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土楼秘境
11792800000018

第18章 踏上“塔下”这块神奇的地方

一座蜿蜒而来的大山,被劈开一道宽阔的峡谷,一支弯弯曲曲的山溪,精灵般从峡谷中泻出。清澈闪亮的溪水,像银链一样把山脚下、溪岸边四十多座形态各异的土楼,串成一个美妙绝伦的客家村寨。溪水流过全村,从土楼门前流淌而过,给古老的土楼们平添了一份生机。

这就是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的塔下村,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又被评为“中国景观村落”,有“太极水乡”、“闽南周庄”的雅称。塔下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其实塔下并无塔,张氏子孙为了纪念开基祖华太婆从原住地——马头背踏下山来到此地拓荒开基的功绩,因在客家话里,“踏下”与“塔下”谐音,所以把此地叫作“塔下”。那时塔下还是一片荒山野岭,荆棘遍地,张氏家族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作,塔下的山绿了,田地长满了稻谷。随着家族的兴旺,人口的增长,原来居住的土茅屋已不适应聚居需要,于是,张氏家族开始在沟谷两边建造土楼。最早的福兴楼建于明代崇祯四年(1631年),后来又陆续建造了42座土楼,有方形、圆形、围裙形、曲尺形等等,这些土楼沿山溪呈长形摆布,千姿百态,气势恢宏。清朝末年,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塔下没有土地建造大型土楼,张姓族人便因地制宜,在沿溪两岸的空地上,又建起了一座座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角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的奇妙景观。

在塔下土楼群里,最具特色的也许是裕德楼,前半楼高四层,每层10个房间,一个楼厅,两部楼梯,跟一般土楼没什么不同,奇怪的是后半楼,有三层楼那么高,却只有一堵半月形的夯墙,上面盖着护墙瓦,什么也没有了,人们形象地把它叫作“围裙楼”。塔下还有一处奇观,这就是张氏祖祠的德远堂,这座设计精致、古朴典雅的“二进式建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正面古式牌楼上是彩色瓷片镶嵌的双龙戏珠,栩栩如生。屋脊上用各色瓷片粘贴的浮雕,有三国志、八仙、封神榜等历史人物;有龙、虎、狮、麒麟、凤凰、雉鸡等珍禽名兽;有牡丹花、山茶花、兰花、菊花等名花异草。百兽争鸣,百花争艳,构图精巧,惟妙惟肖。殿内雕龙画凤,木石装饰富丽堂皇。大殿横梁上镌刻着宋代大儒朱熹的警世名言:“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德远堂前一口池塘边耸立着二十四根石旗杆,如一片石林,这是表彰科举登科以及造福乡里的族人。石旗杆分底座和柱身,座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主体笔身分下、中、上三段,下中段之间用方石盘榫接,上段用圆盘石衔接。下段铭刻姓名、世次、功名、年代科次、官衔品位爵位、年代等文字,中段浮雕蟠龙纹,杆尖有的是笔锋状,有的镌刻石狮。石旗杆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如此密集的石旗杆,在闽西南土楼乡村首推塔下,全国也极为罕见,由此可见塔下人文鼎盛,人杰地灵。

所有踏上塔下这块神奇土地的朋友,在这里流连忘返,无不深深陶醉于她那浓浓的乡村情调。