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忍者
11846700000011

第11章 修行卷——忍者之路(5)(2)

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17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因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人用毛笔抄录经书,中国的书法也随之在日本发展。圣德太子抄录的“法华经义疏”,就是受中国六朝时代书法风格影响的代表作。

十、忍者与中国侠客

其实,忍者的许多装备来自于中国。中国的侠客装备更是花样繁多,著名武术家万籁声在《武术汇宗》中写道:

行侠须“着黑色或黑色绸绉之夜行衣一套,裤脚宽一尺二寸,及膝,上为密纽打衣,着百宝囊一个,如兜,内置应用药物;或着九龙袋一件,如背心,凡九袋,均夹层,麂皮做,因此皮不畏刀枪且软也!再带镖囊一具,将挂袋背好,长一尺,宽五寸,袋口均有盖!飞爪百链索则斜结背上,再插单刀一柄,柄向左肩,鞘尾插腰带上!刀式与普通应用者不同,为鬼头刀,薄而轻,长二尺,极锐利,捆足裹腿,每腿插短匕首一柄,柄头外出,以便应用,长五寸,宽五分,两面刃,亦薄而利,头裹黑丝包巾,长三丈二尺,宽一尺二寸,或着睡帽,足蹬头发与麻筋所织之草鞋,即可出外矣!至于药物,有饮即晕倒者,名为蒙汗药;有嗅而晕倒者,名为熏香,亦名闷香,均有专方,唯不易配,均须于川滇等省山中采之,书之亦无益,且恐不肖之徒滥行施用,反为不美!又有引火之物,如满堂红、千里火等等,均须预备,故药物于行侠上,有大部功用也。”

可见侠客需要很多装备,这些装备的具体形状和制作方法,在一些武术典籍和评书小说中仍然有所记载:

夜行衣

民国时期的平江不肖生在《近代侠义英雄传》第二十四回详述了夜行衣靠(与忍者的“忍服”很类似):

“夜行衣靠”款式如下:“看这套衣裤,与平常的衣裤不同,腰、袖都比平常衣服小;前胸和两个袖弯全是纽扣;裤腰上也有两排纽扣,并连着一双厚底开叉袜。裤腰上有两根丝带,每根有三尺多长。此外尚有一大卷青绢……”

“夜行衣靠”制法如下:“这种行头的尺寸是按各人身体大小做的。(中略)腰胁虽小,但因是对襟,有纽扣在前胸,所以穿在身上,弯腰曲背不会觉得缠绊难过。而两只衣袖是两个圆筒,袖弯上的纽扣可松可紧……”另外,那双厚底开叉袜的袜底,乃用头发绾成,既软且穿又无声,与一般绿林中人用的纻麻底(火性大、忌水、易发响)不同。

“夜行衣靠”穿、用法如下:裤腰上的纽襻是穿系丝带用的,可随意控制高低。至于那条青绢,不用时缠在腰上,必要时解下来往头上一裹,就成了一个包头,可御寻常刀剑兵器。全套衣服穿在身上“靠皮贴肉”,便于夜行。

蒙汗药,熏香,迷魂药饼

三者都是用以使人昏迷的药物。有饮则晕倒者,名为蒙汗药;有嗅而晕倒者,名为熏香,亦名闷香;有盖在头顶上即晕倒者,则称迷魂药饼。均有专方,唯不易配,均须于川滇等省山中采之。

三者仅用于将人迷倒,一般而言不会对人体造成其他损害,且仅有一定时限之效力,被迷倒者因各自的体质与功力的不同,苏醒之时间不等。

蒙汗药通常为药粉,一般蒙汗药投入酒中会呈现较为混浊的颜色,品尝起来则有酸酸甜甜的味道,通常以清水即可解救。

熏香除线香外,熏香盒子颇为通行,因携带收藏方便之故。迷倒人常是以沁人心脾的异香,故名。欲迷倒一房室内之人时,先拿出塞鼻子的布卷,把鼻子堵上,以免反而为熏香所害(如有解药先服也可以),将熏香盒子掏出,把香点着,再将熏香盒子之仙鹤嘴(熏香出口)戳在窗户窟窿里头,不久之后,香烟满室,便可收起。最著名者为鸡鸣五鼓返魂香。

千里火

同火刀、火石或火折子一样,是易于携带之简便照明用具。制作方法乃以白薯蔓浸水田中泡浓,取出捶之勿拆,再泡再捶,晒干,加硝五钱,璜两钱,松香四钱,樟脑末一钱,拧为绳,晚间燃之似无火,一晃即亮。(这显然和忍者装备中的“胴火”异曲同工)

