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太极
11846500000006

第6章 抖掉疾病因子——四肢部养生(1)

引言

四肢部养生,必须手、足、肩协调运动,能使人体的肌肉和关节得以舒展,更有益于提高肺与心脏功能,还能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我这样一说,大家就看出来了,四肢部养生,是和我们的脏腑紧密联在一起的,甚至有因果关系,所以非常重要,切不可忽视。

1.手:拍拍手,疾病自然走

在太极推手中,首先接触对方的第一触点就是手。手部劲力大小与松紧转换直接影响太极技击中第一接触点的变化。

大家也许还记得,前几年曾经流行过一种“甩手运动”,号称什么病都可以治。而后来的实践则证明,任何一种运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适用于各种疾病、各种身体素质的人。而且,真正研究过医理及养生学的人都明白,没有任何一种药可治百病,同样,也没有任何一种运动方式可以适应于所有的人群。

有一次,一位企业老总经朋友介绍来我这里治病。我给他治病的过程中,发现和他一起来的姑娘坐在旁边,一直用左手捏着右手腕,不停地扳过来扳过去。忙完老总的事情后,他们正要出门,我问姑娘:“你的手怎么了?”她说她是老总的女儿,前段时间帮导师整理一份几十万字的材料,现在,总是觉得右手的手指、手掌和手腕都僵直和酸痛,不过白天还要好些,晚上更疼。因为之前治疗过很多相似的病例,所以,不用问,我就知道她患了所谓的“鼠标手”,便把我那套屡试不爽的手部太极养生功法告诉了她。她听了以后,疑惑地问:“这么简单,能行吗?”我还没来得及开口解释,她那位当老总的爸爸替我回答说:“简单不是问题,能不能坚持才是问题。”这句话是我的口头禅,老朋友们都知道。后来,姑娘的手好了,还养成了随时养护手的好习惯,这才告诉我,那天她爸爸一定要带她来我家,就是想让我给她看看手。可女儿不同意,只答应陪父亲来一趟,至于能不能让我帮她看手,根据情况再说。姑娘在电话里跟我说着对不起,让我哭笑不得。

年轻人对待传统养生的态度,我非常能理解。可他们一旦见到了实际效果,也会很快从一个怀疑者变成一个传播者。

现在这个世界是信息时代,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整天和鼠标打交道。但是,再完美的电脑桌椅搭配、再完美的人体工程学理论,都无法有效改善鼠标使用者的疲劳与倦怠。大多数人使用鼠标的姿势、方式大同小异,因此所得不适症状大体可以归结为:手指肌肉紧张、痉挛;手腕僵硬乏力,转动障碍;掌心拘谨、灼热;肘关节酸胀、疼痛等。这种种不适的感觉甚至蔓延至肩关节及颈部。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必须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所以,当我们的生活里有了鼠标,有了因为使用鼠标而带来的疾病时,相应地,也就会有治疗这些疾病的养生方法。

面对这种情况,有人会说,我加强体育锻炼不就行了吗?诚然,体育运动对健身祛病是非常有效的。许多体质虚弱的人通过爬山、跑步、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体育运动,身体状况得到了相当好的改善,但那毕竟只是“运动”而不是“养生”。我认为,传统养生的自我锻炼,相对于一般的体育运动来说,更为系统,更为细腻,也更为科学。它并不排斥一般的体育运动,但它并非是一种标准化的体育运动,而是一套内外相互融合、外因与内因同时起作用的养生体系。它因人、因病、因时辨证施治,也就是说,每一个不同的人,都可以有一套专属于自己的、针对性极强的自我锻炼方法,同时再配合点穴、按摩、食疗等方面的综合调理,就能够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下面介绍的两种手部太极养生功法虽然简单,但较为实用,不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去锻炼,见缝插针做个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了。不过,太极养生功法也不会像外科手术一样立竿见影,一般得在10~15天之后,才会产生效果。

2.5分钟手部太极养生功法

一、第一套手部养生功法

1.或立或坐,保持自然放松,尤其放松肩、颈、肘、腕、指等受损关节,双手抬至胸前高度,松弛地使十指相交,相互插入(每指入指缝)。

2.缓慢拔出十指,速度不宜过快,手指与手指自然摩擦,不可用力夹紧,微微用力,反复18~36次即可。

二、第二套手部养生功法

1.电脑桌前,工作的间隙,左手手心冲上,放在腿上,或者悬空都可以。

2.右手旋转,掌心拍左手手心,如此一反一正为一下,拍18下即可,左右手反复练习。

3.足:不用花钱费时做“足疗”

