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忍者
11846700000006

第6章 修行卷——忍者之路(1)

§§§第一节忍者的修炼之路

忍术是古代日本忍者所掌握的完善的间谍情报技术体系,包括追踪、侦察、谍报、保镖、暗杀等多方面的内容。忍者技艺超人,擅长使用剑、钩等各种兵器与飞镖等暗器。他们能飞檐走壁,在沙地上飞跑不发出一点儿声响;在水中屏息可长达五分钟,如用特殊器具可在水底待上一天一夜;他们善于在水面和水底搏斗,甚至能潜到船底,偷听船上人的对话……这种种超人技能是通过非人的修行与磨炼才能习得的。

他们的修炼之路如下:

一、精神修炼

忍术和其他强调体质训练的武术流派不同,它尤其强调精神上的修炼,并将其整个的训练体系建立在超乎想象的精神修炼基础上。因为忍者所执行的大多是一去不回的高风险性任务,独自一人在敌人的巢穴中完成任务,要克服死亡、孤独、黑暗以及饥饿、寒冷、伤病等诸多困难,所以,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忍者生存的必要条件。

作为一名忍者家族的后代,一旦降生就必须接受残酷的命运现实——或者成为忍者,或者死。忍者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被灌输了对主人绝对忠诚的思想:除了自己的主人,任何人的命令都不会听,哪怕是日本天皇。这种从小就通过精神洗脑而打造出的忍者是狂热而无所畏惧的。

前文已经提到,忍者往往通过对密宗的修习来锤炼自己的意志,让精神变得无比纯粹和坚韧,让体内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以求完全除去心灵的迷惑和恐惧,全神贯注地投入战斗。

二、技能训练

忍者家族的小孩,不论男女,都必须继承祖先的职业传统,一般从5岁开始就接受训练。训练的种类有五种,即平衡、灵敏、力量、耐力及特殊技巧。

平衡训练

首先从走竹竿开始,至能立于滚动的圆竹竿上而不滑倒;将竹竿升至离地面三尺左右,继续走竹竿,练到行动自如;继续增加竹竿高度,直至三四十尺高度,至此身不畏高,翻腾跳跃,如履平地。具备这样的平衡能力后,才能在屋顶、墙头及树木上行走如飞。

灵敏训练

进行灵敏素质专项训练,如跳过插满刀片的绳子,训练后期要越过跑步途中布满的许多危险障碍物,身体稍有不灵活或反应略有不敏捷,便很容易受伤。因此,忍术对灵敏的要求十分严格。

耐力训练

忍术的耐力训练分静、动两种练法。静练法将双手挂于树上以支持全身,地上则放满暗器,要求练者决不能松手跳下来;动练法采用基本的长跑训练,要有跑五六十里的耐力。一个优秀的忍术高手,加上跳跃,可以每日跑一百五十多里(每天一个标准马拉松)。

力量训练

忍术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的力量,采用的训练方法很多。除了常规的力量训练外,忍术还包括多种“怪力训练”,忍者通过它进一步磨炼意志,训练忍耐力与生存能力等等。这种怪力训练内容包括连续数天不食不动、杀死自己的同伴以及与猛兽搏斗等,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地狱式修炼。

特殊技巧训练

忍术武技中的特殊技巧训练有多种,诸如潜水屏气、徒手搏斗、剑道、暗器、化装术、药物术、施毒解毒术、听力嗅觉训练……还要有高水平的忍饥耐渴的野外生存能力训练。

除了飞行隐身外,发暗器亦是忍术的绝技之一。忍术暗器多为毒镖及铜币(边缘开刃),也有镰、钩、凿等。忍术暗器应用较多,掷发毒镖及毒铜币是每个忍术高手都应具备的本领。

与“飞行术”和“发暗器”并称“忍术三绝”的还有“施毒解毒术”。忍术高手各个都精于此道。据载,忍术所用的毒药是从矿物和动植物中提炼出来的,药力之强,足以致命;仅少许药量也足以使人昏昏欲睡、瘫痪或大笑不止。忍术的投毒手段很多也很隐秘:匕首、飞镖及箭的尖端蘸有毒药;食物或饮料中掺入毒药;使用各种有毒物品,如有毒的鲜花等。忍术的解毒术所用的通用解药,则是用草药和药酒等调制而成。

