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一箪食,一瓢饮,四方味好
11792900000006

第6章 苗鱼

到湘西凤凰,最吸引我的有两件事:一是沱江的早晨,在刚天亮的那刻,乡村化的河民在静悄悄的劳作,不愿惊醒晨神;二是凤凰古城的美食,非常有特色,带着苗族原始的风俗和习气,也非常有凤凰的地方味,地道得让我无法忘记。

湘西大山里的苗家人,他们多临水而居,喜欢河鲜,爱吃鱼,有在稻田养鱼的习惯,多余的鱼做成酸鱼、熏鱼、干鱼等。苗家人又爱吃辣椒,有无辣不成席之说。苗鱼是湘西苗家人把对鱼的喜爱和对辣椒的狂爱融合为一体绝味佳肴。

二00四年的冬天,阳光还很凶狠,我却住进了凤凰古城,而且一呆就是十天,天天奔波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清早在沱江边偷赏日出后的初阳,晚上在老街串走寻找宁静的角落。那十多天的散漫日子,是无比的惬意。我喝着沱江的河水,吃着凤凰的美食,过得是那么滋润的日子。

以后,我多次来到凤凰,目的就是寻找苗族美食,享受那美妙的时光。

我是一个好吃之人,每天都带着品味的嘴巴欣赏着凤凰的美食,也带着寻觅的目光和灵敏的嗅觉在凤凰城里搜集莫曾发现的美食,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让我找到了一个好馆子,那里的血粑鸭和苗鱼吸引了我的口胃。

说起苗鱼,首先要了解凤凰的地域文化。凤凰是个千年古城,也是个苗族之城,有着它特有的传承和固定的文化。在苗族的饮食里,流传着一种吃酸食的习惯,因为他们与汉族隔离,生活在偏远的山区,过着少盐的日子。为了生活,苗人只好用发酸食物来替代盐。凤凰有着千年苗疆的历史,在那些战争年代,他们的敌人为了打跨他们,严格控制了盐巴这种军用物资的输入,苗人为了自己的疆域和领土,不屈不饶,没有盐巴的情况下只好吃点酸菜来提味和下饭,把腌制酸菜析出来的盐分当做食盐,达到产生力量的源泉。在往后的生活里,苗人的饮食里都要放点酸菜来调味,保持祖先的习惯。凤凰苗鱼也是一道酸菜,是当时苗王的王府菜,在煮腌制后的苗鱼的时候在汤里加酸菜,保持苗鱼的酸味。

苗鱼大都用个大脸盆般的合金钢盆盛着,放在火锅上烧,浑浊的汤汁在盆里翻腾。本来煮鱼的汤汁应该是乳白色的,但是,加入酸菜后,汤就变成浑浊的了,并且越煮越浑浊。而我喜欢在汤汁刚开始沸腾的时候吃苗鱼,那样的鱼块比较硬,有韧性、有弹性,咬开鱼块可以看见亮晶晶的肉丝,要是想把肉丝横着咬断就要费很大的劲,顺着纹理咬则容易撕成鱼肉丝,这样吃来耐人寻味,也可以细嚼慢咽,品味其中的味道。

苗鱼的鱼块首先要经过坛子腌制一段时间,这样的鱼肉就接板、紧凑。听餐馆老板说:他做的苗鱼要在一年前就把鱼切块,用茶籽油炸干,用特好的坛子腌制,保持一年之后,再从坛子里取出来做菜,这样的苗鱼,客人吃起来香味更纯,肉质更紧凑,富于弹性和韧性。

但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煮得越久的鱼块,这也是有道理的。煮得久的鱼块上的鱼皮就完全泡发,吃起来既滑腻又柔软,那带鱼鳞的皮里有很多的汤汁,咬下去汁水就溢出来,别有一翻风味。鱼肉久煮后,汤汁就煮进鱼肉里,汤汁里的酸菜、辣椒的味道都进入鱼肉,味道就出来了。因为酸菜的味道要久煮之后才能煮出,辣椒是干红辣椒,要经过汤汁的熬煎,越煎越辣,越辣越口味重,吃的时候才过瘾。煮得久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汤汁进入鱼肉块里,鱼块的气孔里都是汤汁,味道均匀。

我还要说一说苗鱼的原料,苗鱼首先是稻田里产的鲤鱼或鲫鱼,其次是草鱼,把活鱼宰杀后切成一寸大小的方块,用植物油炸熟,最好是产于湘西大山里的茶籽油。鱼肉经过油炸后缩小,鱼肉会变空、变轻,变轻是因为炸掉了水份,变空是因为鱼肉是纹理结构,经油一炸纹理之间就有些地方裂开,形成气孔。再把炸好的鱼块放在坛子里密封,过一段时间之后,鱼块减少,鱼肉块的气孔缩小了,有的甚至又重合了。所以苗鱼可以把汤汁煮到肉里面去,就是以这些空隙渗透进去,再把鱼块泡发。苗鱼越吃越觉得辣,越吃就越觉得有味,食客不知不觉的流汗,吃到完全忘我的境界。

吃苗鱼还有一种好处,就是任何小孩和无食鱼经验的人都可以吃,因为鱼刺都已经被油炸透、炸熟,再经过腌制,鱼刺已经钙化,就是还有一些很顽强的鱼刺存在,吃的时候也很容易与鱼肉分离,在嚼的过程中独立出来。如果是吃货,就可以感觉到两种不同的质感,很容易区分鱼肉和鱼刺。

我在凤凰吃过无数次苗鱼,回到长沙都还在梦里记起吃苗鱼,吃得口水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