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植物百科
11847000000162

第162章 植物故事(1)

能治病的植物

我国云南的一位哈尼族医生有过这样一段亲身经历:一天,他正坐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休息,突然一条20多厘米长的大蜈蚣摆动着两排长足向他爬过来。他立即拔出刀砍下去,把蜈蚣一劈两段。可蜈蚣并没有死,它的两段身体一直在不停地挣扎和蠕动。过了一会儿,另外一条雄蜈蚣爬了过来,看到自己的同类在痛苦挣扎,它仿佛十分焦急,绕着两段身体转了转,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不久,雄蜈蚣又爬了回来,而且嘴里噙着一片嫩绿的叶子,哈尼族医生仔细地观察,发现雄蜈蚣把被斩断的蜈蚣的两截身体连在一起,然后把绿叶放在连接处,自己在一边静静地守候。过了一阵儿,奇迹出现了:那条被砍成两段的蜈蚣竟然恢复了一个完整的身体!它轻轻地蠕动了几下,然后爬进了草丛。大为惊奇的哈尼族医生拿起这片绿叶,照着它采回了许多同样的叶子。他做了个实验:把鸡的腿骨打断,然后敷上捣碎的叶子再包扎好。过了3天,解开一看,鸡腿骨已连接起来了。从此,他又多了一种止痛、止血、消炎、接骨的草药配方,这种配方疗效神奇,药到伤愈,他也被人们称为“接骨神医”。

这种神奇的草就是“接骨草”,是忍冬科的一种植物,在我国南方的森林里生长。说起来,植物真是一座医药的宝库,它们不但在现代医学发展起来以前就发挥着治病救人的作用,即使在今天,许多特效药中的有效成分还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呢!谁不知道长得像个娃娃的人参呀!它可是能使人身体强壮起来的大补药。供人们食用的部分,就是这种五加科多年生植物的宿根。犯了咳嗽,医生经常给病人一包甘草片,其药用成分主要是从豆科植物甘草的根里获得的。俗话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那让人“苦不堪言”的黄连素存在于毛茛科植物黄连的根茎里。别看它苦,可它去火解毒、抑制细菌的功能真是独特得很呢,所以治疗拉痢疾、泻肚子的常用药就是黄连素片,良药苦口利于病嘛。现在,人们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粗榧、三尖杉、美登木等植物中提取出抗癌的有效成分,让植物在攻克尖端医学课题方面也发挥出了作用。我国从古至今的民间大夫、中草药学家对植物的药用功能研究得最多,贡献也最大。他们发现,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有一定的药效,只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植物就能服务于人类。

当然啦,在外国也有数不清的药用植物。恶性疟疾的克星——奎宁,就存在于一种叫做金鸡纳的植物的树皮中。

金鸡纳树原产于美洲,生活在那里的印第安人很早就知道了它的药用价值,并开始种植。但他们从不外传用金鸡纳树制药的秘方。

据说在17世纪,西班牙的一位伯爵夫人,由于不适应秘鲁的气候及饮食,不幸染上了疟疾,几天后就奄奄一息了。伯爵急得向印第安人求救,但印第安人没有理睬他。伯爵无意中发现了印第安人嘴里总嚼着一样东西,他暗中打听,才知道那东西是金鸡纳树皮,与防治恶性疟疾有关。伯爵闻知心喜,到金鸡纳树林中剥回一块树皮,煎汤给妻子服下,结果,病完全好了。

消息传到欧洲大陆引起了轰动,人们想方设法也要弄到金鸡纳树。一个名叫加斯卡尔的德国植物学家受雇于荷兰人,化名缪勒来到秘鲁。他以帮助印第安人建立金鸡纳林场为名,大量收购金鸡纳种子,并用重金收买了海关人员,在一个黑夜里盗走500棵树苗,运到荷兰船上。但是,在海上的多日航行,使树苗大部分死亡,剩下的3株“幸存者”在爪哇岛上却奇迹般地生长繁殖起来。几十年后,爪哇岛上的金鸡纳树长成了树林,树皮的产量竞占到全世界的90%。连我国1912年和1931年先后在台湾、云南引种的金鸡纳树都是它们的子孙呢。