化装术更是忍者的特长,他们能制造人皮假脸,改换性别。让一个忍者在人群中穿行,由几个人在一旁辨认,结果各人所见都不相同,高矮胖瘦,不一而足,真可谓“千面人”。还有隐身术,那是忍者事先挖好一个地洞,然后趁着烟雾的掩护跳入地洞,令追捕者失去目标。

忍术对于身体的训练也是非常残忍的。忍术所包括的每一项内容,忍者都必须精通,并且每项训练全都是死亡淘汰赛,无法承受的人是不允许生存的。

通过这些修行,忍者从精神到肉体都实现了大幅度的飞跃,获得了超越常人的毅力、耐力和战斗力。在小说和影片中,忍者常有一些匪夷所思的举动,诸如藏身于灯笼中、地下甚至是一张薄纸之后,或者身体上遭受一般人足以丧命的重创仍能挥刀奋战。这些当然是导演或编剧们设置的噱头,但是通过忍术的训练,忍者在精神高度集中时,处于一种自内向外的激发状态,确实是可以表现出某种惊人的力量的。

§§§第二节教科书《万川集海》

还有一种推测,最早将忍术的种子传入日本的人,应该是中国秦始皇时期的大臣徐福。

徐福,秦始皇时期(公元前3世纪)的方士,后成为秦始皇的侍臣、咒术师。秦始皇梦想永生永世地统治自己庞大的帝国,就派徐福去传说中的蓬莱仙岛求取长生不老的仙药。于是,满载着金银珠宝、童男童女以及武士的船队在徐福的率领下向东海进发。可想而知,灵丹妙药自然是没有,有的只是被误以为是“仙岛”的扶桑(日本),在经历了几个月的航行后,徐福等人在纪州岛登陆了。

徐福一行受到纪州当地的土著居民的欢迎,却根本找不到什么长生不老药,既然回去复命肯定是死路一条,他们干脆放弃了归国的计划,在此定居下来。对于纪州人而言,这些秦朝人好似从天国而来,华丽的服饰、精美的器具、奇特的语言、庞大的船只以及从未见过的璀璨的金银珠宝无一不令他们深深折服。徐福是方士出身,当然拥有常人所不知晓的道术知识,在这些纪州人眼里,徐福有着不可思议的法力,于是便尊奉徐福为王。在中国的史书上曾有徐福在平原、广泽为王的传说,而现在日本新宫市的徐福公园内还有徐福墓。

为保证徐福等人能顺利地取回仙药,随徐福而来的武士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大都是经历过杀场战乱、宫廷政变的人,有着一身高强的本领。于是,来自中国的古代知识和武艺便在此生根发芽,由纪州人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这也就是后世的忍术起源。

秦始皇自然没有永生不死,他幻想亘古未有的大帝国也早就灰飞烟灭了,但谁也料想不到,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梦想却在日本的土地上播下了忍术的种子。

在混乱的日本战国时代,大名需要大量的刺探敌军情报和对敌人城市开展破坏活动的特派人员,所以忍术在这一时代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忍术发达的地区有以下几处:武藏、甲斐、越后、信浓、伊贺、甲贺、纪伊等地区,其中伊贺、甲贺的忍术在日本是最为发达的。

在德川家族第四代将军德川家纲时代的延宝四年(1676年),甲贺的隐士藤林保武结合中国和日本历代名将的思想与武学精华,参照《六韬》和《孙子兵法》的内容写成了集忍道、忍术、忍器于一体的忍者修行指南,并参照中国古籍《文选·左思·吴都赋》中的“百川派别,归海而汇”思想,将书命名为《万川集海》。正如书名所示,《万川集海》就是海纳百川,取各流派精髓的意思。

