草原哺乳动物

草原上气候炎热,且干燥少雨。这里生活着多种哺乳动物,包括肉食动物和草食动物,如羚羊、斑马、狮子等等。

草原野马性情凶悍,并且经常几十只甚至上百只聚集在一起,在草原上边吃边走。野马喜欢喝水,且总是在清晨和傍晚。野马每天成群地到固定的水源去饮水,生活非常有规律。斑马每天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啃食草类。它们长长的颈很容易伸到地面上。

兔狲又称羊猞猁,大小与家猫差不多,但体格比较强壮,叫声也比家猫粗野。兔狲的毛密而软,保暖作用良好,有利于长时间伏卧在地上,伺机捕食鼠、兔、沙鸡等。

狞猫生活在非洲、中东和西南亚的干旱地带,它们的腿很长,皮毛上没有斑点,耳朵可以自由转动。狞猫的胡须感觉很灵敏,这对它在夜间的行走很有帮助。狞猫是捕鸟的高手,它们的反应特别快,甚至能捕到低空飞行的小鸟。

麋羚生活在开阔的非洲草原上,主要以草、树叶和植物的果实、种子为食,在旱季则依靠果实和植物根茎生存。到了繁殖期,雄性麋羚之间会进行决斗。但它们的决斗只是跪在地上用角来抵对方,以此来比试力量,点到为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