这种有着传奇经历的金鸡纳树是茜草科的热带树种。它的树皮中有好几种药用成分,不仅能治疟疾,还可镇痛、解热,并用于局部麻醉。所以,用它制成的金鸡纳霜用途可多啦。

森林浴好处多

所谓“森林浴”,主要是指登山观景、林中逍遥、荫下散步和郊游野餐等一些广泛接触森林环境的活动。不要小看这些看似平常的活动,通过它们可以达到调节精神、解除疲劳、抗病强身的功效呢。因为“森林浴”可使你投入绿色森林的怀抱,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丽馈赠。

森林浴

让我们看看绿色的功能吧:

一亩树林一天可蒸发水分120吨;

一亩林地比无林地多蓄水20吨;

一亩防风林可保护100多亩农田免受风灾;

一平方公里绿地可减少噪音16分贝;

一公顷绿地树木,一天可以消耗掉1000公斤二氧化碳,制造出730公斤氧气,可供上千人呼吸之用;一亩林地每年可以吸附各种灰尘22~60吨,每月吸收有毒气体4公斤;一棵树便是一个小型的蓄水库;

一棵树便是一个微型的空气净化器;

一棵树便是一个看不见的空调。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常受到噪声和各种有害气体的侵扰,在森林中则不同了,这里充满宁静,到处是和谐的绿色和怡人的风光。森林里的空气也新鲜异常,有些树木还分泌出能杀菌的树液,像松树等。由此可见,经常进行“森林浴”的确能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难怪日本人正大力推广这种别具一格的“森林浴”呢。

如果你家靠近森林,何不“近水楼台先得月”,去沐浴一番呢?

最小的花朵

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把液态镓滴在硅表面上,然后科学家把它转向少量含有甲烷的气体,化学反应迫使气体凝聚成极细的碳化硅线,这样“培植”出的纳米花朵比人的头发丝还要细1000倍。另外,科学家还利用硅“培植”出由细线组成的纳米树,即科学家在“培植”细线的过程中改变温度和压力,成功地使这些细线成为大小仅为1~5微米的各种复杂形状——纳米树。

研究人员认为,新工艺可以获得一系列应用,他们现正在研究两个应用方向:用作防水涂覆层和用作新型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成分。

庄稼种到水里面

仿佛造物主存在偏心似的,在地球上,有的地方土地肥沃,一望无际的玉米、小麦、水稻、蔬菜和果树,看上去平展展、绿油油的,满目生机,令人心旷神怡。每到收获时节,繁忙的人群和机器在田野里穿梭往来,一车车果实运向世界各地,那种欢乐的丰收景象让人的心都醉了。人们禁不住要赞美大地母亲慷慨无私地给了人类如此丰富的物质。可是,有的地方却十分贫瘠、荒芜,那岩石密布的高山、飞沙走石的戈壁荒漠、水一过就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别说种庄稼,就是那些特别能耐寒抗热、忍饥挨饿、什么条件都能凑合的植物,在这里落脚生根也并非易事。而庄稼经过人们长期的栽培驯化,固然能够给人类提供丰富的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但它们同时也被娇惯坏了,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土壤要疏松,水肥要充足,病虫害要有人去防治,杂草要有人锄掉,否则就长不好,就减产。它们在高山、荒漠、盐碱地等贫瘠地区,根本就无法生存。而这种不适合种庄稼的地区,其面积要比肥田沃野大得多。那里的人们不免要埋怨大自然的不公平。他们要么离开故土远走他乡,要么就从外地运进食品,否则就活不下去。

现在出现了新的希望,人们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发现无土栽培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在一座明净敞亮的大房子里,绿生生的油菜叶子又大又亮,叶柄又粗又白;西红柿高高地站起,倚在支架上,沉甸甸、红艳艳的果实挂在枝头;莴苣那粗大的肉质茎稳稳地竖立着,一棵就能炒出一盆菜来。这并不是一座普通的温室,这些蔬菜也并非长在室内的土壤里,而是长在一块特制的多孔板上,根留在板下。这个特制的多孔板的下面,是一个水槽,根就泡在里边。水槽里的“水”也不是一般的水,而是按植物生长需要配制的营养液。营养液里,氮、钾、磷、钙、镁、氯、铜、钼、锌及硼等元素,应有尽有,比肥沃土壤的养分更全面、更充足。庄稼在这样的条件下,当然长得比大田里要好得多,产量高得多。

种庄稼不用土,是人类创造出的一个奇迹。所以,当1929年,美国人利用营养液种出了一棵7.5米高的西红柿,并收获果实14公斤时,整个世界都轰动了。人们把无土栽培看做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进步之一。