一、《万川集海》与中国古兵法

对比藤林保武的《万川集海》、姜太公的《六韬》和孙武的《孙子兵法》,你会看到很多相似之处,如:《六韬·文韬·六守》里,姜太公首次提出了“仁”、“义”、“忠”、“信”、“勇”、“谋”的概念;《孙子兵法》“始计篇”中也有“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之说;而《万川集海》中“正心”卷也指出忍术的使用应随机应变,忍者的心中应时刻不忘“仁”、“义”、“忠”、“信”四条原则,这些内容以后都成了忍者生存的信条。

《万川集海》“将知”卷中明确了将领及谋略运用得当的价值,《六韬》中的“龙韬”篇中的“选将”、“立将”亦说明了这点;《龙韬》中的“阴符”和“阴书”是关于进行秘密的通讯联络的方法,这也是《万川集海》“将知”卷中要求忍者必须掌握的东西;《六韬·龙韬》中的“五音”、“兵征”篇将阴阳五行学说引为其理论基础,利用“五行之道、天地自然、六甲之分”达到唤风雷、制鬼神的目的,而对这种神秘的精神力量,也被用来造就忍者无坚不摧的意志。

《六韬·虎韬》论述了兵器、军用器材的种类及其性能以及突围、渡河、对阵、迂回、伏击和反伏击、攻城、反火攻等各种作战形式和战术问题。而《万川集海》的“忍器”篇便很类似《虎韬》的“军用”篇,“军用”中芒长四寸的“飞钩”几乎就是忍者的钩梯。《孙子兵法》的“军争”中提到的“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理论也被日本人加入自己的理解后形成了著名的“风林火山”战法。

《六韬·豹韬》由“林战”、“突战”、“敌强”、“敌武”、“乌云山兵”、“乌云泽兵”、“少众”、“分险”八篇组成,主要论述了在森林、山地、江河、水泽地带和险阻地形下的作战方法,并对特种地形和特殊情况下的作战原则,如抗击突然袭击、夜袭和以寡击众,以弱击强等原则进行了分析总结;《孙子兵法》“地形”篇中提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指出了地形的重要性。“兵势”篇中“斗众如寡”以达到“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的境界,而这些观点都在《万川集海》“天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六韬》和《孙子兵法》是对《万川集海》及忍术整体发展影响较深的两部古代著作,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些中国古代的军事武学思想为以后日本忍术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万川集海》简介

在传说中,忍者飞檐起壁、穿房越脊;能借金、木、水、火、土的物理力量藏身于无形;能用咒语激发潜在内心深处的力量,变成一部强大的作战机器……

首先介绍一下《万川集海》的结构。大体上来说,由以下的六个部分组成:“正心”、“将知”、“阳忍”、“阴忍”、“天时”、“忍器”。《万川集海》的目次如下:

卷一目录问答

卷二正心一(上)

卷三正心二(下)

卷四将知一忍法之事

卷五将知二期约之事

卷六将知四不入忍法之事

卷七将知五忍法之事

卷八阳忍上远入之事

卷九阳忍中近入之事

卷十阳忍下目付事

卷十一阴忍一城营忍(上)

卷十二阴忍二城营忍(下)

卷十三阴忍三家忍之事

卷十四阴忍四开户之事

卷十五阴忍五忍夜讨

卷十六天时上遁甲日时之事

卷十七天时下天文之事

卷十八忍器一登器

卷十九忍器二水器之事

卷二十忍器三开器

卷二十一忍器四火器

卷二十二忍器五火器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各部分的内容:

1.“正心”卷表述了忍术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忍者的精神纲领,强调了“正心”是第一位,忍者的心中应时刻不忘“仁”、“义”、“忠”、“信”四条原则。作为“盗贼之术”的忍术只有首先端正自己的心态,以心中的“理”和“义”行事,随时准备尽忠于自己的主人,才算得上是个合格的忍者。心不正,道亦不正。

