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我国清代文学名著《儒林外史》中的那个名叫范进的人,就显然不具备菲尔德这样的一份胸怀和气度了。在连续几次应试都名落孙山之后,甚至连他的妻子和家人也都开始看不起他。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当中举的消息突如其来地传到他的耳朵里的时候,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狂喜心情的他因此而精神失控,最终成了一个可怜的疯子。
这是多么不值得的一个结局啊!要知道,人的一生总是会有很多无法预料到的事情发生,而且得失之间也容易有意想不到的变化出现。这就像已经在容器中盛满且即将溢出的水,千万不能再增加哪怕是一滴的数量;或是已经承受重压之后即将折断的树木,也千万不能再施加一点的力量。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一种“放开”和“看破”的健康心态,尽力做到“凡事只求点到为止”,从而为自己筑起一道既经得起成功、又抵得住失败的最强大的精神防线。
说到底,这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大智慧。
恬静中有境界,平淡处显本心
【菜根语录】
风恬浪静①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希②处,识心体之本然。
【菜根注释】
①风恬浪静:用来比喻宁静平淡的生活。
②味淡声希:用来比喻绝不沉迷于声色犬马的清贫生活。
【菜根新读】
只有在宁静平淡的环境中,才能发现人生的真正境界;只有在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中,才能体会人性的本来面貌。
【菜根解味】
平平淡淡也是真
所谓人生的喜怒哀乐、得失荣辱,其实只决定于我们选择了怎样的情绪去面对自己而已。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愤怒的悲哀的失去的或是屈辱的,那么所有快乐的情绪自然就会离我们而去;与此相反,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喜悦的快乐的得到的或是光荣的,那么所有快乐的情绪当然也就如影随形般地扎根于我们的内心之中了。
所以说,作为一种有着高级智慧的生命种类,每一个人都是应当学会通过调节自己的情绪来改变自身的生活状态的。这不仅是我们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种本能,同时也是获得自身的快乐甚至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根本保证。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先人早就有了极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所谓“天人合一”的立身之本和处世之道。至于古代的那些先贤和智者,就更是一直倡导和追求着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境界,同时也始终主张人应该从日常生活中探求生活的真理以及人生的意义,从而使自己的身心与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真正达到浑然一体的最高境界。在他们看来,当一个人确实能够完全沉浸在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状态中的时候,也就可以得到最终的快乐了。
也许在置身于现代生活中的人们看来,古人所追求着的这种人生境界距离自己实在是太过遥远,但即便是在今时今日的现实世界中,如果一个人总是陷身于世俗的物欲追求和名利争斗,却不懂得去享受平淡生活中蕴涵着的那一份人间真趣,这也实在是一件令人感到悲哀的事情。
曾经有一群总是自认为痛苦不堪的年轻人,找到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询问获得人生快乐的方法。可是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让他们先去造船。于是,当这些年轻人终于费尽力气制造出了一艘船后,苏格拉底才告诉这些非常得意的年轻人:快乐往往就是在人们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而甘于付出一切的时候才会来到他们的身边。
虽然故事本身确实是很简单也很平淡,但苏格拉底在告诫年轻人时的这一句话,却已经足够清楚地揭示了一个人生的真理,那就是人生的快乐是要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不懈努力才能够最终获得的。缺少了这种在平淡中静静思索、在奋斗中细细品味的生命历程,我们就无法发现和找到快乐的真谛,当然也就更谈不上获得什么所谓的人生境界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固然简单易懂,然而却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切实有效地去实践它。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总是会有那样的一些人,他们或是牢骚满腹地抱怨着自己无聊透顶的生活,或是反反复复地强调着自己机械乏味的工作,甚至原本应该丰富多彩充满意义的生活,在他们的眼里也全都变成了一种毫无任何意义可言的痛苦折磨。尽管造成他们这些悲观甚至是绝望情绪的具体原因可能会有很多很多,可说到底却还是在面对生活以及自身时,究竟选择了怎样的心态和情绪的问题。