青蚨传信

在黑夜中发出两枚青铜钱在空中互撞,作报信之用。是同派师友在黑夜中辨认来者身份的方法。(同忍者的“问路石”和“钱镖”)

易容

改变人的形貌。江湖风波险恶,行走其中不得不女扮男装或少扮老相。易容最常用的手段是戴面具,面具有铁制、木制等,一般丑陋无比。人皮面具最为精致,据说能以假乱真。还有药物易容,如调配蜂蜜、面粉等或制作易容丹等,常需花费较多时日。(同忍术“七化”)

量天尺——天鹅下蛋

设法混进屋中看准了下手落脚之处,“假装伸懒腰,把双臂一张,横竖一比量,即能把屋里的尺寸较了去”;此即所谓“量天尺”。继则夜间上屋顶,测好方位正式作案,则是用“天鹅下蛋”法入窑:“先把上面的瓦揭下两排八块,用一支四寸长鬃帚将灰土全扫到一处;再把顶砖揭起,用一只小锯条把房上的木条锯断一截,那锯口是两端相对的斜碴;把这木条拿下来,立刻成了一个一尺五寸长、一尺宽的洞穴口……”至此,窃贼施展“卸骨缩形法”,即可如天鹅般从空而降,入屋“下蛋”。

飞爪百链索

这是夜行人用以攀爬辅助飞檐走壁的道具。这件物品一般重十两,一如三钩铁锭,盛行于唐代,飞爪的爪身由钢锻制,长约半尺,类似鹰爪形,后部为半圆形,半圆形后中部为一铁环,软索即穿结于此环之中,半圆形前端有五股两至三截连接爪头弯同而出,半圆形无钩无刺,为扁平状,以备手握,软索长约三丈,前端穿结于环内,后端有套,套在腕上。绳索的材料,以熟丝和发丝混合编结为好。以黄蜡涂后蒸之,勒光即可使用!(同忍者“钩绳”)

镖,主要靠掷射伤人,一般由铁、铜等金属制造,长短轻重不一,宜近距离使用。但也有强者能接对方来镖并还击对方的,称为“接镖还镖”。武林中属暗器的镖主要有带衣镖、袖镖、简镖、钱镖等。带衣镖:镖长约三寸左右,呈锐三角形,圆锥形、三刃形等状,也有刃上带钩的,镖尾系红绿绸,作平衡与固定方向用。带衣镖一般重三至四两左右,藏于口袋内或腰间,出手时,手下压着发镖的叫“阳手镖”,反之称“阴手镖”,回手从肘下向后打出的叫“回手镖”,具有偷袭的作用。袖镖:不带镖衣,重量较轻,藏于袖内,遇到特殊情况时,随手挥出,十分隐蔽、方便。简镖:不带镖衣,重量较轻,藏于竹筒或手杖内,有开启机关,运用时突然射击,快速似鞭,实在防不胜防。钱镖:又名金钱镖,是以大青钱做武器的镖类,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刃的,一种是无刃的。有刃的钱镖是用锉把青钱的边缘锉薄,然后用细石打磨出刃,使其锋利如刀;无刃钱镖就是平常的青钱,击敌的时候取出,投掷伤人。

飞石,弹丸

飞石是以石块制作而成,能就地取材,使用方便,故深受暗器使用者的喜爱。其选石大小均可,小如黄豆,大如鸡卵,其掷法有阴手、摔手之分。目标远的用摔手抖出;目标较近的用阴手向下掷出。弹丸一般是由铁、铜制成,大小不一,小者可藏于口中,近战时出其不意从口中或手中发出;大者可藏于身上,用手掷向目标。

弹弓

弹弓,是我国武术技艺中颇具威力的一门暗器。弹弓的制作最初是以竹为胎,外附牛筋牛角,首尾长十八拳;亦有铁制者,名曰铁胎弓,但稍短;后来又有用桑木和鹳鸟之筋外加牛角等饰物制成,练功者以拉圆为度。弹丸的制造,古时以石为之,后乃用铁,又因铁丸过重,影响射程,则采用黏胶土,用豆浆汁熬煮高丽纸,煮烂成浆,以此和泥,最后再掺少许铁砂,团制成丸,风干后既轻又坚。弹丸在双方的对垒格斗中,以快速准确见长,若击中要害,对手立即失去抵抗能力,堪称一绝。

梅花针

状如五刃形或多刃形,比现今的针略大,藏于口袋内,近战时抛出,但威力不大,也有逃时撒于地上,伤对方的脚部。(与忍者的“手里剑”和“撒菱”原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