2.“将知”卷讲述了关于在与敌对阵时如何使用忍术的方法论。

3.“阳忍”卷是从计谋、策略以及思考方式上阐述其中所包含的忍术精髓。

4.“阴忍”卷是讲如何使用避人耳目的藏身方法以达到乘敌之隙的目的。

5.“天时”卷是讲忍术与天文、气象相关的知识。

6.“忍器”卷是对忍者使用道具的说明,介绍了登器、水器、开器、火器等。

三、《万川集海》忍器篇

在《万川集海》的“忍器”篇里还可以看到,忍器一般要让人家看不明白是用来做什么的,用过了最好再收回来尽量再次利用或者尽量用现场已有的物品,并且要掩盖使用过的痕迹。忍者是不可以引人注目的,因此忍器也不可能是什么夺人耳目的东西,只是尽可能做得可以折叠、牢固和便于携带,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尽量不发出声响的东西。只有最平常的外形才可以不引人注目,而忍术的精神就是在人们尚未察觉的情况下完成任务。所以忍者平时根本不会穿黑色的衣服,而是如平常人一样行走在大街小巷上,就像一棵不起眼的草。

“忍器”篇介绍了忍者用的忍器,分为登器、水器、开器、火器四大类。登器是忍者攀爬时的器械,包括:结梯、高梯、叠梯、打钩、长囊、飞梯、忍杖、龙登、蜘蛛梯、探铁、苦无、钩梯、卷梯、云梯等。水器包括:浮桥、沈桥、蒲筏、葛笼筏、水蜘蛛、水搔、鹈、军船等;开器是开启箱柜和溜门撬锁时用的作案工具,包括:问外、刀曲、镊、锥、镰、锁子拔、板撬、锯、钉拔、听铁等。火器部分由火器及其使用方法组成,其中包括:水火绳配方、水铁炮配方、火箱、不灭明松、打明松法、笼火法、水中火二法、风水火炬五法、火口法、熊火法、熟眠法、杨枝火配方、万年火的使用、义经明松、入子火、生灭明松、烧药法、车火炬法、明眼散方、轻足散方、寒阵火法、水篝法、卷火法、狼烟配方、忽忘散方、暗药方等内容。

篇中最先介绍的是登器。登器,正如字面上的意思,也就是攀登使用的道具。在日本的战国时代忍者就是借助这些类似梯子的道具,才能翻过高高的围墙去完成他们特殊的使命。

结梯

这是最简单的梯子了,用坚硬的竹子制成。两根竖的竹子的间隔在18厘米到24厘米,长度据使用的情况而定。忍者攀墙入屋,竖竹的间隔随个人爱好而定。最重要的是如何在攀登时尽量不发出声音,他们一般用柔软的东西(通常用屟,即茭白做成覆盖物)来包裹住两端。当然这个方法也是需要随机应变的,总之为了不发出声音有着各种各样的方法。

飞梯

这种梯子的上下端都和结梯一样,上下两端都绑着柔软的东西,从其独特造型看上去就比较像忍者自己做的忍器了。估计一般是在攀登比较高的地方时使用。

云梯

这个梯子不是专门制作出来的,而是当结梯和飞梯都够不着的时候将两把梯子连接起来。

卷梯

是用麻绳制作而成,长度大约是人直立时向上伸手达到的高度。横杠据说是用竹或木制作。这种梯子便于携带,在不太高的地方就派上用场了。

钩梯

这种梯子一般长约7.5米,宽约18厘米,用麻绳或蕨绳制成。每个关节处都有钩子,横杠可以用竹、木或是绳子制成。据说这种梯子是在攀登悬崖等陡峭的地方使用。

高梯

有一个铁圈,其中一根绳子穿过铁圈。据说这种梯子是忍者在攀登极高处通用的忍器。

探铁

用铁打造而成,长约45厘米或36厘米~39厘米,柄长约18厘米。这种东西很像苦无,在某种场合也可以用来挖土。但是看上去还可以作为手里剑来用。

苦无

这种忍器长约36厘米或48厘米,铁制。苦无的形状就像是涂灰浆的刮刀一样。实际上苦无有大有小,看上去就像是把长钉的一段敲扁的铁器。在墙的缝隙之间就可以很容易把它插进去,也可以用来挖东西,甚至可以作为手里剑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