我们常常都会听到“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其实这也就是在提醒和告诫我们,应该在看待事情或是处理问题的时候尽量抱有一种乐观积极的从容态度。因为这里存在着一个选择的问题。当我们选择了悲观与绝望的同时,自然也就等于是拒绝了快乐与幸福。可是如果我们选择的是用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周围的一切,却同样可以让自己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找到打开快乐幸福之门的金钥匙。既然如此,就不妨还是让自己变得更加从容一些吧。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了怎样的成败得失,当我们学会了在安静惬意的环境中完善自己,在粗茶淡饭的状态中成就自己,也就可以让自己因为从容而变得快乐,又因为快乐而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出世涉世一念间,了心尽心皆自然
【菜根语录】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①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菜根注释】
①了心:明了自己的心性。
【菜根新读】
超脱凡俗生活的方法,应该就潜藏在世俗生活中,根本不需要去离群索居地与世隔绝;要明了心性智慧的功用,应该就在自己的全部内心中,完全没必要去断绝一切欲望以至于让自己的心灵一片死寂。
【菜根解味】
奇迹就在我们的身边
任何一个对医学常识稍稍有些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虽然每个正常人的脑细胞都有140亿个之多,但绝大多数的人只不过是利用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假如把人类所能释放出的全部潜力比做是一座冰山的话,那么绝大多数的人们已经显现出来的力量,其实只是其中的小小一角而已。而作为万物之灵长和宇宙之精华的人类,一旦能够尽量地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即使是不会创造出所谓的人间奇迹,最起码也可以塑造出一个最完美的自己了。
然而,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却是,在这个机遇和挑战正在变得越来越多的时代里,却总是会有很多人还在不断地感叹和抱怨着机会降临到自己身上的次数实在是太少了。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者却绝对不会如此。他们不仅不会迷信于这种所谓的“机会”,反而还会清楚地意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应该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不懈奋斗和执著付出的基础上。因为在他们的头脑里,始终都只相信着一件事情,那就是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赢得最终的成功。
在为某个法庭制作一批椅子的过程中,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木匠不仅按照要求完成了所有的工作,还特意把其中大法官坐的那把椅子做得既干净又漂亮。对此,木匠的解释是因为自己将来一定会以大法官的身份坐到这把椅子上来,所以自然要把它做得足够结实才行。虽然大家都把他的这句话当成了玩笑,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个木匠真的在几年后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了一名大法官,也终于坐在了他当初精心打造的那把椅子上。
虽然这个故事听上去似乎不够真实,但是它却能充分证明人类的身上确实具有着无法估量的巨大创造力。也许一切正像美国著名哲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的那样:“人的一生正如他在具体的某一天中所设想的那样,你怎样想象怎样期待,就会拥有怎样的人生。”
既然无论怀着怎样的心情和态度,我们都要在日复一日的岁月流转中度过自己的这一生,那么为什么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搏上一搏呢?在这件事情上,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就是一个足以成为世人榜样的最佳典范。早在12岁那年就从苏格兰移居到美国的卡耐基,先是在一家纺织厂里成为了一名工人。因为他在当时就为自己定下了“做个全厂最出色的工人”的目标,后来,他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如愿以偿地取得了成功。而此后的他在转行去做邮递员的时候,又要求自己“做全美国最杰出的邮递员”……就这样,当卡耐基在不同时期为自己制定的目标都逐一实现后,他不仅得到了自己所想拥有的一切,同时也在这种不断进取和奋斗的生命历程中,充分展现出了自我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能够过上一种真正超脱世俗的封闭生活。因为所有的成功与荣耀,都必须要在现实生活的这个范畴内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但即使是这样,要想在自己的人生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自我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也不必一定就要拥有显赫的声誉名望或是可观的物质利益,更不需要在同别人的比较中分出所谓的贵贱高低。只要我们能够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并在实现的过程中尽可能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那么也就能够把自己身边的奇迹变成一种触手可及的美好现实了。