足为人身大弓之一梢,人身根基所在。太极拳劲力的完整与身法灵活沉稳与否,足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有一句话:“常搓足心,防病健身。”这是因为,人有“四根”,也就是耳根、鼻根、乳根和足根,其中以足根为“四根之本”。足部穴位在人体上的反射区很多,经常按摩足,刺激反射区,通过血液循环、神经传导,可调节身体机能平衡,恢复器官功能,对一些疾病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能达到祛病健身之效。关于这一点,我给大家讲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

这件事情因为其中有一些误会,所以留给我的感受特别深。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朋友是个整天研究四书五经的学者,著作很多,去百度一搜,就是好几页。我是在去他们大学演讲的时候,认识他的。他来听我演讲,我很意外。散会后,他主动来问我,有没有不吃药就能治好胃病的方法?

我看他五十岁左右的样子,正是该养生的年龄,暗自想:年轻的时候,拼命工作,不把身体当本钱,现在知道后悔了?可人家后来说的一番话,却让我立即对他刮目相看。他说,老父亲身子弱,吃不下东西,老是呕吐,还觉得胃疼、恶心,他实在不忍心再给父亲吃药了,可又不能不治病,所以,来找我想个办法。我一听这话,心知是误解人家了,有些惭愧,当即就和学者一起去了他们家。见到老爷子,知道学者说得没错,忙请老爷子把足伸出来,脱掉袜子,在双足大拇趾根部直向下约一个食指长度的地方找到胃的“反射区”,边按摩边叫学者记住了。当天我按摩完,老爷子虽然还是不想吃东西,但却表示舒服多了。后来,学者就这样服侍老爷子。几个月后我再去他们学校,他拉着我说,老爷子现在一顿可以喝一小碗粥、吃半块馒头了。

确实,足部反射区疗法作为调节肌体内部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全身各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都较为显著。

很多人因此就以为,这个足部反射区疗法是个很了不起的新鲜玩意。其实啊,这个疗法最早还是起源于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体的几条经络中,足三阳、足三阴6条经脉分布在足部,踝部以下分布着33个穴位,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足部都有对应的反射区。而且,早在几千年前,彭祖就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运用脏腑经络学说的观点,解读了足趾与人体各脏腑之间的关系。人体的每个足趾都与脏腑相通:肺、大肠属金,对应大趾;脾、胃属土,对应二趾;心、小肠属火,对应三趾;肝、胆属木,对应四趾;肾、膀胱属水,对应五趾。只不过,和我们国家的很多国宝一样,这套疗法在几百年前流传到国外,近几十年,才终于又在国内兴起。从生物全息论的角度看,我们身上有很多全息胚,比如耳朵、小腿、足部、手部、腹部等。由于足部血管神经分布密集,足三阴、三阳经在足部相互贯通,通过经络系统与全身连通,所以说,足部是人体信息相对集中的地方,各种生理病理的信息都会在足部有所显现。针对不同的病情,选择一定的反射区进行组合,通过推拿手法等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可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足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足部表面脂肪层又薄,保温性能差,加上足与上呼吸道尤其是粘膜部位,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足掌上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按摩足掌搓足心,刺激足心神经,可调节大脑神经和内分泌的功能,对防治高血压、心脏病、眩晕、耳鸣、心悸失眠、下肢麻木疼痛等,有很好疗效。当然,足底按摩对慢性病病人的好处是最大的,如失眠、体质虚弱者等,只要长期坚持进行足底按摩,疗效十分显著。但按摩时,并不代表越疼越应该用力,当病人感觉无法忍受疼痛、将双足反射性地缩回去时,就表示按摩力度过大,需要调整。特别要注意的是,心脏病患者在做足底按摩时,要点到为止。而糖尿病患者、肾脏患者(严重的肾脏患者除外)则应该经常接受足底按摩。

关于如何判断足部对应的人体部位,也有一个很容易掌握的技巧。我们的双足合拢时,就好像是一个坐着的人:足的大拇趾,相当于人的头部;足底的前半部分,相当于人的胸部;足的外侧,自上而下对应着肩、肘、膝等部位;足底的中部,相当于人的腹部,对应胃、肠、胰、肝胆、脾、肾等器官;足跟部分,相当于盆腔,有生殖器官、膀胱、尿道(阴道)、肛门等;足的内侧,则构成足弓的一条线,相当于人的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