1945年,驻扎在伊拉克和巴林的英国空军,发现这里的土壤不适合种粮食后,改用无土栽培法,为自己解决了吃饭的大问题。

如今,无土栽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田作物、蔬菜、水果、花卉、药用植物,甚至牧草的生产。荷兰是全球最大的鲜花生产国,它的国土不仅大片的种植鲜花,还推广发展无土栽培技术。用这个方法培养出的香石竹香味浓郁,开花时间长,花还特别多,叶片也似乎更结实强健。无土栽培对荷兰的鲜花生产仿佛神力相助,使它的出口更受欢迎。谁都知道,各国对生物的环境有着严格的规定,不仅花、果要严格检疫,连根部所带的土壤都受到限制,因为这里也很可能隐藏着危害极大的昆虫、细菌和病毒等。所以,人们日益希望进口无土栽培的鲜花。我国要想大量出口花卉,也必须走无土栽培的道路。

无土栽培生产的水果、蔬菜不但个大、色艳、口味好,又因不施农药而成为无公害产品,最宜生吃。无土栽培节水节肥,和它相比,在土壤里种植庄稼要多耗7倍以上的水和2倍以上的肥料。无土栽培法供给植物充足的水肥,产量远远高于土壤栽培,如西红柿每亩收几万公斤,是土植法的20倍左右;豌豆亩产近1500公斤,亦为土植法的9倍之多。小地块出高效益,总的来看,省工省力,节约能源。另外,这种种植方法是把农业生产工业化了,不受季节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还能向空中和地下发展。说不定有朝一日,人们会在潜水艇和宇宙飞船里用无土栽培法种庄稼呢。

大气的“清洁工”

每当人们在田野或树林中散步时,往往会感到心旷神怡,因为那里空气清洁、新鲜。而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或工业区,人们会感到那里的空气污浊并时有窒息感,这是因为那里人多、工厂多、汽车多。人们的呼吸作用要消耗掉大量氧气和呼出大量二氧化碳;金属冶炼厂、发电厂、造纸厂、化工厂等各种工厂,以及数量庞大的汽车,除消耗大量氧气和不断排出二氧化碳外,还排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氟化物、氯气、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以及大量的烟尘和粉尘,使空气遭受严重污染,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全世界每年约有1亿吨烟尘排放到大气中,每燃烧1吨煤,大约就要产生3~11公斤烟尘。烟尘除本身有毒和有刺激性外,还能与其他有毒物质相结合危害人体,它能吸收有害的气体和经高温冶炼排出的各种重金属粉尘,尤其是致癌性很强的物质,使人患上癌症。另外,空气中的污染物粉尘,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沉积下来,甚至进入肺细胞和血液,引起中毒。如长期在受粉尘污染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易使人患气管炎、支气管炎、矽肺、肺气肿等疾病。

发电厂等工厂排出的二氧化硫,有很强的刺激性,它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后,可引起支气管炎,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和老人更易患呼吸系统疾病。二氧化硫氧化后形成硫酸。刺激和腐蚀人的肺,造成弥漫性肺气肿。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即可造成人的死亡。

汽车尾气排出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阳光照射下产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类、二氧化氮等多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与水蒸气一起形成浅蓝色烟雾。人的眼、鼻、气管、肺粘膜受到这种烟雾刺激。便会出现流泪、眼睛发红、咳嗽、气喘等、严重时,可出现头晕、发烧、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昏迷不醒,甚至死亡。

世界上就曾发生过几起大气污染造成的严重事件:

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的马斯河谷浓烟弥漫,当时天空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每立方米高达25~100毫克,前后几天内共有很多人丧生,造成了举世闻名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的一天,美国的多诺拉工业小镇下了一场“大雾”,烟雾持续了4天4夜,引起了5000多居民咳嗽、喉痛、胸闷,有17名体弱的居民在烟雾中死亡,这就是震惊全美国的“多诺拉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一场特大的浓雾笼罩了英国首都伦敦,使全城交通停顿了整整4天,有4000多人因吸入有毒气体中毒而死亡,随后又有8000人陆续丧生,造成了历史上最悲惨的“伦敦烟雾事件”。

1955年在美国的汽车城洛杉矶发生了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造成当地65岁以上老人有400人死亡。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命的危害呢?除了设法减少排放污染物之外,最简单而又有效的办法是大力绿化造林。因为绿色植物特别是树木可以帮助我们清除污染,净化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