从难以企及的奇迹到普通寻常的现实,中间隔着的只是我们的勤奋和努力。
像由心生,境随心起
【菜根语录】
机动①的,弓影疑为蛇蝎,寝石②视为伏虎,此中浑是杀气;念息③的,石虎④可作海鸥,蛙声可当鼓吹,触处俱见真机⑤。
【菜根注释】
①机动:工于心计、喜欢猜忌。
②寝石:放倒在地上的石头。
③念息:心中没有非分的欲望、心平气和。
④石虎:十六国时期后赵高祖石勒的弟弟,这里指生性凶残、暴躁的人。
⑤真机:真理、真谛。
【菜根新读】
一个好用心机的人,甚至会把杯中的弓影误会为蛇蝎,把卧在远处的石头看做是伏在地上的老虎,结果内心因此而充满了杀气;一个心平气和的人,能把凶残的人感化得如同海鸥般温顺,能把聒噪的青蛙鸣叫当做悦耳的乐曲,结果到处都可以显现出人生的真正意义。
【菜根解味】
活出一个真正的自己
一个能够做到心怀坦荡、满腔和气的人,才有可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也才有可能在把握自己、战胜命运的前提下,活出一个真正的自己。
活出真正的自己,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以一份开诚布公的坦荡胸怀去面对周围的是非利害,而不是像小人一样互相猜忌或者无事生非。常言说得好:“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到底是善还是恶,其实往往就取决于我们的一念之间。假如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一种杯弓蛇影、杞人忧天般的疑神疑鬼之中,不仅会造成紧张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会使原本毫无问题的事情惹出许多不必要的风波和麻烦。长此以往,自然会让我们的人生再也没有任何的乐趣和幸福可言。
活出真正的那个自己,这也要求我们应该在面对鲜花与掌声的时候,不仅不可过分骄傲、得意忘形,还要提醒自己这一切都已经过去,权且将成功与胜利当成是一个美丽的终点;而在遭遇嘲笑与白眼的时候,不但不能意志消沉、自暴自弃,还要勉励自己这一切才刚刚开始,从而把失败和挫折当成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虽然这种胜不骄、败不馁的生存之道距离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还相去甚远,但却与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息息相关。
活出真正的那个自己,这就要求我们在战胜自己的基础上,要去勇敢地面对所谓的命运,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丰富自己,在执著进取的人生中完善自己,直到最终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样也就能够抵御一切的挫折与困难,充分而又完美地实现心中的理想了。
有这样一件事情,就很能充分地说明这个问题:
一个特别喜欢写作的学生找到一位作家,希望对方能够点评一下自己刚刚完成的小说作品。但是由于作家当时正患眼疾,所以学生只好把作品逐字逐句地念出来。当他读完了小说的全部内容后,因为先后两次听到作家在询问自己是否已经结束时的语气中,都似乎有种意犹未尽的意思,于是也就因为得意而一再地胡乱念了下去。直到作家打算外出的时候才终于作罢。临别之际,当学生问起自己的小说究竟写得如何时,作家如实地回答说其实小说早在自己第一次问到是否已经结束的时候,就应该及时收笔了。一句话,当然说得学生无言以对。
通过这件有些戏剧化的事情,不由得又让我们联想到在现实生活中与那个学生有着类似弊病的一些人。在他们的身上有个极为明显的共同特点,那就是这些人总是习惯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是因为别的事情来改变自己,就是用别人的标准来判定自己,当这些人极为努力地活在他人的眼光里的时候,当然也就有所忽视甚至是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意义。虽然他们采取这种态度和做法的最初目的,也许只是因为担心别人会瞧不起自己,或者是为了得到一种尊严上的完整和心理上的慰藉。可是如果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一番就不难发现,尽管我们都要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分子,但说到底每个人真正关心的其实还是自己。当你为了在别人的眼中树立一个完美形象,却最终迷失了自己的时候,谁还会真的看得起你呢?这样的一种态度又是何苦与何必呢?对于这种错误的态度和做法,老百姓一直有个很贴切的比喻,那就是“打肿脸充胖子”。如果一个人为了塑造自己的胖子形象就刻意打肿了脸,想想都是一件可笑又可怜的事情。
人的一生其实是很短暂的。就算我们用100年的时间来计算,也不过区区36500天而已。如果去掉三分之一数量的睡眠时间,再刨除那些嗷嗷待哺或是年老体衰的日子,那么留给我们的时间还能有多少呢?更何况所谓的人生百年,其实只不过是我们的美好愿望罢了,能够确实活到100岁的人,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呢?在如此短暂而又如此宝贵的时间里,我们哪里还有空闲再去用他人的条条框框来限制和约束自己呢?
活出真正的那个自己。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在丢掉那些无用负载的基础上,让自己变得快乐起来。也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找到生命的全部意义。
烦恼皆因名利起,忘却“我”字境界成
【菜根语录】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①之言也。
【菜根注释】
①破的:本意为箭射中了目标,这里用来比喻所说的话极为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